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4经济展望之一:积极财政稳内需,改善外部环境争订单与资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4经济展望之一:积极财政稳内需,改善外部环境争订单与资金

宏观政策的两个重点。

2023年11月29日,湖南永州,新田县产业开发区湖南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工地,工人们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张涛、路思远(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仅代表个人观点)

受内外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2023年春节后,我国经济的疫后复苏速度就持续弱于预期,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趋势性变化以及外需环境的周期性、结构性转变,进一步令经济运行阶段性出现产出缺口。若以2016年至2018年经济运行状况为基准,截至目前经济还有7%左右的产出缺口待修复,即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年初进行展望时,最为担心的“总需求出现意想不到的下滑”(参见《2023年经济展望①》)。

针对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已开始冲击微观主体信心的变化,决策层很快就进行了政策对冲安排,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并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因此,在政治局会议后,政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针对民营经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监管部门密集打出政策组合拳,用以降低系统性风险,提振微观信心。宏观调控方面则相继实施了降息降准、追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融资规模等,在政策及时对冲下,7月份后经济就开始逐渐显露出筑底回升的迹象,GDP环比折年率由二季度2%回升至三季度的5.3%;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连续两个月增长,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也开始持续收窄。由此,如何保持住经济回升的势头自然就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

当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时,意味着宏观经济等式出现了不平衡,即C + I + G + X < C + S + T + M,相应应对措施也很清晰,就是增加I、G和X,将宏观经济等式恢复平衡,在政策层面就是扩大政府支出、促进投资、促进出口与改善营商环境。

从7月份政治局会议后的政策变化来看,中央财政1万亿特别国债的追加与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的计划,释放出十分清晰的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信号;人行下调政策利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八部委促进民营经济25条等,则表明改善投融资环境是重要的逆周期调控措施;中美元首会面、金砖扩容、优化人员跨国流动管理机制等,反映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措施在持续增强。可见,7月份会后,宏观政策的实际变化均指向尽快化解需求不足的问题。

不过从当前内外经济环境来看,本轮逆周期调控的任务依然很重,截至9月末,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处于负值区间,净出口更是连续四个季度对经济增长负贡献,即内需和外需均没有回到正常水平。因此,要想保持住经济回升势头,明年在逆周期调控方面,必须增加政策力度,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积极性,一定防止出现政策力度衰减,避免经济面临再次寻底的波折。

在持续增强逆周期宏调力度方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部结构矛盾叠加影响下,我国经济也曾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问题,GDP平减指数连续7个季度处于负值,实体企业信贷融资持续萎缩,净出口连续3年对经济是负贡献,FDI也是持续下降。作为政策对冲,宏观层首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规模,连续四年持续提高赤字率,广义财政赤字率接近20%;大幅下调存贷款政策利率,1年定存利率由5.67%下调至2.25%,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10.53%下调至6.21%;加速推进开放进程,并于2001年成功加入WTO。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经济不仅摆脱了需求不足的局面,还首次实现了连续5年经济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1998年至2002年的宏观调控探索无疑为当前及今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是面临需求不足的经济矛盾时,要做好两条:一是积极财政持续加力稳住内需;二是大力改善外部环境,尽可能争取订单与资金,预计经济工作会议会在这两个方面还会释放出更为清晰的政策信号。具体到财政、货币政策方面,预计财政赤字率会维持在3.5%-4%的高位,财政支出进一步增加;政策利率水平下调10-15BPs;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稳住外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4经济展望之一:积极财政稳内需,改善外部环境争订单与资金

宏观政策的两个重点。

2023年11月29日,湖南永州,新田县产业开发区湖南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工地,工人们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张涛、路思远(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仅代表个人观点)

受内外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2023年春节后,我国经济的疫后复苏速度就持续弱于预期,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趋势性变化以及外需环境的周期性、结构性转变,进一步令经济运行阶段性出现产出缺口。若以2016年至2018年经济运行状况为基准,截至目前经济还有7%左右的产出缺口待修复,即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年初进行展望时,最为担心的“总需求出现意想不到的下滑”(参见《2023年经济展望①》)。

针对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已开始冲击微观主体信心的变化,决策层很快就进行了政策对冲安排,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并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因此,在政治局会议后,政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针对民营经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监管部门密集打出政策组合拳,用以降低系统性风险,提振微观信心。宏观调控方面则相继实施了降息降准、追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融资规模等,在政策及时对冲下,7月份后经济就开始逐渐显露出筑底回升的迹象,GDP环比折年率由二季度2%回升至三季度的5.3%;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连续两个月增长,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也开始持续收窄。由此,如何保持住经济回升的势头自然就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

当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时,意味着宏观经济等式出现了不平衡,即C + I + G + X < C + S + T + M,相应应对措施也很清晰,就是增加I、G和X,将宏观经济等式恢复平衡,在政策层面就是扩大政府支出、促进投资、促进出口与改善营商环境。

从7月份政治局会议后的政策变化来看,中央财政1万亿特别国债的追加与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的计划,释放出十分清晰的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信号;人行下调政策利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八部委促进民营经济25条等,则表明改善投融资环境是重要的逆周期调控措施;中美元首会面、金砖扩容、优化人员跨国流动管理机制等,反映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措施在持续增强。可见,7月份会后,宏观政策的实际变化均指向尽快化解需求不足的问题。

不过从当前内外经济环境来看,本轮逆周期调控的任务依然很重,截至9月末,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处于负值区间,净出口更是连续四个季度对经济增长负贡献,即内需和外需均没有回到正常水平。因此,要想保持住经济回升势头,明年在逆周期调控方面,必须增加政策力度,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积极性,一定防止出现政策力度衰减,避免经济面临再次寻底的波折。

在持续增强逆周期宏调力度方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部结构矛盾叠加影响下,我国经济也曾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问题,GDP平减指数连续7个季度处于负值,实体企业信贷融资持续萎缩,净出口连续3年对经济是负贡献,FDI也是持续下降。作为政策对冲,宏观层首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规模,连续四年持续提高赤字率,广义财政赤字率接近20%;大幅下调存贷款政策利率,1年定存利率由5.67%下调至2.25%,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10.53%下调至6.21%;加速推进开放进程,并于2001年成功加入WTO。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经济不仅摆脱了需求不足的局面,还首次实现了连续5年经济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1998年至2002年的宏观调控探索无疑为当前及今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是面临需求不足的经济矛盾时,要做好两条:一是积极财政持续加力稳住内需;二是大力改善外部环境,尽可能争取订单与资金,预计经济工作会议会在这两个方面还会释放出更为清晰的政策信号。具体到财政、货币政策方面,预计财政赤字率会维持在3.5%-4%的高位,财政支出进一步增加;政策利率水平下调10-15BPs;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稳住外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