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myris“败局”启示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myris“败局”启示录

Amyris入局名人美妆领域,不管是从时机还是策略来看,都是有些不合适的。

文|美觉BeautyNEXT

近日,以“角鲨浣”成分著名的美容品牌Biossance被证实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了美容零售商THG,THG是拥有包括Cult Beauty和LookFantastic在内的在线零售商,同时自有Perricone MD、Espa等品牌。

将时间线拉回到今年8月,Biossance的母公司、曾经的合成生物领域“翘楚”Amyris,则在负债13亿美元后,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了破产保护。

而早在破产之前,公司就关停掉了旗下四个品牌:护肤品牌Terasana,专注于Z世代的彩妆品牌EcoFabulous,高端护肤品牌Costa Brazil和清洁保健品牌Olika。同时,其还计划出售旗下其他美妆、健康领域的消费品牌。

令人惋惜的背后,“天才们”的衰落却总能给人带来醍醐灌顶的提醒。Amyris“堕落”的故事则关乎三个主题:诱惑、激进和盲目。

01 曾是业界最看好的合成生物学公司

Amyris的故事起始于2003年的美国旧金山湾。

那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科学家Jay Keasling、Vincent Martin、Jack Newman、Neil Renninger、Kinkead Reiling等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他萜类化合物,为此,他们成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也就是后来的Amyris。

在这个技术团队当中,Jay Keasling是当之无愧的核心领导。Jay Keasling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长大,他的家族已经有五代人在玉米农场里长大。在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对基因工程解决重大问题的潜力着迷。后来,他继续在斯坦福大学从事该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然后在28岁时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Jay Keasling

正是在那里,他开展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将酵母和细菌转化为可以生产类异戊二烯的微型工厂(类异戊二烯是一类用于生产橡胶、抗生素和气味的化合物)。

后来,他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将来自几种不同生物体的DNA插入大肠杆菌和酵母中,开发了一种生产青蒿素合成前体的工艺。而青蒿素是少数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这被认为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第一个真正的突破之一。

实际上,为了辅助研究,Keasling联合多方力量创立了数个初创公司和实验室,除Amyris外,还有LS9和研究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廉价生物燃料的JBEI实验室。

然而数十年之后,除了JBEI和其他联邦政府资助的生物能源实验,研究公司都已放弃了这个纯粹的“生物燃料之梦”。而LS9专注于制造特种化学品,最终被可再生能源集团收购。Amyris也在转战消费品市场陷入不利局面后,于今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

作为业界曾经最为看好的合成生物学公司,Amyris为何会在靠青蒿素赚得“盆满钵满”之后,转战当时并不成熟的生物燃料赛道?又为何作为技术研究公司,会在后面将大部分经历放在香精、美容和清洁业务上?

一直以来,Amyris的发展道路一直围绕着诸多疑问。而造成这些质疑的始作俑者就是在当时一直饱受争议的“空降CEO”Amyris的前首席执行官John Melo。

John Melo

John Melo雄心勃勃,特别希望建立美容界第一家纯净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容集团。

Amyris在2008年完成了青蒿素的研究,并将心技术授权给了法国制药巨头Sanofi之后,就开始尝试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开发生产生物燃料。然而这个方向转变,除了是核心技术的自我逐梦,更是被认为是出身石油行业John Melo的“自我重复”。

当2014年年中油价开始从每桶100美元暴跌至50美元以下时,不证自明了这种方法的不可持续性。生物燃料业务的失败后,Amyris将目光转向附加值更高的香精、美妆、纯净业务。这个战略的初衷,是管理层认为,合成生物技术最适用于那些更加高端、更加昂贵的分子,而不是大批量、低单位成本的商品。

2015年,Amyris推出了其首个消费美妆品牌——护肤品线Biossance,并靠独家成分“角鲨浣”成功打入纯净美容行业。此后,Amyris开始通过一系列品牌收购和品牌孵化,大举进军面向C端的消费品市场。

