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6香港电影盘点:北上影人逆市爆发成票房宠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6香港电影盘点:北上影人逆市爆发成票房宠儿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内地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动作片导演执导,或许会成为一股潮流。

厉害啦!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但香港导演却逆市成为内地公司“哄抢”的对象——一切都源自2016年内地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强中,香港导演不仅包揽前五名,十强中有七部是香港导演或由香港影人主导。多年来一直深谙商业电影程序与实操的香港影人,在越来越市场化与规范化的内地电影市场,逆市爆发。而留在香港的本土影人,则在相对自由的“散养”环境中,走出了另外一条探索电影类型创新和多样化的新路子。

这一年,香港影人的价值,开始在华语电影圈真正显现。

一、北上影人:票房宠儿

2016年的内地影市,走出了一波先凯歌高奏,再愁云密布,最后强势反弹的曲线图,和2015年总体票房略持平。香港影人则在这一波“惊险行情”里,担纲了领衔主演的角色。香港影人这一年间于内地市场的成绩单,无疑是漂亮的。

1、要打败星爷的,只有他自己

周星驰注定是2016年中国电影的“强心针”,《美人鱼》堪称“一骑绝尘”——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这部此前未作任何提前场、口碑场的“神秘”电影直接在院线公映,第一天就刷新了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纪录(2.81亿),并且在大年初七(2月14日),再次以过三亿的惊人数字,刷新了这个成绩。

《美人鱼》第一周票房就破了18亿,到2月19日,也就是上映12天的时候,票房冲到了24.68亿,超过了此前华语票房最高的《捉妖记》的24.39亿,坐定了影史票房的第一把交椅。到2月26日,上映第19天,票房破30亿——30亿是周星驰好友冯小刚导演口中“未来可能会破”的一个分水岭,周星驰成为第一个登顶的人,最后票房定格在33.92亿。后人想要超越这个数字难上加难,除非是星爷自己来挑战。

不过,《美人鱼》在收获巨额票房的同时,评论却是两极化,有人对特效水准颇有微词,有人说“圈钱”和“不思上进”,有人说“有深刻环保概念和社会意义”。无论怎样,《美人鱼》都夯实了周星驰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大众基础和号召力的导演地位,他俨然已是一种文化符号般的存在。

2、春节档三强对决,携手笑到最后

2016年春节档,呈现的是《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三强对决场面,让2月全国票房爆出68.86亿的惊人数字(约十亿美元),成为当月全球之冠。其中,《美人鱼》自是领头羊,带领另外两部领跑春节档。三部电影的导演,都来自香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美人鱼》是周星驰导演,他的公司也主导制作,但《美人鱼》却是一部纯粹的内地电影,因此只能和其他电影一起,参与台湾每年的内地电影十部配额抽签,而且运气不好没抽到,《美人鱼》也就成为台湾影迷的一大遗憾了。

相比之下《澳门风云3》的香港元素要浓厚得多,除内地的博纳影业之外,其他参与投资的几乎全部是香港公司。《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则反过来,香港星皓领头,其他联合出品的全是内地公司。从这三部电影可以看出,香港电影和内地的合作,呈现出更为多元化,以及强者愈强,资本众多不愁钱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口碑,竟然并没有太糟糕,反而有“还不错”的赞赏声,它也为今后神话作品的大银幕化,树立了一个较正面的典范。最后该片票房收在12亿的关口。《澳门风云3》依然保持越骂越好卖的王晶电影惯性,票房为11.18亿,也是理想的成绩。

3、《叶问3》成“工具”,影市大拐弯

3月4日,在海外转了一大圈的《叶问3》终于在内地上映,但在3月19日却传出了“偷票房”事件,广电总局排查后发现,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即“幽灵场”)。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决定,对该片3200万元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同时还发现片方自购票房5600万元。因此,“专治办”对该片发行方暂停业务并整改,对参与造假的影院提出警告和通报批评,对三家购票电商严重警告和谈话等。

