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将星云集,他们凭借非凡的军事才华,留下了一场场经典的战役。朱可夫、科涅夫、崔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苏联将军。但有一个人,知名度远不如方面军司令员,他作为苏军参谋长,他很少在前线决战疆场,并没有任何直接的战绩或是经典名战,但由他指挥的远东战役却被中国人熟知,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关东军,“关东军掘墓人”的称号也被载入史册,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全名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1977),苏联元帅军衔,二战时苏军的总参谋长、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远东军司令。他是苏联陆军三大名将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之外最具有才华的将领。作为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在最高统帅部主要是制定总体作战方案、协调各方面军部队等。就像张良在楚汉战争中汉军中的地位一样,他能运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作为直接指挥官司令员参与的著名战役便是远东战役。
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也是苏联与日本的唯一一次战争。远东战役直接摧毁了日本关东军,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同时也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成立,1945年8月解散,因侵略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是日本侵华的先头部队和陆军重兵集团,直属于天皇,被称为“皇军之花”。曾制造皇姑屯事件、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苏联为了使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给关东军以致命的打击,在没有结束对德战争的时候,就开始根据雅尔塔协定为对日作战做出准备。
1944年的秋天,在结束了白俄罗斯战略性战役的同时,华西列夫斯基就开始为苏军在远东地区的集结做初步的计划,以确保在与日军的作战过程中拥有充足的战略物资。
在东普鲁士战役后的1945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从波罗的海沿岸回到了莫斯科。他领导总参谋部制定的远东作战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和党中央、国防委员会的批准,他制定的周密计划为对日作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年6月,华西列夫斯基则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
华西列夫斯基在正式任命下达前就抵达了赤塔,对贝加尔方面军的主要地段进行了认真的勘察,与一线指挥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拟定了相对全面、准确的作战计划。但因远东战役中存在作战地域的辽阔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交通的不便性的特点,导致苏军的各种行动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但华西列夫斯基还能够果断的对计划进行修改,结合实际变更已有部署,大大缩短各部队完成任务的基本时限。如:在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强行通过大兴安岭的时间,将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5天;将第36集团军攻占海拉尔筑垒地域的期限缩短为10天等。这些时限的变更和调整,充分的展现出华西列夫斯基的统帅风范,也为打响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在8月9日宣布对日作战,华西列夫斯基则在战争中命令后贝加尔方面军、第一远东方面军和第二远东方面军,从后贝加尔、滨海和哈巴罗夫斯克三个方向,对日军主力发动迅猛进攻,同时他还向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等城市派出大量空降兵,以阻断日本预备队的增援。
1945年8月19日,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向苏军投降,宣布其成为苏军的俘虏。此次战役,以苏军远东战役的胜利而告捷。至此,持续了10天之久的远东战役实际已经结束了。
从1945年8月9日至9月2日,在24天的时间里,华西列夫斯基统帅远东苏军158万余人,对日本关东军31个师团、13个旅团约97万人给予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关东军即被全歼,埋葬于中国东北。
苏军远东战役是二战中一场耗时短、战果丰厚的战役,经此一役,解放了中国东北、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以及北朝鲜。华西列夫斯基也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其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为战争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因此再次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
(全文完)
注明“来源:互动百科”的所有作品,均为互动百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互动百科”。违反上述声明者,互动百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