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氢能第二股国鸿氢能登陆港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氢能第二股国鸿氢能登陆港股

作为行业龙头,国鸿氢能并未真正实现盈利,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勇

继亿华通(02402.HK)后,国鸿氢能(09663.HK)将成为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燃料电池技术公司。

12月5日,国鸿氢能正式登陆港股上市,以19.66港元/股正式开盘。但开盘后表现不如人意,盘初大跌26.75%至14.4港元。

招股书资料显示,国鸿氢能是一家氢燃料电池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

按2022年出货量及销售量计,国鸿氢能是中国最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制造商、第二大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市占率分别为24.4%和21.8%。

根据此前配售结果公告,国鸿氢能此次拟发行7952万股,每股定价19.66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4.56亿港元。原招股价介于19.35-21.35港元/股之间,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约0.18倍,国际发售部分获约0.13倍超额认购。

国鸿氢能此次募资将用于加强燃料电池的技术开发和提升燃料电池的产能,以及开展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和碱性电解槽的研究等。

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的约四成,用于扩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

其中,约19.2%用于浙江省嘉兴市生产厂房建设。完工后,嘉兴新生产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兆瓦氢燃料电池电堆及5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

约20.8%用于重庆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及河南省濮阳市建设生产厂房。完工后,重庆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分别为150兆瓦及2000套;鄂尔多斯厂房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0套;濮阳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0套。

国鸿氢能当前及规划生产基地
图表来源:光大证券

此外,约两成拟用于拨付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制氢设备的研发;另有约一成资金拟用于上游行业公司的投资、潜在收购或建立合作关系,以巩固及加强供应链;约一成用于与下游参与者联合开发产品组合的下游运输和固定式应用等,以及与地方政府及来自行业上下游参与者的公司成立合营企业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计,2017-2022年,国鸿氢能连续六年均排名中国第一;按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量计,国鸿氢能2022年排名中国第二。

氢燃料电池系统由电堆、空气供给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和电控系统五大部分构成。其中,电堆及辅助系统的耐用性等性能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多个指标。

国鸿氢能的商业化产品主要包括重型卡车及公交等运输应用,以及物流车、叉车、有轨电车、船舶、分布式发电与备用电源等。目前,搭载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产品的车辆已在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内蒙古、天津及北京等20个省市运行。

然而,作为行业龙头,国鸿氢能并未真正实现盈利。

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2年,国鸿氢能营收分别为2.27亿元、4.57亿、和7.48亿元,净亏损分别达2.21亿元、7.03亿元和2.8亿元,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

招股书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鸿氢能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7%,净亏损0.88亿元。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与燃料电池电堆价格的下降有一定关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平均价格由2018年的约7800元/千瓦下降,至2022年的约2000元/千瓦,降幅超七成;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价格由2018年的约1.23万元/千瓦下降至2022年的约4800元/千瓦,降幅约六成。

随着商业化趋势加快,氢燃料系统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该机构预计,2027年下降至1800元/千瓦,2030年下降至1400元/千瓦。

此外,国鸿氢能净亏损还有四方面原因。一是2020-2021年底,因其单一最大股东股权的股权交易及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支付了1.18亿元、5.46亿元;二是与9SSL燃料电池电堆许可相关的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及存货减值亏损;三是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四是期间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导致相关开支增加。

国鸿氢能认为,由于氢燃料电池行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均处于早期阶段,上下游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下游应用有限及发展有限等因素,均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18-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由58.7兆瓦升至602.8兆瓦,复合年增长率为79%。

川财证券认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中的公司纷纷寻求上市融资,将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带来资本注入,推动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

截至当天收盘,国鸿氢能收涨0.71%,报收19.8港元,市值为102.57亿港元;港股亿华通收跌0.38%,报收39港元,市值为64.53亿港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氢能第二股国鸿氢能登陆港股

作为行业龙头,国鸿氢能并未真正实现盈利,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勇

继亿华通(02402.HK)后,国鸿氢能(09663.HK)将成为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燃料电池技术公司。

12月5日,国鸿氢能正式登陆港股上市,以19.66港元/股正式开盘。但开盘后表现不如人意,盘初大跌26.75%至14.4港元。

招股书资料显示,国鸿氢能是一家氢燃料电池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

按2022年出货量及销售量计,国鸿氢能是中国最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制造商、第二大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市占率分别为24.4%和21.8%。

根据此前配售结果公告,国鸿氢能此次拟发行7952万股,每股定价19.66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4.56亿港元。原招股价介于19.35-21.35港元/股之间,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约0.18倍,国际发售部分获约0.13倍超额认购。

国鸿氢能此次募资将用于加强燃料电池的技术开发和提升燃料电池的产能,以及开展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和碱性电解槽的研究等。

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的约四成,用于扩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

其中,约19.2%用于浙江省嘉兴市生产厂房建设。完工后,嘉兴新生产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兆瓦氢燃料电池电堆及5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

约20.8%用于重庆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及河南省濮阳市建设生产厂房。完工后,重庆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分别为150兆瓦及2000套;鄂尔多斯厂房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0套;濮阳厂房将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新增年产能为5000套。

国鸿氢能当前及规划生产基地
图表来源:光大证券

此外,约两成拟用于拨付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制氢设备的研发;另有约一成资金拟用于上游行业公司的投资、潜在收购或建立合作关系,以巩固及加强供应链;约一成用于与下游参与者联合开发产品组合的下游运输和固定式应用等,以及与地方政府及来自行业上下游参与者的公司成立合营企业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计,2017-2022年,国鸿氢能连续六年均排名中国第一;按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量计,国鸿氢能2022年排名中国第二。

氢燃料电池系统由电堆、空气供给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和电控系统五大部分构成。其中,电堆及辅助系统的耐用性等性能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多个指标。

国鸿氢能的商业化产品主要包括重型卡车及公交等运输应用,以及物流车、叉车、有轨电车、船舶、分布式发电与备用电源等。目前,搭载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产品的车辆已在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内蒙古、天津及北京等20个省市运行。

然而,作为行业龙头,国鸿氢能并未真正实现盈利。

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2年,国鸿氢能营收分别为2.27亿元、4.57亿、和7.48亿元,净亏损分别达2.21亿元、7.03亿元和2.8亿元,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

招股书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鸿氢能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7%,净亏损0.88亿元。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与燃料电池电堆价格的下降有一定关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平均价格由2018年的约7800元/千瓦下降,至2022年的约2000元/千瓦,降幅超七成;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价格由2018年的约1.23万元/千瓦下降至2022年的约4800元/千瓦,降幅约六成。

随着商业化趋势加快,氢燃料系统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该机构预计,2027年下降至1800元/千瓦,2030年下降至1400元/千瓦。

此外,国鸿氢能净亏损还有四方面原因。一是2020-2021年底,因其单一最大股东股权的股权交易及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支付了1.18亿元、5.46亿元;二是与9SSL燃料电池电堆许可相关的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及存货减值亏损;三是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四是期间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导致相关开支增加。

国鸿氢能认为,由于氢燃料电池行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均处于早期阶段,上下游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下游应用有限及发展有限等因素,均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18-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由58.7兆瓦升至602.8兆瓦,复合年增长率为79%。

川财证券认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中的公司纷纷寻求上市融资,将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带来资本注入,推动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

截至当天收盘,国鸿氢能收涨0.71%,报收19.8港元,市值为102.57亿港元;港股亿华通收跌0.38%,报收39港元,市值为64.53亿港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