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火锅刺痛的年轻人,吃冒烤鸭疗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火锅刺痛的年轻人,吃冒烤鸭疗伤

作为一个刚破圈的地方美食,冒烤鸭这个短期异军突起的品类还在承受从虚火到实红的考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把烤制后的鸭子放入红油中,与土豆片、蔬菜、鸭血等食材一起烫煮的吃法,让不少四川以外的人们第一次知道了“冒烤鸭”。

在上海,一个叫“李叙青冒烤鸭”的连锁餐饮突然冒了出来。不到1年的时间里,李叙青冒烤鸭开出57家门店,并把门店扩张到北京、江苏、安徽和广东等地。打着“不吃火锅吃冒菜”的宣传语,它似乎想把原本要吃火锅的群体,拉进自家门店里来。

图片来源:微博@李叙青冒烤鸭

冒烤鸭之所以被视作火锅的平替,在于它的人均价格确实便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火锅的平均客单价在100-180元左右,而如果吃同样是麻辣锅烫煮形式的冒烤鸭,人均价格只要40-60元左右。

不过,开冒烤鸭店的人和开火锅店的可能是同一拨人。

李叙青冒烤鸭所属的仁寸餐饮,旗下有不少你或许听说过的品牌,比如鸿姐老火锅、付小姐在成都、先启半步颠小酒馆等等。它们都是川菜,只是在细分品类上有所区别。

当贵价火锅店的排队势头不如以往火爆,餐饮老板们转而追捧新的平替品类也在成为一种策略。而这一切都在当下的消费低增长时期发生,符合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消费趋势——毕竟如海底捞、巴奴火锅这样常见的连锁品牌,也频繁因为被吐槽太贵而出现在热搜上。

“现在主流的消费群体95后、00后,可能有钱就去吃个三五百的火锅烧烤,但没钱就不消费了。冒烤鸭把高端食材大众化,也符合当下消费降级的趋势。”李叙青冒烤鸭品牌相关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

不过作为一个刚破圈的地方美食,冒烤鸭这个短期异军突起的品类还在承受从虚火到实红的考验。年轻人虽然手头不宽裕,但并不妨碍他们喜新厌旧。从平平无奇到向全国迈进,冒烤鸭真正的竞争对手和挑战是什么?

川菜离网红其实只差一个契机

在食材和口味已经极致细分和多样化的中餐领域,完全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类并不容易,而大部分的“新品”,其实都是旧品类的重新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创新。

冒烤鸭也不例外。它起源于1980年代的成都,是农贸市场中接地气的市井美食,在做法上主打先“烤”后“冒”,即结合了烤鸭和冒菜的吃法,烤鸭皮肉脆嫩,再加上各种荤素配菜与红油一起入味——在万物皆可“冒”的趋势下,也增加了它的食材和口味丰富度。

“冒烤鸭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川菜离网红其实只差一个契机,川菜是一个色香味都具有分量的菜系,在社交场景里充当了很重要的元素。”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界面新闻。可以说,冒烤鸭突破地域的这波走红,与社交网络的助推有很大关系。

油亮的烤鸭,与五花八门的配菜被放置在红油中满满当当的一锅,成为各色探店博主照片和吃播视频中一个极具视觉诱惑的存在,与传统烤鸭吃法反差带来的猎奇,也让冒烤鸭是否正宗成为话题。

小红书平台关于冒烤鸭的讨论

这也让冒烤鸭在社交网络中有了攀升的热度。在小红书,“冒烤鸭”相关的笔记有超过8万篇,抖音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则超过20亿。

根据美团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近一个月来冒烤鸭在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的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30%,相关评论增长超800%。其中,成都、上海、武汉、苏州、杭州的搜索热度位列全国前五。

