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2日,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去世,享年94岁。
勒华拉杜里曾将历史学家分为两类——“松露猎人”和“跳伞者”。松露猎人对奇怪、新颖和意想不到的案例进行研究,尽管这些案例具有独特性,却能照亮所属的时代;跳伞者采取全景视角,强调大趋势而非细节。勒华拉杜里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美食家,所以他将自己划归为更偏“松露猎人”的类型。
起初,勒华拉杜里的研究基本上遵从年鉴学派的主流史学研究范式,以经济史和社会史为重心,关注中长时段的历史。博士论文《朗格多克的农民》受到导师布罗代尔的影响,布罗代尔认为气候和地理塑造了历史的进程,勒华拉杜里则看到,文化和经济与土地性质和天气同样重要。他认为,朗格多克人民无法打破进步和衰落的循环,是因为文化因素阻碍了他们开发先进的技术和进行农业实践。
此前,年鉴学派强调的是整体史和结构化的历史研究,并没有确立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朗格多克的农民》也是一部“没有人物的历史”,但1975年出版的《蒙塔尤》成为了年鉴学派历史人类学的标志性著作。该作出版之后,包括心态史研究在内的微观史学或日常生活史成为了勒华拉杜里的研究重点。
蒙塔尤是法国南部一个讲奥克语的牧民小山村。1320年,时任帕米埃主教(后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办案,他想要弄清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以区别谁是异端、谁持正信。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雅克·富尼埃发现和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勒华拉杜里发现并利用了宗教裁判所的这些史料,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六百多年前该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蒙塔尤》第一部分探索了蒙塔尤居民的物质世界,讲述了蒙塔尤最有权势的两位人物皮埃尔·克莱格、伯纳德·克莱格以及牧羊人的故事。第二部分“蒙塔尤考古:从举止到神话”探讨了蒙塔尤居民的信仰,年鉴历史学家称之为“心态”。勒华拉杜里将蒙塔尤比作“一滩臭气扑鼻的污水中的一滴水珠”,他说,“借助日益增多的资料,对于历史来说,这滴水珠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微生物在这滴水珠中游动。”这样的微观研究贴近生活,凸显着历史的生动可爱。
但是,这部著作也曾经招致一些批评。批评者指出,宗教裁判所是司法镇压的工具,甚至会动用酷刑,因此把富尼埃的审问记录作为内容的主要来源其实并不可靠。
历史哲学家弗兰克·安柯斯密特(Franklin R. Ankersmit)的《历史编纂学与后现代主义》(1989)一书认为,微观史学有三大经典代表作,即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意大利学者卡洛·金茨堡的《奶酪与蛆虫》和美国学者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戴维斯也于今年逝世),这三部书为“后现代历史编纂学的典范之作”,它们的研究对象没有“落到树干或树枝上,而是落在树叶上”,是为了用树叶的微观叙事抵制树干的宏观叙事。但实际上,金茨堡、戴维斯都反对这一说法,认为并不存在微观和宏观的对立。勒华拉杜里虽然聚焦于蒙塔尤,也是希望把蒙塔尤当成法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来解剖,揭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背后的结构。
勒华拉杜里用微观史方法进行研究的另一部作品是《罗芒狂欢节》,以1578年发生在法国南部城市罗芒狂欢节上大约20名工匠被屠杀的事件为切入点,将大屠杀视为16世纪下半叶法国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和宗教冲突的缩影。
在一次访谈中,勒华拉杜里谈到,“……或许有点出于妒忌,布罗代尔不喜欢我关于蒙塔尤的书,因为里面有性史。但我仍旧忠于他,我敬仰他。我认为我找到了其他领域,比如说气候史。”勒华拉杜里也被认为是气候史的创始人。
勒华拉杜里被誉为年鉴学派的第三代“旗手”。他曾这样评价法国年鉴学派:“总有一天,当我们的同胞在总结20世纪的知识、科学和技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军事技术、尖端工业或原子物理等领域内,并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浅薄的法国人或许能聊以自慰的是,他们毕竟在1930年至1965年间,全靠年鉴派的努力,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