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界面新闻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境外机构已连续九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10月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亿元,预计11月增持量有望达到2500亿元。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招商证券研究团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逐渐升温。同时,岁末年初企业结汇需求回升,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坚挺,人民币有望从此前的跟随非美货币升值转向为单独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有望增强外资净流入的意愿。
来自央行的信息显示,截至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3.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末增长了近200%。
各类型的境外投资者均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其中,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持债量占比达七成;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跟踪指数资金。目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的权重均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近期,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11月2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3.0%下调至2.9%,但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5.1%上调至5.2%。11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增长5.4%,2024年增长4.6%,相比10月的预测值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此外,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瑞银集团等商业机构也相继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