线上种草的热度传递到线下,就是冒烤鸭菜品的大量涌现。

抱着有热门品类必做的策略,不少餐饮商户选择快速跟进。美团表示,今年三季度平台上线冒烤鸭团购的餐饮商户数较二季度增长183%,相关团购订单量增长超170%。

供应链的成熟,让性价比和快速复制成为可能

任何爆品的流行,除了口味和形态切中当下的消费需求外,背后的原因还在于上游供应链的推动。

冒烤鸭得以成为火锅平替的基础,在于它的食材供应稳定且便宜。事实上,鸭肉长期以来一直是较为低价的食材,鸭胸肉、鸭腿肉仅作为其它肉类的廉价替代品,不如鸭脖、鸭舌等副产品价值高,鸭肉的综合成本甚至要低于鸡肉。

烤鸭坯的制作也成为成熟了供应链,头部企业有华鸭集团、乐寿集团、华英农业等等。借助品类的风口,这些鸭肉的上游供应商甚至还专门推出了冒烤鸭预制菜产品。

比如华鸭集团和连锁餐饮品牌半天妖达成合作,供应调理鸭坯。而主做烤鱼的半天妖,前不久在大众点评上将名字后缀改成了“烤鱼·冒烤鸭”,并更新包含冒烤鸭的菜单。

华英农业在今年8月推出预制菜新品冒烤鸭,是由于该品类目前在餐饮端需求激增,因此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上海主推。新希望集团则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7月开始销售冒烤鸭的产品,主要是定制给餐饮客户。

鸭肉之外,冒菜所需的复合调味料也在跟进这个风口。比如调味品制造商川海晨洋提到,由于捕捉到了这一品类的机会,于是主动接触冒烤鸭类客户,为他们定制标准化的底料产品。

而冒烤鸭底料与火锅底料在研发上有共通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火锅企业推出冒烤鸭产品时,在供应链搭建上会有优势。比如李叙青冒烤鸭声称使用了和鸿姐老火锅相同的底料。这也是借鉴成熟产品味型,用于保障口味稳定性的一种做法。

一道菜能否撑起一家店?

不过与火锅甚至烤鱼、小龙虾这样的大品类相比,冒烤鸭的规模体量还远远不够——火锅头部品牌海底捞的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冒烤鸭连锁较成规模的品牌,门店不过数十家。

这也意味着冒烤鸭的产业规模化程度还差得很远,缺少头部品牌入局,它依然在“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

即使已经有了一些热度,冒烤鸭仍然处于品类教育的前期。一个例证是,关于冒烤鸭的讨论,一方面来自人们对它口味的猎奇,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地有人在问,“到底什么是冒烤鸭?”

从眼下的市场情况看,不少餐饮门店只是冒烤鸭作为一道网红单品引流,推出相关套餐等等,而将其作为单品开店的品牌还不算多。

而即便是选择了用冒烤鸭单独开店的品牌,为了节省成本,选址都不会在核心商圈的热门位置,门店通常比火锅店更小,比如李叙青冒烤鸭门店面积在60-90平方米左右。

图片来源:微博@李叙青冒烤鸭

为此,冒烤鸭对火锅的平替效应还体现在加盟投资门槛上,比起热门火锅店上百万的投资额,冒烤鸭的投资金额更低。

但冒烤鸭的挑战,还在于它的热度是否能延续下去。

首先,长期以来餐饮消费上的“鸭不如鸡”,对冒烤鸭的全国化也有潜在的影响。

这是因为鸭在口味上的普适性不如鸡,做法也不如鸡更多样。在川渝火锅营销顾问李树东看来,鸭肉的肉质不如鸡肉嫩,口感差,有膻味;另外鸭在大众认知中比鸡的价值感更低。

此外,冒烤鸭处于正餐和小吃快餐之间——“火锅的平替、冒菜的贵替”,而这样的错位也让它的消费场景有一些尴尬。因为火锅正餐的属性是社交,而快餐则讲求效率和性价比。

“对于加盟商来讲,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向,虽然有川菜的消费基础,但‘冒菜+烤鸭’未必是一个长期网红的存在,可创新的空间似乎也比较取决于冒菜。”林岳对界面新闻表示,“就当下而言,大店模式不太可取,过重的运营成本会容易压垮自己,产品和服务则需要有找到可持续性,除了菜品的创新,服务体验也会是一个方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火锅刺痛的年轻人,吃冒烤鸭疗伤

