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台湾康师傅方便面解散的本质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台湾康师傅方便面解散的本质是什么?

在方便面生产、销售等方面遭遇寒冬的同时,一些替代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二十四年,康师傅贯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曾经历了辉煌时期的康师傅,也曾在五年左右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如今面临怎样的业绩难题?在跨界混战中被哪些“对手”打劫?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顶新集团1月2日证实,经董事会决议,台湾康师傅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至于解散的原因,顶新集团公共事务室副总贾先德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业务仅是进口生产设备,并出租给味全委托生产,2015年爆发油品事件后,台湾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因此,基本上已无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但顶新集团方面表示,这对聚焦大陆市场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营运及财务没有任何重大影响。同时,贾先德指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母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台湾挂牌上市的存托凭证“康师傅-DR”无关,不影响挂牌。据悉,台湾康师傅将于3日在报纸上刊登清算公告。

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去年9月初曾表示,康师傅从90年代以来,一直以泡面及包装水为主,每年获利都在4亿美元以上;但随着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渐趋成熟,包装水又竞争激烈,毛利率逐年滑落。加上魏家涉入食安风暴,台湾的味全深陷亏损中,现在康师傅业绩每况愈下,魏家压力将增大。他表示,过去台资食品大厂康师傅、中国旺旺、统一中控是三雄鼎立;现在,面对来自中国大陆本土光明、伊利、蒙牛及中国粮油集团的竞争,台资企业的挑战也加大了。

另外据台媒报道,顶新集团有关产业2014至2015年爆发“黑心油”事件后,台湾民间自发进行“灭顶行动”,顶新旗下事业受到影响。

「五年左右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 」

对于吃过康师傅方便面的人来说,二十四年,康师傅贯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康师傅的前世今生,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市,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大家都说康师傅是日本企业,事实上也是如此。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达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最大个人股东为康师傅品牌创始人魏应州,持股0.4%,剩余33.15%的股份由公众持有。

2011年,处于鼎盛时期的康师傅控股总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元港币;但《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截止2016年12月30日收市,康师傅控股总市值约为528.5亿港币。也就是说,在五年时间左右,康师傅控股总市值已经蒸发接近900亿港币。

另外,11月29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即康师傅控股(00322.HK)在联交所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截止2016年9月30日止9个月,收益约为69.13亿美元,同比下滑9.44%,缩水额度约为7.209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9.7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2.12505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3.41934亿美元,跌幅高达37.85%。

但从2014年其业绩衰退算起,众多难题仍未解决——在方便面领域,如何在行业增速下滑的时期,扭转颓势获得增长;而在饮品领域,则是如何加强其产品的创新能力。

“你有多久没吃方便面了?”当媒体抛出这个问题之后,不少读者在网络上留言到“的确好久没吃了!”

据媒体报道,在网络外卖崛起、消费升级共同作用下,方便面正慢慢从主流食品成为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昔日辉煌正在渐行渐远。即使方便面巨无霸也未能“独善其身”。

实际上,整个方便面行业都在衰退中。早前,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在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只有3.5%,为5年来的最低点。报告指出,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到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方便面销售下降12.5%。

「 业绩难题 」

在方便面领域,康师傅仍然坐着头把交椅,但销量已回到4年前。在饮料市场,群雄竞逐中,康师傅仍有不错的地位。但其整体业绩自2011年夏季达到巅峰时刻以后,从2014年开始连续下滑。2015年实现营业额91亿美元,下滑11个百分点。其中,方便面实现收益36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13%;饮品创造52亿美元销售,下滑近10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个季度,康师傅控股实现营业额69.13亿美元,相较2015年下滑9.44%。集团净利润3.12亿美元,下滑32%。在产品层面,方便面、饮品、方便食品的销售额,分别约为25亿、42亿、0.98亿和0.72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分别下滑12%、8.%、5%。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康师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称,今年受到棕榈油价格上升的影响,方便面短期升级压力,以及为加大品牌建设提高广告投入导致方便面的业绩有所下滑。在康师傅的方便面中,容器面和高价袋对其营收的贡献面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容器面占比45%以上,高价袋面占比近4成。在饮料中,茶饮占比常居40%左右,其次是碳酸饮料,水和果汁位列三四,贡献接近。

