正在阅读:

湖北国资入主三湘印象,能否实现优势互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湖北国资入主三湘印象,能否实现优势互补?

国资入主民企,成则双赢,败则俱伤。

文|新旅界

这或许是三湘印象的好归宿;也或许是湖北联投做大资产规模,冲击世界500强的一招妙棋。

11月17日晚,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000863.SZ)(900921.NY)一纸公告,将湖北省最大的国企和转型受困的三湘印象置于聚光灯下。

随着股份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陆续完成,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联投”)以逾27亿元直接及间接取得三湘印象42.31%的股份,将成为三湘印象控股股东。

11月20日开盘,三湘印象股票一字涨停,从11月13日宣布停牌,到20日正式复牌,短短数天,三湘印象从“民企”变身为“国企”,实控人将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三湘印象通过引入国资背景股东,有助于增强资金实力,实现产业协同,未来若能够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效应,或许会迎来发展转机。对于稳居中国企业500强的湖北联投而言,拿下上市公司壳资源,有助于其冲击世界500强宏图时,拥有更多筹码和可整合协同的资源。此举是湖北联投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且看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注脚。

转型探索

三湘印象前身为北商技术。2011年12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ST商务(原和光商务)登陆A股。2012年2月,正式更名为“三湘股份”。

受益于当年房地产火热行情,三湘股份业绩表现一度不错。2012年,实现营收18.87亿元,同比增长107.14%,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84.26%。

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式微,三湘股份发展放缓,业绩下滑,且受困于地产单一业务,苦于寻找新的出路。2016年5月,三湘股份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观印象”)100%股权收购,谋求“文化+地产”双主业运营,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演艺和房地产开发两大板块,并将公司更名为“三湘印象”。

观印象成立于2006年,由王潮歌、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创立,产品包括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收入来源为文化演艺创作收入、门票分成等。

在文化与名人“IP”加持之下,虽然观印象100%股权所有者权益仅为9675.58万元,评估值却高达16.67亿元,评估增值率1622.71%。当时,三湘股份以溢价18.64倍,作价19亿元收购。

观印象原股东曾作出2015年至2018年观印象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亿元、1.6亿元、1.63亿元业绩承诺。

然而,观印象仅在2015年业绩刚过线,2015至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25亿元、1.3亿元、2761.17万元。

财报数据显示,文化演艺业务2016-2018年营收占当年三湘印象总营收的2.88%、14.11%、4.65%。

图为:三湘印象1-9月营收情况  来源:三湘印象财报

2019年,为求自救,三湘印象实控人黄辉不得不进行股份质押。疫情期间,三湘印象业绩更是持续低迷,仅靠上海前滩三湘印象名邸项目、杭州海尚观邸项目以及其他存量项目去化和存量资产出租回笼资金。

目前,三湘印象的土地储备所剩无几。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三湘印象的土地及储备仅剩三湘森林海尚城17号地块和19号地块(河北燕郊),总占地面积14.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8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面积为41.48万平方米。

三湘印象旗下有地产+文化两大板块,文化演艺板块则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向好迎来了恢复增长。

观印象以打造“国内高端文化旅游演艺内容创制机构”为目标,旗下文化演艺产品涵盖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两大类型,拥有“印象”“又见”“最忆”“归来”四大演出品牌系列。代表作有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国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和中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等。

印象·刘三姐海报 图源:观印象官网

观印象目前以“演出创作+知识产权许可+艺术团运营管理+股东权益分红”为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于演出艺术创作、演出票务分成、内容维护、运营管理费以及股东权益分红等。

三湘印象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旗下各项目合计演出2140场,环比增长158%,观演人数242.98万人,环比增长736.9%,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旗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114.4%,观演人数恢复至109.3%。上半年,文化演艺业务实现营收2828万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96%。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观印象的品牌很响亮,但每个单品都很难复制,可量化可复制的规模效益比较低,只靠着旅游演艺一条腿走路的话,比较难走远。

据了解,在打造文化演艺板块上,三湘印象近两年也在积极探索。一方面延伸业务链条,加快构建编创设计→集成制作→项目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构筑文旅全生命周期闭环,塑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凝聚文化业务队伍,形成前台多触角、中后台统一管控,编创人才、资源共享,协同作战的运作局面。在未来半年内,将至少有两台由其打造的特色文旅演出面世,分别是《最忆船政》和《印象·妈祖》。

另一方面,紧随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探索、前瞻布局“数字+文旅”生态体系。上半年,发布《元起未来》概念片;推出的首个数字资产“下山熊猫之时空游侠”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并成功发行。此外,发扬文旅演艺编创业务优势,积极推进文旅演艺项目储备。上半年,在新疆、云南、福建、浙江、港澳等地考察,深度接洽项目 10 余个,并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赴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开展文旅项目考察,积极输出中国文旅演艺模式。