然而,C端的盲目扩张和B端原料量产皆在疫情前后反映出了重大问题。破产消息传出之前,Amyris首席执行官John Melo已经离职,公司同时裁员260人。

随后,临时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Han Kieftenbeld表示,此次重组完成后,Amyris将回归合成生物原料供应商的身份。“Amyris将成为一家财务实力更强、业务模式更专注、盈利路径更明确的公司。”

02 “既要又要还要”的业务模式

■ 用于“发酵”的合成生物技术

“这就像酿造啤酒一样,但是这次酵母不是产出酒精,而是调味料、香料、药物等这些产品。”创始人Jay Keasling曾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初衷。但如果要酵母产出香料,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基因改造,这个过程被称为合成生物学。

有技术人士向BeautyNEXT解释,从本质上讲,合成生物学就是实现生物有机体可以像半导体一样被编程。生物有机体的信息传输方式,是依靠DNA分子(A、C、G和T)和RNA分子(A、C、G和U),分别作为内部的源代码和外部的通信干预,从而告诉细胞该做什么。

合成生物学是关于重组自然界中发现的A、C、G、T和U的序列,从而改变有机体使其在生化反应中产生人们所需要的分子。目前,所有合成生物学公司都依赖发酵作为这一过程的促进技术。

发酵需要一个可以承载其发生过程的有机体,需要一个可以使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底物,也需要一个生成物作为其反应过程的结果。Amyris所应用的发酵主要以酵母作为有机体,通常喂给酵母菌的“食物”是种植的甘蔗(糖分)。通过基因编辑对酵母进行重新编程,以生产出所需的分子作为其生成物。

但真正让Amyris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遥遥领先,且可支持成分快速更新换代的,则是其超强的数据收集能力。

酵母的编程过程和代谢过程都是高度可迭代的。对于这个过程,Amyris开发了自己的编码语言,称为基因型规范语言(GSL)。他们构建了超过20条通路,定义了超过500个目标分子(从自然界的30万个分子中筛选),分为15个化学类别。在2008年至2020年间,团队已经从手动开发的20种设计扩展到拥有超过120000个代谢物(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和超过140000个反应的代谢计算图谱。

简言之,计算机代码学支撑了Amyris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量产。靠成熟的技术,Amyris目前大规模生产13种成分,有24种正在开发中,250种在他们的库中。同时,其还提出了每年开发和商业化4-6种新成分的目标,并在三年内将它们扩大到5000万~1亿美元的年收入。

■ 以“角鲨浣”为代表的可持续美妆矩阵

Amyris的明星产品成分是一种叫Farnesene(法尼烯)的物质,通过酵母菌株发酵而来。通过简单的转换,法尼烯能够合成一种叫做角鲨烯的成分,角鲨烯经去氢处理,能够得到性质更加稳定的角鲨烷。

角鲨烯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它是一种油,通常用作保湿剂,也是Amyris痤疮治疗产品的关键成分。过去这种成分主要通过捕获鲨鱼肝脏的非环保手段,直到Amyris想出了如何通过微生物发酵以更经济的方式生产它。

而这一发明创造,也正符合Amyris从2008年就开始打出的创新使命:加速美妆世界向可持续原料转变。一直以来,公司发力可持续纯净原料成分,接连研发出了生产维生素E、角鲨烷、大麻素、红没药醇、甜味剂等。

据悉,Amyris是全球唯一一家角鲨烷发酵来源,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量产的,一年大概有2000吨销量。同时,这个成分也让Amyris的首个美妆品牌Biossance名声大噪。

有消息称,Biossance甚至在2021年与女演员瑞茜·威瑟斯彭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全球大使协议。虽没透露合作价格,但这位金像奖影后在刚刚的2023年福布斯排行榜中以4.4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世界最富有女演员”。据此推测,其代言费用不斐。