康师傅方面的资料显示,无论是从销量上看,还是销售额看,康师傅在方便面领域的市场占有都遥遥领先,分别在40%以上和50%以上,比第二名高出两三成。

按康师傅方面数据,其在饮品领域,其中茶饮市场(含奶茶和不含奶茶),都位列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二三十个百分点。在包装水和果汁市场,康师傅并没有领先优势,这两块领域呈混战状态。

对于2015年的业绩,据媒体报道,在康师傅控股方面看来,2015年整体表现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来自方便面因产品升级提价,期间通路观望造成期内销售下跌;即饮茶因整体市场不佳,虽市占未下跌,但销量下降,导致产能利用率欠佳;包装水因中价位水市场扩大,未及时掌握而造成市占下跌;资产利用率活化之达成亦未如预期所导致。

「 跨界混战」

康师傅业绩下滑背后,既有行业整体面临的难题,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食品饮料经历着盛衰的更替。便捷、易于长期储藏的方便面,曾几何时是白领、学生的宵夜甚至正餐,火车上的主食。但在“消费升级”口号下,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重,方便面也多次被称为“不健康”的食品。消费动力削弱。这是康师傅和统一,整个方便面行业共同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即便曾经打出“非油炸更健康”口号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如今也命途多舛,几经易手。

当康师傅和统一在泡面、饮料上争得你死我活时,跨界入侵早已悄然打响。外卖异军突起,连锁便利店快餐后起而秀于林。

2010年左右开始活跃的外卖业务在去年市场规模达到442.4亿元,在外卖抢食的同时,连锁便利店也在方便食品中玩出了更符合消费升级的花样。各大便利店都有稍作加热,便可食用的便当,甚至还有快餐,如7-11。这些便利店快餐也蚕食掉了一些方便面的市场。

除了跨界对手“打劫”,消费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方便面的第一消费军,业界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都市白领和学生,一说是农民工。罗兰贝格合伙人胡子聪认为后者占比更多。业界曾有梳理,将方便面销量曲线与民工人口流动曲线做比较,发现二者都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虽比上年增加352万人,但增长速度仅为1.3%,这是继2012年以来农民工增速连续第四年回落。

公开资料显示,方便面的销量在2007年达到巅峰(498亿包),2012年后下滑。2015年,整个方便面行业出现了12.5%的下降。这已是方便面连续五年出现衰退迹象。

业界一直将康师傅和统一放在一起比较,双方也视对方为最强竞争对手,双方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比也此消彼长。2016年中报显示,今年,康师傅的方便面销量尽管仍是第一,销量却回到了4年前,占比42%左右。康师傅的“劲敌”统一却逆势上涨,业务上涨近10%,市场占比提升至20%。康师傅称,饮料领域,茶饮上(不含奶茶),康师傅下滑,统一上涨,含奶茶正好相反。不过统一将奶茶单列称其市场占有达71%。在包装水市场,康师傅则自14年下跌,排第三。果汁市场,康师傅称其位列第二,统一则称自己继续保持第二。

「 破局困顿 」

面对下滑之态,康师傅、统一等纷纷应战,追随消费升级的健康潮流,转战高端市场。

2015年,康师傅推出多款价位在五六元带的产品。2月,“珍料多”和汤大师全新上市,一桶单价在6元左右,康师傅称,这两款产品分别定向学生、白领、中高收入群体。而8年前开始研发的爱鲜大餐的一桶单价也在6元左右。今年康师傅又推出了黑白胡椒面,袋面的单价在2.6元左右。康师傅方面称,其在今年3月份销量突破百万。

康师傅告诉本报,其研发一直“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既有运用全新技术、工艺对现有品类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口味延伸,又有针对细分市场和消费者的全新产品、品类推出。比如近一两年推出的黑白胡椒、爱鲜大餐、汤大师、浓浓柠檬茶、常温乳酸菌、香葱脆饼等新品、也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消费族群对品质和营养的更高需求。

