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OP28首日“损失和损害”基金筹资取得突破,但仍面临多重质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OP28首日“损失和损害”基金筹资取得突破,但仍面临多重质疑

环保组织怀疑其不可持续;认捐数额被指沧海一粟;托管机构世界银行发达国家占据更多控制权,能否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

12月1日,COP28拍摄“全家福”。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子象

COP28首日就取得重要成果。当地时间11月30日,大会同意通过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协议文本,确定了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由世界银行托管。不过,这不一定是最终文本。从技术上讲,在会议结束(12月12日)前,所有文本都不是最终文本。

东道国阿联酋第一时间带头,为该基金的启动认捐1亿美元,德国认捐1亿美元,英国7500万美元,美国2450万美元,日本1000万美元。另外,欧盟气候专员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集体预计将至少出资2.45亿美元。目前已确定的总金额为4.545亿美元。

会议的第二和第三天,也就是当地时间周五和周六,是各国领导人集中参会的时间。届时,其他国家有可能继续认捐,富裕国家面临更大的道德压力。预计超过160名国家领导人将参加周五的活动,英国国王将与联合国秘书长和阿联酋总统一起致开幕词。确定领导人出席的国家包括英国、巴西和印度。

在会议第二天,阿联酋再次展现诚意,宣布拨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气候基金,其中250亿美元用于气候解决方案,50亿美元用于激励流入南半球国家的气候转型投资。这个名为ALTÉRRA的基金,计划到本世纪末能够吸引25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

根据首日通过的初步协议文本,“损失和损害”基金来源包括富裕的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化石燃料生产国。该资金旨在为贫穷和脆弱国家遭受的不可逆转的气候灾害影响买单。这些资金在4年内将由世界银行托管,并负责向符合资格的发展中国家发放。

这无疑是一项重要进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斯蒂尔说,这为今年的气候峰会开了一个好头,各国政府及其谈判代表必须以此为指导,争取取得更多前所未有的成果。

一直致力于推动气候赔偿的岛国巴巴多斯的总理顾问佩尔绍德(Avi Persaud)赞扬这是一项经过艰苦努力达成的历史性协议。

但同时也存在质疑。

一个疑问是该基金的可持续性。有环保组织指出,最新协议文本并未提及赔偿需要的具体资金规模或者资金补充周期,令人怀疑后续是否可持续。

研究称,发展中国家每年遭受的损失和损害就已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还会增加。

迄今认捐的资金数额过小也引发批评。非洲气候问题智库Power Shift Africa总监阿多(Mohamed Adow)为该基金的正式设立而高兴,但认为迄今的资金与所需的规模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尤其是(碳排放历史责任第一大国)美国认捐的金额(2450万美元),真是令拜登和克里尴尬。”

另外,引发更多争议的是资金的托管机构。批评者质疑世界银行这个发达国家占据更多控制权的机构,能否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

国际慈善机构“基督教援助组织”(Christian Aid)警告称,要确保气候弱势群体最终能够拿到这笔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该组织的全球宣传负责人保利(Mariana Paoli)指出,世界银行成为资金的临时管家令发展中国家担忧,后续需要对该基金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方便、直接地得到资金。

由世界银行管理“损失和损害”基金是美国等富裕国家的主张。他们认为如果从新开始设立一个新基金将会更慢、更麻烦,成本也会更高,不如直接利用世界银行这一现成的机构。

但是这引发发展中国家和许多活动人士的反对,他们怀疑富裕国家更青睐世界银行,因为他们作为该行的大金主拥有更多控制权。世界银行目前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英国。

另外,世界银行高昂的管理费也被质疑。批评者指出,至少一个放在该行的类似基金被收取了24%的“托管费”。该行的融资过程既缓慢又困难,而且提供的大部分资金都是贷款而不是赠款的形式。

此外,许多环保活动人士对世界银行长期“怀恨在心”,他们批评该行多年来并未专注于气候融资,这甚至导致前行长马尔帕斯在今年早些时候下台。马尔帕斯是由持气候怀疑论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命。

然而,本次大会能够初步通过协议文本并不十分意外。实际上,在大会前,各方就已达成了广泛共识,有了一个框架蓝图。

自去年的COP27首次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之后,各方已经举行了多次会议。比如,负责该基金的过渡委员会在今年3月-10月期间就召开了4次会议。但是各方分歧较大,在10月份的会议中谈判破裂。当时的主要争论点在于:谁出资、谁受益以及谁管理。

在谁出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强调应由负有排放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以赠款的方式赔偿,这将导致美国承担大部分资金。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则强调一些新兴大国也应该出资,试图将中国以及阿联酋和沙特这样的产油大国从“发展中国家”中拎出来,以及还需扩大各种融资途径,比如征税、公共和私人贷款形式等。

不过,随后在11月初的一次会议上各方终于艰难达成一致。当时,经过2天的激烈争吵后,各方最终同意框架文本,包括了本次大会首日通过的协议的要点。在谁出资方面,文本“敦促”发达国家捐款,“鼓励”发展中国家也这样做。在谁管理方面,发展中国家做出让步,同意世界银行“临时管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OP28首日“损失和损害”基金筹资取得突破,但仍面临多重质疑

