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娱乐资本论 郭吉安 豆芽
五月天演唱会“假唱”的风波,愈演愈烈。
近日,B站UP主@麦田农夫 发布了“五月天上海演唱会12首歌真假唱鉴定”的视频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得出“五月天演唱会真假混唱”的结论,经UP主的鉴定,12首歌中涉及假唱的内容占几乎一半。
随后,#五月天假唱鉴定#、#五月天假唱 离谱#等词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真的很失望”,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UP主的鉴定不足以支撑”,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演唱会听的就是氛围感”。面对网友的质疑,该UP主也再度发布了两期内容,结论依然是“真假混唱”。
情绪之外,本次风波的关键在于,五月天是否真的在个人演唱会假唱?
针对这一关键疑问,音乐博主@声理学 在12月1日公开向@中国消费者协会 举报“五月天在个人演唱会公然假唱的行为”。
截止目前,上海文旅局、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等多个官方机构进行了回复,但主要都是表态“关注到了,进一步调查”,暂无相关结论。
舆论发酵之后,五月天的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在12月4日回复称“没有假唱”。并发布了官方声明,表示“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正在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分开展调查工作。”
关于假唱的鉴定,目前众说纷纭。
据UP主@麦田农夫介绍,其采用的鉴定方法是:对网友提供的现场视频进行人声提取,然后通过音频后期修音经常用的软件Melodyne进行分析,该软件能够分析音高并对不准的音进行处理,最后以“真唱部分存在一定瑕疵,而假唱部分是百分之百的音准”来进行判定。
但也有乐评人提出了质疑,认为UP主获取的现场视频音质较低,对于人声的提取有限,关键是“无法判断和声和垫音的程度。”
虽然乐评人们的内容引发了大量的争议与影响,但这些鉴定内容的功能,主要还是公开举报,无法为结果定性。只有相关的文化执法部门,才能进行结果的定性。
虽然目前官方还没有给予结论,但网友们的争论热度丝毫不降。
很多网友由一开始的“不敢相信”、“震惊”转为了“愤怒”、“失望”、“痛心”,认为“个人演唱会假唱不能忍”,不少网友甚至将“演唱会假唱”类比为“在五星级酒店吃到了预制菜”。
演出市场复苏后,一票难求的现象频频出现。其中,五月天演唱会难抢一度成为行业复苏的有力证明,并且还引发了粉丝与黄牛之间的大战。所以今年很多人看演唱会,其实需要花费比过去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成本。
在此背景下,当有人告诉你,现场是假唱时,很多人自然接受不了,感觉受到了欺骗。
此外,相比而言网友对于晚会的容忍度相对较高。因为晚会往往有着更复杂的因素,很多晚会也涉及非商业性的目的,更注重完成度。但个人演唱会属于纯商业行为,假唱意味着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重要的是,假唱还涉及法律问题。多个相关规定都对“假唱”进行了明确规定,《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指出,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例细则》相关规定截图
不过,也有不少维护、支持的声音。“今年我看了北京2场,第一场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现场比较费力,很多地方唱不上去,但第二场明显声音提亮了很多,不过当下的氛围里不想深究”,五月天的粉丝思思告诉我们。另一位去了现场的歌迷小飞也表示,“看现场确实能够感觉到有假唱的可能,但是我不在意,我更担心的是,这件事之后五月天出不来了。”
网上与思思、小飞持同样观点的不在少数,这部分声音并不在意真假,更在于现场氛围感与情绪价值。
五月天作为创作型歌手,确实为大众带来不少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也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对于不少歌迷而言,现场大合唱、氛围感带来的情绪价值更胜一筹。当然,也有不少支持者坚定“五月天没假唱”,并表示:“UP主的鉴定证据不足”、“唱的好就等于假唱?”。
总结来看,五月天假唱风波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应,不仅是因为涉及了法律与行业标准,还关乎着不少人对青春、对偶像、对现场演出满足程度的情绪。
复盘整场五月天被锤过程,便不得不提及这其中的关键角色,UP主“麦田农夫”,正是他连续三支视频,将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录制的音频,强指向五月天数首快歌假唱。也引发了大众舆论场的彻底“盖章”:在专业部门发声前,大批网友便彻底认定五月天为假唱。
那麦田农夫为何许人也?
