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理解和应对酒店的“低碳革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理解和应对酒店的“低碳革命”?

全产业链联动探索。

如何理解和应对酒店的“低碳革命”?

文|酒管财经

编辑|阿鑫

用“革命”这个词来讨论低碳酒店的发展,多少有些标题党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酒店低碳趋势愈发明显。

酒店集团、酒店投资人以及酒店供应商必须提前嗅到这种趋势背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做到提前卡位和布局。

01 该减碳了,酒店低碳标准亟待可量化

酒店的低碳化,需放在整个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维度来讨论。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支柱,酒店业一直都是“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

近日,根据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酒店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率约为1%。在去年全球排放的363亿吨二氧化碳中,酒店贡献了大约3.63亿吨。

截至2023年3月,全球酒店业的碳排放量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可持续酒店业联盟数据显示,酒店业需要在2030年前减少66%的绝对碳排放量,在2050年前减少90%的绝对碳排放量,才能确保酒店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实现可持续发展。

酒店业减碳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迫在眉睫。

《酒管财经》在很早之前就在关注酒店在低碳层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标准方面的制定工作。

《酒管财经》梳理到,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饭店的相关政策及标准。

但是,《酒管财经》也注意到,国内酒店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尚未完善,且并未强制要求酒店住宿企业披露年度碳排放情况。

2006年,我国首次发布《绿色旅游饭店》标准,规定了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的要求。

此后,又相继出台了有关绿色酒店的标准,如《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绿色饭店国家标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等。

2009年,商务部出台的《绿色饭店国家标准》评分标准,重在强调有无节能减排系统运用、有无环境保护类的设计等方面,然而其对酒店碳排放量的范围及测算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标准。

2011年,《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指引》中给出了饭店综合能源的计算方法,但是该方法中测算的能耗都来自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对酒店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如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污染物排放等没有进行计算。

202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需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需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不过,今年国内酒店行业已开始探索可量化、可检测、可视化的酒店低碳化解决方案。

3月,《零碳酒店》《零碳景区》团体标准立项论证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对该团体标准准予立项,并尽快制定、发布、实施。

4月,国内首个低碳酒店碳标签标准正式启动,对酒店投资人及从业者在项目规划、建筑设计、用能排放、运维消耗、用品采购等方面进行相关碳标签评价技术规范的设定分析,同时还对标准的边界、范围、评价方法及星级判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10月,携程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率先推出可量化、可检测、可提升的低碳酒店标准,以合作酒店提交的燃气费、电费账单(酒店碳排放主要来源)和低碳举措为计算池,推动酒店业界朝着可持续方向迈进。

11月,深圳市罗湖区率先发布《低碳酒店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这是深圳第一个酒店行业方面的低碳专业标准。

《酒管财经》了解到,2024年起,深圳酒店行业碳排放将被纳入到政府整体碳管理范围内。因此,加速完成酒店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据悉,罗湖区将把深圳市富苑皇冠酒店等单位作为第一批试点项目,交由相关企业专门负责低碳升级改造前期工作。

可见,想成为低碳酒店,当下很多酒店仍需升级改造。

低碳酒店的碳排放,一般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酒店直接控制或拥有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酒店的建设、运营、销售、管理等活动带来的电力消耗而产生的排放。

而上述低碳酒店标准核算的碳排放也是准要针对这两部分来量化核算。

想要达到低碳酒店标准,酒店仍需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材、施工管理、酒店运营过程中多下功夫。

《酒管财经》注意到,在携程低碳酒店标准发布后近一个月,携程“低碳酒店标准认证商家”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取得认证的商家订单量环比增长43%。

二三线城市低碳酒店迅猛发展,初步实现将低碳红利转化为订单红利,“低碳酒店标准认证商家获益更多”也得到验证。

不难看出,低碳酒店标准今后将作为有力的抓手,持续为酒店进行绿色赋能,打造可量化低碳标准也为酒店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优势与成长空间,一定程度上也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未来,如何在以往绿色饭店标准的基础上,能否有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推出更科学、更细化的标准,值得行业深思。

02 供应链的机遇

近年来, ESG (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评价越来越成为一家企业是否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其中最为核心的维度之一就是“低碳”。

伴随着酒店ESG建设进入深水区,可持续供应链的打造也成为衡量酒店可持续能力的必选项。

因此,酒店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十分迫切。

与工业、能源企业开展低碳的项目不同,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酒店在进行节能管理项目铺设过程中,往往更为谨慎。

那酒店业在转型低碳探索上有什么动作?

