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另镜 晨曦
编辑 | 陈秋
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海尔加速寻求新增长。
12月14日,海尔智家披露公告称,拟以约6.4亿美元(约45.59亿人民币) 现金收购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以下简称“开利集团”)旗下的商用制冷业务(以下简称“目标业务”) 。
开利集团拟将收购Carrier Refrigeration Benelux B.V.(以下简称“目标公司”) 100%股权及相关资产。Carrier Refrigeration Benelux B.V.是一家注册在荷兰的公司,开利集团正将目标业务重组至目标公司。
伴随本次交易,买卖双方拟在交割前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及商标许可协议。海尔智家将获得2年内全球范围内目标业务相关的“开利”商标的使用授权,并将获得体现“开利”“商用制冷”等特色要素的目标业务专用商标,买方将有权在合计16年时间内免费在全球范围内就目标业务使用该标识。
关于双方的基本情况,海尔智家拥有全球家电品牌集群,包括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及AQUA。而开利集团的目标业务在食品零售行业中提供端到端商用制冷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含在食品零售行业(如商超)使用的制冷柜、制冷机组,以及在冷库使用的CO2制冷机组及配套服务。
对于本次交易目的,海尔智家表示,公司拟从“家庭制冷”拓展到零售制冷、冷库制冷等商用制冷领域,创造新增长点。
在业内来看,海尔智家此举是为了快速切入高景气的ToB商用制冷赛道,继而扩大品牌在全球制冷领域的影响。
其实,近些年中国家电企业仍在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积极地扩张全球化版图,开启全球收割之路。海尔智家曾收购日本三洋电机的东南亚白电业务、美国GE旗下的家电业务(GEA)、澳洲的裴雪派克、意大利的Candy;美的则不局限在家电业,曾收购埃及空调品牌miraco32.5%股份、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收购意大利空调品牌Clivet80%股权。
海尔也将高端化推行至海外。在财报中,公司提到,通过推进高端品牌战略、深度开发网络,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强调了在北美、欧洲市场成效。
AWE 2023高峰论坛上,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刚表示,海尔智家2022年整个海外的收入占到了52%,这也是第一次海外的收入超过了国内的收入。
虽然海外业务叫好,但海尔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海尔智家营收同比增长7.22%,净利润同比增长12.48%;2021年海尔智家营收同比增长8.5%,净利润同比增长47.1%。
对比美的、格力业绩,海尔财务表现并不突出。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在营收表现上领跑海尔智家;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海尔智家则低于另外两家。查看2022年年报,三家企业的营收净利润排名情况,亦是如此。
此外,家电智能化也是海尔智家的重点战略方向。今年以来,海尔智家旗下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动作频繁,包括6月发布万家筑巢计划、7月牵头成立中国大家居TOP生态联盟、9月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节,以及12月与61家顶级企业签约共建智慧社区生态、亮相“三翼鸟合伙人平台”。
但该赛道竞争激烈,不仅有老牌家电、家居品牌,还有小米、华为、百度、阿里等一众科技实力强大的巨头,想要从中分食,难度可想而知 。
拓展ToB业务补充弹药
此次交易的卖方公司开利集团,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有超120年历史。目标业务在全球十余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拥有约40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约200人,配备了2300余名技术服务工程师。
在业绩方面,海尔智家拟以约6.4亿美元收购的目标公司,其2021年营收12.18亿美元、净利润4560万美元、运营净资产1.088亿美元;2022年营收12.276亿美元、净利润5810万美元、运营净资产8840万美元。
据公告,从市场来看,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市场中的冷库市场在2023年规模约为11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3年至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
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新的冷库容量,这得益于新鲜和冷冻食品消费的增加,以及在线食品零售业务日益受欢迎。食品零售市场23年规模约为150亿美元,以商超展示柜为主,市场较为平稳。
海尔智家认为,目标业务拥有基于天然冷媒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该技术符合冷媒转换的大趋势,以及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诉求。
而双方在此前就已接触,公告提到,目标业务与海尔在2001年成立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合资公司,目标业务持股51%,海尔持股49%。该合资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率为7.1%。
奥维云网(AVC)总裁助理兼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表示,收购开利集团旗下的商用制冷业务意味着海尔将从家庭制冷场景拓展到商用零售制冷、冷库制冷场景,并以此为平台未来也可能拓展到其他商用冷链场景。
今年1-10月,国内空调市场受天气助力以及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零售额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相比于其他传统大家电品类已是十分抢眼。为了更好的达到企业增长目标,企业一直在寻找扩张营收的新的增长点,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是关键的途径之一。
在赵梅梅看来,针对开利商用制冷业务的收购达成,将帮助海尔实现制冷领域的业务扩张和解决方案全景化,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海尔海外制冷业务的发展。
而对于海尔选择在海外收购ToB业务而非ToC业务,产经观察家丁少将对另镜表示,主要是因ToB业务更具技术含量和盈利能力,且市场潜力巨大。而海尔在海外ToC业务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智能化会是出路吗?