根据其B站信息显示,麦田农夫为内地音乐爱好者,据其过往视频,麦田农夫最初于2021年8月在B站开始创作,发布音乐相关内容。初期他摸索多种内容,尝试过吉他翻唱、音乐翻奏、乐谱拆解等内容创作,但始终流量平平,直到今年1月17日,麦田农夫发布了一条从技术角度探讨王一博跨年演唱会是否假唱的视频,通过音频处理软件Melodyne、插件Auto-Tune,以图谱形式展现了王一博跨年歌曲(去伴奏版)的音准程度,并收获了超过50万播放量。
事实上,此前假唱相关内容便一直是B站音乐区的热门主题,但过往的鉴定内容或是通过去伴奏后过于稳的音质、完全没有起伏的喉部和胸腔等主观推测,或通过“话筒拿反还有声”、“歌手口型完全对不上”等显著翻车现场视频进行判断,流量大多分散在各个八卦娱乐号上,没有专门的打假UP主。因而相关内容影响力有限,权威性也远不如此前专业乐评人耳帝的“微博打假小作文”。
直到今年1月,B站音乐区兴起了“技术流”,专业设备下场助力UP主,可视化图谱风盛行,开启了“技术打假”新时代。1月7日,微软工程师、B站科技区UP主码农高天首次跨区发布音乐相关内容,通过spleeter软件分离跨年演唱会上一众歌手的人声,并导入Python语音库,通过将音频可视化为散点图的方式,对音频音准进行直观对比。
这支视频内,高天将准确发音作为横划线,通过歌手音频的偏离程度判断其音准。并对比了张杰、邓紫棋、孙楠、谭维维、周深等行业中公认的高水平歌手和总被称为“车祸”的薛之谦现场,让用户直观感受到真唱的“偏离情况”。视频中,还对王俊凯跨年演唱歌曲进行判定,因其音准和偏离程度甚至优于张杰、邓紫棋等人,也引发一种网友的假唱质疑。
专业工程师跨行的操作、新鲜的图谱呈现方式和被牵扯的流量瞬间引爆舆论,大量工程师于评论区内探讨软件的专业性、是否有更好的呈现形式等,也侧面佐证了离散图分析音准的说服力。
此后,高天收到王俊凯方律师函、粉丝力证偶像真唱与其他科技区UP下场佐证假唱等各类视频层出不穷,流量艺人自带的话题热度也将此事再次推上热议高峰。正是在这支视频影响下,才有了麦田农夫使用音频处理软件,辣评王一博假唱的开端。
此后,码农高天仅做了一条回应便再未发布相关内容,而麦田农夫则彻底走上了技术打假之路,半年内,其陆续指控20多位歌手假唱,除了流量演员,还包括萧亚轩、许魏洲、许嵩、吴莫愁、汪苏泷、阿云嘎等知名歌手。尤以周深、阿云嘎、蔡徐坤这类“自带高粘性粉丝”的歌手相关内容热度最高。
严格来说,这样的可视化内容只能直观导向现场音准效果,得出歌手现场准或不准的答案,且由于录音音质、现场杂音干扰、扒干音等操作环节不可避免的“音准破坏”和现场发挥问题,结果也存在不准确性。可对于广大观众而言,知名歌手的对比铺垫、对于人声的理智判断足够让“过准=假唱”这一公式划上等号,也足以撕下许多假唱歌手的遮羞布,获得舆论场声讨的证言。
尤其是在音乐综艺式微、传统乐评人力竭的当下,科技类评测UP的出现恰恰弥补了短视频乐评人的类型空缺,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本质上乐评人和普通观众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度,过去纸媒时代靠履历和输出话语权决定区别,但当下人人都是自媒体,这种专业区别被不断缩小。技术流创作者的出现,就是通过软件技术提升其专业性区隔。”音乐行业从业者GIGI告诉剁椒。
但技术流同样面临困境,此前,不乏麦田农夫的粉丝在论坛表示,打假视频看多了都是老一套,“先上播出和饭拍版本,再对格子看准不准。没什么技术含量,内容上最刺激的就是谁假唱了,再加一个看评论区破防粉丝,久了就有点无聊”。
在某种程度上,五月天的打假内容也一举拯救了麦田农夫渐入平淡的流量,当下,三支五月天相关内容鉴别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过320万,并在微博登上数轮热搜。“TOP级顶流歌手”+“高粘性粉丝掰头”的热闹吸引了无数人,技术流鉴定视频也一举成为了引导大众舆论的风向标。