首先,国内碳中和酒店试点建设已经迈出第一步,行业内绿色低碳实践、低碳酒店建设探索业逐渐增多。

2013年3月,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为中国第一家PAS 2060 碳中和酒店;

2023年2月,天津水晶宫饭店获得“碳中和证书”,成为天津首家碳中和酒店;

2023年4月,上海艾迪逊酒店,完成了更新改造和相关认证工作,成为全国首家城市更新碳中和酒店。然而,对酒店自身来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确实为酒店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但酒店要想真正真正推进低碳建设,除节能降耗外;

还要从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还要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企业从细节开启酒店全周期的探索,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酒店筹建是个综合性项目,涉及到工程设计、建材选用、日化品配给等多个方面。

从房间的基础施工阶段,区别于传统酒店,低碳酒店的硬装、软装往往会采用可循环再生材料。

高科技的低碳环保设备意味着高额的前期投入,后期还存在维护、运营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酒店为添置高科技环保装置而增加的成本,至少要5年时间才能回本。

对大型酒店集团来说,这尚可接受;

但对中小型酒店,基于投资回报以及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间的考量,其落地低碳上有一定难度。

其次,酒店行业想要做好低碳建设,供应链的甄选也是一大难点。

酒店作为典型的服务场所,其很多用品拥有“一次性”和“易耗”等特征;

而且在运营过程中这些产品的使用和更新无疑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这就需要酒店在甄选酒店用品供应商时,更加注重其原料品质和低碳技术以及创新研发水平,在保证酒店用品质量的同时,从产品端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洲际、雅高等多家酒店集团陆续宣布,推出环保解决方案,包括逐步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采用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制品取代客房洗浴用品的塑料包装,以及逐步改用大瓶装洗护用品等。

此外,有调查显示,水费普遍占酒店日常运维总费用的10%,选用不产生有害化学物质天然环保的洗涤用品也会减轻酒店污水处理负担。

不难发现,实现低碳发展,并不是仅凭酒店自己就能完成的,对于酒店行业的上下游行业也是一种考验。

如果酒店供应商能提供既环保低碳,价格又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产品,共同努力下或能推动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仍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店供应链的低碳化探索只是开始,需要以更高格局与更广视角来看待低碳问题。

要从细微之处全面展开切身行动,其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各个环节尚未完全打通,具体落地实现还需要长期精心打磨。

未来,《酒管财经》也期待有更多酒店供应链企业能参与其中,把目光聚焦细微之处,用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来推动国内酒店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理解和应对酒店的“低碳革命”?

全产业链联动探索。

如何理解和应对酒店的“低碳革命”?

文|酒管财经

编辑|阿鑫

用“革命”这个词来讨论低碳酒店的发展,多少有些标题党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酒店低碳趋势愈发明显。

酒店集团、酒店投资人以及酒店供应商必须提前嗅到这种趋势背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做到提前卡位和布局。

01 该减碳了,酒店低碳标准亟待可量化

酒店的低碳化,需放在整个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维度来讨论。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支柱,酒店业一直都是“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

近日,根据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酒店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率约为1%。在去年全球排放的363亿吨二氧化碳中,酒店贡献了大约3.63亿吨。

截至2023年3月,全球酒店业的碳排放量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可持续酒店业联盟数据显示,酒店业需要在2030年前减少66%的绝对碳排放量,在2050年前减少90%的绝对碳排放量,才能确保酒店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实现可持续发展。

酒店业减碳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迫在眉睫。

《酒管财经》在很早之前就在关注酒店在低碳层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标准方面的制定工作。

《酒管财经》梳理到,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饭店的相关政策及标准。

但是,《酒管财经》也注意到,国内酒店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尚未完善,且并未强制要求酒店住宿企业披露年度碳排放情况。

2006年,我国首次发布《绿色旅游饭店》标准,规定了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的要求。

此后,又相继出台了有关绿色酒店的标准,如《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绿色饭店国家标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等。

2009年,商务部出台的《绿色饭店国家标准》评分标准,重在强调有无节能减排系统运用、有无环境保护类的设计等方面,然而其对酒店碳排放量的范围及测算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标准。

2011年,《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指引》中给出了饭店综合能源的计算方法,但是该方法中测算的能耗都来自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对酒店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如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污染物排放等没有进行计算。

202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需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需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不过,今年国内酒店行业已开始探索可量化、可检测、可视化的酒店低碳化解决方案。

3月,《零碳酒店》《零碳景区》团体标准立项论证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对该团体标准准予立项,并尽快制定、发布、实施。

