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禾子
校对 | 宋子轩
编辑 | 安西西
“祝大家2017年第一天快乐!”
30日晚10点38分,浙江卫视举办的跨年演唱会上,孙燕姿正说着串场词。她接下来将要演唱的歌曲名叫《第一天》,本想借歌名讨个彩头,只是由于第二天并不是新年“第一天”,这句话多少显出几分尴尬。
早在半个月前浙江卫视公布跨年演唱会将调档消息的时候,各种关于广电总局“限跨令”的传言便开始甚嚣尘上。
受到该限令波及的,同样还有最早带起跨年演唱会风潮的湖南卫视。12月15日,湖南卫视在官方微信宣布,跨年演唱会将调档至1月1日晚电视录播,虽然标题明确提到了是“主动调档”,但“主动”二字,又颇让人觉得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据悉,今年只有央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四川卫视、广东卫视和吉林卫视6家上星电视拿到了12月31日的跨年直播牌照。尽管尚无消息称“限跨令”有白纸黑字的文件,但从各家的表现来看,总局多半是采取了行动——毕竟,没有跨年演唱会不在跨年夜举行的道理,更何况这还关系到各卫视的收视流量和广告收益。
广告价水涨船高,面对调档趁机调价
中国人素来讲究“开门红”,一年仅有一次的跨年演唱会自然而然成为各卫视的年度重头戏,也事关卫视当年的排位战。曾有广告业内人士表示,“跨年演唱会的流量可能是平时的上百倍。”因此,跨年演唱会往往还被认为是各卫视的一个营销节点。
根据新浪微博博主@西瓜达人以及@卫视资源速递爆出的数据,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4家上星电视的跨年演唱会广告售卖情况如下(在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公布调档消息之前):
来源:新浪微博博主@西瓜达人以及@卫视资源速递
然而就在得知湖南、浙江两家卫视将调档的消息之后,由于少了两个强劲的对手,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趁机对15秒硬广的价格进行了大幅上调,前者从28万/15秒增至45万/15秒,给出的原因为“硬广时长有限,预定客户爆满”,还补充道“预购从速”;后者则直截了当地将价格从36万/15秒调整至了42万/15秒。
调档增加了广告商“跳票”的风险,原因正是卫视失去了时段红利,势必会对明星话题度、节目传播度和影响力等等造成不小损伤。譬如针对昨晚率先揭幕的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微博上就有网友表示自己对调档之事毫不知情,因此错过演出的也不在少数。
实际上,那些已经交过预付款的大广告客户,“跳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卫视必然需要调用一些资源来作为补贴和安抚;调档更多影响到的还是一些小广告客户。对此,湖南卫视的解决办法为“买一送二”。
具体来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调档之后,31日晚取而代之的将是《湖南卫视上星20周年特别节目》,该时段卫视会继续播出先前已售出的广告(不加价);同时,跨年演唱会还会在芒果TV和爱奇艺两个网络平台面向VIP会员进行直播,不论是12月31日的网络直播还是1月1日的电视录播,均会播出已售出广告(同样不加价)。花1份钱买3个广告位,对广告商来说似乎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成本巨大,各卫视如何应对
场租、明星出场费、演出制作费……这些可以说都是跨年演唱会成本中的大头。以2012年跨年演唱会发展“小高峰”为例,这一年共有16家卫视的跨年演唱会轮番轰炸荧屏。据腾讯娱乐统计,其中,深圳卫视总耗资约5000万元,江苏卫视花费近6000万元,湖南卫视、浙江卫视预算分别2000万元(但实际投资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包括央视在内的其它各大卫视平均预算至少都在1000万元以上。保守估计,2011年跨年演唱会,各大卫视一夜就“烧掉”了超过2亿元。
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在阿里和湖南卫视联手制作的双十一狂欢夜上,晚会的制作费用就已经突破5000万人民币,同等规模的跨年演唱会制作成本也一定只高不低。