作为一个刚破圈的地方美食,冒烤鸭这个短期异军突起的品类还在承受从虚火到实红的考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把烤制后的鸭子放入红油中,与土豆片、蔬菜、鸭血等食材一起烫煮的吃法,让不少四川以外的人们第一次知道了“冒烤鸭”。

在上海,一个叫“李叙青冒烤鸭”的连锁餐饮突然冒了出来。不到1年的时间里,李叙青冒烤鸭开出57家门店,并把门店扩张到北京、江苏、安徽和广东等地。打着“不吃火锅吃冒菜”的宣传语,它似乎想把原本要吃火锅的群体,拉进自家门店里来。

图片来源:微博@李叙青冒烤鸭

冒烤鸭之所以被视作火锅的平替,在于它的人均价格确实便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火锅的平均客单价在100-180元左右,而如果吃同样是麻辣锅烫煮形式的冒烤鸭,人均价格只要40-60元左右。

不过,开冒烤鸭店的人和开火锅店的可能是同一拨人。

李叙青冒烤鸭所属的仁寸餐饮,旗下有不少你或许听说过的品牌,比如鸿姐老火锅、付小姐在成都、先启半步颠小酒馆等等。它们都是川菜,只是在细分品类上有所区别。

当贵价火锅店的排队势头不如以往火爆,餐饮老板们转而追捧新的平替品类也在成为一种策略。而这一切都在当下的消费低增长时期发生,符合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消费趋势——毕竟如海底捞、巴奴火锅这样常见的连锁品牌,也频繁因为被吐槽太贵而出现在热搜上。

“现在主流的消费群体95后、00后,可能有钱就去吃个三五百的火锅烧烤,但没钱就不消费了。冒烤鸭把高端食材大众化,也符合当下消费降级的趋势。”李叙青冒烤鸭品牌相关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

不过作为一个刚破圈的地方美食,冒烤鸭这个短期异军突起的品类还在承受从虚火到实红的考验。年轻人虽然手头不宽裕,但并不妨碍他们喜新厌旧。从平平无奇到向全国迈进,冒烤鸭真正的竞争对手和挑战是什么?

川菜离网红其实只差一个契机

在食材和口味已经极致细分和多样化的中餐领域,完全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类并不容易,而大部分的“新品”,其实都是旧品类的重新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创新。

冒烤鸭也不例外。它起源于1980年代的成都,是农贸市场中接地气的市井美食,在做法上主打先“烤”后“冒”,即结合了烤鸭和冒菜的吃法,烤鸭皮肉脆嫩,再加上各种荤素配菜与红油一起入味——在万物皆可“冒”的趋势下,也增加了它的食材和口味丰富度。

“冒烤鸭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川菜离网红其实只差一个契机,川菜是一个色香味都具有分量的菜系,在社交场景里充当了很重要的元素。”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界面新闻。可以说,冒烤鸭突破地域的这波走红,与社交网络的助推有很大关系。

油亮的烤鸭,与五花八门的配菜被放置在红油中满满当当的一锅,成为各色探店博主照片和吃播视频中一个极具视觉诱惑的存在,与传统烤鸭吃法反差带来的猎奇,也让冒烤鸭是否正宗成为话题。

小红书平台关于冒烤鸭的讨论

这也让冒烤鸭在社交网络中有了攀升的热度。在小红书,“冒烤鸭”相关的笔记有超过8万篇,抖音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则超过20亿。

根据美团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近一个月来冒烤鸭在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的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30%,相关评论增长超800%。其中,成都、上海、武汉、苏州、杭州的搜索热度位列全国前五。

