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年20多部8分国产剧,豆瓣评分还可信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年20多部8分国产剧,豆瓣评分还可信吗?

豆瓣评分参考指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毒眸

“国产剧8分俱乐部”越来越拥挤了。

2023年还未结束,已经有22部国产剧的豆瓣评分达到了8分以上——2019年位列全年评分榜单第十位的《庆余年》,才只有7.9分,甚至进不了今年的TOP20。

横向对比更为直观, 2022年8分以上的国产剧有14部,2021年只有9部。

8分剧之间亦有差距。以8.5为分水岭,今年的评分TOP10都在8.5以上,而去年只有《大山的女儿》《警察荣誉》和《异物志》三部。

如果再将时间维度拉长,2019年只有《我在未来等你》一部剧成功晋升8.5分行列,2020年则只有《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两部“悬疑王牌”。

过去,8分是检验一部国产剧“好不好看”的标准,而当8分剧数量逐年增加,围绕豆瓣评分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时,这个指标还足够准确吗?或者说,观众还需要这个指标吗?

20部8分剧的含金量

先来看看今年上8分的国产剧。

排行榜首的毫无疑问是《漫长的季节》,来自导演辛爽的第二部悬疑剧。有将近87万人为这部剧打出9.4的超高分,其中四五星占比高达96.2%,只有0.2%的用户为其打出一星。

纵观豆瓣电视剧评分总榜,9.4也是个非常亮眼的分数,和《甄嬛传》《父母爱情》同分。众所周知,老剧在豆瓣是受到优待的,很多剧集开分都在8分左右,在“时代滤镜”的加持和后来者的对比下,一点一点进入9分序列。新剧要想杀入前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算港台剧,上一部分数这么高的国产剧,还要追溯到2015年的《琅琊榜》。

除了8分剧数量的陡增外,打分人数也能直观地反映一些趋势。2023年的8分剧总打分人数、平均打分人数和最高人数都比前三年高。以评分前十名的打分人数均值来看,今年比去年高出10万余人。

其中,《漫长的季节》和《狂飙》的打分人数都超过了80万。据毒眸不完全统计,在豆瓣所有剧集中,打分人数超过80万的只有十部左右,其中包括评分未上8分的《陈情令》《斗罗大陆》和《开端》。在8分往上的序列里,去年打分人数最多的是刚破73万的《苍兰诀》(8.1)。

另外,从今年的8分剧中,能明显感受到剧集市场越来越明晰的分众化趋势,强类型剧往往能在各自的赛道脱颖而出。

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科幻剧《三体》、漫改剧《异人之下》和武侠剧《莲花楼》。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也有收获,韦正执导的《破事精英第二季》超越前季,评分高达8.6,赵本山领衔的《鹊刀门传奇》也有8.2分。

(《异人之下》《莲花楼》(图源:豆瓣)

三年前,毒眸曾经聊过豆瓣评分“通货膨胀”的话题,彼时评分TOP10的国产剧(豆瓣评分人数≥10000)平均分是8.32,比前一年高出了0.1。而今年的平均分则来到了8.66,以三年为期,豆瓣评分的高分水平线上浮了超过0.3分。

7分的门槛已经悄然成为历史,如今7分以上不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只能说明“不是很差”。即便是8分以上的剧,也不是可以“无脑选择”的依据,也可能是因为这部剧获得了该类型固定受众的认可与喜爱。

不变的是,豆瓣用户对于烂剧的容忍度仍然很低。有超过42万人为《我的人间烟火》打出2.8分,明道和蒋雯丽谈恋爱的《转角之恋》2.9分,两位95花赵露思和田曦薇领衔主演的《后浪》和《花轿喜事》都只收获了4.1分。

这意味着,即便评分的天花板一直在上涨,最低线却仍然具备稳定的参考价值,换句话说,哪怕有一天豆瓣高分完全没意义,豆瓣低分也仍然有效,这体现了观众对烂剧的“自主反抗”,也是豆瓣评分的价值之一。

豆瓣评分,谁说了算?

