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继9月官宣投资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公司“创建医疗”后,LVMH集团旗下私募基金L Catterton又计划投资另一家中国公司——专注于底妆产品的国货彩妆品牌Blankme“半分一”的母公司。
天眼查显示,Blankme品牌母公司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进行了工商变更,新增投资者“路威凯腾壹号(成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持股比例约为10%。
该公司正是L Catterton于2022年10月在成都成立的首支人民币基金,目标规模为20亿元,重点布局早期消费投资,涵盖出海、美妆个护、医疗健康等八大细分领域。
而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主营业务正是国货美妆品牌Blankme。有理由相信,前述投资的主要目标也是Blankme。
虽然消费投资在近三年遇冷,但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等国际美妆集团都在寻找中国美妆市场细分领域的机会。比如,路威凯腾壹号此前投资的“创建医疗”也是日本资生堂集团在中国成立资悦基金后的首投企业;而雅诗兰黛近期刚投资了国货香氛品牌melt season。
国际美妆集团应仍看好中国美妆市场的长期发展。但比起以往只是将中国市场作为增量市场,他们现在更看重中国美妆市场在日渐成熟期间涌现的能挖掘细分需求的新兴品牌。
尤其是在近三年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增长不断放缓的大背景下,专注垂直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更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大集团们显然正是在寻找这样的标的。
一位关注消费市场投资人亦向界面时尚提及,与早几年撒网式投资初创公司的逻辑不同,目前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更偏向于已在行业内生存一段时间,且仍具备潜力的公司。
相较于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在2020年代表国货彩妆崛起的明星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Blankme面世更早。
值得提到的是,至今Blankme天猫旗舰店仅上架了十余款单品,都是粉底、隔离、遮瑕和化妆工具等底妆必需品。
根据解数咨询向界面时尚提供的数据,从2022年6月开始,Blankme天猫官方旗舰店主营类目产生变化,遮瑕产品的销售额比例开始收缩。这表明了该品牌对粉底液和粉底膏赛道的进一步集中。
底妆是目前中国彩妆市场垂直细分赛道中竞争相对稳定和温和的赛道。底妆产品单价高、功能性强、体验感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相对较高的行业进入门槛。同时,这些特点也让真正好的产品容易收获消费者忠诚度。
解数咨询提供的数据还显示,面部彩妆占据中国彩妆市场消费结构的大头。
而且,在彩妆市场低谷期,面部彩妆展现出比其他品类更强的韧性。
2021年开始,虽然面部、唇部和眼部彩妆在淘系平台的行业销售额增速都开始放缓,但唇部和眼部彩妆下滑尤为明显。以2022年1月至11月为例,面部、唇部和眼部彩妆的销售额下滑幅度分别为7.3%、30.3%和27.4%。
定价上,Blankme选择了200元到400元的中端价格带,避开了国际品牌和本土彩妆品牌在400元以上和200元以下集中价格带的竞争。比如,雅诗兰黛DW粉底液和NARS粉底液价格在400元到500元间,完美日记、卡姿兰的粉底液价格在200元上下徘徊。
针对粉底液色号试错成本的问题,Blankme建立了一系列帮助用户进行决策的流程。比如,根据肤质和肤况设计的底妆罗盘可以让用户前期自行判断。Blankme还会在用户购买正装时配全色号试色卡,在正装未开封情况下提供无条件退换直至用户找到合适色号。
但这样的售后服务意味着对于品牌客服、仓储物流等环节要有非常精细化的管控才能保证不翻车。从小红书平台普遍的反馈来看,Blankme官方旗舰店的售后流程比较顺利,但一旦涉及和达人主播的第三方合作,消费者会有退换货沟通不畅的问题。
除了和三方渠道合作的风险,Blankme目前面临另一重潜在风险是功效信服度。
从公开信息来看,Blankme虽然表示在国内自建了肌肤光学实验室,负责产品技术的研发创新,但其产品仍由代工生产。
Blankme在天猫平台设有官方旗舰店和海外旗舰店两个官方渠道,其中官方旗舰店产品的生产商主要是莹特丽、韵斐诗、科玛等化妆品业内头部代工厂。海外旗舰店中产品的生产地则在韩国。
即使代工生产是彩妆行业内小品牌起家时为求降本增效选择的常见路径,但从头部国货美妆的发展来看,品牌一旦做大,为了更好地品质把控,并讲述自己的功效故事,自建研发到生产全流程的体系在所难免。
目前来看,Blankme至少在竞争白热化的国货彩妆战场开辟了一个不错的起点。
Blankme创始人杨博雅曾担任德同资本投资总监,此前投资了美ONE、自然乐园、Farfetch等新媒体和美妆品牌。显然,创始人过往在资本市场和美妆领域的从业经验为Blankme冷启动起到了牵线搭桥的助力。
这不是Blankme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资。根据天眼查信息,2020年3月及2023年1月,该品牌已经经历两轮融资,投资方涵盖众源资本、尚承投资和新世相,具体交易金额并未披露。
界面时尚就此次融资信息向Blankme寻求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