4月,国内首个低碳酒店碳标签标准正式启动,对酒店投资人及从业者在项目规划、建筑设计、用能排放、运维消耗、用品采购等方面进行相关碳标签评价技术规范的设定分析,同时还对标准的边界、范围、评价方法及星级判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10月,携程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率先推出可量化、可检测、可提升的低碳酒店标准,以合作酒店提交的燃气费、电费账单(酒店碳排放主要来源)和低碳举措为计算池,推动酒店业界朝着可持续方向迈进。

11月,深圳市罗湖区率先发布《低碳酒店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这是深圳第一个酒店行业方面的低碳专业标准。

《酒管财经》了解到,2024年起,深圳酒店行业碳排放将被纳入到政府整体碳管理范围内。因此,加速完成酒店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据悉,罗湖区将把深圳市富苑皇冠酒店等单位作为第一批试点项目,交由相关企业专门负责低碳升级改造前期工作。

可见,想成为低碳酒店,当下很多酒店仍需升级改造。

低碳酒店的碳排放,一般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酒店直接控制或拥有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酒店的建设、运营、销售、管理等活动带来的电力消耗而产生的排放。

而上述低碳酒店标准核算的碳排放也是准要针对这两部分来量化核算。

想要达到低碳酒店标准,酒店仍需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材、施工管理、酒店运营过程中多下功夫。

《酒管财经》注意到,在携程低碳酒店标准发布后近一个月,携程“低碳酒店标准认证商家”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取得认证的商家订单量环比增长43%。

二三线城市低碳酒店迅猛发展,初步实现将低碳红利转化为订单红利,“低碳酒店标准认证商家获益更多”也得到验证。

不难看出,低碳酒店标准今后将作为有力的抓手,持续为酒店进行绿色赋能,打造可量化低碳标准也为酒店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优势与成长空间,一定程度上也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未来,如何在以往绿色饭店标准的基础上,能否有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推出更科学、更细化的标准,值得行业深思。

02 供应链的机遇

近年来, ESG (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评价越来越成为一家企业是否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其中最为核心的维度之一就是“低碳”。

伴随着酒店ESG建设进入深水区,可持续供应链的打造也成为衡量酒店可持续能力的必选项。

因此,酒店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十分迫切。

与工业、能源企业开展低碳的项目不同,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酒店在进行节能管理项目铺设过程中,往往更为谨慎。

那酒店业在转型低碳探索上有什么动作?

首先,国内碳中和酒店试点建设已经迈出第一步,行业内绿色低碳实践、低碳酒店建设探索业逐渐增多。

2013年3月,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为中国第一家PAS 2060 碳中和酒店;

2023年2月,天津水晶宫饭店获得“碳中和证书”,成为天津首家碳中和酒店;

2023年4月,上海艾迪逊酒店,完成了更新改造和相关认证工作,成为全国首家城市更新碳中和酒店。然而,对酒店自身来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确实为酒店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但酒店要想真正真正推进低碳建设,除节能降耗外;

还要从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还要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企业从细节开启酒店全周期的探索,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酒店筹建是个综合性项目,涉及到工程设计、建材选用、日化品配给等多个方面。

从房间的基础施工阶段,区别于传统酒店,低碳酒店的硬装、软装往往会采用可循环再生材料。

高科技的低碳环保设备意味着高额的前期投入,后期还存在维护、运营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酒店为添置高科技环保装置而增加的成本,至少要5年时间才能回本。

对大型酒店集团来说,这尚可接受;

但对中小型酒店,基于投资回报以及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间的考量,其落地低碳上有一定难度。

其次,酒店行业想要做好低碳建设,供应链的甄选也是一大难点。

酒店作为典型的服务场所,其很多用品拥有“一次性”和“易耗”等特征;

而且在运营过程中这些产品的使用和更新无疑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这就需要酒店在甄选酒店用品供应商时,更加注重其原料品质和低碳技术以及创新研发水平,在保证酒店用品质量的同时,从产品端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洲际、雅高等多家酒店集团陆续宣布,推出环保解决方案,包括逐步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采用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制品取代客房洗浴用品的塑料包装,以及逐步改用大瓶装洗护用品等。

此外,有调查显示,水费普遍占酒店日常运维总费用的10%,选用不产生有害化学物质天然环保的洗涤用品也会减轻酒店污水处理负担。

不难发现,实现低碳发展,并不是仅凭酒店自己就能完成的,对于酒店行业的上下游行业也是一种考验。

如果酒店供应商能提供既环保低碳,价格又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产品,共同努力下或能推动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仍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店供应链的低碳化探索只是开始,需要以更高格局与更广视角来看待低碳问题。

要从细微之处全面展开切身行动,其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各个环节尚未完全打通,具体落地实现还需要长期精心打磨。

未来,《酒管财经》也期待有更多酒店供应链企业能参与其中,把目光聚焦细微之处,用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来推动国内酒店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