尽管康师傅不断尝试迎合消费者口味,但消费者似乎并不完全买账。对于康师傅的窘境,《糖烟酒周刊》副总编辑、食品版主编梁剑的一席话或许可以窥见一个重要原因。梁剑评论称,康师傅出现了“品牌下沉”。“例如,在十几年前康师傅的冰红茶,我们认为是一款零售价在3块钱的高档饮品。而现在成为了一款低档的产品,年轻的消费者不太愿意选择。”梁剑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三十年来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十倍,方面便饮料价格增长仅为数倍。

尽管在营销上,康师傅也一直试图紧抓年轻消费者。但在产品本身上,业界一直都有康师傅创新乏力的评价。梁剑称,如果大品牌没有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品年轻化趋势进行相应的延展,实际上企业是在被动的下沉。

曾经比别家贵、被捧为“奢侈美食”的康师傅方便面,在更贵的日韩泰越等“舶来品”泡面面前价格不再称得上高端。

在饮料领域,消费升级同样是重要话题。在饮品领域,尼尔森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诉求不断提升。尼尔森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的饮料市场呈现稳定的小幅增长,相较于2014年增幅接近1%。其中果汁增长了4.7%。然而,康师傅的果汁板块却出现下滑。按其口径,近5年来,大多数时期,康师傅的果汁产品占市场比重屈居第二。除了原来的巨头统一外,新贵有味全等。从竞争结果看,康师傅的泡面和饮料品类繁多,销量靠前仍然是其经典款,如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茉莉清(蜜)茶、冰红茶等。

从199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开始已经过去二十四年,康师傅显然尝试过无数种可能,但前进的路并没有变得更轻松,不知道何时康师傅能给出一个新的惊喜。

康师傅控股方面曾表示,要为追求高端化与品质化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产品的选择,但现在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十分买账。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方便面市场衰退原因与市场变化和品牌自身产品的更迭息息相关。“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注重健康食品。方便面给人固有的不健康、没营养的印象,使其需求下降。而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从渠道上对方便面形成替代,挤占了部分需求。”朱丹蓬指出,高铁占比提升、网络外卖崛起、农民工群体消费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让方便面的品类属性已经从主流食品成为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

康师傅方便面解散虚实之思:企业需修炼内功拥抱创新

一、高端化是升级选择之一,但是不是万能钥匙

方便面产业的升级已经经历过一段时期了,业内调整十分明显,高品频出,但是这真的有效果吗?据了解,康师傅控股也曾试图通过追求高端化、品质化的产品来挽回消费者的心。在2016年,康师傅为宣传“红烧品牌”,联手TFBOYS、羽泉等明星,推出《梦想伙伴篇》,宣传“坚持梦想,一路陪你”的品牌精神。但是,消费者并不买帐,2016年前三季度,康师傅合计25.11亿美元的方便面销售额中,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销售额相较于2015年同期同比-11.24%、-28.67%、50.09%和-21.99%。也就是说,除了中价袋面上涨,其余产品都在下滑。

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呢,高端化无疑是大家都看好的道路之一。高端化意味着产品升档提质,市场价格上调,而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在增大。高端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瓶装水、休闲食品到设备制造,高端化并不是万能钥匙。以食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来说,行业内继续提升产品档次,抢占中高端产品市场,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创新力不足、现有产品性能不完善、品牌力量软弱、研发生产供需对应平衡等状况,那么单方面的卯足劲找高端,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点实际的成果。

二、品牌口碑是成就产品和企业的重要的因素

虽说方便面销量下滑是整体趋势,但是康师傅之前的“地沟油”事件无疑是其走下坡路的开端。2014年,台湾检方查获顶新旗下的正义公司以饲料用油混充食用猪油的案件。随后,正义公司的68项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游230家食品企业,由此消费者展开“灭顶行动”,强烈抵制康师傅产品。虽然在其后的几年内,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挽救,但是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地沟油”之事就会被重提。如今三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三年前元气大伤的康师傅在外卖、速食食品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明显已显疲累,很难力挽狂澜。