《叶问3》事件凸显了资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浮躁心态,其背后的投资方快鹿集团,想借《叶问3》的高票房数字,推高自己股票的市值,才敢如此铤而走险。当然,后果就是,快鹿集团陷入大震荡。也因为《叶问3》事件,内地票房“票补”明显减少或停滞,进而成为后半年市场不济的一个原因。凭心而论,《叶问3》维持了香港商业功夫片的水准,只是成为一个不幸的“工具”罢了。

4、港片成暑期档救星

2016年的暑期档,片源之丰富,前所未见,但却几乎没什么长进,甚至一度还出现了“拯救暑期档”的呼声。

在疲软的暑期档中,几部香港电影人主导的电影表现出色。7月8日上映的《寒战2》,点燃了暑期档第一轮热度,这部电影不仅老港片的味道附体,更是启用了大批香港甘草演员出演,“怀旧牌”用得恰到好处,在收获不俗口碑的同时,也拿到6.7亿的票房。如果暑期档不是这样走势绵软的话,《寒战2》的成绩理应更高。

7月21日上映的《绝地逃亡》,成龙主导的动作片,好莱坞与内地、香港三方合作的模式,也颇为成功,最后票房收在7.35亿,为颇让人失望的暑期档的中间段,加了一剂强心针。

8月的内地影市更是下滑的态势,不过接连前后脚上映的几部香港影人主导的电影,开出了不错的红盘。8月5日上映的由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的《盗墓笔记》,是暑期档唯一票房破十亿的电影。8月11日上映的《使徒行者》,借同名电视剧在内地庞大的观众群,票房收入5.8亿,相当惹眼。8月12日,由陈木胜导演的《危城》,拿到了1.66亿的票房,成绩在整个8月的电影中,已属非常不易。

不过,由香港资深特效师许安执导的《封神传奇》,却成为暑期档的“最差口碑”,甚至被称作“史诗级烂片”、“2016烂片巅峰”,2.83亿的票房不算太差,但也真的证明了“圈钱电影”在内地的逐渐没落,也是电影回归市场本质的一个信号。

《湄公河行动》成为国庆档大赢家

5、《湄公河行动》:年度现象级电影

《湄公河行动》堪称2016年现象级电影,它是一部纯粹又典型的“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著名动作片导演林超贤执导。林超贤并没有大动真实事件的框架,而是在细节上融入极具可看性的追车、爆炸、肉搏、枪战元素,加上正能量与大国风范的电影基调,竟成为了爆款的国庆档大热电影。

9月30日,《湄公河行动》上映时,被讨论得最多的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片。国庆节当天,《湄公河行动》票房5940万,只排在第三名。整个国庆档,《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连着票房冠军,《湄公河行动》的口碑效应却凸显了出来。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国庆后,《湄公河行动》迎来大爆发,甚至上映近一个月时,一周还收入亿元票房。最后,该片总票房11.8亿,有近一半是国庆后长线放映获得的。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内地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动作片导演执导,或许会成为一股潮流。

6、类型片传统优势失守

虽然有《寒战2》、《湄公河行动》的大获成功,但香港传统的枪战动作片类型,在这一年却表现并非亮眼。

大佬杜琪峰的《三人行》尝试了空间上的概念化,是大胆的创新,但口碑和市场的反响都不是太积极;《我的特工爷爷》拿出了洪金宝压箱底的绝招,但在剧情方面缺失却是硬伤;新人导演吴品儒的《惊天破》太过平淡无奇;著名动作片导演林岭东回归影坛后的第二部电影《冲天火》,类型片面目模糊,一代名导再度复出失败;林德碌的《反贪风暴2》,平庸到让人质疑为何还要拍第二集;尔冬升翻拍自己的出道之作《三少爷的剑》,年度仅有的大制作武侠片,却毁在了演员的表演上。香港电影引以为标志品牌的动作片,还只是偶有佳句,却无佳章。以至于2016年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颁给了继承了成龙衣钵的内地喜剧悬疑片《唐人街探案》,香港影人再一次在这个传统优势上失守。

