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股整体运行趋稳,在经历熔断暴跌后,最低下探至2638点,二月份以后股市运行相对平稳,极端行情出现的次数明显降低。整体来看,今年A股市场在制度改革及风险控制上努力寻求平衡。险资举牌、并购重组趋严,证券市场更加规范化。IPO的不断加速及新三板分层制度的推出,企业获得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深港通正式开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对此,云掌财经研究院就A股市场在政策与监管、融资等层面上进行盘点与总结。
一、政策方面
1、熔断机制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将于2016年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家交易规定沪深300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15分钟,14:45及之后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的安排。2016年1月7日晚间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2016年1月4日,触发5%及7%熔断阈值,A股暴跌,沪指跌6.89%。5日、6日大盘有所反抽,7日开盘半小时便触及7%阈值,沪指暴跌7.04%。随后市场一路下行,大盘在2016年1月27日创下低点2638点,区间跌幅达25%,沪指跌900点。
解读:引入熔断机制原本是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股市中散户居多,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并且已有涨停板限制,熔断之后市场流动性缺失,投资者恐慌情绪加重,“磁吸效应”明显。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2、新股申购新规
从1月1日起,新股发行将按照新的制度执行。投资者申购新股时无需再预先缴款,小盘股将直接定价发行,发行审核将会更加注重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企业和保荐机构需要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解读:该新规中最大的变化是打新不需要提前打款冻结资金,而是在中签后才进行缴款,降低市场抽血效应。2015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发行时,冻结资金峰值最高为5.69万亿元,如取消预缴款,则投资者仅需缴纳申购资金414亿元。明显可以看出,取消预缴款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中投资需要动用的资金数量,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抑制了“巨资炒新”。同时新规实施之后中签率将大幅降低,助涨投机氛围,新股上市后将更加活跃。
3、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
1月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主要内容有大股东需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要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解读:从内容来看,新规遵循了“疏堵结合”的思路,不仅为防范大股东和董监高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对大股东和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进行了规范、疏导和限制;同时,新规引导大股东、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保持了大股东持股的合理流动。
4、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证监会为贯彻落实“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理念,进一步规范重组上市行为,《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于9月9日正式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要修改内容包括:一是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二是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三是按照全面监管的原则,强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
解读:本次修改,旨在扎紧制度与标准的“篱笆”,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鱼龙混杂的A股并购重组随着监管规则趋于严格,花样百出的“投机式”、“忽悠式”并购重组将极大地受到遏制。
5、一人限开3户
10月14日,中国结算发布了最新修订的《证券账户业务指南》,为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管理,适应市场需求及业务变化,修订了五项证券账户开立和维护内容,包括每个投资者证券账户上限由20个下调为3个,对于长期不使用的3户以上多开账户,将依规纳入休眠账户管理。修订后的《证券账户业务指南》自2016年10月15日起实施。
解读:从新规出台的时间点来看,此次举动更多被认为是继月初多地楼市限购之后,中国股市亦跟风进行了限购的举措,其降杠杆的意图较为显着。“一人可开20户上限”的政策无疑容易受到部分大资金大机构的有心利用,更有甚者,借助账户之间的频繁交易,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间接助涨了当时市场操纵股票、违规交易的气焰,进一步加大市场的投机风险。而一人3户政策将有效降低市场投机氛围,而多账户之间的频繁交易现象,也有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进而降低部分股票,乃至市场的整体波动风险。
6、深港通正式开通