围绕豆瓣评分的争论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是否可控”。其中的重灾区流量剧,甚至衍生出一条“潜规则”,即流量明星参演的剧,在粉丝的人为操控和粉丝滤镜下,普遍分数会高出1~2分。还有传说中的“C字型”分数,即如果某部剧1星比例和5星比例都很高,中间的打分比例很低,整体分型呈C字,就说明这是一部“流量剧”。

这涉及到一个存在已久的老问题,即豆瓣、粉丝和路人群体的三方斗争,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2015年底,豆瓣创始人阿北曾发表过一篇长文,阐述豆瓣电影评分的原则和做法,大部分内容同样适用于剧集评分。在那篇长文里,阿北提到,“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另外,对于非正常评分的判断,是“豆瓣一代接一代的算法工程师、程序员、编辑和产品经理”持续的工作。

“行业变化很快,不知道将来会变成怎样。”在回应水军的段落最后,阿北这样说道。他所提到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在如今成为现实,流量明星对文娱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豆瓣评分。

粉丝们的“养号攻略”早已传遍全网,因为集体涌入豆瓣图书打分“养号”,豆瓣读书还发了广播做出回应。如果说粉丝养号再去打分,尚属于刷分的“擦边情况”,2021年底的《风起洛阳》“超前点评”事件,则进一步坐实了豆瓣评分的“可控”。

毒眸曾伪装成某流量明星粉丝,接触过负责豆瓣评分维护的相关机构,对方表示“不接拉踩,只做正向口碑维护”,但他也提到,有的机构是专门做差评的,因为“豆瓣差评的采纳率很高”。

豆瓣评分的业务都是明码标价,包括想看、短评、长评等等,具体价格根据不同剧集浮动,流量参演的剧集通常会高一些,不过对方也表示,“无论怎么操作,自然口碑是不可控的,剧集营销人员的预算也有限,影响的范围通常也不会超过0.5这个范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豆瓣对于异常打分的评估机制也在提升,大多数是针对“流量剧”,具体表现为延迟开分、隐藏部分异常短评等。

今年7月,《偷偷藏不住》《玉骨遥》《我的人间烟火》等多部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集,都是直到完结后才“悄悄”开分,其中,玉骨遥近期才刚刚开出6.3分。针对此事,豆瓣方面公开回应:“影视剧的评分数据要具备可信度、分数稳定时才可以开分。反之,很可能是评分波动大,可信评分人数达不到开分标准。”

(《玉骨遥》《偷偷藏不住》(图源:豆瓣)

而粉丝对豆瓣评分的重视,归根到底是一场没有源头的循环。豆瓣评分的确越来越重要了,每一部剧集的开分、涨幅与跌幅都会上热搜,引发各方关注,这其中既包括“观望”是否要点开的剧集观众,当然也包括粉丝和剧方。

很难厘清到底是谁先开始把豆瓣评分推向如今的地位,但现实情况就是,除了粉丝会尝试参与“干预”豆瓣评分之外,剧方也在其中有所动作。

口碑已经成为剧宣动作中的关键一环,甚至对于某些剧集而言是剧宣打法的基础。资深剧宣小M告诉毒眸,大多数前期在热度上“无点可做”的剧,都会以口碑为重要方向来启动。“像《漫长的季节》这类剧大多都是冷启动,刚开播没什么水花,豆瓣开分就是一个明确的节点,如果开出很高的分,才会迎来热度的高峰。”

(《漫长的季节》剧照)

不过,小M也提到,剧方对豆瓣评分的关注,的确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因为以前的高分剧没那么多,舆论对平分的关注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在高分剧变多后,同类型的剧集出品方也会横向比较,开始“内卷”。“比如之前有一部悬疑剧开到8.5,其他悬疑剧就会提要求,我也要在8分以上。但我们不敢承诺这个,也不会写在合同里。”

这也是为什么“高分低热度”逐渐成为豆瓣高分剧常态,像《漫长的季节》《狂飙》这样双丰收的剧集还是凤毛麟角,今年的8分剧里,有12部的打分人数都未超过10万。在云合数据发布的Q3及H1剧集报告中,只有九部8分剧进入正片有效播放榜单的TOP20。

同样值得讨论的,是一直以来作为“黑箱”存在的、豆瓣官方对评分的态度。毒眸咨询了与豆瓣进行商业化合作的某剧方,对方表示商业化合作目前与评分并不挂钩。但在豆瓣推行商业化的道路上,豆瓣评分作为目前影响力极大的拳头产品,究竟能“独立”多久,还未可知。

我们为什么需要评分?