湖北联投的500强战略

湖北联投2008年成立,由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九市国资委为主要出资人,6家省内央企(武钢集团、东风汽车、葛洲坝集团、三峡集团、湖北中烟、湖北烟草)为股东。

在湖北省属国资国企改革中,被赋予“三全三商”功能定位,即“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更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和“工程建设全领域总承包商”。业务涉及产业园区运营、城市更新、工程建设、城市运营、商贸物流、数字产业、产业金融、保障性住房、自然资源、清洁能源等多个板块。

2022年,湖北联投营收规模突破千亿,成为湖北第一家收入迈过千亿门槛的省属国企。

湖北联投2020-2022年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湖北联投制定了“奋进500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稳居中游,这个目标在2022年9月已实现;第二步是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第一方阵,力争到“十四五”末,企业资产规模达5000亿元,营收超过1500亿元、利税150亿元,控股上市公司3-5家;第三步是进入世界500强,走向国际。

为了冲刺世界五百强,做大规模,在全省国资体系内,湖北省对几十家国企进行了重组兼并。这几年,湖北省属一级企业,已经从之前的二三十家,重组整合为十家。2022年,湖北联投、湖北工建、清能集团、宏泰城发,“四企合一”,组建了新的湖北联投。这使得它的资产体量、营收规模迅速扩大,重组兼并后,湖北联投总资产将近3000亿元,营收近千亿元。

无论是股东结构,还是业务板块,湖北联投都算是一个整合起来的巨无霸。但在湖北省内的国企逐渐完成重组兼并后,其要继续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平台资源必不可少。

另外,湖北联投与湖北文旅集团同属于湖北国资委,其旗下产业涵盖文旅康养业务,三湘印象有望借此嫁接更多优质旅游资源。

湖北文旅集团布局景区、酒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演艺、商品、电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九大业态矩阵,形成3000平方公里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了41家景区(其中,5A级7家,4A级16家)、40家宾馆酒店。包括恩施大峡谷、襄阳古隆中、长阳清江画廊等。

未来空满想象空间

从三湘印象目前的营收体量来看,短期内文化演艺业务还难以替代房地产业务之于经营业绩的贡献。不过,国资的“入主”,或许能让三湘印象借助国资的资金、资源优势,形成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俊刚,在履职湖北联投之前,是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刚深耕文旅领域多年,曾任湖北省旅游学校教师、湖北省旅游局干部、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湖北联投拿下三湘印象控制权,有望为双方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本次发行完成后,湖北联投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发挥国有股东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产业的深耕以及资本资源、信用资源方面优势,结合双方在政策、资金、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资源,抢抓各类阶段性市场机遇,打造具有持续稳定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平台。同时,募集资金到位,有助于夯实三湘印象的业务发展基础,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其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三湘印象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

除了三湘印象,近年来,有多家文旅类企业被国资入主。然而,同是被国资入主,命运却不同。

比如,昔日园林第一股和行业龙头——东方园林,曾寄望引入国资(北京朝阳国资委)“白衣骑士”能够“重整山河”,无奈4年过去,危机并未解除,依然深陷亏损窘境。

同为民企引入国资,棕榈股份与国资的合作却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2019年,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成为棕榈股份最大股东,河南省财政厅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棕榈股份“牵手”豫资控股集团后,一拍即合,棕榈股份不仅直接落户河南,且充分发挥生态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优势,携手豫资控股集团助力河南省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速落地。

2023年 2月,三特索道宣布公司控股股东武汉当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交易完成后,高科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易主”国资后,三特索道的经营业绩也创下历史新高。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三特索道实现营收5.7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0.71%;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7倍。

2023年 3月,天目湖完成《股份转让协议》,溧阳城发成为天目湖控股股东,溧阳市政府成为天目湖实际控制人。天目湖在2023年经营业绩同样迎来复苏。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天目湖营收4.7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2.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35%。

地方国资通过控股旅游上市企业,一方面能够获得优质旅游资源,做强做大国有资产;另一方面则可以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做强做大当地旅游产业。而对于旅游上市企业而言,借助国资在资本、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产品及服务的转型升级。

不过,易主国资的民企并非高枕无忧。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危机初期借助国资背景,能够弥补资金缺口,从生死一线挽回,但长期来看,还需要看能否真正把国资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不善于运用,反而自废武功。与国资的业务协同上,如何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也是一柄双刃剑,成则双赢,败则两败俱伤。

三湘印象和湖北联投未来如何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协同,仍有待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三湘印象

  • 机构风向标 | 三湘印象(000863)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1.03个百分点
  • 三湘印象(000863.SZ):获905万元政府补助,预计增厚2024年利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湖北国资入主三湘印象,能否实现优势互补?

