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调用户属性的社区产品而言,如何在做好商业化的同时,保持社区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无论是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破1亿的小红书、B站,还是仍然在坚守调性与破圈之间屡次尝试的知乎、豆瓣,都是如此。
今年以来,小红书在商业化方向上动作频频,继将电商与直播两项业务整合并组成新的一级部门——交易部后,其电商业务路径得到进一步明确,“买手电商”不仅是小红书基于自身特质提出的概念,更是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12月17日,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小红书COO柯南提到,“社区长不大”与“社区很难赚钱”是外界对社区始终存在的疑问,但随着小红书社区用户规模的稳步提升、圈层覆盖的不断扩大,“社区是可以长大的”“社区是可以服务更广大用户,融合更多元圈层的”已被证明。
与此同时,小红书生长出繁荣的商业生态,消费需求持续涌现,品牌、博主等众多商业体开始在这里获得收益。她介绍,头部玩家之外,一些500粉丝、1000粉丝量级的博主也开始获得变现机会。“好的社区长出了好的商业。社区和商业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矛盾的。”
从负责小红书社区转为负责小红书电商及商业化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柯南的角色转变也代表了小红书对于社区和商业化的认知更迭——两者绝非割裂存在,而必须携手同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红书擅长“种草”却苦于“拔草”。柯南认为,社区具备自己的原生性和生长性,沿着原生的用户需求和商业生态链路构建商业系统,是最适合小红书的路径。基于此,小红书将社区中的原生生态与商业价值加以归拢。从“种草”价值开始,逐步丰富品牌营销转化工具,并基于用户“求链接”的购买需求,将电商融入社区之中,打通从看笔记、看直播到下单购买的全链路。小红书原生的商业角色——买手,也由此诞生。
今年,小红书首次全面发力双11,以百亿流量曝光激励与亿级平台补贴吸引商家和买手加入。家居品牌格度创始人柴晓东和美妆品牌东边野兽创始人何一都提到,小红书是一个有助于品牌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客群精准、买手丰富。更重要的是,买手提供的不仅是货架与销售机制方面的信息、更是“自己生活的经验、眼界、判断和标准“。“对于销售场景来说,这一点非常稀缺、非常有价值。”何一称。
以前述原生价值和角色为前提,小红书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原生商业系统。柯南表示,越来越多的商家、品牌正在从长期经营的视角思考,并和用户建立连接。而小红书所做的就是面向他们的长期经营目标,去构建原生商业系统、建设商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柯南透露,目前有近70%的月活跃用户在小红书具有搜索行为,三分之一的月活跃用户打开小红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在她看来,搜索的有用性、普适性和内容丰富度,为许多非小红书原生用户打开了通向社区的一扇门,越来越多的新用户接触到小红书,“都是因为搜索”。
对品牌、商家而言,这意味着增量。柴晓东称,除了搜索话题词,他们非常关注用户搜索之后的下一步动作,如进入小红书群聊等,他称之为“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方式之一”。因此,围绕搜索进行布局,也被相当一部分品牌、商家列入在小红书阵地的经营计划。
何一告诉电厂,有别于直播电商固有的冲动消费,其品牌小红书店铺自播的复购率“非常高”且退货率“非常低”,后者“基本上和自营差不多,非常健康”。柴晓东也透露,家居具有高客单价、低复购率的特点,但在小红书,用户往往会因为购买了一件单品,基于满意度推荐给朋友购买或自行下单周边单品,这恰恰是“传统搜索电商很难做到的”。
当然,与耕耘已久的电商前辈相比,尚属新秀的小红书电商依然存在需要补足的空间。一位小红书千粉母婴博主对电厂提到,双11期间,最令她感到困扰的事情是日常笔记流量的下滑。“点赞量、小眼睛数据都降了不少,最近算是缓过来了。”这并不是孤例,她身边的许多千粉博主都有类似的感受。该博主猜测,这或许与平台对直播的加强有关,即“笔记流量被直播瓜分走了”。对开设直播的品牌、商家、博主来说,直播与笔记可以形成“组合拳”,互相带动。然而,以笔记作为唯一呈现形式的博主,如果不考虑增加内容类型,显然需要平台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流量运营措施。
何一觉得,小红书的商业化此前经历了一些试验与探索,但“厚积薄发”。具体到需要改进的部分,她认为,主要集中在工具层面,例如人群资产工具、后台操作系统的完善。在理解社区价值之后,基于小红书现有的人群、资产复利,如何高效地运营,将是品牌、商家关注的焦点。“据我所知,小红书也在开发过程中,今年的进度特别快。”她补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