巅峰时期,Amyris曾有12个消费品牌,包括Biossance、Costa Brazil、JVN、Olika、Onda Beauty、Menolabs、Pipette、Purecane以及4U by Tia等,涉及的方向从美妆到食品饮料再到健康。

■ 想成为明星品牌的孵化器

在Biossance成功之后,该公司开始加倍投入C端业务。

孵化名人品牌是Amyris引人关注的一项业务,其旗下的名人品牌包括:

■ 女星Rosie Huntington-Whiteley的个人彩妆品牌Rose Inc;

■ 网红美发师Jonathan Van Ness的个人护发品牌JVN Hair;

■ 女星Naomi Watts的更年期女性保健品牌Stripes,同时Naomi也是纯净美容品牌Onda Beauty(公司于2022年4月收购)的联合创始人;

■ 美国设计师品牌Calvin Klein设计师Francisco Costa的个人护肤品牌Costa Brazil(收购得来);

■ 与Tia Mowry合作的纹理秀发系列4U by Tia。

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资本游戏

作为最早上市的合成学公司,Amyris应该说从研究到量产再到转型,都没太有过“捉襟见肘”的时刻。但作为一家技术起家的公司,Amyris与这些投资机构的关系,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是无形资产的开发。Amyris在这个价值点上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技术平台”。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横空出世”的独创,让它过早受到了资本的诱惑。

一旦和资本过度绑定,那么衡量公司的唯一重要指标就只是损益表了。

“Amyris后期所做的各种转型策略,说到底,就是希望让报表上的数字好看!”

公司成立之初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公司的Amyris得到了盖茨基金会长达五年、共4260万美元的积极投资。

2006年10月,随着清洁技术的蓬勃发展,三家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Khosla Ventures和TPG Ventures)看到了Amyris的发展潜力,向其注入了2000万美元,并任命前BP高管John Melo为首席执行官。

2010年公司上市。在上市后的几个月里,借助于投资者的乐观预期和热烈支持,Amyris股价一度飙升至33美元/股,在金融市场上赚足了噱头。然而,投资者的疯狂情绪很快被公司面临的大规模生产困境给压制住了。2012年,Amyris的股价已跌至2美元/股以下。

然而金融市场的惨败,又让Amyris的规模化生产之路雪上加霜。于是公司开始靠出售一些技术转让来“维持体面”。

2017年5月,帝斯曼对公司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股权投资,并收购了公司位于巴西发酵生产法尼烯的工厂。

2020年,Amyris又私募融资了2亿美元,但此时公司的实际市场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由于当时公司的管理层无法恰当评估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做出了很多不符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的错误承诺。

举个例子,在2021年9月,为了维持通货膨胀带来的高股价,他们还在实验室到产品推出的对外演讲中重申了4亿美元的营收目标。结果,同年11月,他们将年营收目标下调至3.3亿~3.7亿美元,几乎降低了20%。不出所料,公司股票在第二天就下跌了40%,这番操作也大大减损了市场的信任度。

2022年,Amyris全年营收2.7亿美元,同比2021年的3.4亿下滑了21%。而2023年第一季度,更是亏损翻倍。

2023年,Amyris将自己主要的化妆品活性成分出售给了奇华顿。并于同年8月申请了破产保护(美国以外的实体未被纳入该程序)。庭文件显示,Amyris的债务总额为13亿美元。

Amyris表示,已获得现有贷款人Foris Ventures承诺提供的1.9亿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DIP")融资,以支持继续开展日常运营工作。

04 是什么拖垮了Amvris?