国资入主民企,成则双赢,败则俱伤。

文|新旅界

这或许是三湘印象的好归宿;也或许是湖北联投做大资产规模,冲击世界500强的一招妙棋。

11月17日晚,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000863.SZ)(900921.NY)一纸公告,将湖北省最大的国企和转型受困的三湘印象置于聚光灯下。

随着股份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陆续完成,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联投”)以逾27亿元直接及间接取得三湘印象42.31%的股份,将成为三湘印象控股股东。

11月20日开盘,三湘印象股票一字涨停,从11月13日宣布停牌,到20日正式复牌,短短数天,三湘印象从“民企”变身为“国企”,实控人将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三湘印象通过引入国资背景股东,有助于增强资金实力,实现产业协同,未来若能够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效应,或许会迎来发展转机。对于稳居中国企业500强的湖北联投而言,拿下上市公司壳资源,有助于其冲击世界500强宏图时,拥有更多筹码和可整合协同的资源。此举是湖北联投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且看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注脚。

转型探索

三湘印象前身为北商技术。2011年12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ST商务(原和光商务)登陆A股。2012年2月,正式更名为“三湘股份”。

受益于当年房地产火热行情,三湘股份业绩表现一度不错。2012年,实现营收18.87亿元,同比增长107.14%,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84.26%。

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式微,三湘股份发展放缓,业绩下滑,且受困于地产单一业务,苦于寻找新的出路。2016年5月,三湘股份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观印象”)100%股权收购,谋求“文化+地产”双主业运营,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演艺和房地产开发两大板块,并将公司更名为“三湘印象”。

观印象成立于2006年,由王潮歌、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创立,产品包括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收入来源为文化演艺创作收入、门票分成等。

在文化与名人“IP”加持之下,虽然观印象100%股权所有者权益仅为9675.58万元,评估值却高达16.67亿元,评估增值率1622.71%。当时,三湘股份以溢价18.64倍,作价19亿元收购。

观印象原股东曾作出2015年至2018年观印象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亿元、1.6亿元、1.63亿元业绩承诺。

然而,观印象仅在2015年业绩刚过线,2015至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25亿元、1.3亿元、2761.17万元。

财报数据显示,文化演艺业务2016-2018年营收占当年三湘印象总营收的2.88%、14.11%、4.65%。

图为:三湘印象1-9月营收情况  来源:三湘印象财报

2019年,为求自救,三湘印象实控人黄辉不得不进行股份质押。疫情期间,三湘印象业绩更是持续低迷,仅靠上海前滩三湘印象名邸项目、杭州海尚观邸项目以及其他存量项目去化和存量资产出租回笼资金。

目前,三湘印象的土地储备所剩无几。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三湘印象的土地及储备仅剩三湘森林海尚城17号地块和19号地块(河北燕郊),总占地面积14.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8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面积为41.48万平方米。

三湘印象旗下有地产+文化两大板块,文化演艺板块则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向好迎来了恢复增长。

观印象以打造“国内高端文化旅游演艺内容创制机构”为目标,旗下文化演艺产品涵盖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两大类型,拥有“印象”“又见”“最忆”“归来”四大演出品牌系列。代表作有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国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和中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等。

印象·刘三姐海报 图源:观印象官网

观印象目前以“演出创作+知识产权许可+艺术团运营管理+股东权益分红”为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于演出艺术创作、演出票务分成、内容维护、运营管理费以及股东权益分红等。

三湘印象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旗下各项目合计演出2140场,环比增长158%,观演人数242.98万人,环比增长736.9%,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旗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114.4%,观演人数恢复至109.3%。上半年,文化演艺业务实现营收2828万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96%。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观印象的品牌很响亮,但每个单品都很难复制,可量化可复制的规模效益比较低,只靠着旅游演艺一条腿走路的话,比较难走远。

据了解,在打造文化演艺板块上,三湘印象近两年也在积极探索。一方面延伸业务链条,加快构建编创设计→集成制作→项目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构筑文旅全生命周期闭环,塑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凝聚文化业务队伍,形成前台多触角、中后台统一管控,编创人才、资源共享,协同作战的运作局面。在未来半年内,将至少有两台由其打造的特色文旅演出面世,分别是《最忆船政》和《印象·妈祖》。

另一方面,紧随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探索、前瞻布局“数字+文旅”生态体系。上半年,发布《元起未来》概念片;推出的首个数字资产“下山熊猫之时空游侠”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并成功发行。此外,发扬文旅演艺编创业务优势,积极推进文旅演艺项目储备。上半年,在新疆、云南、福建、浙江、港澳等地考察,深度接洽项目 10 余个,并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赴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开展文旅项目考察,积极输出中国文旅演艺模式。

