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Phone与指纹识别诀别?苹果将“死磕”Face ID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Phone与指纹识别诀别?苹果将“死磕”Face ID

苹果为何“看不上”屏下指纹识别呢?

文|三易生活

自从2017年发布的iPhone X换用Face ID后,基于指纹识别的Touch ID就此也从iPhone上几乎消失了。尽管至此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新iPhone有望用上屏下指纹”的爆料出现,但苹果方面却似乎置若罔闻,Touch ID至今也没有回归。近日有消息源透露,苹果基本不会以指纹识别作为手机解锁的方向了。

苹果放弃指纹识别方案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或者说苹果推出屏下版本Touch ID的时机已经过去了。种种迹象表明,其确实一度有在iPhone上应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打算,也就是在2020年和2021年。彼时正是疫情在全球流行的时期,大家普遍佩戴口罩的结果,就是iPhone的Face ID识别率下降到了几乎没法使用的地步。

为此,苹果在iOS 13.5上加入了检测到口罩直接弹出密码输入界面,或建议用户录制佩戴口罩的面容作为备选,随后在iOS 14.5上还带来了用Apple Watch来解锁的功能。直到iOS 15.4上增加了“戴口罩使用面容ID”功能开关,勉强依靠算力更强的A14/A15仿生芯片以及更高精度的测绘点投射器,才使得iPhone 12和iPhone 13系列实现了Face ID识别戴口罩的面容。

换而言之,自从搞出了“戴口罩也能使用Face ID”后,就已经代表着苹果放弃指纹识别方案。要知道在疫情期间,戴口罩时无法使用Face ID这一缺陷,就让iPhone的体验比普遍配备屏下指纹识别的Android手机逊色不少,也就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苹果方面才有动力放弃下了重注的Face ID、改用屏下指纹。可一旦苹果宁愿用识别率下降来实现戴口罩解锁,也就意味着已经坚定了Face ID这一路线的决心。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最有可能放弃Face ID路线是在2021年,因为这一年正值疫情的高潮,全球对于迅速走出此次疫情的阴霾普遍持悲观情绪,因此屏幕指纹识别出现在iPhone上也只有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彼时Face ID可谓是备受用户吐槽,无法识别戴口罩时的面容,以及无法在Face ID失灵的情况下跳转密码解锁,也导致了用户在室外解锁iPhone变得极为麻烦。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iOS 15实现了Face ID识别戴口罩的面容后,依然会有苹果将推出配备屏下Touch ID的iPhone,但发布时间并未明确的说法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是是屏下指纹方案的供应商在给自家产品打广告。毕竟苹果在供应链内的地位无需多言,无数供应商都以被纳入苹果供应商名录为荣,加入或是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对于供应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机遇/风险。

不过苹果为何“看不上”屏下指纹识别呢?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这一方案还只能算是“半成品”。

现阶段,屏下指纹识别的实现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光学和超声波,两者的原理和优劣暂且不提,但它们与传统的实体指纹识别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只能在特定区域识别指纹信息。用户能在屏幕上大部分区域实现盲解的半屏指纹解锁技术也只是惊鸿一瞥,仅在当年诸如vivo APEX概念机这样的产品上出现过,几乎从未商业化落地。

在半屏指纹解锁商业化之前,目前在Android阵营流行的屏下指纹识别相比于Face ID,会在解锁手机时要多出一个步骤,那就是需要用视觉来找到屏下指纹的识别区域,然后才能按手指来解锁。相比拿起iPhone就能解锁的Face ID,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模块被用到iPhone上确实就是体验层面的降级,也不符合苹果方面更强调的“无感”体验。

更何况自iPhone X之后,由于Face ID的加入,使得iPhone内部空间变得更加紧凑,以至于搞出了双层主板这一“螺蛳壳里做道场”般的设计,几乎就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从某种程度来说,iPhone加入屏下指纹就等于内部设计需要彻底重构,可现阶段iPhone的工业设计显然还没到被称为落伍的状态。

即便抛开技术方面的因素,从产品战略角度来看,Face ID也早已是iPhone的代表性功能。进入2019年之后,各大Android阵营厂商的旗舰产品已经很少再用上3D结构光,更没有像当初Touch ID那样引起业界对于指纹识别的追捧。Face ID或者说3D结构光本身就有着很高的技术壁垒,至少需要配备红外光发射器、红外光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和图像处理芯片,整套系统的成本也相当高昂。

虽然苹果可以借助品牌力和iOS的围墙花园来维持产品的高溢价,但在Android阵营这套玩法就行不通了,3D结构光更是会吞噬Android厂商原本就极为有限的利润空间。在当下这个iOS和Android愈来愈相似,双方不断借鉴对方特色的情况下,Face ID也成为了iPhone为数不多能被消费者感知的差异化功能。

再加上,Face ID的深度感知能力更关乎苹果的未来。在Vision Pro亮相之后,AR毋庸置疑地成为苹果的未来,而Face ID关联的手部动作追踪、人物全身追踪、室内物体精确定位、空间测距、三维重建、实时的空间深度感知,几乎都是AR产品提升性能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在Face ID上多年的技术积累,为Vision Pro的问世打下了基础。

如此一来,Face ID这样一个在技术上契合苹果所追求的无感体验、在营销上能够塑造iPhone独特性,同时又与未来的核心产品有关联的技术,苹果根本就没有理由舍弃。更不用说,还要掉头去追逐已经在Android手机上司空见惯的屏下指纹识别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9k
  • 中国App Store去年创收3.8万亿,需要交“苹果税”的只有5%
  • 苹果中国App Store每周访客量达1.5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Phone与指纹识别诀别?苹果将“死磕”Face ID

苹果为何“看不上”屏下指纹识别呢?