品牌和口碑一直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从康师傅“地沟油”事件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在价值营销、品牌营销蔚然成风之际,食品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一方面,需要改变“埋头做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而需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做好产品或企业的宣传推广,为企业壮大、产品应用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食机企业当积极树立正面形象,不论是在产品品质上还是在售后服务上,都需要高度维护“自己的名字”,做好细节,强化应变能力,并始终坚守诚信之心。

三、把握趋势才是把握先机,创新才能拥有生命力

从企业、消费者、市场环境等各个角度,人们都在感受着一个行业的衰落,而真理却是盈亏相补。在方便面生产、销售等方面遭遇寒冬的同时,一些替代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物流业与制冷设备的完善与应用为在线外卖、速冻食品席卷至家庭、办公室等,长途火车提速、交通条件改善让方便面不再受欢迎。此外,“不健康食品”的标签难以拔去,而“健康、绿色”消费理念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方便面行业正承受着新浪潮的迎面狠击。

这是一个日息万变的时代,消费者的口味在变,现有的生产技术在变,使用的机械装备在变,一家企业若想走在前列,必须以去拥抱变化,全力创新。当前一些新的趋势正在显现,在食品上“纯天然”、“低糖低脂”、“无添加”等,而食品生产设备制造领域充斥着“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在方便面行业思索探索方便面生产的口味变化、技术变化、产能变化之际,世纪制造业也需掌握住自己的商机,用创新思变去增强生命力。

小编结语:虽然康师傅的传言存在不实之处,康师傅泡面依然要占据着超市的一侧货架,但是从方便面产业遭遇的危机,我们应该看的更远、想的更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家企业要想守住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时刻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从安全、需求、情感归属、品质等多个层面做到无懈可击。

综合参考来源:

《市值缩水近900亿港元 持续"下沉"的康师傅怎么了》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汪晓慧;

《台湾康师傅元旦解散 康师傅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 作者:财经啸侃

参考台湾新闻网、联合早报网 、新浪微博等

整合成稿|中国企业家杂志 泰山管理学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康师傅

3.9k
  • 康师傅:“刀刃向内”撕开方便面新战场
  • 康师傅控股: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7.3亿元,同比增长19.8%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台湾康师傅方便面解散的本质是什么?

在方便面生产、销售等方面遭遇寒冬的同时,一些替代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二十四年,康师傅贯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曾经历了辉煌时期的康师傅,也曾在五年左右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如今面临怎样的业绩难题?在跨界混战中被哪些“对手”打劫?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顶新集团1月2日证实,经董事会决议,台湾康师傅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至于解散的原因,顶新集团公共事务室副总贾先德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业务仅是进口生产设备,并出租给味全委托生产,2015年爆发油品事件后,台湾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因此,基本上已无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但顶新集团方面表示,这对聚焦大陆市场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营运及财务没有任何重大影响。同时,贾先德指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母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台湾挂牌上市的存托凭证“康师傅-DR”无关,不影响挂牌。据悉,台湾康师傅将于3日在报纸上刊登清算公告。

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去年9月初曾表示,康师傅从90年代以来,一直以泡面及包装水为主,每年获利都在4亿美元以上;但随着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渐趋成熟,包装水又竞争激烈,毛利率逐年滑落。加上魏家涉入食安风暴,台湾的味全深陷亏损中,现在康师傅业绩每况愈下,魏家压力将增大。他表示,过去台资食品大厂康师傅、中国旺旺、统一中控是三雄鼎立;现在,面对来自中国大陆本土光明、伊利、蒙牛及中国粮油集团的竞争,台资企业的挑战也加大了。

另外据台媒报道,顶新集团有关产业2014至2015年爆发“黑心油”事件后,台湾民间自发进行“灭顶行动”,顶新旗下事业受到影响。

「五年左右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 」

对于吃过康师傅方便面的人来说,二十四年,康师傅贯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康师傅的前世今生,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市,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大家都说康师傅是日本企业,事实上也是如此。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达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最大个人股东为康师傅品牌创始人魏应州,持股0.4%,剩余33.15%的股份由公众持有。