■ 激进的扩张心态

有业内人士评价,“Amyris对市场的贡献,实际上和特斯拉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两者都展现了一种路径,探寻如何让崭新的技术走出实验室并达到量产,以消费者需求和优秀产品为中心的科技公司。其次,两者的逻辑都是,从高单位成本、低产量细分市场开始,然后沿着成本曲线下降到更高产量、更低单位成本的细分市场。

虽然拥有完美理念,但Amyris的模式实际上还是藏有许多隐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解决“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的难题。而Amyris引以为傲的Lab-to-Market 技术平台就是探讨如何快速量产,并将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然而很多东西不是光靠“速度”就能解决的。Amyris完全忽略量产的难度,提出了每年开发和商业化4-6种新成分的目标,并大举组建工厂。

这样基于商业化的扩张心态,直接拖垮Amyris。

■ 资本陷阱带来的“蝴蝶效应”

发展到后期,Amyris模式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不聚焦”。

首先,Amyris不停地更换赛道。虽然技术公司本身的业务升级和转型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规律。但要知道,从青蒿素研发到到转战合成染料和纯净美妆,再到最后申请破产,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相当于平均每两三年的时间,公司就会转变赛道和方针策略。

其次,Amyris对于赛道的选择有纰漏。Amyris曾在其2021“品牌打造”计划中表示,公司目标是占领80%的全球美妆和个人护理市场。

一个技术出身的团队,在技术研究和量产还没达到极致状态,就一举跳到了消费品行业,这个决策似乎在非专业的人看来都是草率的。

Amyris致力于控制从分子研发到规模生产,甚至包含B2C业务中营销的整个价值链。而这背后,也是由于它太早与资本绑定,从而引发了此后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 名人经济不是“万金油”

名人美妆的影响力无可厚非,但并不是“万金油”,而Amyris入局名人美妆领域,不管是从时机还是策略来看,都是有些不合适的。

以Fenty Beauty和Kylie Cosmetics这类品牌的疯狂发展期是在2015-2018年。但Amyris却是在2021年才开始了这一块的孵化。而由于疫情之后的经济衰退,消费市场其实对于明星效应的需求是疲软的。

其次,不同于卡戴珊家族和蕾哈娜本身的“网红号召力”,Amyris合作的明星并不具备撑起一个品牌销量的粉丝号召力。

最后,其品牌之间的定位大相径庭,说明公司在推出新品牌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和领导结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myris“败局”启示录

Amyris入局名人美妆领域,不管是从时机还是策略来看,都是有些不合适的。

文|美觉BeautyNEXT

近日,以“角鲨浣”成分著名的美容品牌Biossance被证实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了美容零售商THG,THG是拥有包括Cult Beauty和LookFantastic在内的在线零售商,同时自有Perricone MD、Espa等品牌。

将时间线拉回到今年8月,Biossance的母公司、曾经的合成生物领域“翘楚”Amyris,则在负债13亿美元后,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了破产保护。

而早在破产之前,公司就关停掉了旗下四个品牌:护肤品牌Terasana,专注于Z世代的彩妆品牌EcoFabulous,高端护肤品牌Costa Brazil和清洁保健品牌Olika。同时,其还计划出售旗下其他美妆、健康领域的消费品牌。

令人惋惜的背后,“天才们”的衰落却总能给人带来醍醐灌顶的提醒。Amyris“堕落”的故事则关乎三个主题:诱惑、激进和盲目。

01 曾是业界最看好的合成生物学公司

Amyris的故事起始于2003年的美国旧金山湾。

那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科学家Jay Keasling、Vincent Martin、Jack Newman、Neil Renninger、Kinkead Reiling等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他萜类化合物,为此,他们成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也就是后来的Amyris。

在这个技术团队当中,Jay Keasling是当之无愧的核心领导。Jay Keasling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长大,他的家族已经有五代人在玉米农场里长大。在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对基因工程解决重大问题的潜力着迷。后来,他继续在斯坦福大学从事该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然后在28岁时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Jay Keasling

正是在那里,他开展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将酵母和细菌转化为可以生产类异戊二烯的微型工厂(类异戊二烯是一类用于生产橡胶、抗生素和气味的化合物)。

后来,他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将来自几种不同生物体的DNA插入大肠杆菌和酵母中,开发了一种生产青蒿素合成前体的工艺。而青蒿素是少数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这被认为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第一个真正的突破之一。

