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智前线 赵艳秋 周路平
编辑|游勇
12月16日下午,中国人工智能界传来噩耗,商汤科技创始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5日23时45分离世。
汤晓鸥出生于1968年,今年才55岁。而在去年,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45岁。“很可惜”、“意外”,业界人士表示,两位领军者的英年早逝,对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巨大损失。
几位商汤人士告诉数智前线,尽管汤晓鸥是商汤科技的大股东和灵魂人物,但他在商汤上市后并没有挂职,也没有出席商汤的活动,基本只在年会上才会出现。
而根据商汤科技招股书显示,汤晓鸥是商汤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73%。商汤上市之初股价飙涨,汤晓鸥的身价一度高达500多亿港元。不久前,商汤科技被美国做空机构“灰熊”做空。商汤在后续的公告中回应,截至公告日期,汤晓鸥自公司上市以来并无出售任何由其实际拥有的公司股份。
01 “少数领军人物之一”
汤晓鸥被业界认为是“中国人工智能界少数领军人物之一”。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对数智前线说,由汤晓鸥创建的商汤科技,本身是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中的排头兵。汤晓鸥生前担任浦江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国家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有着战略作用,责任非常重。
在人工智能视觉方向,汤晓鸥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2001年,汤晓鸥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MMLab)。汤晓鸥曾介绍,“2011年到2013期间,在国际顶会CVPR和ICCV上,全球共发表29篇深度学习论文,其中14篇来自我们的实验室,我们有18项研究,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包括人脸识别、物体检测等具体问题上。在深度学习的大门上,我们摁响了18次门铃。”这个实验室的初创团队后来也是商汤科技成立的前身。
“中国人工智能前10年深度学习这波浪潮中,里程碑式的成就,就是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这由汤晓鸥的学生何凯明以第一作者身份与去年英年早逝的孙剑等人发表。”业界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而汤晓鸥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培养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是著名的“港中文队伍”。
几位与汤晓鸥接触的人士介绍,汤晓鸥是学者范、教授范,在与其工作接触中,他很务实,言语朴实,看重工作结果。
在离世前,汤晓鸥的工作重心已经转为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2020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汤晓鸥担任该实验室主任。他曾在相关活动中介绍,该实验室在积极汇聚国际国内重要科技力量,以上海为中心,依托三个核心基地——北京、杭州和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建设。
由于该研发机构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和形态,既要进行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也要进行生态建设,汤晓鸥做了大量工作,“非常不容易”。
今年,汤晓鸥带领团队发布“风乌”大模型、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与央视合作的“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近期,该实验室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起成立了“大模型能力评测和协同创新平台”,并诚邀产研机构共建大模型创新应用生态。
此前,汤晓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计算组主任,也是视觉研究的主力。
“从各个角度来讲,汤晓鸥都是一位领军人物。”资深人工智能界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02 人才黄埔军校与“脱口秀演员”
1968年,汤晓鸥出生在辽宁鞍山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17岁时,他从辽宁鞍山一中考入中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1991年,他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的汤晓鸥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2005年-2007年,汤晓鸥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香港和北京两头跑。
2014年10月,汤晓鸥牵头创办了商汤科技,机器视觉领域的学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在上市前,商汤科技的技术研发团队由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在正式IPO之前,商汤科技先后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52亿美元。汤晓鸥被认为是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从象牙塔带到了商业世界,并且取得了成功。
除了在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贡献和技术商业上的成功,汤晓鸥身上也有着东北人天生的幽默基因。他酷爱电影,他在行业大会演讲总是能以电影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一些AI的观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人工智能圈对汤晓鸥有一个有趣的评价:一位被人工智能事业耽误的杰出脱口秀演员。
他的风趣幽默在各种场合被充分展现,比如“组委会告诉我说今天有大概一千万人在网上看直播,所以我非常紧张,我就做了个一百页的PPT,我想十万人一页也对得起观众,但是组委会就非常紧张,一直问我说40分钟讲一百页,会不会超时,我就跟他们保证说,放心吧,一定会的。”
2017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汤晓鸥说:“阿里是讲’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做人工智能的是讲’让天下没有难吹的牛’。”
多才多艺的汤晓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职期间,还被一致推选为研究院文工团团长,连续三年出任研究院年度文艺晚会主持人,他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小o”。
汤晓鸥今年最近一次的公开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三名学生在大模型领域做出的原创贡献,包括王晓刚让机器的人脸识别能力超过人眼;何恺明开发深度残差网络,把网络做深,助力今天的大模型;林达华则开发书生系列千亿级参数大模型。
对于三名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汤晓鸥评价:“王晓刚在深度学习兴起的最初几年,洒下了很多原创的种子;何恺明将深度学习的根基打得非常牢、非常深;林达华通过开发和大模型让它枝繁叶茂。”
汤晓鸥还谈到了他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危机。他说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一边听着于谦老师的相声,一边在想:“机器怎么可能超过这样有趣的灵魂?我不信。”
在这次演讲的最后,汤晓鸥感谢了上海,感谢了自己的学生,并援引了他认为AI难以超越的“有趣灵魂”于谦在电影《老师好》里的一句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