2011年,处于鼎盛时期的康师傅控股总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元港币;但《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截止2016年12月30日收市,康师傅控股总市值约为528.5亿港币。也就是说,在五年时间左右,康师傅控股总市值已经蒸发接近900亿港币。

另外,11月29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即康师傅控股(00322.HK)在联交所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截止2016年9月30日止9个月,收益约为69.13亿美元,同比下滑9.44%,缩水额度约为7.209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9.7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2.12505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3.41934亿美元,跌幅高达37.85%。

但从2014年其业绩衰退算起,众多难题仍未解决——在方便面领域,如何在行业增速下滑的时期,扭转颓势获得增长;而在饮品领域,则是如何加强其产品的创新能力。

“你有多久没吃方便面了?”当媒体抛出这个问题之后,不少读者在网络上留言到“的确好久没吃了!”

据媒体报道,在网络外卖崛起、消费升级共同作用下,方便面正慢慢从主流食品成为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昔日辉煌正在渐行渐远。即使方便面巨无霸也未能“独善其身”。

实际上,整个方便面行业都在衰退中。早前,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在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只有3.5%,为5年来的最低点。报告指出,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到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方便面销售下降12.5%。

「 业绩难题 」

在方便面领域,康师傅仍然坐着头把交椅,但销量已回到4年前。在饮料市场,群雄竞逐中,康师傅仍有不错的地位。但其整体业绩自2011年夏季达到巅峰时刻以后,从2014年开始连续下滑。2015年实现营业额91亿美元,下滑11个百分点。其中,方便面实现收益36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13%;饮品创造52亿美元销售,下滑近10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个季度,康师傅控股实现营业额69.13亿美元,相较2015年下滑9.44%。集团净利润3.12亿美元,下滑32%。在产品层面,方便面、饮品、方便食品的销售额,分别约为25亿、42亿、0.98亿和0.72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分别下滑12%、8.%、5%。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康师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称,今年受到棕榈油价格上升的影响,方便面短期升级压力,以及为加大品牌建设提高广告投入导致方便面的业绩有所下滑。在康师傅的方便面中,容器面和高价袋对其营收的贡献面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容器面占比45%以上,高价袋面占比近4成。在饮料中,茶饮占比常居40%左右,其次是碳酸饮料,水和果汁位列三四,贡献接近。

康师傅方面的资料显示,无论是从销量上看,还是销售额看,康师傅在方便面领域的市场占有都遥遥领先,分别在40%以上和50%以上,比第二名高出两三成。

按康师傅方面数据,其在饮品领域,其中茶饮市场(含奶茶和不含奶茶),都位列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二三十个百分点。在包装水和果汁市场,康师傅并没有领先优势,这两块领域呈混战状态。

对于2015年的业绩,据媒体报道,在康师傅控股方面看来,2015年整体表现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来自方便面因产品升级提价,期间通路观望造成期内销售下跌;即饮茶因整体市场不佳,虽市占未下跌,但销量下降,导致产能利用率欠佳;包装水因中价位水市场扩大,未及时掌握而造成市占下跌;资产利用率活化之达成亦未如预期所导致。

「 跨界混战」

康师傅业绩下滑背后,既有行业整体面临的难题,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食品饮料经历着盛衰的更替。便捷、易于长期储藏的方便面,曾几何时是白领、学生的宵夜甚至正餐,火车上的主食。但在“消费升级”口号下,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重,方便面也多次被称为“不健康”的食品。消费动力削弱。这是康师傅和统一,整个方便面行业共同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即便曾经打出“非油炸更健康”口号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如今也命途多舛,几经易手。

当康师傅和统一在泡面、饮料上争得你死我活时,跨界入侵早已悄然打响。外卖异军突起,连锁便利店快餐后起而秀于林。

2010年左右开始活跃的外卖业务在去年市场规模达到442.4亿元,在外卖抢食的同时,连锁便利店也在方便食品中玩出了更符合消费升级的花样。各大便利店都有稍作加热,便可食用的便当,甚至还有快餐,如7-11。这些便利店快餐也蚕食掉了一些方便面的市场。