再看看今年各大卫视的演出投入:湖南卫视据称请到了曾为《美国偶像》等节目设计过舞美的里安·维德、以及曾担任过席琳·迪翁演唱会艺术总监的国际导演布莱恩·伯克两位国际顶级大师助阵;江苏卫视也号称邀请到了曾执掌麦当娜等国际巨星演唱会的国外顶尖舞美团队;东方卫视则邀请到了王菲和陈奕迅这样“价格不菲”的明星……
当然,各卫视也在想方设法缩减成本,譬如,恰逢上星20周年的湖南卫视打出了“明星大咖集体 ‘回娘家’送祝福”的噱头,这些明星多少也会给“娘家”开一个友情价;2016年的综艺“尖子生”浙江卫视则打出了《奔跑吧兄弟》、《中国新歌声》和《梦想的声音》几档综艺王牌,既节省了成本,也为自家节目做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硬广。
不少卫视(尤其是卫视中的“款爷们”)也纷纷把跨年演唱会的举办地选在了温暖的珠三角地带:湖南卫视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馆、浙江卫视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体育场、江苏卫视则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综艺馆。业内人士分析,各大卫视之所以南下,无非是因为这里靠近港台,能够节省邀请艺人的成本。
此外,一些卫视索性推出录播晚会。2013年河北卫视跨年晚会总导演在接受腾讯娱乐的采访时表示,“艺人在跨年当晚的身价几乎都会翻个三四倍,如果我们提前邀请他录制节目的话,就等于花正常的价格买到了同样的演出效果。而那些要求艺人独家的卫视,往往还要再负担起艺人不赶场的费用,并不是太划算。”
比如,安徽卫视自2008年开始在跨年档期举办《国剧盛典》,该晚会近三年来都选择在1月1日进行电视录播,一方面节省了艺人和制作成本;另一方面,错峰播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视率。
为什么偏偏是湖南和浙江?
为什么偏偏是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没有取得跨年直播的牌照?
有人说是因为“先来后到”,两家卫视申请较晚,所以错过了名额。不过事实可能远没有这么简单,其中更大程度上还是涉及到了诸多利益权衡问题,“水很深”:一方面,枪打出头鸟。近年来,各卫视跨年演唱会为了比拼收视率不惜斥巨资请明星、搞排场,这种泛娱乐化气息和奢靡之风触碰到了广电总局的神经,加之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常年排名各卫视收视前列,杀鸡儆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另一方面,行业普遍认为,处于激烈的竞争,各大卫视之间也有相互监督和举报的现象存在,况且,跨年晚会之争,表面上看是卫视之间的火拼,实则是各卫视背后财团力量的相互博弈。
事实上,早在2013年8月,中宣部等5部委就曾联合开出过“节俭办晚会”的药方,要求限制晚会的数量和规模投入。上文已经提到过,2012年跨年共有16家卫视举办了跨年演唱会,2013年跨年这一数字也不在少数,共有15家,可谓是到了“跨年大战”的白热化阶段。
2013年总局发出“双限”指令之后,只有央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广东卫视拿到了2014跨年晚会的许可证;到2015年,限制依旧,最终央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如愿直播跨年;2016年,窗口期一过,各大卫视颇有“卷土重来”之势,除上述几个传统大台之外,又增加了北京、四川、山西等共9家卫视。
这于是也成为广电总局此次颁布“限跨令”的缘由,总局同时规定,今年卫视跨年编排必须先审后播。
对此,浙江卫视干脆打破了“跨年夜”的概念,把从30日晚开始的元旦小长假变成了“跨年节”:12月31日及1月1日晚将连续播出两期全新内容的《梦想的声音》,1月2日晚将播出跨年演唱会的精编版,小长假期间还将同步力推独播剧《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跨年期间“王牌综艺+独播剧”的组合,也许浙江卫视的收视率还不至太过难看?