抛开本次结论未定的风波,假唱这一现象值得深度探究。
一方面,假唱并不是天然的行业弊病,而是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产物,“垫音”等现象的出现,也让假唱的界定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假唱的屡禁不止也在推动着行业的发展,促使更多官方规定进行行业约束。
其实早期,假唱只是个别现象,而且是客观因素导致的。比如在央视等晚会上,由于晚会完美度的要求超出了歌手控制的情况,因此通过假唱来保证现场的完美。因此,早期观众对假唱也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但随着流行音乐的风靡,唱跳歌手为了保证现场的听感和观感更好,频繁开始采用“垫音”,偶像文化的盛行也让“半开麦”成为行业趋势,此时,粉丝们更多是通过“开麦程度”来证明爱豆的实力如何,并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反对舆论。
直到假唱开始泛滥,不少业内人士站出来“呼吁真唱”,才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也推动了相关部门的介入。
在2000年之后,假唱成风,不仅是特定晚会和唱跳舞台,越来越多演员跨界歌手让这一现象越来越频繁,就连部分真唱现场经过电视台的过度修音后,呈现出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效果。
同期,不少音乐人开始站出来。2002年,被誉为“中国摇滚之父”的崔健,在北京发起了一场“真唱运动”,在业内引发了不少的反响。龚琳娜也多次与假唱乱象抗争,甚至放弃了不少商演演机会,并直言“哪怕真唱不完美,但是它感动你。”
其实假唱不仅是国内的音乐行业弊病,而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问题。之前,著名歌唱组合Milli Vanilli还因为对口型而被收回了格莱美奖。
在经历了屡禁不止的假唱和部分业内人的抗争后,相关部分对假唱进行了明显的规定,并归为违法行为。2009年9月,文化部修订发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同年,黄圣依在四川举办的个人演唱会,演员方梓媛演唱的《单身舞步》、殷有璨演唱的《火》和《情醉人间》涉嫌假唱,分别处于2.5万元罚款,成为中国内地首例被执法部门查处的假唱案件。不过,在此之后,很少有此类处罚案例出现。
回到五月天的假唱风波,其实除了结果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如此大的舆论关注是否进一步影响音乐演出行业?
“其实这次的舆论也充分说明了大众对于假唱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未来,相关部分的监管可能会更加严格”,一位从业多年的演出行业人员告诉我们。“而且我发现大家现在讨论,不仅是结果,还有鉴定的标准等等。”
此外,另一位从业者表示,“可能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接下来演唱会的场次减少,歌手们也会考虑能否应付连续场次的精力情况。”
目前来看,五月天假唱风波已经不限于舆论场中维护还是反对的讨论,更是对行业这一现场的争议与讨论,或许此次风波也能够促使行业在音乐演出上加强管理。就像此前轰轰烈烈的黄牛事件,舆论的最终导向,是行业对于票务的进一步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