除了跨界对手“打劫”,消费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方便面的第一消费军,业界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都市白领和学生,一说是农民工。罗兰贝格合伙人胡子聪认为后者占比更多。业界曾有梳理,将方便面销量曲线与民工人口流动曲线做比较,发现二者都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虽比上年增加352万人,但增长速度仅为1.3%,这是继2012年以来农民工增速连续第四年回落。

公开资料显示,方便面的销量在2007年达到巅峰(498亿包),2012年后下滑。2015年,整个方便面行业出现了12.5%的下降。这已是方便面连续五年出现衰退迹象。

业界一直将康师傅和统一放在一起比较,双方也视对方为最强竞争对手,双方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比也此消彼长。2016年中报显示,今年,康师傅的方便面销量尽管仍是第一,销量却回到了4年前,占比42%左右。康师傅的“劲敌”统一却逆势上涨,业务上涨近10%,市场占比提升至20%。康师傅称,饮料领域,茶饮上(不含奶茶),康师傅下滑,统一上涨,含奶茶正好相反。不过统一将奶茶单列称其市场占有达71%。在包装水市场,康师傅则自14年下跌,排第三。果汁市场,康师傅称其位列第二,统一则称自己继续保持第二。

「 破局困顿 」

面对下滑之态,康师傅、统一等纷纷应战,追随消费升级的健康潮流,转战高端市场。

2015年,康师傅推出多款价位在五六元带的产品。2月,“珍料多”和汤大师全新上市,一桶单价在6元左右,康师傅称,这两款产品分别定向学生、白领、中高收入群体。而8年前开始研发的爱鲜大餐的一桶单价也在6元左右。今年康师傅又推出了黑白胡椒面,袋面的单价在2.6元左右。康师傅方面称,其在今年3月份销量突破百万。

康师傅告诉本报,其研发一直“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既有运用全新技术、工艺对现有品类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口味延伸,又有针对细分市场和消费者的全新产品、品类推出。比如近一两年推出的黑白胡椒、爱鲜大餐、汤大师、浓浓柠檬茶、常温乳酸菌、香葱脆饼等新品、也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消费族群对品质和营养的更高需求。

尽管康师傅不断尝试迎合消费者口味,但消费者似乎并不完全买账。对于康师傅的窘境,《糖烟酒周刊》副总编辑、食品版主编梁剑的一席话或许可以窥见一个重要原因。梁剑评论称,康师傅出现了“品牌下沉”。“例如,在十几年前康师傅的冰红茶,我们认为是一款零售价在3块钱的高档饮品。而现在成为了一款低档的产品,年轻的消费者不太愿意选择。”梁剑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三十年来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十倍,方面便饮料价格增长仅为数倍。

尽管在营销上,康师傅也一直试图紧抓年轻消费者。但在产品本身上,业界一直都有康师傅创新乏力的评价。梁剑称,如果大品牌没有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品年轻化趋势进行相应的延展,实际上企业是在被动的下沉。

曾经比别家贵、被捧为“奢侈美食”的康师傅方便面,在更贵的日韩泰越等“舶来品”泡面面前价格不再称得上高端。

在饮料领域,消费升级同样是重要话题。在饮品领域,尼尔森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诉求不断提升。尼尔森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的饮料市场呈现稳定的小幅增长,相较于2014年增幅接近1%。其中果汁增长了4.7%。然而,康师傅的果汁板块却出现下滑。按其口径,近5年来,大多数时期,康师傅的果汁产品占市场比重屈居第二。除了原来的巨头统一外,新贵有味全等。从竞争结果看,康师傅的泡面和饮料品类繁多,销量靠前仍然是其经典款,如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茉莉清(蜜)茶、冰红茶等。

从199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开始已经过去二十四年,康师傅显然尝试过无数种可能,但前进的路并没有变得更轻松,不知道何时康师傅能给出一个新的惊喜。

康师傅控股方面曾表示,要为追求高端化与品质化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产品的选择,但现在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十分买账。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方便面市场衰退原因与市场变化和品牌自身产品的更迭息息相关。“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注重健康食品。方便面给人固有的不健康、没营养的印象,使其需求下降。而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从渠道上对方便面形成替代,挤占了部分需求。”朱丹蓬指出,高铁占比提升、网络外卖崛起、农民工群体消费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让方便面的品类属性已经从主流食品成为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

