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间质押加权利率(7天)12月8日录得2.2460,较今年第一次降息前上升30.72个基点、较第二次降息上升39.38个基点。
- 同业拆借发行利率上升幅度更大,wind汇总的1、3、6、9个月及1年期同业拆借发行利率与最近一次降息前相比上升了78.9、69.16、54.98、42.56和43.76个基点。
- SHIBOR也有所上升,不同期限幅度差别较大。隔夜与一周变化不大,12月11日报价与最近一次降息前相比仅上升7.1、2.3个基点,2周到一年的则超过33到50.9个基点.。
央行每月发布的11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与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虽然在11月有所下降,但仍分别录得1.89%、1.98%,分别较10月份小幅回落3、8个基点,与今年8月(最近一次降息当月)相比,分别高出18、22个基点,较今年7月份的低点仍高出41、44个基点。
这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甚至可能会有所回升。回溯历史数据可以发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68。
其实,从今年政策利率第二次下调后,仅有一年期LPR跟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空间可能不足。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73%,再创历史新低;资产利润率降至0.74%,也是历史新低。考虑到资金市场利率走高,这种情况可能还在加剧。
资金价格反映资金供需。尽管9月份“降准”0.25个百分点,但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远超往年,过去两个月,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显著增加,MLF投放量创同期新高、11月更是达到14500元,逆回购投放量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如果计算月度均值, 11、10月逆回购投放量甚至超过了历史第二的两三倍,即便如此,市场利率依然明显走高。
进入12月以来,尽管隔夜和7天利率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1月及以上期限利率仍在上升。
大规模的逆回购和MLF的操作可能无法改善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带来扰动。
截至11月末,MLF余额增至62750亿元。即便MLF利率有所下降,但银行仍需向央行支出2.5%的利率。与此同时,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截至10月为21.4万元(包括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三季度超储率为历史最低),同期MLF余额与存款准备金的比值已升至26.57%。
综合经济基本面以及中央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要求,目前来看,年前降准概率比较大。一方面,可以缓解跨年短期资金需求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为1月份信贷 “开门红”释放长期资金。过去两年,央行都在12月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21年在12月15日、2022年在12月5日);今年两次降准,也都在季末(3月27日、9月15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