线上种草的热度传递到线下,就是冒烤鸭菜品的大量涌现。

抱着有热门品类必做的策略,不少餐饮商户选择快速跟进。美团表示,今年三季度平台上线冒烤鸭团购的餐饮商户数较二季度增长183%,相关团购订单量增长超170%。

供应链的成熟,让性价比和快速复制成为可能

任何爆品的流行,除了口味和形态切中当下的消费需求外,背后的原因还在于上游供应链的推动。

冒烤鸭得以成为火锅平替的基础,在于它的食材供应稳定且便宜。事实上,鸭肉长期以来一直是较为低价的食材,鸭胸肉、鸭腿肉仅作为其它肉类的廉价替代品,不如鸭脖、鸭舌等副产品价值高,鸭肉的综合成本甚至要低于鸡肉。

烤鸭坯的制作也成为成熟了供应链,头部企业有华鸭集团、乐寿集团、华英农业等等。借助品类的风口,这些鸭肉的上游供应商甚至还专门推出了冒烤鸭预制菜产品。

比如华鸭集团和连锁餐饮品牌半天妖达成合作,供应调理鸭坯。而主做烤鱼的半天妖,前不久在大众点评上将名字后缀改成了“烤鱼·冒烤鸭”,并更新包含冒烤鸭的菜单。

华英农业在今年8月推出预制菜新品冒烤鸭,是由于该品类目前在餐饮端需求激增,因此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上海主推。新希望集团则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7月开始销售冒烤鸭的产品,主要是定制给餐饮客户。

鸭肉之外,冒菜所需的复合调味料也在跟进这个风口。比如调味品制造商川海晨洋提到,由于捕捉到了这一品类的机会,于是主动接触冒烤鸭类客户,为他们定制标准化的底料产品。

而冒烤鸭底料与火锅底料在研发上有共通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火锅企业推出冒烤鸭产品时,在供应链搭建上会有优势。比如李叙青冒烤鸭声称使用了和鸿姐老火锅相同的底料。这也是借鉴成熟产品味型,用于保障口味稳定性的一种做法。

一道菜能否撑起一家店?

不过与火锅甚至烤鱼、小龙虾这样的大品类相比,冒烤鸭的规模体量还远远不够——火锅头部品牌海底捞的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冒烤鸭连锁较成规模的品牌,门店不过数十家。

这也意味着冒烤鸭的产业规模化程度还差得很远,缺少头部品牌入局,它依然在“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

即使已经有了一些热度,冒烤鸭仍然处于品类教育的前期。一个例证是,关于冒烤鸭的讨论,一方面来自人们对它口味的猎奇,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地有人在问,“到底什么是冒烤鸭?”

从眼下的市场情况看,不少餐饮门店只是冒烤鸭作为一道网红单品引流,推出相关套餐等等,而将其作为单品开店的品牌还不算多。

而即便是选择了用冒烤鸭单独开店的品牌,为了节省成本,选址都不会在核心商圈的热门位置,门店通常比火锅店更小,比如李叙青冒烤鸭门店面积在60-90平方米左右。

图片来源:微博@李叙青冒烤鸭

为此,冒烤鸭对火锅的平替效应还体现在加盟投资门槛上,比起热门火锅店上百万的投资额,冒烤鸭的投资金额更低。

但冒烤鸭的挑战,还在于它的热度是否能延续下去。

首先,长期以来餐饮消费上的“鸭不如鸡”,对冒烤鸭的全国化也有潜在的影响。

这是因为鸭在口味上的普适性不如鸡,做法也不如鸡更多样。在川渝火锅营销顾问李树东看来,鸭肉的肉质不如鸡肉嫩,口感差,有膻味;另外鸭在大众认知中比鸡的价值感更低。

此外,冒烤鸭处于正餐和小吃快餐之间——“火锅的平替、冒菜的贵替”,而这样的错位也让它的消费场景有一些尴尬。因为火锅正餐的属性是社交,而快餐则讲求效率和性价比。

“对于加盟商来讲,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向,虽然有川菜的消费基础,但‘冒菜+烤鸭’未必是一个长期网红的存在,可创新的空间似乎也比较取决于冒菜。”林岳对界面新闻表示,“就当下而言,大店模式不太可取,过重的运营成本会容易压垮自己,产品和服务则需要有找到可持续性,除了菜品的创新,服务体验也会是一个方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