前阵子,虎扑的大学评分突然“出圈”,很多人意外发现,在虎扑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打分系统。比起聚焦在书影音的豆瓣,虎扑的评分系统覆盖的领域更加多元,玩梗性质也更突出。

其实,早期虎扑的评分体系仍然仿照以豆瓣为代表的传统体系——打分五星制,评分呈现为十分制,以明星的作品为对象打分。但当这一功能基于社区本身的特殊性开始泛化后,就出现了给“大学食堂”和“俄罗斯方块”打分的独特现象。

很多内容社区都在尝试为影视作品搭建基于自身内容生态的评分系统,一方面促进用户在平台上讨论内容的活跃度,也便于影视作品在站内的专有营销。不过,微博、B站等平台的评分体系,目前仍然未能展现真正的参考价值,B站9分以上的剧集数不胜数,豆瓣8.6的B站自制剧《古相思曲》,在B站收获了9.9分。

而像虎扑这样用户性质极为独特的平台,反倒另辟蹊径,真正能够“反映直男的审美取向”,和豆瓣的分数也相差极大。《漫长的季节》和《狂飙》毫不意外地获得了9.9和9.8的超高分数,而《装腔启示录》《去有风的地方》和《爱情而已》这类偏言情的剧集则未达到开分人数。

不过,在虎扑看评分的人,显然和在豆瓣看评分的人拥有不同的诉求。豆瓣评分的存在,最突出的作用仍然是“观前提示”,而既然是观前提示,就必然会产生偏差。

这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即“标尺”的不同。豆瓣评分的打分规则是客观的,但打分的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毕竟观剧感受本来就是主观喜好。

毒眸咨询并收集了在豆瓣打分的多位用户的意见,发现在给某一部剧集打高分的人群中,能够左右打分的因素非常之多。特别是在近几年,豆瓣评分除了反映作品质量,还承载了一部分舆论情绪。

有些是因为有喜欢的演员参演,这种情况与粉丝大规模组织刷分不同,只算是“人情分”;有些是因为某个类型的烂剧太多,只要这部“比同类型剧好”,就值得高分,比如去年爆火的《苍兰诀》,就被称为“古偶天花板”,也就是说,这部剧在古偶剧里值8.1分;有些可能只是喜欢某一个情节、某一句台词,或是认可剧中的某一种“价值观”。

(《苍兰诀》剧照(图源:豆瓣)

除了高分剧之外,豆瓣评分还有一些新的趋势,能够反映其受舆论的影响。

比如,海外剧集过去一直被认为有“滤镜”,分数平均要比国产剧高出1~2分。不过,这种情况今年并不明显,海外剧正在豆瓣“祛魅”。今年评分在8分以上、打分人数超过1万的韩剧有12部,其中超过10万人打分的只有《黑暗荣耀 第二季》和《超异能族》;美剧的高分剧则更不具备“含金量”,大部分打分人数都未超过1万。

(《黑暗荣耀 第二季》《超异能族》(图源:豆瓣)

阿北在2015年提到,豆瓣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大众的平均看法”,每个账号都只有一次打分的权利。因此,评分虽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看法,但必然无法做到人人都满意。

至少在今天,豆瓣剧集评分依旧值得参考,只不过“参考指南”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除了分数本身,还需要结合打分人数、分型、剧集类型、高赞短评等等,才能判断某部剧究竟是否“值得一看”。但评分注定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参考,毕竟,就连以9.8分排在国剧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还有490个人打一星。

知乎有一则问题是,“什么作品的豆瓣评分让你开始质疑豆瓣评分的水平?”下面的一则高赞回复提到:“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任何作品的豆瓣评分都合我心意,我就会开始质疑豆瓣评分的水平。”

8分剧的增多,到底是通货膨胀,还是国剧的确正在繁荣?包括这个问题在内的、围绕豆瓣评分的一系列争议,或许都可以用这个回复解答:评分有标准,但情感没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豆瓣

4k
  • 豆瓣回应App闪退:缓存错误配置文件导致,卸载重装即可解决
  • 加速郫县豆瓣发展 成都出台产业促进办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年20多部8分国产剧,豆瓣评分还可信吗?

豆瓣评分参考指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毒眸

“国产剧8分俱乐部”越来越拥挤了。

2023年还未结束,已经有22部国产剧的豆瓣评分达到了8分以上——2019年位列全年评分榜单第十位的《庆余年》,才只有7.9分,甚至进不了今年的TOP20。

横向对比更为直观, 2022年8分以上的国产剧有14部,2021年只有9部。

8分剧之间亦有差距。以8.5为分水岭,今年的评分TOP10都在8.5以上,而去年只有《大山的女儿》《警察荣誉》和《异物志》三部。

如果再将时间维度拉长,2019年只有《我在未来等你》一部剧成功晋升8.5分行列,2020年则只有《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两部“悬疑王牌”。

过去,8分是检验一部国产剧“好不好看”的标准,而当8分剧数量逐年增加,围绕豆瓣评分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时,这个指标还足够准确吗?或者说,观众还需要这个指标吗?