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6年12月5日开始。当天沪指跳空低开,并大跌1.2%。
解读:深港通的落地,其运行规则一定会在沪港通的基础之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修复沪港通通车之后的潜在漏洞。随着深港通的正式通车,将会有利于深市学习香港股市的成熟制度机制,加快两地市场的交易模式趋于融合。其次,如果说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是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那么,深港通将成为A股市场国际化的加速器,进一步促进A股估值体系和投资风格的国际化。最后,深港通将会有助于人民币纳入MSCI指数,形成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动力,甚至将两地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抬高到一个新的高点。
二、监管方面
1、*ST博元和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
今年5月份,*ST博元正式告别股市,成为首例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7月份,证监会正式对欣泰电气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该公司启动退市程序。欣泰电气由此成为A股市场因欺诈发行退市的第一股,同时也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
解读:从首例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到首例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从严监管”的利剑不会放过市场中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对于A股资本市场,此类事件标志着A股不再是“有进无出”的市场,上市公司若造假、违规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对A股的公司起到震慑作用,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银监会大规模排查同业、票据、理财等业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7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解读: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曝出的票据事件涉案资金高达103.9亿元。其中,包括农行北京分行的39.15亿元票据案件,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7.86亿元风险资金等;龙江银行还发生冒名办理贴现6亿元,以及宁波银行自查发现有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32亿元等。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监管层的重要课题。
3、保监会、证监会加大险资监管
12月4日,刘士余痛批险资举牌,“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12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12月9日,保监会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进行整改。
12月5日当天A股跳空低开近1%,险资举牌概念股大面积跌停,中国建筑、格力电器等举牌概念股重挫。市场主流大热点遭扼杀后,无增量资金入市,大盘持续下行,最低在12月20日下探后至3084点。12月5日-12月20日期间举牌概念指数下跌8.0%,沪指下跌4.8%。
解读:险资举牌可以说是10月、11月的市场主流热点,成功激发并推升了大盘这波趋性行情。整体来说类似于安邦系的险资对于资本市场的结构改善是有好处的,激发了中小金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的取向。但不能否认的是,个别保险机构采取比较激进的业务发展和投资方式,负债端过度依赖投资型业务,资产端盲目投资与保险毫不相关的行业,对保险行业及险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前海人寿等通过资金优势,通过二级市场举牌万科A、南坡A,引发了万科的股权之争,南坡A高管的集体离职,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决策、发展等。恒大人寿在二级市场上做超短线,造成了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极大的伤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融资方面
1、IPO加速,A股上市公司超3000家
今年全年共发行245只新股,共募集近1600亿元。进入今年下半年,新股发行节奏大大提速。上半年新股发行数量最多的月份是4月,新股发行数量15只,而下半年新股发行数量最少的7月份也有16只,其余月份均在20只以上,11月、12月冲刺阶段分别达到39只和48只。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均远高于上半年,IPO审核速度明显加快。
12月9日,A股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当日,随着如通股份、易明医药、高争民爆等3只新股在沪深交易所挂牌,A股的上市公司突破3000家整数关口。
解读:对于企业而言,IPO的加速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通过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另外也能让更多的公众关注到企业,对于公司的发展有较大好处。对于股市而言,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加速,变相注册制或出现,场内资金进一步稀释。中小盘股的稀缺性优势也完全不在了,在10月以及11月这段行情中,大盘最多上行至3300点,蓝筹的持续大涨与中小创的持续萎靡形成鲜明对比。