湖北联投的500强战略

湖北联投2008年成立,由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九市国资委为主要出资人,6家省内央企(武钢集团、东风汽车、葛洲坝集团、三峡集团、湖北中烟、湖北烟草)为股东。

在湖北省属国资国企改革中,被赋予“三全三商”功能定位,即“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更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和“工程建设全领域总承包商”。业务涉及产业园区运营、城市更新、工程建设、城市运营、商贸物流、数字产业、产业金融、保障性住房、自然资源、清洁能源等多个板块。

2022年,湖北联投营收规模突破千亿,成为湖北第一家收入迈过千亿门槛的省属国企。

湖北联投2020-2022年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湖北联投制定了“奋进500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稳居中游,这个目标在2022年9月已实现;第二步是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第一方阵,力争到“十四五”末,企业资产规模达5000亿元,营收超过1500亿元、利税150亿元,控股上市公司3-5家;第三步是进入世界500强,走向国际。

为了冲刺世界五百强,做大规模,在全省国资体系内,湖北省对几十家国企进行了重组兼并。这几年,湖北省属一级企业,已经从之前的二三十家,重组整合为十家。2022年,湖北联投、湖北工建、清能集团、宏泰城发,“四企合一”,组建了新的湖北联投。这使得它的资产体量、营收规模迅速扩大,重组兼并后,湖北联投总资产将近3000亿元,营收近千亿元。

无论是股东结构,还是业务板块,湖北联投都算是一个整合起来的巨无霸。但在湖北省内的国企逐渐完成重组兼并后,其要继续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平台资源必不可少。

另外,湖北联投与湖北文旅集团同属于湖北国资委,其旗下产业涵盖文旅康养业务,三湘印象有望借此嫁接更多优质旅游资源。

湖北文旅集团布局景区、酒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演艺、商品、电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九大业态矩阵,形成3000平方公里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了41家景区(其中,5A级7家,4A级16家)、40家宾馆酒店。包括恩施大峡谷、襄阳古隆中、长阳清江画廊等。

未来空满想象空间

从三湘印象目前的营收体量来看,短期内文化演艺业务还难以替代房地产业务之于经营业绩的贡献。不过,国资的“入主”,或许能让三湘印象借助国资的资金、资源优势,形成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俊刚,在履职湖北联投之前,是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刚深耕文旅领域多年,曾任湖北省旅游学校教师、湖北省旅游局干部、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湖北联投拿下三湘印象控制权,有望为双方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本次发行完成后,湖北联投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发挥国有股东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产业的深耕以及资本资源、信用资源方面优势,结合双方在政策、资金、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资源,抢抓各类阶段性市场机遇,打造具有持续稳定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平台。同时,募集资金到位,有助于夯实三湘印象的业务发展基础,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其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三湘印象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

除了三湘印象,近年来,有多家文旅类企业被国资入主。然而,同是被国资入主,命运却不同。

比如,昔日园林第一股和行业龙头——东方园林,曾寄望引入国资(北京朝阳国资委)“白衣骑士”能够“重整山河”,无奈4年过去,危机并未解除,依然深陷亏损窘境。

同为民企引入国资,棕榈股份与国资的合作却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2019年,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成为棕榈股份最大股东,河南省财政厅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棕榈股份“牵手”豫资控股集团后,一拍即合,棕榈股份不仅直接落户河南,且充分发挥生态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优势,携手豫资控股集团助力河南省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速落地。

2023年 2月,三特索道宣布公司控股股东武汉当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交易完成后,高科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易主”国资后,三特索道的经营业绩也创下历史新高。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三特索道实现营收5.7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0.71%;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7倍。

2023年 3月,天目湖完成《股份转让协议》,溧阳城发成为天目湖控股股东,溧阳市政府成为天目湖实际控制人。天目湖在2023年经营业绩同样迎来复苏。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天目湖营收4.7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2.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35%。

地方国资通过控股旅游上市企业,一方面能够获得优质旅游资源,做强做大国有资产;另一方面则可以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做强做大当地旅游产业。而对于旅游上市企业而言,借助国资在资本、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产品及服务的转型升级。

不过,易主国资的民企并非高枕无忧。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危机初期借助国资背景,能够弥补资金缺口,从生死一线挽回,但长期来看,还需要看能否真正把国资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不善于运用,反而自废武功。与国资的业务协同上,如何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也是一柄双刃剑,成则双赢,败则两败俱伤。

三湘印象和湖北联投未来如何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协同,仍有待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