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轻人听不起歌,要怪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轻人听不起歌,要怪谁?

音乐App不涨价,就会死。

文|张书乐

继看不起视频后,也要听不起歌了。

近日,#QQ音乐会员涨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多位QQ音乐用户表示,日前收到微信支付通知,QQ音乐绿钻豪华版自动续费价格将由此前的11.4元/月上调至15元/月,该调整将自2024年1月9日0点起变更生效。

早在今年6月,QQ音乐便因绿钻豪华版、常规版会员自动续费价格上调登上微博热搜。

彼时,其客服回应称,涨价通知是针对早先已开通会员的存量用户,安卓用户的会员价格在2022年底已经调整,现在轮到了苹果用户。

时隔半年,QQ音乐再次发起涨价动作。

绿钻豪华版自动续费价格将由11.4元/月上调至15元/月,涨幅超30%。

对此QQ音乐客服回应称,此次涨价是针对之前有优惠价格的用户。

事实上,涨价的不止腾讯。

苹果官网近日显示,Apple Music中国区订阅价格已经调整,具体为:

学生订阅为6元/月,上涨1元;

个人订阅为11元/月,上涨1元;

家庭订阅为17元/月,上涨2元。

该项服务可以在IOS和安卓系统的iTunes上使用。

但也不是都在涨价,例如网易云音乐,就在降价。

近日,网易云音乐宣布提供学生会员,价格降至5元/月。

平台畅听会员和黑胶VIP的包月价格分别为8元和18元。

此举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

但也有网友吐槽“网易云音乐版权偏少,不能听到喜欢的歌曲”。

音乐平台上调、下调价格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音乐App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哪些方面?

下一个竞争点到底在哪?

对此,中新经纬赵佳然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音乐App不涨价,就会死。

在线音乐整体盈利场景缺乏,在面对版权费用和运营成本时,往往通过涨价来谋求收支平衡。

至于网易云音乐降价,主要是针对学生会员,这是培养潜在用户群体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是针对学生消费能力的一种差异化付费打法。

在独家不再的大背景下,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已不明显。

尽管鼓励原创尽管可以制造新的内容增长点,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品,需要长期积累,而不能简单的依赖于一年数个神曲的爆发。

当在线音乐无法拓展会员付费以外更多场景之时,其天花板已清晰可见。

本质上,价格上调则是对存量用户的一种收割,也会迫使一部分付费用户断舍离,整体不利于整个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对于未来,音乐App其实很明确也很迷茫。

如果不能找到更多的消费场景,同时又无法推动原创音乐“批发式”涌现,则竞争格局只是在存量市场中互相切割。

能否通过平台上诞生的原创音乐更广泛的授权到包括且不限于短视频、短剧、长视频、游戏等制作之中,形成B2B的营收新格局,进而刺激音乐人加大精品音乐的创作力度,或许能够成为一个突破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轻人听不起歌,要怪谁?

音乐App不涨价,就会死。

文|张书乐

继看不起视频后,也要听不起歌了。

近日,#QQ音乐会员涨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多位QQ音乐用户表示,日前收到微信支付通知,QQ音乐绿钻豪华版自动续费价格将由此前的11.4元/月上调至15元/月,该调整将自2024年1月9日0点起变更生效。

早在今年6月,QQ音乐便因绿钻豪华版、常规版会员自动续费价格上调登上微博热搜。

彼时,其客服回应称,涨价通知是针对早先已开通会员的存量用户,安卓用户的会员价格在2022年底已经调整,现在轮到了苹果用户。

时隔半年,QQ音乐再次发起涨价动作。

绿钻豪华版自动续费价格将由11.4元/月上调至15元/月,涨幅超30%。

对此QQ音乐客服回应称,此次涨价是针对之前有优惠价格的用户。

事实上,涨价的不止腾讯。

苹果官网近日显示,Apple Music中国区订阅价格已经调整,具体为:

学生订阅为6元/月,上涨1元;

个人订阅为11元/月,上涨1元;

家庭订阅为17元/月,上涨2元。

该项服务可以在IOS和安卓系统的iTunes上使用。

但也不是都在涨价,例如网易云音乐,就在降价。

近日,网易云音乐宣布提供学生会员,价格降至5元/月。

平台畅听会员和黑胶VIP的包月价格分别为8元和18元。

此举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

但也有网友吐槽“网易云音乐版权偏少,不能听到喜欢的歌曲”。

音乐平台上调、下调价格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音乐App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哪些方面?

下一个竞争点到底在哪?

对此,中新经纬赵佳然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音乐App不涨价,就会死。

在线音乐整体盈利场景缺乏,在面对版权费用和运营成本时,往往通过涨价来谋求收支平衡。

至于网易云音乐降价,主要是针对学生会员,这是培养潜在用户群体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是针对学生消费能力的一种差异化付费打法。

在独家不再的大背景下,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已不明显。

尽管鼓励原创尽管可以制造新的内容增长点,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品,需要长期积累,而不能简单的依赖于一年数个神曲的爆发。

当在线音乐无法拓展会员付费以外更多场景之时,其天花板已清晰可见。

本质上,价格上调则是对存量用户的一种收割,也会迫使一部分付费用户断舍离,整体不利于整个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对于未来,音乐App其实很明确也很迷茫。

如果不能找到更多的消费场景,同时又无法推动原创音乐“批发式”涌现,则竞争格局只是在存量市场中互相切割。

能否通过平台上诞生的原创音乐更广泛的授权到包括且不限于短视频、短剧、长视频、游戏等制作之中,形成B2B的营收新格局,进而刺激音乐人加大精品音乐的创作力度,或许能够成为一个突破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