近几年,海尔也在积极推进其智能化进程。
2019年6月,青岛海尔发布公告更名为海尔智家,这意味着,自此其将全面聚焦智慧家庭生态品牌建设。
彼时,海尔智家做出的选择,也是顺应物联网时代的需求。2020年,海尔智家的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诞生,开启从卖单品到卖场景的新故事;2021年,三翼鸟以生态布局开启智慧家庭一站式定制新时代;2022年,三翼鸟升级发布“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三翼鸟动作频繁,6月发布万家筑巢计划、7月牵头成立中国大家居TOP生态联盟、9月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节,以及12月与61家顶级企业签约共建智慧社区生态、亮相“三翼鸟合伙人平台”。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智能家居,并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优质解决方案。智能家居行业规模增速明显,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15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87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9%。
同时,当前全屋智能品牌正加速线下门店的布局,据CSHIA Rsearch对华为、小度、Aqara、欧瑞博、摩根等品牌的线下已开门店进行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10月我国全屋智能门店3350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50家,且其中46%的门店分布在华东区域。
CSHIA Rsearch分析表示,2023年,在产品和产业链重塑下,智能家居行业正式迈入爆发期,物联网新技术全面融入空间智能化。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智能家居系统也跟着迭代,美的正持续完善人因智能系统;海尔智家将大模型接入智家大脑,发布智慧家庭领域首个垂域模型HomeGPT;华为发布全屋智能5.0。
但即便家电家居的智能单品和智能系统落地到消费端,也存在诸多问题。业内有评价称,从行业来看,目前产品良莠不齐、并没有完全照顾到消费者需求、缺乏系统级场景联动、没有统一标准等都是阻碍该领域发展的因素。
而海尔缺乏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流量以及平台优势,同时大力铺设的门店也显得过“重”,其在该赛道胜出难度较大。
不过,在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智能家居最主要的是产品线要齐全。他对另镜表示,海尔是一家家电制造业行业品牌,有自己的工厂,其智能家居产品相当大的比例是自己生产,这样更有利于智能家居品质、产品控的把握,离消费者会更近一些。
对手穷追不舍
海尔加快寻求新增长点和大手笔收购背后,或许离不开其业绩承压、股价低迷,以及对手穷追不舍的处境。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营收1986.57亿元,同期增长7.5%。归母净利润131.49 亿元,同期增长12.7%。
而2022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营收1847.49亿元,同期增长 8.9%。归母净利润116.66 亿元,同期增长 17.3%。
海尔智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但业绩却处于增速放缓的趋势。回看近两年业绩,海尔智家2022年营收2435.14亿元,同期增长7.2%。归母净利润为147.11亿元,同比增长12.5%。2021年营收2275.56 亿元,同期增长8.5%。归母净利润 130.67 亿元,同比增长47.1%。
对比另外两家白电巨头最新财报情况,2023年前三季,美的营收2911.1亿元、同比增长7.67%。归母净利润277.2亿元,同比增长13.27%;格力营收1550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增长9.77%。
美的集团在营收表现上领跑了海尔智家。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海尔智家则低于另外两家。
值得注意的是,10月30日晚,三大白电巨头集中发布2023年三季度财报。截至10月31日交易收盘,美的集团股价下跌2.90%,海尔智家跌幅为0.89%,格力集团跌幅0.35%。
为稳定股价,近期家电企业大手笔回购,比如海信家电董事长抛出1.25亿元-2.5亿元的回购提议、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等密集披露回购进展;美的集团采取“注销式回购”官宣注销约7000万股,提升每股收益水平。
此外,近年来,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在战略上有所不同,且都在探索新的增长点,包括打造高端家电品牌、出海以及跨界发展。
与海尔专注在家电相关领域拓展不同,美的则更加多元化。美的集团在2021年重新定位了五大业务板块,确立了科技领先、数智驱动、用户直达与全球突破的四大战略主轴,实现ToB和ToC业务的并重发展。伴随业务调整,美的集团投资动作频繁,已先后跨界到新能源汽车、电梯、半导体、医疗器械等多项业务。
目前,美的集团深化ToB业务模式转型,已形成“1+3+N”(“1”是智能家居事业群,“3”是工业技术、楼宇科技及机器人及自动化,“N”为多个创新业务)的业务结构。
2023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曾表示,今年美的将在稳固家电核心业务的同时启动第二引擎,发力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储能等广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第二曲线驱动增长。
10月24日晚,美的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若上市成功,美的集团将同时实现在港股、A股上市。对此,美的集团表示,主要是基于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
而格力集团的多元化发展相对缓慢,但也从2016年转向其他领域布局。近年来,其已加速完善产业链布局,除了布局家电相关的冰洗、生活小家电等生活电器品类,甚至还进军医疗、手机、可再生资源、预制菜、工业零部件等领域。
白电三巨头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过。然而,面对如今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宏观环境,海尔如何在海外市场和高端化、智能化方面形成自身优势,尤为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