而在香港的另一个优势类型喜剧片上,除了《美人鱼》,其他均无太大建树:谷德昭的春节贺岁片《恶人报喜》桥段老套:“葡萄”刘镇伟的《大话西游3》彻底的狗尾续貂;王晶用大牌明星加搞笑桥段的《王牌逗王牌》在国庆档失望而归;周星驰捧红的林子聪的导演处女作《笑林足球》,试图打星爷招牌的擦边球,全国票房仅收84万;老牌导演张坚庭的亲情喜剧《贫穷富爸爸》也没有激起太大波澜。港式喜剧,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更尴尬的还有无数文艺青年千呼万唤的著名文艺片导演陈果,2016年首度进入内地的试水之作《谋杀似水年华》,口碑票房双输,典型的“水土不服”。

《七月与安生》获得好评

6、新锐导演开拓全新空间

由香港新生代导演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上映后成为话题影片,票房收1.66亿,在文艺片中算是不错的成绩。该片获得金马奖影后“双黄蛋”,曾国祥自己也入围了最佳导演,备受肯定。《七月与安生》最大的成功,在于从香港导演并非擅长的领域,开拓了全新的类型空间。将原小说的故事结构,作了适合电影化的改编,并用到了极为合适的演员。36岁的曾国祥的成功,有更多深层次的意义,他是那种真正在大华语电影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导演,比他的父辈在这个语境中,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7、纯港片的内地之殇

相对于合拍片或香港影人主导的内地电影,还有一类港片,是以引进片名义进入内地院线市场的。这类电影在大片云集的内地市场,越来越难立足。2016年3月,就有三部2015年出产的纯港片被引进到内地。《哪一天我们会飞》有着港片中少有的故土情怀与清新气质,颇受评论界好评,刚刚五百万的票房成绩,已是引进港片中的最好成绩了。只在两广地区上映的《灯塔下的恋人》,只获得了20万的极低票房。港片《王家欣》改名《寻找心中的你》在内地上映后也是乏人问津,只有50万的票房成绩。而这一年内地引进的其他纯港片,也都不尽如人意,如邱礼涛的恐怖片《凶手还未睡》,以及卓韵芝只收了8万票房的《霹雳囧花》,都毫无存在感,在内地市场几乎已可忽略不计。

二、本埠港片:散养的留守者

2016年被称为内地“网大”的起飞之年,很多作品进不了院线的导演进军网络大电影领域,曲线救国。而香港本土电影,也变成了无法北上的留守导演们,拿来练手的好平台。

1、新人合体拍片格外多

2016年新人导演的最大特点,就是扎堆拍集锦片。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处女作入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树大招风》的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三人各拍一个悍匪的故事,最后才产生出交集。这部在著名的银河映像旗下,由杜琪峰监制的作品,不仅是金马奖的大热之作,更是成为年度华语电影中的一个亮点。

另外一部,是已有作品的郑思杰和麦曦茵,与钟楚乔、唐家伟两位新导演联合执导的《打开我天空》,四个不同的故事,水准有高有低,不过演员阵容却是很强,包括曾志伟、陈冠希、恬妞、黄日华等都有加盟。

由曾国祥、黄精甫、黄智亨、杨龙澄、黄进五位新生代+中生代导演拍摄的《拍得不错》,拼盘了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各色况味。也吸引来方中信、周柏豪、张兆辉、蔡卓妍、林雪、李璨琛、宣萱等著名演员出演。

除了《寒战2》的梁乐民、陆剑青二人组,香港新导演阚家伟还和内地导演王光利合作了科幻喜剧片《我的极品女神》,该片有王晶参与编剧,有着王晶“蹭热点”的特色,但口碑票房都扑街。

2、一群自由探索的留守者

虽然有点资历的导演都北上抢钱了,留下来的部分导演,反而静下心来,在港味类型片上做了自由而又大胆的探索。比如编剧出身的火火(李家荣)的《老笠》,一出荒诞紧凑的群戏,呈现出港片极为罕见的邪典电影气质。缜密又烧脑的剧本,还让他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

