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齐白石画牡丹 化作人间富贵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齐白石画牡丹 化作人间富贵花

白石老人90 岁以后画牡丹,往往用极重的洋红,让人更觉美艳绝伦。特别是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还在不停地挥笔画牡丹,此时的老人举手投足皆已超纵,他怎么写都合理,随便画都生辉,他笔下的牡丹早已浑然一体,得意忘形。

一幅幅承载着老人富贵平安美好愿望的花神图

已然融大仁之爱

得大和之美

超越了自然和生命

花神

103cm×34cm

1958 年

题跋/九十八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寄萍堂

北宋画家李唐曾在题画时写道: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牡丹题材绘画在昔时受众广泛的事实。其实,时至今日,牡丹题材绘画又何尝不是最受欢迎的呢?于非闇的工笔牡丹,王雪涛的小写意牡丹等近代画家的牡丹画也依然是艺术品市场上最受藏家追捧的。

富贵寿考

103cm×33.5cm

1947 年

题跋/富贵寿考。

八十七岁白石老人画并篆二二字。

印章/白石翁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是历代艺术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在画史上,最早记载画牡丹的,是南北朝时的杨子华。此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画牡丹。到了明代,徐渭以泼墨法画牡丹,特立独行。他用墨牡丹表现自己的思想和际遇,全无迎合世俗之意,显得曲高和寡。清代的恽寿平、吴昌硕都是画牡丹的大家。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以书入画,以印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浑厚豪放。

作画间隙的齐白石

白石老人一生喜画牡丹,可谓“姹紫嫣红开遍”。据可靠史料记载,老人去世前画的最后一幅画也是牡丹。但齐白石的牡丹与众不同,他笔下的牡丹不是宫墙下回廊旁雍容富贵的牡丹,而是生长在田间地头,农家宅院寻常百姓时常能看得到的牡丹。这些牡丹带着齐白石童年生活的记忆,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虽粗枝大叶,却平易真挚,朴实而欢快,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白石老人的牡丹多为粗笔写意,以没骨法写成。他的牡丹花朵很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比真花大上许多,这也正体现出了老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他用羊毫软笔偏锋画花瓣,表现出每一片花瓣薄薄而柔软的感觉。点花用笔雄健有力。花茎从上往下由红渐绿,真实好看。用篆籀之法写枝干,稳健苍劲。叶片用石青石绿染成,有浓有淡,能分出阴阳向背。再用湿墨勾画出叶筋,生动有致。

牡丹图

103cm×34cm

1955 年

题跋/九十五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寄萍堂

我们读白石老人的牡丹,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画叶子的走向与其他画家不同。大多数画家画牡丹,叶子都是向上仰起的,这样画整体显得精神,而白石老人的牡丹叶子却是下垂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仔细研究作品以后就会发现,其实白石老人画的都是雨后的牡丹。不管是画花朵还是叶子,老人都用了水分很大的画笔,画花朵时他让水分晕出,而叶子湿气淋漓含水下垂,老人极力表现出的是小雨初霁,春花更艳的意境。画雨后花朵难度很大,白石老人表现地得非常成功。

白石老人90 岁以后画牡丹,往往用极重的洋红,让人更觉美艳绝伦。特别是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还在不停地挥笔画牡丹,此时的老人举手投足皆已超纵,他怎么写都合理,随便画都生辉,他笔下的牡丹早已浑然一体,得意忘形。一幅幅承载着老人富贵平安美好愿望的花神图,已然融大仁之爱,得大和之美,超越了自然和生命,完全进入了一派自由天成的大化之境。

不借春风放嫩芽,

指头常作剪刀夸。

三升香墨从何着,

化作人间富贵花。

——齐白石《画墨牡丹》

国色天香

100cm×33.7cm

1956 年

题跋/九十六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内容选自《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齐白石画牡丹 化作人间富贵花

白石老人90 岁以后画牡丹,往往用极重的洋红,让人更觉美艳绝伦。特别是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还在不停地挥笔画牡丹,此时的老人举手投足皆已超纵,他怎么写都合理,随便画都生辉,他笔下的牡丹早已浑然一体,得意忘形。

一幅幅承载着老人富贵平安美好愿望的花神图

已然融大仁之爱

得大和之美

超越了自然和生命

花神

103cm×34cm

1958 年

题跋/九十八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寄萍堂

北宋画家李唐曾在题画时写道: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牡丹题材绘画在昔时受众广泛的事实。其实,时至今日,牡丹题材绘画又何尝不是最受欢迎的呢?于非闇的工笔牡丹,王雪涛的小写意牡丹等近代画家的牡丹画也依然是艺术品市场上最受藏家追捧的。

富贵寿考

103cm×33.5cm

1947 年

题跋/富贵寿考。

八十七岁白石老人画并篆二二字。

印章/白石翁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是历代艺术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在画史上,最早记载画牡丹的,是南北朝时的杨子华。此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画牡丹。到了明代,徐渭以泼墨法画牡丹,特立独行。他用墨牡丹表现自己的思想和际遇,全无迎合世俗之意,显得曲高和寡。清代的恽寿平、吴昌硕都是画牡丹的大家。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以书入画,以印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浑厚豪放。

作画间隙的齐白石

白石老人一生喜画牡丹,可谓“姹紫嫣红开遍”。据可靠史料记载,老人去世前画的最后一幅画也是牡丹。但齐白石的牡丹与众不同,他笔下的牡丹不是宫墙下回廊旁雍容富贵的牡丹,而是生长在田间地头,农家宅院寻常百姓时常能看得到的牡丹。这些牡丹带着齐白石童年生活的记忆,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虽粗枝大叶,却平易真挚,朴实而欢快,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白石老人的牡丹多为粗笔写意,以没骨法写成。他的牡丹花朵很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比真花大上许多,这也正体现出了老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他用羊毫软笔偏锋画花瓣,表现出每一片花瓣薄薄而柔软的感觉。点花用笔雄健有力。花茎从上往下由红渐绿,真实好看。用篆籀之法写枝干,稳健苍劲。叶片用石青石绿染成,有浓有淡,能分出阴阳向背。再用湿墨勾画出叶筋,生动有致。

牡丹图

103cm×34cm

1955 年

题跋/九十五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寄萍堂

我们读白石老人的牡丹,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画叶子的走向与其他画家不同。大多数画家画牡丹,叶子都是向上仰起的,这样画整体显得精神,而白石老人的牡丹叶子却是下垂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仔细研究作品以后就会发现,其实白石老人画的都是雨后的牡丹。不管是画花朵还是叶子,老人都用了水分很大的画笔,画花朵时他让水分晕出,而叶子湿气淋漓含水下垂,老人极力表现出的是小雨初霁,春花更艳的意境。画雨后花朵难度很大,白石老人表现地得非常成功。

白石老人90 岁以后画牡丹,往往用极重的洋红,让人更觉美艳绝伦。特别是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还在不停地挥笔画牡丹,此时的老人举手投足皆已超纵,他怎么写都合理,随便画都生辉,他笔下的牡丹早已浑然一体,得意忘形。一幅幅承载着老人富贵平安美好愿望的花神图,已然融大仁之爱,得大和之美,超越了自然和生命,完全进入了一派自由天成的大化之境。

不借春风放嫩芽,

指头常作剪刀夸。

三升香墨从何着,

化作人间富贵花。

——齐白石《画墨牡丹》

国色天香

100cm×33.7cm

1956 年

题跋/九十六岁白石老人。

印章/白石

内容选自《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