实际上,为了辅助研究,Keasling联合多方力量创立了数个初创公司和实验室,除Amyris外,还有LS9和研究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廉价生物燃料的JBEI实验室。

然而数十年之后,除了JBEI和其他联邦政府资助的生物能源实验,研究公司都已放弃了这个纯粹的“生物燃料之梦”。而LS9专注于制造特种化学品,最终被可再生能源集团收购。Amyris也在转战消费品市场陷入不利局面后,于今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

作为业界曾经最为看好的合成生物学公司,Amyris为何会在靠青蒿素赚得“盆满钵满”之后,转战当时并不成熟的生物燃料赛道?又为何作为技术研究公司,会在后面将大部分经历放在香精、美容和清洁业务上?

一直以来,Amyris的发展道路一直围绕着诸多疑问。而造成这些质疑的始作俑者就是在当时一直饱受争议的“空降CEO”Amyris的前首席执行官John Melo。

John Melo

John Melo雄心勃勃,特别希望建立美容界第一家纯净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容集团。

Amyris在2008年完成了青蒿素的研究,并将心技术授权给了法国制药巨头Sanofi之后,就开始尝试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开发生产生物燃料。然而这个方向转变,除了是核心技术的自我逐梦,更是被认为是出身石油行业John Melo的“自我重复”。

当2014年年中油价开始从每桶100美元暴跌至50美元以下时,不证自明了这种方法的不可持续性。生物燃料业务的失败后,Amyris将目光转向附加值更高的香精、美妆、纯净业务。这个战略的初衷,是管理层认为,合成生物技术最适用于那些更加高端、更加昂贵的分子,而不是大批量、低单位成本的商品。

2015年,Amyris推出了其首个消费美妆品牌——护肤品线Biossance,并靠独家成分“角鲨浣”成功打入纯净美容行业。此后,Amyris开始通过一系列品牌收购和品牌孵化,大举进军面向C端的消费品市场。

然而,C端的盲目扩张和B端原料量产皆在疫情前后反映出了重大问题。破产消息传出之前,Amyris首席执行官John Melo已经离职,公司同时裁员260人。

随后,临时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Han Kieftenbeld表示,此次重组完成后,Amyris将回归合成生物原料供应商的身份。“Amyris将成为一家财务实力更强、业务模式更专注、盈利路径更明确的公司。”

02 “既要又要还要”的业务模式

■ 用于“发酵”的合成生物技术

“这就像酿造啤酒一样,但是这次酵母不是产出酒精,而是调味料、香料、药物等这些产品。”创始人Jay Keasling曾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初衷。但如果要酵母产出香料,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基因改造,这个过程被称为合成生物学。

有技术人士向BeautyNEXT解释,从本质上讲,合成生物学就是实现生物有机体可以像半导体一样被编程。生物有机体的信息传输方式,是依靠DNA分子(A、C、G和T)和RNA分子(A、C、G和U),分别作为内部的源代码和外部的通信干预,从而告诉细胞该做什么。

合成生物学是关于重组自然界中发现的A、C、G、T和U的序列,从而改变有机体使其在生化反应中产生人们所需要的分子。目前,所有合成生物学公司都依赖发酵作为这一过程的促进技术。

发酵需要一个可以承载其发生过程的有机体,需要一个可以使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底物,也需要一个生成物作为其反应过程的结果。Amyris所应用的发酵主要以酵母作为有机体,通常喂给酵母菌的“食物”是种植的甘蔗(糖分)。通过基因编辑对酵母进行重新编程,以生产出所需的分子作为其生成物。

但真正让Amyris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遥遥领先,且可支持成分快速更新换代的,则是其超强的数据收集能力。