同样是资深编剧出身的罗耀辉,拍出了独立执导的首部作品《幸运的我》,不良少年与孤独老妇之间的一段温情故事。该片在香港上映后,随后即在内地上映,虽然因为题材原因排片极少,但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很多人也觉得女主角惠英红已经锁定金像奖影后的宝座了。和《幸运的我》题材类似的还有《大手牵小手》,马来西亚著名导演李勇昌与香港影人合作的作品,鲍起静与黄浩然饰演一对疏离很久的母子,鲍起静也将会是金像奖上对惠英红构成最大威胁的人。

《一念无明》关注躁郁症群体

3、香港电影的新希望

资深MV导演袁剑伟,则拉来老婆林嘉欣和歌神张学友,拍了一部关于性骚扰,测量人心与人性的处女作《暗色天堂》,由于题材敏感,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现在甚少演戏的张学友,还获得了金马和金像奖的影帝提名。

女导演丁怡瑱的《已是香港明日》,人物设置巧妙,一个美国来的华裔女人,和一个九句香港的美国男人,在香港一晚上的走马观花与随意聊天,堪称《爱在黎明破晓前》香港版,它也成为年度最具“港味”的电影。另外,在暑期档有一部很特别的棒球题材电影《点五步》也引发了小小的热潮。

2015年香港的话题独立制片是《踏血寻梅》,2016年则是《一念无明》,这部只用16天就拍出来,成本仅200万的低成本独立制作,关注躁郁症病人这个特殊人群,吸引了曾志伟、余文乐等著名演员“零片酬”演出。导演黄进非常年轻,凭借此片获得竞争激烈的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去年的翁子光一样,是未来香港电影的希望。

4、当叶念琛失去方力申

2016年初,毫无征兆的,方力申和邓丽欣这对银幕上下的情侣,宣告分手。他们也是以爱情片见长的叶念琛的御用男女主角。这一年,没了方力申的叶念琛,剩下邓丽欣孤军作战,拍出一部叫《失恋日》的电影,借着电影,抒发邓丽欣的失恋心境与感怀。而这样的“失恋电影”,却意外的让一直无法走出套路的叶念琛爱情电影,有了新的生机。一贯高产的叶念琛,这一年还写出了《PG恋爱指引》的剧本,新人女导演蔡洁铃执导,讲述了一群都市女孩各自的爱情观和经历。

但现在来看,还在香港本土,坚持港味爱情电影拍摄的,也只有孤独的叶念琛一个人了。

三、香港影市:世界大同

非华语片方面,好莱坞一贯是大一统香港影市,但2016年韩国丧尸片《釜山行》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它在10月2日的时候,打破了原本由《寒战2》保持了两个月的亚洲电影在香港的票房纪录,并拿下年度票房第二高的席位。和全球一样,这一年迪士尼全面开挂,光是香港影市的“2000万俱乐部”,就达五部之多。另外,创下年度日本电影票房纪录的动画片《你的名字。》在香港的成绩也极好。其他影片的表现,也都“世界大同”。

华语片方面,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创下了香港影市无数个纪录的《寒战2》。本来《美人鱼》在2月就已经以496万打破了华语片在香港的首映成绩,《寒战》7月8日就以502万超过。紧接着,7月9日《寒战》742万的零点票房,打破了《功夫》保持了12年的华语片单日最高票房,并在7月10日以753万再创新高。顺带还打破了首周末的华语片纪录。7月31日晚,《寒战2》以6225万的票房,终于超过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保持了五年的纪录,成为香港影史华语和亚洲电影最高票房。这样的成绩,在几年内可能很难有华语片再企及了。

2016年香港影市华语片票房前十名,也全部是内地票房榜上的佼佼者。只不过《叶问3》在香港的表现更为亮眼,它的总票房其实是接近6000万的,只不过有接近2000万要算到2015年,尽管这样,它2016年的成绩依然进入前三名。

值得一提的还有《危城》,它在内地的票房刚刚过亿,只算尚可,但在香港却逼近了大热的《使徒行者》。另外,《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破掉了内地电影在香港不卖座的“魔咒”(《大圣归来》等内地热门影片在香港只卖几千港币),成为榜上唯一一部内地导演作品。

 

 

