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穆迪评级公司周二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对此,分析师表示,穆迪此举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不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调未变,不会因为境外少数几个评级机构做出的负面评级而受到根本性影响。
周三,中国股、债、汇市场表现较为平稳。股市方面,上证综指收报2968.93点,跌0.11%;深成指收报9533.25点,涨0.66%;创业板指数报1881.94点,涨0.58%。债市方面,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盘收益率为2.6690%,较上日微升。汇市方面,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7.1571,较上一交易日跌151个基点。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穆迪虽是三家国际主要评级机构之一,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三家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对我国主权信用的看法并不一致,其他国际机构的看法更是差异很大。
比如,11月2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3.0%下调至2.9%,而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5.1%上调至5.2%。11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增长5.4%,2024年增长4.6%,相比10月的预测值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此外,近期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瑞银集团等商业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其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政府采用财政刺激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将削弱财政实力;二是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会对财政造成较大损失。不过,穆迪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在A1不变,这大致处于“投资级”或总体风险较低的水平。下调信用评级展望不一定导致迅速降级,但这是对现有评级可能无法持续的一种警告。
华泰期货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穆迪提到的两个问题是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但不是“新问题”。当前国际大环境复杂,我国顶住压力,经济逐步回升,在新旧动能的转换阶段出现反复实属正常,但长期向好的基调未变。
财政部周二在回应穆迪公司报告时称,中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潜力很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财政部强调。
王青表示,短期内,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可能引发一些市场情绪波动,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经济基本面走向以及政策动向仍是影响股、债、汇市的关键因素。
银河期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也对界面新闻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进一步表示,股市方面,中国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中长期资金入市问题,推动注册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债市方面,近期出刊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特别强调了推动债市的对外开放,9月和10月的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对我债券的持有量和托管量开始出现了净增长;汇率方面,央行多次强调以稳定汇率为主,防止风险出现跨市场传播,人民币汇率近期也转跌企稳。
另外,分析师指出,在此之前,2013年以来,海外三大评级机构已三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或展望,这些行动并未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
2013年4月,惠誉将中国主权债务评级由AA-下调至A+,展望维持稳定;2017年5月,穆迪将中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a3下调至A1,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2017年9月,标普将中国主权债务评级由AA-下调至A+,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下半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两次下调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或展望。8月,惠誉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11月,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分析师指出,从美国财政部发债成本来看,评级下调的影响十分有限。
“这样来看,本次穆迪调降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会引发一些市场关注,但实际影响会很小。特别是在当前外部融资成本很高,我国各类机构海外融资需求普遍下降的背景下。”王青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