康师傅方便面解散虚实之思:企业需修炼内功拥抱创新

一、高端化是升级选择之一,但是不是万能钥匙

方便面产业的升级已经经历过一段时期了,业内调整十分明显,高品频出,但是这真的有效果吗?据了解,康师傅控股也曾试图通过追求高端化、品质化的产品来挽回消费者的心。在2016年,康师傅为宣传“红烧品牌”,联手TFBOYS、羽泉等明星,推出《梦想伙伴篇》,宣传“坚持梦想,一路陪你”的品牌精神。但是,消费者并不买帐,2016年前三季度,康师傅合计25.11亿美元的方便面销售额中,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销售额相较于2015年同期同比-11.24%、-28.67%、50.09%和-21.99%。也就是说,除了中价袋面上涨,其余产品都在下滑。

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呢,高端化无疑是大家都看好的道路之一。高端化意味着产品升档提质,市场价格上调,而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在增大。高端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瓶装水、休闲食品到设备制造,高端化并不是万能钥匙。以食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来说,行业内继续提升产品档次,抢占中高端产品市场,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创新力不足、现有产品性能不完善、品牌力量软弱、研发生产供需对应平衡等状况,那么单方面的卯足劲找高端,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点实际的成果。

二、品牌口碑是成就产品和企业的重要的因素

虽说方便面销量下滑是整体趋势,但是康师傅之前的“地沟油”事件无疑是其走下坡路的开端。2014年,台湾检方查获顶新旗下的正义公司以饲料用油混充食用猪油的案件。随后,正义公司的68项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游230家食品企业,由此消费者展开“灭顶行动”,强烈抵制康师傅产品。虽然在其后的几年内,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挽救,但是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地沟油”之事就会被重提。如今三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三年前元气大伤的康师傅在外卖、速食食品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明显已显疲累,很难力挽狂澜。

品牌和口碑一直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从康师傅“地沟油”事件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在价值营销、品牌营销蔚然成风之际,食品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一方面,需要改变“埋头做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而需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做好产品或企业的宣传推广,为企业壮大、产品应用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食机企业当积极树立正面形象,不论是在产品品质上还是在售后服务上,都需要高度维护“自己的名字”,做好细节,强化应变能力,并始终坚守诚信之心。

三、把握趋势才是把握先机,创新才能拥有生命力

从企业、消费者、市场环境等各个角度,人们都在感受着一个行业的衰落,而真理却是盈亏相补。在方便面生产、销售等方面遭遇寒冬的同时,一些替代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物流业与制冷设备的完善与应用为在线外卖、速冻食品席卷至家庭、办公室等,长途火车提速、交通条件改善让方便面不再受欢迎。此外,“不健康食品”的标签难以拔去,而“健康、绿色”消费理念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方便面行业正承受着新浪潮的迎面狠击。

这是一个日息万变的时代,消费者的口味在变,现有的生产技术在变,使用的机械装备在变,一家企业若想走在前列,必须以去拥抱变化,全力创新。当前一些新的趋势正在显现,在食品上“纯天然”、“低糖低脂”、“无添加”等,而食品生产设备制造领域充斥着“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在方便面行业思索探索方便面生产的口味变化、技术变化、产能变化之际,世纪制造业也需掌握住自己的商机,用创新思变去增强生命力。

小编结语:虽然康师傅的传言存在不实之处,康师傅泡面依然要占据着超市的一侧货架,但是从方便面产业遭遇的危机,我们应该看的更远、想的更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家企业要想守住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时刻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从安全、需求、情感归属、品质等多个层面做到无懈可击。

综合参考来源:

《市值缩水近900亿港元 持续"下沉"的康师傅怎么了》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汪晓慧;

《台湾康师傅元旦解散 康师傅控股市值蒸发近900亿》 作者:财经啸侃

参考台湾新闻网、联合早报网 、新浪微博等

整合成稿|中国企业家杂志 泰山管理学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