来源:艺恩网

原标题:2016香港电影盘点:北上影人逆市爆发成票房宠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6香港电影盘点:北上影人逆市爆发成票房宠儿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内地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动作片导演执导,或许会成为一股潮流。

厉害啦!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但香港导演却逆市成为内地公司“哄抢”的对象——一切都源自2016年内地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强中,香港导演不仅包揽前五名,十强中有七部是香港导演或由香港影人主导。多年来一直深谙商业电影程序与实操的香港影人,在越来越市场化与规范化的内地电影市场,逆市爆发。而留在香港的本土影人,则在相对自由的“散养”环境中,走出了另外一条探索电影类型创新和多样化的新路子。

这一年,香港影人的价值,开始在华语电影圈真正显现。

一、北上影人:票房宠儿

2016年的内地影市,走出了一波先凯歌高奏,再愁云密布,最后强势反弹的曲线图,和2015年总体票房略持平。香港影人则在这一波“惊险行情”里,担纲了领衔主演的角色。香港影人这一年间于内地市场的成绩单,无疑是漂亮的。

1、要打败星爷的,只有他自己

周星驰注定是2016年中国电影的“强心针”,《美人鱼》堪称“一骑绝尘”——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这部此前未作任何提前场、口碑场的“神秘”电影直接在院线公映,第一天就刷新了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纪录(2.81亿),并且在大年初七(2月14日),再次以过三亿的惊人数字,刷新了这个成绩。

《美人鱼》第一周票房就破了18亿,到2月19日,也就是上映12天的时候,票房冲到了24.68亿,超过了此前华语票房最高的《捉妖记》的24.39亿,坐定了影史票房的第一把交椅。到2月26日,上映第19天,票房破30亿——30亿是周星驰好友冯小刚导演口中“未来可能会破”的一个分水岭,周星驰成为第一个登顶的人,最后票房定格在33.92亿。后人想要超越这个数字难上加难,除非是星爷自己来挑战。

不过,《美人鱼》在收获巨额票房的同时,评论却是两极化,有人对特效水准颇有微词,有人说“圈钱”和“不思上进”,有人说“有深刻环保概念和社会意义”。无论怎样,《美人鱼》都夯实了周星驰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大众基础和号召力的导演地位,他俨然已是一种文化符号般的存在。

2、春节档三强对决,携手笑到最后

2016年春节档,呈现的是《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三强对决场面,让2月全国票房爆出68.86亿的惊人数字(约十亿美元),成为当月全球之冠。其中,《美人鱼》自是领头羊,带领另外两部领跑春节档。三部电影的导演,都来自香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美人鱼》是周星驰导演,他的公司也主导制作,但《美人鱼》却是一部纯粹的内地电影,因此只能和其他电影一起,参与台湾每年的内地电影十部配额抽签,而且运气不好没抽到,《美人鱼》也就成为台湾影迷的一大遗憾了。

相比之下《澳门风云3》的香港元素要浓厚得多,除内地的博纳影业之外,其他参与投资的几乎全部是香港公司。《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则反过来,香港星皓领头,其他联合出品的全是内地公司。从这三部电影可以看出,香港电影和内地的合作,呈现出更为多元化,以及强者愈强,资本众多不愁钱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口碑,竟然并没有太糟糕,反而有“还不错”的赞赏声,它也为今后神话作品的大银幕化,树立了一个较正面的典范。最后该片票房收在12亿的关口。《澳门风云3》依然保持越骂越好卖的王晶电影惯性,票房为11.18亿,也是理想的成绩。

3、《叶问3》成“工具”,影市大拐弯

3月4日,在海外转了一大圈的《叶问3》终于在内地上映,但在3月19日却传出了“偷票房”事件,广电总局排查后发现,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即“幽灵场”)。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决定,对该片3200万元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同时还发现片方自购票房5600万元。因此,“专治办”对该片发行方暂停业务并整改,对参与造假的影院提出警告和通报批评,对三家购票电商严重警告和谈话等。

