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永辉超市,收缩过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永辉超市,收缩过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中国零售之光”,也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大雪过后,就真正地进入冬天了,动物们都在忙着储备粮食过冬。商业界的大佬们同样如此,这些平时鲜少产生交集的大人物们,还相互交错织成了一张复杂的朋友网。

12月12日,万达宣布,以出让绝对控股权为代价,与万达商管的主要投资人太盟投资集团等达成再投资协议,年底到期的回购协议终止。另外,转让万达电影(002739.SZ)控制权,出售部分万达广场,换来喘息的机会。

也有万达商管的部分投资人,不想继续久等下去,想要尽快落袋为安。毕竟,自己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比如,碧桂园(02007.HK)和永辉超市。

12月14日,碧桂园宣布,向万达指定方转让万达商管1.79%的股份,交易对价30.69亿元。就在前两天,杨惠妍表示,家族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四大核心高管还主动降薪至12万元/年。

同日,永辉超市(601933.SH)对外公告称,将所持万达商管1.43%的股份,转让给王健林老朋友孙喜双的大连一方集团,对价45.30亿元。

2018年12月,永辉超市出资35.31亿元,受让一方集团持有的这部分万达商管股权。5年之后卖回,净赚6.12亿元。更重要的是,将投资换成了现金。

当年永辉超市投资万达商管,是为了扩张,做大自己的超市业务。

万达广场不仅是一座商场,更是一个线下消费力的集散地。万达凭借商管业务,培育出了万达影城、宝贝王、大玩家等消费品牌,恰恰缺少超市业态。如果每个万达广场配置的超市,都能是永辉,那便是一场多赢的战略级合作。

现在,永辉选择出让股权,则是为了收缩,储备现金,度过自己的低谷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中国零售之光”,也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

高中都没读完的福建小伙张轩松,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后,通过啤酒代理涉足商场,1995年开出了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

早期,永辉超市与同行们并无二致,业务进展缓慢。直到找到了生鲜这个抓手,用近十年时间,将门店总数拓展至156家,总经营面积破百万,2010年登陆上交所。

那一时期,线下零售的行业性危机已经开始酝酿,新一佳、农工商超市、好又多、乐购等头部玩家先后退场。永辉超市却以黑马之姿,在万马齐喑的线下零售江湖中逆流而上,借助上市的机会坐大,门店数量10年增加近10倍,稳定进入中国连锁超市前三强。

完成产业原始积累的永辉超市,野心不止于此。举牌中百集团,牵手联华超市、红旗连锁之外,还投资供应链合作伙伴国联水产、闽威实业、星源农牧等,形成零售江湖中独树一帜的“永辉系”,业务版图涉及零售、供应链、金融等。

哪怕后期新零售浪潮起,永辉超市也不甘落后,并相时而动,成立永辉云创具体操盘,推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到家等新零售业务。

2014年,全球知名零售企业牛奶国际,出资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之后几年,永辉超市先后得到京东、腾讯的投资,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基因。

至此,永辉超市的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市值巅峰达到1179亿元。

然而,无论商业模式如何眼花缭乱,在资本市场何等长袖善舞,线下零售的本质无法改变。低毛利率、高费用率,还要面临互联网选手们的降维打击。

永辉超市日渐吃力,2021年-2022年收入连年下降,分别亏损39.44亿元和27.63亿元。公司的亏损,一半来自超市主业,另一半来自投资板块的减值损失——比如说,仅公司持有的金龙鱼(300999.SZ)股票,2022年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万元。

多重压力之下,永辉超市股价再也没能回到高点,最新市值仅为268.62亿元,较巅峰期蒸发了接近八成。

永辉超市的宏图霸业,开始幻灭。从扩张模式,切换至收缩模式。

新零售业务整体退潮,甚至已经不再出现于公司财报中;同时,永辉超市开展门店调整,淘汰长期亏损门店,谨慎开新店。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超市门店数量共计1008家,低于前几年的整体水平。

全盛时期,永辉超市开辟“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大业务版图,如今,这一架构已不复存在。其中,对于金融板块,公司在2022年报中的表述为,“主动收缩规模”。

永辉超市以全面收缩的战略为基础,以供应链优势推进自有品牌提高毛利率,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经营效率,终于在2023年迎来了业绩大翻身。

今年1-9月,永辉超市收入同比下降12.44%至620.88亿元,归母净利润5229.12万元,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尽管0.08%的净利率,实在是聊胜于无。

原本声势浩大的“永辉系”,迎来分崩离析的命运。退出联华超市,清空国联水产股份,减持中百集团(000759.SZ),再到如今,转让万达商管股权。

近日,红旗连锁(002697.SZ)筹划控制权转让,可能意在引入更具实力的资本方。届时,二股东永辉超市会不会趁机出让所持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永辉超市连续出让多宗资产后,截至今年9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66.61亿元。如果再加上即将陆续到账的万达商管股权转让款45.30亿元,现金储备将达到百亿元规模。

另外,永辉超市还拥有几十亿元的各类金融资产。看目前的架势,随后都有可能都摆上货架,换成现金。

困顿之时,永辉超市曾在今年8月被传言会被京东集团(09618.HK)收购,当时双方均矢口否认。现下,京东有自己的难关要过,恐怕没有精力管永辉超市那摊子事。

接下来,永辉超市会仗着百亿现金储备,伺机而动谋求业务升级或转型,避免重蹈苏宁易购(002024.SZ)的覆辙吗?