酵母的编程过程和代谢过程都是高度可迭代的。对于这个过程,Amyris开发了自己的编码语言,称为基因型规范语言(GSL)。他们构建了超过20条通路,定义了超过500个目标分子(从自然界的30万个分子中筛选),分为15个化学类别。在2008年至2020年间,团队已经从手动开发的20种设计扩展到拥有超过120000个代谢物(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和超过140000个反应的代谢计算图谱。

简言之,计算机代码学支撑了Amyris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量产。靠成熟的技术,Amyris目前大规模生产13种成分,有24种正在开发中,250种在他们的库中。同时,其还提出了每年开发和商业化4-6种新成分的目标,并在三年内将它们扩大到5000万~1亿美元的年收入。

■ 以“角鲨浣”为代表的可持续美妆矩阵

Amyris的明星产品成分是一种叫Farnesene(法尼烯)的物质,通过酵母菌株发酵而来。通过简单的转换,法尼烯能够合成一种叫做角鲨烯的成分,角鲨烯经去氢处理,能够得到性质更加稳定的角鲨烷。

角鲨烯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它是一种油,通常用作保湿剂,也是Amyris痤疮治疗产品的关键成分。过去这种成分主要通过捕获鲨鱼肝脏的非环保手段,直到Amyris想出了如何通过微生物发酵以更经济的方式生产它。

而这一发明创造,也正符合Amyris从2008年就开始打出的创新使命:加速美妆世界向可持续原料转变。一直以来,公司发力可持续纯净原料成分,接连研发出了生产维生素E、角鲨烷、大麻素、红没药醇、甜味剂等。

据悉,Amyris是全球唯一一家角鲨烷发酵来源,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量产的,一年大概有2000吨销量。同时,这个成分也让Amyris的首个美妆品牌Biossance名声大噪。

有消息称,Biossance甚至在2021年与女演员瑞茜·威瑟斯彭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全球大使协议。虽没透露合作价格,但这位金像奖影后在刚刚的2023年福布斯排行榜中以4.4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世界最富有女演员”。据此推测,其代言费用不斐。

巅峰时期,Amyris曾有12个消费品牌,包括Biossance、Costa Brazil、JVN、Olika、Onda Beauty、Menolabs、Pipette、Purecane以及4U by Tia等,涉及的方向从美妆到食品饮料再到健康。

■ 想成为明星品牌的孵化器

在Biossance成功之后,该公司开始加倍投入C端业务。

孵化名人品牌是Amyris引人关注的一项业务,其旗下的名人品牌包括:

■ 女星Rosie Huntington-Whiteley的个人彩妆品牌Rose Inc;

■ 网红美发师Jonathan Van Ness的个人护发品牌JVN Hair;

■ 女星Naomi Watts的更年期女性保健品牌Stripes,同时Naomi也是纯净美容品牌Onda Beauty(公司于2022年4月收购)的联合创始人;

■ 美国设计师品牌Calvin Klein设计师Francisco Costa的个人护肤品牌Costa Brazil(收购得来);

■ 与Tia Mowry合作的纹理秀发系列4U by Tia。

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资本游戏

作为最早上市的合成学公司,Amyris应该说从研究到量产再到转型,都没太有过“捉襟见肘”的时刻。但作为一家技术起家的公司,Amyris与这些投资机构的关系,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是无形资产的开发。Amyris在这个价值点上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技术平台”。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横空出世”的独创,让它过早受到了资本的诱惑。

一旦和资本过度绑定,那么衡量公司的唯一重要指标就只是损益表了。

“Amyris后期所做的各种转型策略,说到底,就是希望让报表上的数字好看!”

