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超六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再创新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六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再创新高

幼儿园生均投入预算增长最快。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超六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再创新高。

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6.13亿元,同比增长5.97%。

从近五年的增幅来看,2022年的教育经费增幅处于近年来的底部,增幅仅高于2020年的5.69%,较2021年回落3.16个百分点,较2017年回落3.2个百分点。

界面教育通过比较不同学段的投入经费发现,幼儿园的国家生均经费投入预算涨幅最高,持续五年增长2022年首次破万

具体来看全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等学校2022年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10198.39、12791.64、18151.98、19117.92、17461.54、22205.41元,分别同比增长7.29%、3.32%、2.14%、1.64%、2.14%1.69%。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2022年这一数据总值为39256.96亿元,同比增长4.79%。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731.97元,同比增长2.44%。

但从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的这一指标上看,各学段均有所下滑。普通高等学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下降3.47%,幼儿园下滑幅度最小,为0.51%。

幼儿园办学不断提质生源开始减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同比下降1.9%。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

《人口与经济》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2022-2050年中国幼儿园学位及师资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2024-2050年期间各年份幼儿园学位富余量均在千万以上,2023-2050年期间各年份幼儿园教职工富余人数在百万以上。

与此相对的是,2022-2050年中国托育机构托位及保育人员则持续供不应求,五分之三以上年份的托位缺口在500万个以上。

从地域上看,各地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显著,教育资源不均问题待解。

北京是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的地区,除了小学阶段小幅增长,该地其余各学段生均投入均有所下降。

2022年,北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分别为37950.54、35896.9、62214.95、67497.57、71796.68、62230.62元,分别是全国生均投入的3.72、2.8、3.43、3.53、4.11、2.8倍。

在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这一指标上,各地增长也有所不同。

幼儿园经费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33.09%;小学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为10.38%;初中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为9.82%;高中增长最快的是福建省,为11.03%;中职增长最快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21.51%;高等学校增长最快的是四川省,为13.42%。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文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2022年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

还有一项关键指标不断逼近“红线”。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5亿元,同比增长5.7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1%,这一比例连续十年超过4%。

作为评估的关键指标,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

2023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召开全国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推进会,强调了“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

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尽管维持了4%的投入比例,但相比世界教育强国仍有差距。

全球化智库(CCG)11月发布的《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显示,在“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指标上,中国在38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六。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在人才资本方面居于第七位,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这一差距与教育投入有关。

不少教育专家呼吁,将这一投入比例提升至5%。

2019年6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在首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1%,建议提高到5%。”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也在上述论坛指出,新增教育投入应向儿童倾斜,特别是0到7岁儿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六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再创新高

幼儿园生均投入预算增长最快。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超六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再创新高。

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6.13亿元,同比增长5.97%。

从近五年的增幅来看,2022年的教育经费增幅处于近年来的底部,增幅仅高于2020年的5.69%,较2021年回落3.16个百分点,较2017年回落3.2个百分点。

界面教育通过比较不同学段的投入经费发现,幼儿园的国家生均经费投入预算涨幅最高,持续五年增长2022年首次破万

具体来看全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等学校2022年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10198.39、12791.64、18151.98、19117.92、17461.54、22205.41元,分别同比增长7.29%、3.32%、2.14%、1.64%、2.14%1.69%。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2022年这一数据总值为39256.96亿元,同比增长4.79%。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731.97元,同比增长2.44%。

但从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的这一指标上看,各学段均有所下滑。普通高等学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下降3.47%,幼儿园下滑幅度最小,为0.51%。

幼儿园办学不断提质生源开始减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同比下降1.9%。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

《人口与经济》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2022-2050年中国幼儿园学位及师资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2024-2050年期间各年份幼儿园学位富余量均在千万以上,2023-2050年期间各年份幼儿园教职工富余人数在百万以上。

与此相对的是,2022-2050年中国托育机构托位及保育人员则持续供不应求,五分之三以上年份的托位缺口在500万个以上。

从地域上看,各地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显著,教育资源不均问题待解。

北京是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的地区,除了小学阶段小幅增长,该地其余各学段生均投入均有所下降。

2022年,北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分别为37950.54、35896.9、62214.95、67497.57、71796.68、62230.62元,分别是全国生均投入的3.72、2.8、3.43、3.53、4.11、2.8倍。

在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这一指标上,各地增长也有所不同。

幼儿园经费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33.09%;小学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为10.38%;初中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为9.82%;高中增长最快的是福建省,为11.03%;中职增长最快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21.51%;高等学校增长最快的是四川省,为13.42%。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文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2022年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

还有一项关键指标不断逼近“红线”。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5亿元,同比增长5.7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1%,这一比例连续十年超过4%。

作为评估的关键指标,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

2023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召开全国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推进会,强调了“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

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尽管维持了4%的投入比例,但相比世界教育强国仍有差距。

全球化智库(CCG)11月发布的《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显示,在“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指标上,中国在38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六。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在人才资本方面居于第七位,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这一差距与教育投入有关。

不少教育专家呼吁,将这一投入比例提升至5%。

2019年6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在首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1%,建议提高到5%。”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也在上述论坛指出,新增教育投入应向儿童倾斜,特别是0到7岁儿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