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65.34万平方公里,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65.34万平方公里,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水利部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依然存在,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2月12日,国新办就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据水利部最新监测成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呈现了较好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另一个趋势是水蚀风蚀‘双减少’,这是非常难得的。” 于琪洋说。

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连年减少。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一2030年)》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2018年,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平方公里,减幅7.2%。此后,2019年至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继续逐年减少,减幅分别达到0.95%、0.67%、0.69%。

《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2年)》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65.3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09.06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56.28万平方公里。与202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8万平方公里,减幅0.78%。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2.26%。

从总体格局看,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3.35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1.37万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39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0.43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0.28万平方公里。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总体来看,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依然存在,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水利部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

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于琪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水利部推动构建全社会治理体系。指导各省份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开展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水利部还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科学实施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加大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力度,协同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

此外,于琪洋介绍,我国健全了覆盖所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导则,完成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组织各地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1.3万个。

对于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于琪洋介绍,水利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在长江上中游、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资金81.4亿元,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82.46万亩,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60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432座,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2067条,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505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65.34万平方公里,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水利部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依然存在,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2月12日,国新办就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据水利部最新监测成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呈现了较好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另一个趋势是水蚀风蚀‘双减少’,这是非常难得的。” 于琪洋说。

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连年减少。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一2030年)》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2018年,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平方公里,减幅7.2%。此后,2019年至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继续逐年减少,减幅分别达到0.95%、0.67%、0.69%。

《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2年)》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65.3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09.06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56.28万平方公里。与202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8万平方公里,减幅0.78%。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2.26%。

从总体格局看,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3.35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1.37万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39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0.43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0.28万平方公里。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总体来看,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依然存在,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水利部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

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于琪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水利部推动构建全社会治理体系。指导各省份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开展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水利部还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科学实施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加大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力度,协同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

此外,于琪洋介绍,我国健全了覆盖所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导则,完成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组织各地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1.3万个。

对于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于琪洋介绍,水利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在长江上中游、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资金81.4亿元,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82.46万亩,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60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432座,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2067条,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505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