文|三易生活

自从2017年发布的iPhone X换用Face ID后,基于指纹识别的Touch ID就此也从iPhone上几乎消失了。尽管至此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新iPhone有望用上屏下指纹”的爆料出现,但苹果方面却似乎置若罔闻,Touch ID至今也没有回归。近日有消息源透露,苹果基本不会以指纹识别作为手机解锁的方向了。

苹果放弃指纹识别方案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或者说苹果推出屏下版本Touch ID的时机已经过去了。种种迹象表明,其确实一度有在iPhone上应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打算,也就是在2020年和2021年。彼时正是疫情在全球流行的时期,大家普遍佩戴口罩的结果,就是iPhone的Face ID识别率下降到了几乎没法使用的地步。

为此,苹果在iOS 13.5上加入了检测到口罩直接弹出密码输入界面,或建议用户录制佩戴口罩的面容作为备选,随后在iOS 14.5上还带来了用Apple Watch来解锁的功能。直到iOS 15.4上增加了“戴口罩使用面容ID”功能开关,勉强依靠算力更强的A14/A15仿生芯片以及更高精度的测绘点投射器,才使得iPhone 12和iPhone 13系列实现了Face ID识别戴口罩的面容。

换而言之,自从搞出了“戴口罩也能使用Face ID”后,就已经代表着苹果放弃指纹识别方案。要知道在疫情期间,戴口罩时无法使用Face ID这一缺陷,就让iPhone的体验比普遍配备屏下指纹识别的Android手机逊色不少,也就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苹果方面才有动力放弃下了重注的Face ID、改用屏下指纹。可一旦苹果宁愿用识别率下降来实现戴口罩解锁,也就意味着已经坚定了Face ID这一路线的决心。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最有可能放弃Face ID路线是在2021年,因为这一年正值疫情的高潮,全球对于迅速走出此次疫情的阴霾普遍持悲观情绪,因此屏幕指纹识别出现在iPhone上也只有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彼时Face ID可谓是备受用户吐槽,无法识别戴口罩时的面容,以及无法在Face ID失灵的情况下跳转密码解锁,也导致了用户在室外解锁iPhone变得极为麻烦。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iOS 15实现了Face ID识别戴口罩的面容后,依然会有苹果将推出配备屏下Touch ID的iPhone,但发布时间并未明确的说法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是是屏下指纹方案的供应商在给自家产品打广告。毕竟苹果在供应链内的地位无需多言,无数供应商都以被纳入苹果供应商名录为荣,加入或是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对于供应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机遇/风险。

不过苹果为何“看不上”屏下指纹识别呢?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这一方案还只能算是“半成品”。

现阶段,屏下指纹识别的实现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光学和超声波,两者的原理和优劣暂且不提,但它们与传统的实体指纹识别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只能在特定区域识别指纹信息。用户能在屏幕上大部分区域实现盲解的半屏指纹解锁技术也只是惊鸿一瞥,仅在当年诸如vivo APEX概念机这样的产品上出现过,几乎从未商业化落地。

在半屏指纹解锁商业化之前,目前在Android阵营流行的屏下指纹识别相比于Face ID,会在解锁手机时要多出一个步骤,那就是需要用视觉来找到屏下指纹的识别区域,然后才能按手指来解锁。相比拿起iPhone就能解锁的Face ID,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模块被用到iPhone上确实就是体验层面的降级,也不符合苹果方面更强调的“无感”体验。

更何况自iPhone X之后,由于Face ID的加入,使得iPhone内部空间变得更加紧凑,以至于搞出了双层主板这一“螺蛳壳里做道场”般的设计,几乎就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从某种程度来说,iPhone加入屏下指纹就等于内部设计需要彻底重构,可现阶段iPhone的工业设计显然还没到被称为落伍的状态。

即便抛开技术方面的因素,从产品战略角度来看,Face ID也早已是iPhone的代表性功能。进入2019年之后,各大Android阵营厂商的旗舰产品已经很少再用上3D结构光,更没有像当初Touch ID那样引起业界对于指纹识别的追捧。Face ID或者说3D结构光本身就有着很高的技术壁垒,至少需要配备红外光发射器、红外光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和图像处理芯片,整套系统的成本也相当高昂。

虽然苹果可以借助品牌力和iOS的围墙花园来维持产品的高溢价,但在Android阵营这套玩法就行不通了,3D结构光更是会吞噬Android厂商原本就极为有限的利润空间。在当下这个iOS和Android愈来愈相似,双方不断借鉴对方特色的情况下,Face ID也成为了iPhone为数不多能被消费者感知的差异化功能。

再加上,Face ID的深度感知能力更关乎苹果的未来。在Vision Pro亮相之后,AR毋庸置疑地成为苹果的未来,而Face ID关联的手部动作追踪、人物全身追踪、室内物体精确定位、空间测距、三维重建、实时的空间深度感知,几乎都是AR产品提升性能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在Face ID上多年的技术积累,为Vision Pro的问世打下了基础。

如此一来,Face ID这样一个在技术上契合苹果所追求的无感体验、在营销上能够塑造iPhone独特性,同时又与未来的核心产品有关联的技术,苹果根本就没有理由舍弃。更不用说,还要掉头去追逐已经在Android手机上司空见惯的屏下指纹识别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