环保组织怀疑其不可持续;认捐数额被指沧海一粟;托管机构世界银行发达国家占据更多控制权,能否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

12月1日,COP28拍摄“全家福”。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子象

COP28首日就取得重要成果。当地时间11月30日,大会同意通过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协议文本,确定了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由世界银行托管。不过,这不一定是最终文本。从技术上讲,在会议结束(12月12日)前,所有文本都不是最终文本。

东道国阿联酋第一时间带头,为该基金的启动认捐1亿美元,德国认捐1亿美元,英国7500万美元,美国2450万美元,日本1000万美元。另外,欧盟气候专员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集体预计将至少出资2.45亿美元。目前已确定的总金额为4.545亿美元。

会议的第二和第三天,也就是当地时间周五和周六,是各国领导人集中参会的时间。届时,其他国家有可能继续认捐,富裕国家面临更大的道德压力。预计超过160名国家领导人将参加周五的活动,英国国王将与联合国秘书长和阿联酋总统一起致开幕词。确定领导人出席的国家包括英国、巴西和印度。

在会议第二天,阿联酋再次展现诚意,宣布拨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气候基金,其中250亿美元用于气候解决方案,50亿美元用于激励流入南半球国家的气候转型投资。这个名为ALTÉRRA的基金,计划到本世纪末能够吸引25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

根据首日通过的初步协议文本,“损失和损害”基金来源包括富裕的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化石燃料生产国。该资金旨在为贫穷和脆弱国家遭受的不可逆转的气候灾害影响买单。这些资金在4年内将由世界银行托管,并负责向符合资格的发展中国家发放。

这无疑是一项重要进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斯蒂尔说,这为今年的气候峰会开了一个好头,各国政府及其谈判代表必须以此为指导,争取取得更多前所未有的成果。

一直致力于推动气候赔偿的岛国巴巴多斯的总理顾问佩尔绍德(Avi Persaud)赞扬这是一项经过艰苦努力达成的历史性协议。

但同时也存在质疑。

一个疑问是该基金的可持续性。有环保组织指出,最新协议文本并未提及赔偿需要的具体资金规模或者资金补充周期,令人怀疑后续是否可持续。

研究称,发展中国家每年遭受的损失和损害就已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还会增加。

迄今认捐的资金数额过小也引发批评。非洲气候问题智库Power Shift Africa总监阿多(Mohamed Adow)为该基金的正式设立而高兴,但认为迄今的资金与所需的规模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尤其是(碳排放历史责任第一大国)美国认捐的金额(2450万美元),真是令拜登和克里尴尬。”

另外,引发更多争议的是资金的托管机构。批评者质疑世界银行这个发达国家占据更多控制权的机构,能否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

国际慈善机构“基督教援助组织”(Christian Aid)警告称,要确保气候弱势群体最终能够拿到这笔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该组织的全球宣传负责人保利(Mariana Paoli)指出,世界银行成为资金的临时管家令发展中国家担忧,后续需要对该基金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方便、直接地得到资金。

由世界银行管理“损失和损害”基金是美国等富裕国家的主张。他们认为如果从新开始设立一个新基金将会更慢、更麻烦,成本也会更高,不如直接利用世界银行这一现成的机构。

但是这引发发展中国家和许多活动人士的反对,他们怀疑富裕国家更青睐世界银行,因为他们作为该行的大金主拥有更多控制权。世界银行目前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英国。

另外,世界银行高昂的管理费也被质疑。批评者指出,至少一个放在该行的类似基金被收取了24%的“托管费”。该行的融资过程既缓慢又困难,而且提供的大部分资金都是贷款而不是赠款的形式。

此外,许多环保活动人士对世界银行长期“怀恨在心”,他们批评该行多年来并未专注于气候融资,这甚至导致前行长马尔帕斯在今年早些时候下台。马尔帕斯是由持气候怀疑论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命。

然而,本次大会能够初步通过协议文本并不十分意外。实际上,在大会前,各方就已达成了广泛共识,有了一个框架蓝图。

自去年的COP27首次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之后,各方已经举行了多次会议。比如,负责该基金的过渡委员会在今年3月-10月期间就召开了4次会议。但是各方分歧较大,在10月份的会议中谈判破裂。当时的主要争论点在于:谁出资、谁受益以及谁管理。

在谁出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强调应由负有排放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以赠款的方式赔偿,这将导致美国承担大部分资金。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则强调一些新兴大国也应该出资,试图将中国以及阿联酋和沙特这样的产油大国从“发展中国家”中拎出来,以及还需扩大各种融资途径,比如征税、公共和私人贷款形式等。

不过,随后在11月初的一次会议上各方终于艰难达成一致。当时,经过2天的激烈争吵后,各方最终同意框架文本,包括了本次大会首日通过的协议的要点。在谁出资方面,文本“敦促”发达国家捐款,“鼓励”发展中国家也这样做。在谁管理方面,发展中国家做出让步,同意世界银行“临时管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