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悄然已逝,2017如期而至,看到朋友圈和微博里朋友们由衷的总结和“愿望”清单时,竟有种莫名的感动。
到了一个羞于谈“梦想”的年龄,大家都还在努力地成就自己。
不管是健身、减肥、学做菜还是读书、看电影、看演唱会,每一个小小的目标也都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朋友给我扔来下边一条视频说,2017一起去听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吧。
看完视频后,我说,好!
看到那个带着鸭舌帽的青涩少年,拿着录制的卡带到处推荐自己的作品,一句“没有啦,梦想而已啦”,不禁让人鼻头一酸。
所有关于“青春”的情绪浮涌,我跟朋友说,看演唱会之前,先去看看《一万公里的约定》这部电影吧。
周杰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80、90后来有种说不出魔力,就算你没有追星式地喜欢过他,也没有刻意去学他的某一首歌,但只要同样的音乐一响起,哪怕是一段前奏一句歌词,就能带你回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那某年某月的某个场景,可能你自己都忘记了这段记忆的存在。
或许是他的歌太懂拆解人心,就像一个网友说的那样:
“周杰伦的许多歌是十万个摸头杀都不及的。”
那些难以言说的倔强、勇敢、固执、迷茫、伤感、浪漫、欢喜,还有那心潮澎湃却羞于说出口的梦想,都被他不动声色地写进了歌里,然后不经意地安慰到了我们。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听到这样的歌词,怀念的不仅是有周杰伦陪伴的曾经,还有在那段时光里穿梭的自己。
从作品屡次被退回的无名氏,到一心赚钱养家的唱作型歌手;从红遍大街小巷的音乐才子,到亚洲流行天王;从时代偶像,到电影导演、演员,直到首次做监制。
听着《蜗牛》,看着记录周杰伦一步步成长的视频,看到他站在舞台的中央闪闪发光,被千万粉丝拥护、敬仰。
不禁感慨, “梦想”的魔力,就像一粒种子,在他身上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而这颗种子也散播在了更多人心里,周杰伦选择监制《一万公里》这部电影,也是梦想种子的传播。
有着同样坚持的林义杰被周杰伦视为“偶像”,两人被称为台湾的“双杰”。
周杰伦说林义杰是“陆地上的超人”,希望把义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电影用了周杰伦在还未出道时就创作了的歌曲《蜗牛》。
两个拥有蜗牛精神的人,用电影传达“梦想”的真谛,通过林义杰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年轻人的成长与选择的故事。
不被看好的小崇(黄远饰)在家人的反对下,队友的嘲笑中,坚持练习跑马拉松。
最终在哥哥阿轩(王大陆饰)的鼓励下,成功完成了极限马拉松的挑战,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深爱着的以晴学姐(赖雅妍饰)的梦。
周杰伦曾经在一个演讲节目里讲到:
“从以前到现在,我写的歌曲,都是传递正能量的歌曲。在我还没有出道的时候,我写过《蜗牛》这首歌,歌里的蜗牛就跟当时的我一样,那时候我蚁居在录音室。可总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山顶,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往上爬。”
年轻时的梦想总是看上去有点莽撞,那个执拗的少年紧攥着拳头,在心里暗暗地说:“终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所以,当他说出:“我喜欢我的音乐,我坚持我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这样的话时,简直酷毙了。
没有人觉得这是自负或者猖狂,因为,这就是我们多少人跟现实撞得头破血流,都想去拥有的“自己”呀。
看到《一万公里的约定》里的小崇,在一众人面前说:“你们这里没有人能跑得赢我。”
不禁想到也曾不知天高地厚过的自己说这样的话时,还真的是跟周杰伦一样酷。
小崇说:“我也有梦想。”
对呀,年少时的我们谁没有梦想呢?不管是成为音乐家,还是跑极限马拉松穿越沙漠。
那些被嘲笑、被冷落的追求,何尝不是一种闪着光的“信仰”。
就算跌跌撞撞,就算头破血流,热血沸腾时吹出去的“牛逼”,跪着也要去实现。
当青春从我们的生命中呼啸而过时,“梦想”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跟自己较劲,跟生活叫板,恣肆挥洒汗与泪的美好时光。
最喜欢有个网友的一句话:
“如果哪天有机会让我遇见那些充满撕逼、打架、堕胎的所谓「青春片」的导演,我一定会带着周杰伦的所有专辑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这他妈才是老子的青春!!!”
庆幸,青春里有过周杰伦,看着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变成一个眉宇间都是温柔的大人。
他用音乐和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青春”该有的模样,以及经历了“年少轻狂”之后,人生该有的笃定。
1月6日,先约一场,与青春有关,与梦想有关,与淡淡的爱恋有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