公司成立之初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公司的Amyris得到了盖茨基金会长达五年、共4260万美元的积极投资。

2006年10月,随着清洁技术的蓬勃发展,三家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Khosla Ventures和TPG Ventures)看到了Amyris的发展潜力,向其注入了2000万美元,并任命前BP高管John Melo为首席执行官。

2010年公司上市。在上市后的几个月里,借助于投资者的乐观预期和热烈支持,Amyris股价一度飙升至33美元/股,在金融市场上赚足了噱头。然而,投资者的疯狂情绪很快被公司面临的大规模生产困境给压制住了。2012年,Amyris的股价已跌至2美元/股以下。

然而金融市场的惨败,又让Amyris的规模化生产之路雪上加霜。于是公司开始靠出售一些技术转让来“维持体面”。

2017年5月,帝斯曼对公司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股权投资,并收购了公司位于巴西发酵生产法尼烯的工厂。

2020年,Amyris又私募融资了2亿美元,但此时公司的实际市场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由于当时公司的管理层无法恰当评估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做出了很多不符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的错误承诺。

举个例子,在2021年9月,为了维持通货膨胀带来的高股价,他们还在实验室到产品推出的对外演讲中重申了4亿美元的营收目标。结果,同年11月,他们将年营收目标下调至3.3亿~3.7亿美元,几乎降低了20%。不出所料,公司股票在第二天就下跌了40%,这番操作也大大减损了市场的信任度。

2022年,Amyris全年营收2.7亿美元,同比2021年的3.4亿下滑了21%。而2023年第一季度,更是亏损翻倍。

2023年,Amyris将自己主要的化妆品活性成分出售给了奇华顿。并于同年8月申请了破产保护(美国以外的实体未被纳入该程序)。庭文件显示,Amyris的债务总额为13亿美元。

Amyris表示,已获得现有贷款人Foris Ventures承诺提供的1.9亿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DIP")融资,以支持继续开展日常运营工作。

04 是什么拖垮了Amvris?

■ 激进的扩张心态

有业内人士评价,“Amyris对市场的贡献,实际上和特斯拉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两者都展现了一种路径,探寻如何让崭新的技术走出实验室并达到量产,以消费者需求和优秀产品为中心的科技公司。其次,两者的逻辑都是,从高单位成本、低产量细分市场开始,然后沿着成本曲线下降到更高产量、更低单位成本的细分市场。

虽然拥有完美理念,但Amyris的模式实际上还是藏有许多隐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解决“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的难题。而Amyris引以为傲的Lab-to-Market 技术平台就是探讨如何快速量产,并将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然而很多东西不是光靠“速度”就能解决的。Amyris完全忽略量产的难度,提出了每年开发和商业化4-6种新成分的目标,并大举组建工厂。

这样基于商业化的扩张心态,直接拖垮Amyris。

■ 资本陷阱带来的“蝴蝶效应”

发展到后期,Amyris模式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不聚焦”。

首先,Amyris不停地更换赛道。虽然技术公司本身的业务升级和转型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规律。但要知道,从青蒿素研发到到转战合成染料和纯净美妆,再到最后申请破产,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相当于平均每两三年的时间,公司就会转变赛道和方针策略。

其次,Amyris对于赛道的选择有纰漏。Amyris曾在其2021“品牌打造”计划中表示,公司目标是占领80%的全球美妆和个人护理市场。

一个技术出身的团队,在技术研究和量产还没达到极致状态,就一举跳到了消费品行业,这个决策似乎在非专业的人看来都是草率的。

Amyris致力于控制从分子研发到规模生产,甚至包含B2C业务中营销的整个价值链。而这背后,也是由于它太早与资本绑定,从而引发了此后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 名人经济不是“万金油”

名人美妆的影响力无可厚非,但并不是“万金油”,而Amyris入局名人美妆领域,不管是从时机还是策略来看,都是有些不合适的。

以Fenty Beauty和Kylie Cosmetics这类品牌的疯狂发展期是在2015-2018年。但Amyris却是在2021年才开始了这一块的孵化。而由于疫情之后的经济衰退,消费市场其实对于明星效应的需求是疲软的。

其次,不同于卡戴珊家族和蕾哈娜本身的“网红号召力”,Amyris合作的明星并不具备撑起一个品牌销量的粉丝号召力。

最后,其品牌之间的定位大相径庭,说明公司在推出新品牌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和领导结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