至于湖南卫视,早在12月月初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湖南卫视台长吕焕斌其实就已经开始“主动出击”,在官方还未发布调档消息时便表示,“湖南卫视延续11年的跨年演唱会这一次主动调档,先网后台,2016年最后一晚在芒果TV直播,2017年第一晚在湖南卫视直播。”
湖南卫视的这一应对被一些人解读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带来更多付费用户”、“网络平台有助于增强互动性”……但面对政策这只看不见的“大象”,这种表面的热闹总不免给人一种悲情之感。
问题诸多,赔钱还得做
中国观众的观念近年来变化巨大,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再有耐心去观看传统的央视春晚,却乐于追随自己的偶像到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此类晚会的形式也逐渐偏向以音乐为主,且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收看跨年演唱会也变得越来越便利。
然而,如果说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国内第一场跨年演唱会时,更多是出于一种探索精神和聚会的轻松心态,那么跨年演唱会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离它的初衷越来越远。
首先是演唱会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近年来各卫视争抢的明星不外乎那么几个,譬如陈奕迅、孙燕姿、王力宏、李宇春、TFBoys、吴亦凡、鹿晗等等,难免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而且这些明星演唱的歌曲也绝大多数是老歌或翻唱,缺乏新意。
其次,很多卫视的不诚信行为也招致了观众的不满,比如虚假宣传和假唱。譬如昨晚刚刚结束的浙江卫视连看演唱会,原本宣传中说跑男7人将全体出席,结果唯独缺了Anglelababy,于是出现了以下吐槽:
同样是昨晚的跨年演唱会,不少网友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假唱行为的愤怒:
此外,跨年演唱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于各大卫视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他们不得不去为了比拼收视,承担翻倍的明星出场费以及场租,最终干的还是赔本的买卖。2015年腾讯网在《卫视跨年晚会:火了十年 亏了十年》一文中,揭露了风光的跨年演唱会背后赔钱的尴尬事实,“以2015年跨年为例,根据市场平均价格,在只计算制作费和部分大牌明星酬劳的情况下,湖南卫视投入约1140万,收入约1130万,是四家卫视中赔钱最少的,江苏卫视赔近100万,东方和浙江赔掉约200多万。”
不过,对于各大卫视来说,他们会因为烧钱跟赔钱就放弃跨年演唱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很多卫视而言,跨年演唱会已经不仅仅是钱的事了,它就像公司的年终总结,又像企业的客户答谢会,是卫视实力的集中展现,也是树立品牌的最好时机。就像某卫视负责人所说的,“卫视排名十以上的,哪怕是真烧钱,也得做。喊着不烧钱,怎么可能不烧钱,大家可以去打听打听,明星在跨年时的行情,再省钱也不能不请明星,顶多说少请国际大牌而已。”
如此看来,跨年演唱会这份“成绩单”交得也颇有几分无奈。
其实说到年终晚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狂欢中来,譬如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爱奇艺的“尖叫之夜”、腾讯视频的“星光大赏”、优酷土豆的“优酷盛典”、陌陌的“陌陌直播17惊喜夜”,以及酷狗即将于1月初举办的“酷狗直播繁星音乐盛典”。这些晚会均属于颁奖典礼,参与明星也多为影视娱乐行业的标杆性人物。
互联网平台主办晚会更多是出于积累原创内容的需要。近年来,各个互联网平台也大有主导娱乐行业发展之势。较之电视,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属性更强,在社交媒体的链接下,任何人都可以主动去分享、转发、点赞和评论,因而粉丝经济对平台的作用也更明显,受到了相当一部分粉丝观众的欢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平台也有主办晚会的天然优势。
这些平台主办的晚会和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相似之处在于,它们并不是每天、每月、每季度都有,而是一年仅有一次。因而也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对平台有了更多期待。
不过话又说回来,抛开政策不谈,上文所述湖南卫视与爱奇艺的合作,是否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卫视和平台合作方式及商业模式,依然值得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