《叶问3》事件凸显了资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浮躁心态,其背后的投资方快鹿集团,想借《叶问3》的高票房数字,推高自己股票的市值,才敢如此铤而走险。当然,后果就是,快鹿集团陷入大震荡。也因为《叶问3》事件,内地票房“票补”明显减少或停滞,进而成为后半年市场不济的一个原因。凭心而论,《叶问3》维持了香港商业功夫片的水准,只是成为一个不幸的“工具”罢了。

4、港片成暑期档救星

2016年的暑期档,片源之丰富,前所未见,但却几乎没什么长进,甚至一度还出现了“拯救暑期档”的呼声。

在疲软的暑期档中,几部香港电影人主导的电影表现出色。7月8日上映的《寒战2》,点燃了暑期档第一轮热度,这部电影不仅老港片的味道附体,更是启用了大批香港甘草演员出演,“怀旧牌”用得恰到好处,在收获不俗口碑的同时,也拿到6.7亿的票房。如果暑期档不是这样走势绵软的话,《寒战2》的成绩理应更高。

7月21日上映的《绝地逃亡》,成龙主导的动作片,好莱坞与内地、香港三方合作的模式,也颇为成功,最后票房收在7.35亿,为颇让人失望的暑期档的中间段,加了一剂强心针。

8月的内地影市更是下滑的态势,不过接连前后脚上映的几部香港影人主导的电影,开出了不错的红盘。8月5日上映的由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的《盗墓笔记》,是暑期档唯一票房破十亿的电影。8月11日上映的《使徒行者》,借同名电视剧在内地庞大的观众群,票房收入5.8亿,相当惹眼。8月12日,由陈木胜导演的《危城》,拿到了1.66亿的票房,成绩在整个8月的电影中,已属非常不易。

不过,由香港资深特效师许安执导的《封神传奇》,却成为暑期档的“最差口碑”,甚至被称作“史诗级烂片”、“2016烂片巅峰”,2.83亿的票房不算太差,但也真的证明了“圈钱电影”在内地的逐渐没落,也是电影回归市场本质的一个信号。

《湄公河行动》成为国庆档大赢家

5、《湄公河行动》:年度现象级电影

《湄公河行动》堪称2016年现象级电影,它是一部纯粹又典型的“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著名动作片导演林超贤执导。林超贤并没有大动真实事件的框架,而是在细节上融入极具可看性的追车、爆炸、肉搏、枪战元素,加上正能量与大国风范的电影基调,竟成为了爆款的国庆档大热电影。

9月30日,《湄公河行动》上映时,被讨论得最多的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片。国庆节当天,《湄公河行动》票房5940万,只排在第三名。整个国庆档,《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连着票房冠军,《湄公河行动》的口碑效应却凸显了出来。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国庆后,《湄公河行动》迎来大爆发,甚至上映近一个月时,一周还收入亿元票房。最后,该片总票房11.8亿,有近一半是国庆后长线放映获得的。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内地主旋律电影邀请到香港动作片导演执导,或许会成为一股潮流。

6、类型片传统优势失守

虽然有《寒战2》、《湄公河行动》的大获成功,但香港传统的枪战动作片类型,在这一年却表现并非亮眼。

大佬杜琪峰的《三人行》尝试了空间上的概念化,是大胆的创新,但口碑和市场的反响都不是太积极;《我的特工爷爷》拿出了洪金宝压箱底的绝招,但在剧情方面缺失却是硬伤;新人导演吴品儒的《惊天破》太过平淡无奇;著名动作片导演林岭东回归影坛后的第二部电影《冲天火》,类型片面目模糊,一代名导再度复出失败;林德碌的《反贪风暴2》,平庸到让人质疑为何还要拍第二集;尔冬升翻拍自己的出道之作《三少爷的剑》,年度仅有的大制作武侠片,却毁在了演员的表演上。香港电影引以为标志品牌的动作片,还只是偶有佳句,却无佳章。以至于2016年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颁给了继承了成龙衣钵的内地喜剧悬疑片《唐人街探案》,香港影人再一次在这个传统优势上失守。

