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作家余华成为首位登上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的中国作家、牛津大学出版社将俚语“rizz”选为年度词汇、历史学家认为柯南·道尔“暗中讨厌”福尔摩斯一角等内容。
01 余华成为首位登上《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的中国作家
日前,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2023年冬季刊的“作家访谈”栏目刊登了小说《活着》英文译者、作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对中国作家余华的专访。在采访中,余华回忆了自己早年当牙医的经历、创作《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的历程、对小说创作的思考等内容。
《巴黎评论》杂志1953年创刊于法国巴黎,编辑部后来迁至美国纽约,持续发行至今,其中的“作家访谈”栏目广为人知。自20世纪中期创刊以来,该栏目已经采访过上百位世界文坛的重要作家,余华是第一位登上“作家访谈”栏目的中国作家。
在专访中,余华提到写短篇小说“像一份工作”,他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写长篇小说的过程却不同,在写作时“你和你的角色生活在一起”,会加深作家对角色的理解,“一旦我写了一半,他们(角色)会自发地说些什么。有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这比我能想到的更好。”余华也提到,在创作小说时,有时最先浮现在他脑海里是一个角色的形象。他上世纪90年代曾在北京街头偶遇一位无法控制自己、不断啜泣的路人,无法忘记这个画面,于是他想象这个人为什么哭泣,以此作为灵感进行创作。
余华在访谈中提到,写作将自己的生活一分为二,他谈到自己同时过着一种“创作”的生活和一种现实的生活,当前者成长,后者则萎缩。余华说:“这是无法避免的,你写得越多,这个想象的世界就越大。而另一种生活则静静坐在椅子上,身体一动不动,或者只有脚动一动。”
但他也说,文学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白睿文第一次见到余华的时候,惊讶于这个在纽约街头兴高采烈的游客竟然和写《活着》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余华的朋友们劝他趁着年轻时身体健康多写一写,他却说:“我是一个喜欢玩的人,我老了之后怎么去旅行呢?文学不是我生活中的唯一,我也鼓励我的学生们这样想。”
在中文世界,《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作品由九久读书人译介推出,最新作品是于今年10月出版的《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
02 牛津大学出版社将俚语“rizz”选为年度词汇
日前,牛津大学出版社宣布将“rizz”选为今年的年度词汇,释义为:风格、魅力或吸引力。从词源上说,“rizz”是“charisma(魅力非凡、气质超凡)”一词的缩写,也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该词可用作动词,“rizz up”意为:吸引、引诱或搭讪某人。
此前,剑桥词典和柯林斯词典公布的年度词汇都与“人工智能”有关,但牛津大学出版社年度词汇的选择则与年轻一代和社交媒体有关。“rizz”一词起源于互联网和游戏文化,今年6月,“蜘蛛侠”的饰演者演员汤姆·赫兰德(Tom Holland)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没有任何魅力(rizz),或者说魅力有限。” (I have no rizz whatsoever. I have limited rizz.)随后,“rizz”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赫兰德使用“rizz”后,该词的使用量激增了约15倍。如今,TikTok上带有“rizz”标签的话题浏览量达到了数十亿。
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声明中指出,正是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让“rizz”一词从“边缘走向了主流”。该词使用量的激增,说明了年轻一代如何创造属于他们的空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他们都有掌握并定义自己语言的权力。而随着年轻一代对社会的影响加剧,他们在观点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也在语言上体现了出来。
牛津语言协会主席卡斯珀·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rizz”反映了2023年里人们的一种普遍情绪,“在经历了几年的挑战之后,更多人敞开了心扉、找到了自信。”他也认为,“rizz”作为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语言,说明了由网络文化演变而来的单词和短语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塑造未来的语言趋势。格拉斯沃说,“过去,语言的演变及其意义的延展通常需要几年,但现在只需要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历史悠久的学术出版社之一,也是牛津英语词典的出版商。据悉,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年度词汇是从其不断更新的、收集了超过220亿个单词的语料库中挑选的。他们认为年度词汇旨在“反映上一年的精神、情绪或关注点”,同时这个词也应“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持久的潜力”。202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样选择了来自社交媒体的热词“goblin mode”(译为“咸鱼模式”,指一种脱离社会规范或期望的、毫无愧疚感的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贪婪行为)作为年度词汇。
近些年来,这些年度词汇并非只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语言专家们选出,大众也被邀请一起参与到年度词汇的投票中。牛津大学出版社称今年有大约3万人参与了投票,“rizz”一词“打败”了其他三个“候选词”:swiftie(意为泰勒·斯威夫特的狂热粉丝)、situationship(意为非正式的浪漫关系)和prompt(意为给人工智能程序、算法等下达指令)。格拉斯沃尔认为,目睹成千上万人一起讨论语言,能够“切实凸显语言的力量,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并呈现我们身边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
03 历史学家认为柯南·道尔“暗中讨厌”福尔摩斯一角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虚构侦探之一,作家亚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围绕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约翰·华生写了4部长篇小说和56篇短篇小说,讲述了福尔摩斯用其高超的观察技巧和推理能力追捕罪犯的故事。福尔摩斯的故事几十年来经久不衰,被不断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作品。历史学家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认为,福尔摩斯的魅力在于“你可以把他放置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之中:他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他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有意义”。
在BBC即将播出的节目《杀死夏洛克:露西·沃利斯谈亚瑟·柯南·道尔》(Killing Sherlock: Lucy Worsley on The Case Of Conan Doyle)里,沃利斯对柯南·道尔的生平进行了大量调查,她在作家早年医学生的经历中发现了福尔摩斯一角的原型,也注意到作家在侦探小说大获成功后对自己的创作越来越失望,甚至希望与福尔摩斯“保持距离”,她还讨论了柯南·道尔失去长子后痛苦的现实生活等等内容。她认为,相比之下,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福尔摩斯本身在舞台和银幕上“超越了作者”。
柯南·道尔为福尔摩斯寻找出版商的过程起初并不顺利。在被三家出版商拒绝后,第四家“档次更低”的出版商才最终接受了他,并说福尔摩斯正是他们想要的“廉价小说”。尽管福尔摩斯的成功似乎让柯南·道尔得到了一切,但沃斯利却认为他“并不快乐”, “因为这并不是他梦寐以求的成功。他希望人们把他当作一个受人尊重的上流社会人物来对待。”她同时也指出,这种“两面性”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人的共同特点,阅读福尔摩斯小说也是一种以文字了解彼时社会历史的有效方式。
在柯南·道尔通过福尔摩斯这一角色获得足够丰厚的报酬后,1893年,他在《最后一案》里选择让福尔摩斯葬身莱辛巴瀑布。十年后,在粉丝们的“抗议”以及美国一家出版商开出的160万美元高价“诱惑”之下,柯南·道尔又在《归来记》中“复活”了福尔摩斯。沃利斯告诉BBC,柯南·道尔“暗中讨厌”他创作的这位侦探,“亚瑟一定很恨自己。在他去世93年后,他的历史小说依然无人问津,而他创作的‘廉价’侦探小说却深受人们的喜爱——永远活在我们的屏幕里。”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parisreview.org/interviews/8029/the-art-of-fiction-no-261-yu-hua
https://www.nytimes.com/2023/12/03/arts/rizz-oxford-word-year.html
https://corp.oup.com/news/rizz-crowned-oxford-word-of-the-year-2023/
https://www.bbc.co.uk/mediacentre/mediapacks/lucy-worsley-killing-sherlock-case-of-conan-doy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