2、注册制放缓、战略新兴板搁置
去年年末的人大常委会上,注册制授权决定或通过,并决定于今年3月实行。今年2月,刘士余接替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两会”期间,市场上关于股票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争论一度变得非常激烈。不过,在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注册制的表述被删除,注册制改革将无限延后。同样,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关设立战略新兴板的内容被删除,战兴板被搁置。
解读:对于暂缓注册制,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仍不具备实施注册制的条件。贸然推出注册制,就有可能进一步助长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威胁股市的基本稳定。对于搁置战略新兴板,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解释称,“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判断未来5年的发展大趋势、确定大方向、明确要办的大事,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具体问题,还要做深入的研究论证。
3、新三板分层制度
3月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新三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实施内部分层有利于实现分类服务、分层监管,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新三板分层机制预计于2016年5月份正式实施。
解读:新三板大体将分为三层:创新层、培育层、基础层,分别通过竞价交易、做市交易、协议转让进行股票的交易。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自身规模、盈利、发展阶段均不同,分层后,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区分,企业更好的融资。再有是对整个新三板市场而言,内部分层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内部各层次的互通流转为未来实施转板提供有益探索。目前转板机制虽得以明确,但现实的情况是,这种“绿色通道”相当于“过独木桥”,转板成功者寥寥数家。承载着企业孵化器使命的新三板,如果能为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则能够把好的企业留下来。
四、收官简评
2016年12月30日A股收官之战落下帷幕,全年来看,不仅沪深300指数以跌势收尾,A股三大指数皆呈弱势。上证指数年初开盘报3536.59点,截至30日收盘报3103.64点,全年跌435.54点,跌幅12.31%。深证成指年初开盘报12650.72点,截至30日收盘报10177.14点,跌2487.75点,跌幅19.64%。创业板指年初开盘报点2706.27点,截止30日收盘报1962.06点,重挫27.71%。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全年小幅上涨0.39%。A全年表现较差,与美股及欧洲各重要指数走势相比呈背离状。
今日收官之战,波澜不惊,最终报收红盘并重回3100点,为17年开了个好头。元旦过后,随着部分资金回流,交易性机会或逐步出现。对于整个2017年云掌研究院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债转股稳步实行、国企改革的深化。实体经济过剩产能将不断去除,债务杠杆不断降低,组织结构不断改善。整个经济层面会稳步回升,股市将迎来慢牛行情。
五、券商观点
2017年走势判断:
1、长江证券认为,2017年的股票市场将是充满机会的一年,在流动性总体宽裕,风险偏好修复,盈利小幅增长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2800-3600)。2017年的择时与结构依然是关键。A股市场目前陷入低谷:市场对经济将陷入类滞胀预期的困扰,金融市场有债市去杠杆的担忧,外部有强美元预期的压制。但这些担忧都是阶段性的,缓解后,我们认为A股将在春季迎来震荡上涨行情。
2、国信证券认为,“低利率、低回报率”是处于转型调整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新常态,2017 年股市预计呈“N”型走势,复苏分歧贯穿上半年,变革预期引领下半年。
3、招商证券认为,预计2017年的市场特征是“冲浪”(享受波涛汹涌于浪尖),腾挪(资金配置结构变化显着);上证指数2900-3800点,二季度高点3600点。
4、海通证券:2014年以来股市经历了一个完整牛市-熊市-震荡市的周期。14年年中在利率下行和改革预期提升的双重驱动下,股市从结构性行情步入全面牛市,15年6月去杠杆的作用下牛市结束,股市先后经历了三轮暴跌。16年1月底上证综指跌至2638点时,我们提出熊市结束,市场步入震荡市。展望2017年,我们认为行情将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
行业配置:
1、国信证券表示,对于行业配置,我们之前主要讲的是上游,今年炒完上游,明年应该会从上游逐步转到中游。我们重点推荐的五个板块是:钢铁、基础化工、机械、军工和银行股。主题投资我们认为要聚焦新动能补短板,新动能主要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些方向,包括混改、债转股、土地流转和电改。补短板主要是围绕美丽城市的建设,装配式建筑主题和海绵城市主题。
2、长江证券表示,行业配置方法围绕景气、估值、配置展开。关注供给收缩的农业与少数周期股等,需求扩张的基建链,估值与盈利增长匹配的部分成长股,机构低配的非银金融股。我们建议超配一级行业:农业、医药、电子、通信、券商、军工、化工等。
3、招商证券表示,中期配置上建议家电,白酒,建筑,证券,绩优成长(部分TMT,部分医药,部分涨价)。短期主题可关注土地流转、电力、高速公路、二孩、互金、银行。
4、海通证券表示,以价值股为底仓,国企改革和真成长进攻,细分如上海国改、影视娱乐、消费电子、光通信、物联网,下半年加配券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