而在香港的另一个优势类型喜剧片上,除了《美人鱼》,其他均无太大建树:谷德昭的春节贺岁片《恶人报喜》桥段老套:“葡萄”刘镇伟的《大话西游3》彻底的狗尾续貂;王晶用大牌明星加搞笑桥段的《王牌逗王牌》在国庆档失望而归;周星驰捧红的林子聪的导演处女作《笑林足球》,试图打星爷招牌的擦边球,全国票房仅收84万;老牌导演张坚庭的亲情喜剧《贫穷富爸爸》也没有激起太大波澜。港式喜剧,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更尴尬的还有无数文艺青年千呼万唤的著名文艺片导演陈果,2016年首度进入内地的试水之作《谋杀似水年华》,口碑票房双输,典型的“水土不服”。

《七月与安生》获得好评

6、新锐导演开拓全新空间

由香港新生代导演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上映后成为话题影片,票房收1.66亿,在文艺片中算是不错的成绩。该片获得金马奖影后“双黄蛋”,曾国祥自己也入围了最佳导演,备受肯定。《七月与安生》最大的成功,在于从香港导演并非擅长的领域,开拓了全新的类型空间。将原小说的故事结构,作了适合电影化的改编,并用到了极为合适的演员。36岁的曾国祥的成功,有更多深层次的意义,他是那种真正在大华语电影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导演,比他的父辈在这个语境中,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7、纯港片的内地之殇

相对于合拍片或香港影人主导的内地电影,还有一类港片,是以引进片名义进入内地院线市场的。这类电影在大片云集的内地市场,越来越难立足。2016年3月,就有三部2015年出产的纯港片被引进到内地。《哪一天我们会飞》有着港片中少有的故土情怀与清新气质,颇受评论界好评,刚刚五百万的票房成绩,已是引进港片中的最好成绩了。只在两广地区上映的《灯塔下的恋人》,只获得了20万的极低票房。港片《王家欣》改名《寻找心中的你》在内地上映后也是乏人问津,只有50万的票房成绩。而这一年内地引进的其他纯港片,也都不尽如人意,如邱礼涛的恐怖片《凶手还未睡》,以及卓韵芝只收了8万票房的《霹雳囧花》,都毫无存在感,在内地市场几乎已可忽略不计。

二、本埠港片:散养的留守者

2016年被称为内地“网大”的起飞之年,很多作品进不了院线的导演进军网络大电影领域,曲线救国。而香港本土电影,也变成了无法北上的留守导演们,拿来练手的好平台。

1、新人合体拍片格外多

2016年新人导演的最大特点,就是扎堆拍集锦片。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处女作入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树大招风》的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三人各拍一个悍匪的故事,最后才产生出交集。这部在著名的银河映像旗下,由杜琪峰监制的作品,不仅是金马奖的大热之作,更是成为年度华语电影中的一个亮点。

另外一部,是已有作品的郑思杰和麦曦茵,与钟楚乔、唐家伟两位新导演联合执导的《打开我天空》,四个不同的故事,水准有高有低,不过演员阵容却是很强,包括曾志伟、陈冠希、恬妞、黄日华等都有加盟。

由曾国祥、黄精甫、黄智亨、杨龙澄、黄进五位新生代+中生代导演拍摄的《拍得不错》,拼盘了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各色况味。也吸引来方中信、周柏豪、张兆辉、蔡卓妍、林雪、李璨琛、宣萱等著名演员出演。

除了《寒战2》的梁乐民、陆剑青二人组,香港新导演阚家伟还和内地导演王光利合作了科幻喜剧片《我的极品女神》,该片有王晶参与编剧,有着王晶“蹭热点”的特色,但口碑票房都扑街。

2、一群自由探索的留守者

虽然有点资历的导演都北上抢钱了,留下来的部分导演,反而静下心来,在港味类型片上做了自由而又大胆的探索。比如编剧出身的火火(李家荣)的《老笠》,一出荒诞紧凑的群戏,呈现出港片极为罕见的邪典电影气质。缜密又烧脑的剧本,还让他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