永辉超市已多年无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张轩松又不断减持,这些问题,将来可能要交给牛奶国际、腾讯(00700.HK)和京东来综合考量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永辉超市

4.9k
  • 兆易创新获主力资金净买入超9亿元
  • 东方财富遭主力资金净卖出超20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永辉超市,收缩过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中国零售之光”,也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大雪过后,就真正地进入冬天了,动物们都在忙着储备粮食过冬。商业界的大佬们同样如此,这些平时鲜少产生交集的大人物们,还相互交错织成了一张复杂的朋友网。

12月12日,万达宣布,以出让绝对控股权为代价,与万达商管的主要投资人太盟投资集团等达成再投资协议,年底到期的回购协议终止。另外,转让万达电影(002739.SZ)控制权,出售部分万达广场,换来喘息的机会。

也有万达商管的部分投资人,不想继续久等下去,想要尽快落袋为安。毕竟,自己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比如,碧桂园(02007.HK)和永辉超市。

12月14日,碧桂园宣布,向万达指定方转让万达商管1.79%的股份,交易对价30.69亿元。就在前两天,杨惠妍表示,家族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四大核心高管还主动降薪至12万元/年。

同日,永辉超市(601933.SH)对外公告称,将所持万达商管1.43%的股份,转让给王健林老朋友孙喜双的大连一方集团,对价45.30亿元。

2018年12月,永辉超市出资35.31亿元,受让一方集团持有的这部分万达商管股权。5年之后卖回,净赚6.12亿元。更重要的是,将投资换成了现金。

当年永辉超市投资万达商管,是为了扩张,做大自己的超市业务。

万达广场不仅是一座商场,更是一个线下消费力的集散地。万达凭借商管业务,培育出了万达影城、宝贝王、大玩家等消费品牌,恰恰缺少超市业态。如果每个万达广场配置的超市,都能是永辉,那便是一场多赢的战略级合作。

现在,永辉选择出让股权,则是为了收缩,储备现金,度过自己的低谷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中国零售之光”,也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

高中都没读完的福建小伙张轩松,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后,通过啤酒代理涉足商场,1995年开出了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

早期,永辉超市与同行们并无二致,业务进展缓慢。直到找到了生鲜这个抓手,用近十年时间,将门店总数拓展至156家,总经营面积破百万,2010年登陆上交所。

那一时期,线下零售的行业性危机已经开始酝酿,新一佳、农工商超市、好又多、乐购等头部玩家先后退场。永辉超市却以黑马之姿,在万马齐喑的线下零售江湖中逆流而上,借助上市的机会坐大,门店数量10年增加近10倍,稳定进入中国连锁超市前三强。

完成产业原始积累的永辉超市,野心不止于此。举牌中百集团,牵手联华超市、红旗连锁之外,还投资供应链合作伙伴国联水产、闽威实业、星源农牧等,形成零售江湖中独树一帜的“永辉系”,业务版图涉及零售、供应链、金融等。

哪怕后期新零售浪潮起,永辉超市也不甘落后,并相时而动,成立永辉云创具体操盘,推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到家等新零售业务。

2014年,全球知名零售企业牛奶国际,出资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之后几年,永辉超市先后得到京东、腾讯的投资,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基因。

至此,永辉超市的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市值巅峰达到1179亿元。

然而,无论商业模式如何眼花缭乱,在资本市场何等长袖善舞,线下零售的本质无法改变。低毛利率、高费用率,还要面临互联网选手们的降维打击。

永辉超市日渐吃力,2021年-2022年收入连年下降,分别亏损39.44亿元和27.63亿元。公司的亏损,一半来自超市主业,另一半来自投资板块的减值损失——比如说,仅公司持有的金龙鱼(300999.SZ)股票,2022年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万元。

多重压力之下,永辉超市股价再也没能回到高点,最新市值仅为268.62亿元,较巅峰期蒸发了接近八成。

永辉超市的宏图霸业,开始幻灭。从扩张模式,切换至收缩模式。

新零售业务整体退潮,甚至已经不再出现于公司财报中;同时,永辉超市开展门店调整,淘汰长期亏损门店,谨慎开新店。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超市门店数量共计1008家,低于前几年的整体水平。

全盛时期,永辉超市开辟“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大业务版图,如今,这一架构已不复存在。其中,对于金融板块,公司在2022年报中的表述为,“主动收缩规模”。

永辉超市以全面收缩的战略为基础,以供应链优势推进自有品牌提高毛利率,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经营效率,终于在2023年迎来了业绩大翻身。

今年1-9月,永辉超市收入同比下降12.44%至620.88亿元,归母净利润5229.12万元,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尽管0.08%的净利率,实在是聊胜于无。

原本声势浩大的“永辉系”,迎来分崩离析的命运。退出联华超市,清空国联水产股份,减持中百集团(000759.SZ),再到如今,转让万达商管股权。

近日,红旗连锁(002697.SZ)筹划控制权转让,可能意在引入更具实力的资本方。届时,二股东永辉超市会不会趁机出让所持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永辉超市连续出让多宗资产后,截至今年9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66.61亿元。如果再加上即将陆续到账的万达商管股权转让款45.30亿元,现金储备将达到百亿元规模。

另外,永辉超市还拥有几十亿元的各类金融资产。看目前的架势,随后都有可能都摆上货架,换成现金。

困顿之时,永辉超市曾在今年8月被传言会被京东集团(09618.HK)收购,当时双方均矢口否认。现下,京东有自己的难关要过,恐怕没有精力管永辉超市那摊子事。

接下来,永辉超市会仗着百亿现金储备,伺机而动谋求业务升级或转型,避免重蹈苏宁易购(002024.SZ)的覆辙吗?

永辉超市已多年无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张轩松又不断减持,这些问题,将来可能要交给牛奶国际、腾讯(00700.HK)和京东来综合考量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