同样是资深编剧出身的罗耀辉,拍出了独立执导的首部作品《幸运的我》,不良少年与孤独老妇之间的一段温情故事。该片在香港上映后,随后即在内地上映,虽然因为题材原因排片极少,但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很多人也觉得女主角惠英红已经锁定金像奖影后的宝座了。和《幸运的我》题材类似的还有《大手牵小手》,马来西亚著名导演李勇昌与香港影人合作的作品,鲍起静与黄浩然饰演一对疏离很久的母子,鲍起静也将会是金像奖上对惠英红构成最大威胁的人。

《一念无明》关注躁郁症群体

3、香港电影的新希望

资深MV导演袁剑伟,则拉来老婆林嘉欣和歌神张学友,拍了一部关于性骚扰,测量人心与人性的处女作《暗色天堂》,由于题材敏感,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现在甚少演戏的张学友,还获得了金马和金像奖的影帝提名。

女导演丁怡瑱的《已是香港明日》,人物设置巧妙,一个美国来的华裔女人,和一个九句香港的美国男人,在香港一晚上的走马观花与随意聊天,堪称《爱在黎明破晓前》香港版,它也成为年度最具“港味”的电影。另外,在暑期档有一部很特别的棒球题材电影《点五步》也引发了小小的热潮。

2015年香港的话题独立制片是《踏血寻梅》,2016年则是《一念无明》,这部只用16天就拍出来,成本仅200万的低成本独立制作,关注躁郁症病人这个特殊人群,吸引了曾志伟、余文乐等著名演员“零片酬”演出。导演黄进非常年轻,凭借此片获得竞争激烈的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去年的翁子光一样,是未来香港电影的希望。

4、当叶念琛失去方力申

2016年初,毫无征兆的,方力申和邓丽欣这对银幕上下的情侣,宣告分手。他们也是以爱情片见长的叶念琛的御用男女主角。这一年,没了方力申的叶念琛,剩下邓丽欣孤军作战,拍出一部叫《失恋日》的电影,借着电影,抒发邓丽欣的失恋心境与感怀。而这样的“失恋电影”,却意外的让一直无法走出套路的叶念琛爱情电影,有了新的生机。一贯高产的叶念琛,这一年还写出了《PG恋爱指引》的剧本,新人女导演蔡洁铃执导,讲述了一群都市女孩各自的爱情观和经历。

但现在来看,还在香港本土,坚持港味爱情电影拍摄的,也只有孤独的叶念琛一个人了。

三、香港影市:世界大同

非华语片方面,好莱坞一贯是大一统香港影市,但2016年韩国丧尸片《釜山行》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它在10月2日的时候,打破了原本由《寒战2》保持了两个月的亚洲电影在香港的票房纪录,并拿下年度票房第二高的席位。和全球一样,这一年迪士尼全面开挂,光是香港影市的“2000万俱乐部”,就达五部之多。另外,创下年度日本电影票房纪录的动画片《你的名字。》在香港的成绩也极好。其他影片的表现,也都“世界大同”。

华语片方面,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创下了香港影市无数个纪录的《寒战2》。本来《美人鱼》在2月就已经以496万打破了华语片在香港的首映成绩,《寒战》7月8日就以502万超过。紧接着,7月9日《寒战》742万的零点票房,打破了《功夫》保持了12年的华语片单日最高票房,并在7月10日以753万再创新高。顺带还打破了首周末的华语片纪录。7月31日晚,《寒战2》以6225万的票房,终于超过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保持了五年的纪录,成为香港影史华语和亚洲电影最高票房。这样的成绩,在几年内可能很难有华语片再企及了。

2016年香港影市华语片票房前十名,也全部是内地票房榜上的佼佼者。只不过《叶问3》在香港的表现更为亮眼,它的总票房其实是接近6000万的,只不过有接近2000万要算到2015年,尽管这样,它2016年的成绩依然进入前三名。

值得一提的还有《危城》,它在内地的票房刚刚过亿,只算尚可,但在香港却逼近了大热的《使徒行者》。另外,《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破掉了内地电影在香港不卖座的“魔咒”(《大圣归来》等内地热门影片在香港只卖几千港币),成为榜上唯一一部内地导演作品。

 

 

来源:艺恩网

原标题:2016香港电影盘点:北上影人逆市爆发成票房宠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