20部8分剧的含金量

先来看看今年上8分的国产剧。

排行榜首的毫无疑问是《漫长的季节》,来自导演辛爽的第二部悬疑剧。有将近87万人为这部剧打出9.4的超高分,其中四五星占比高达96.2%,只有0.2%的用户为其打出一星。

纵观豆瓣电视剧评分总榜,9.4也是个非常亮眼的分数,和《甄嬛传》《父母爱情》同分。众所周知,老剧在豆瓣是受到优待的,很多剧集开分都在8分左右,在“时代滤镜”的加持和后来者的对比下,一点一点进入9分序列。新剧要想杀入前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算港台剧,上一部分数这么高的国产剧,还要追溯到2015年的《琅琊榜》。

除了8分剧数量的陡增外,打分人数也能直观地反映一些趋势。2023年的8分剧总打分人数、平均打分人数和最高人数都比前三年高。以评分前十名的打分人数均值来看,今年比去年高出10万余人。

其中,《漫长的季节》和《狂飙》的打分人数都超过了80万。据毒眸不完全统计,在豆瓣所有剧集中,打分人数超过80万的只有十部左右,其中包括评分未上8分的《陈情令》《斗罗大陆》和《开端》。在8分往上的序列里,去年打分人数最多的是刚破73万的《苍兰诀》(8.1)。

另外,从今年的8分剧中,能明显感受到剧集市场越来越明晰的分众化趋势,强类型剧往往能在各自的赛道脱颖而出。

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科幻剧《三体》、漫改剧《异人之下》和武侠剧《莲花楼》。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也有收获,韦正执导的《破事精英第二季》超越前季,评分高达8.6,赵本山领衔的《鹊刀门传奇》也有8.2分。

(《异人之下》《莲花楼》(图源:豆瓣)

三年前,毒眸曾经聊过豆瓣评分“通货膨胀”的话题,彼时评分TOP10的国产剧(豆瓣评分人数≥10000)平均分是8.32,比前一年高出了0.1。而今年的平均分则来到了8.66,以三年为期,豆瓣评分的高分水平线上浮了超过0.3分。

7分的门槛已经悄然成为历史,如今7分以上不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只能说明“不是很差”。即便是8分以上的剧,也不是可以“无脑选择”的依据,也可能是因为这部剧获得了该类型固定受众的认可与喜爱。

不变的是,豆瓣用户对于烂剧的容忍度仍然很低。有超过42万人为《我的人间烟火》打出2.8分,明道和蒋雯丽谈恋爱的《转角之恋》2.9分,两位95花赵露思和田曦薇领衔主演的《后浪》和《花轿喜事》都只收获了4.1分。

这意味着,即便评分的天花板一直在上涨,最低线却仍然具备稳定的参考价值,换句话说,哪怕有一天豆瓣高分完全没意义,豆瓣低分也仍然有效,这体现了观众对烂剧的“自主反抗”,也是豆瓣评分的价值之一。

豆瓣评分,谁说了算?

围绕豆瓣评分的争论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是否可控”。其中的重灾区流量剧,甚至衍生出一条“潜规则”,即流量明星参演的剧,在粉丝的人为操控和粉丝滤镜下,普遍分数会高出1~2分。还有传说中的“C字型”分数,即如果某部剧1星比例和5星比例都很高,中间的打分比例很低,整体分型呈C字,就说明这是一部“流量剧”。

这涉及到一个存在已久的老问题,即豆瓣、粉丝和路人群体的三方斗争,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2015年底,豆瓣创始人阿北曾发表过一篇长文,阐述豆瓣电影评分的原则和做法,大部分内容同样适用于剧集评分。在那篇长文里,阿北提到,“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另外,对于非正常评分的判断,是“豆瓣一代接一代的算法工程师、程序员、编辑和产品经理”持续的工作。

“行业变化很快,不知道将来会变成怎样。”在回应水军的段落最后,阿北这样说道。他所提到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在如今成为现实,流量明星对文娱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豆瓣评分。

粉丝们的“养号攻略”早已传遍全网,因为集体涌入豆瓣图书打分“养号”,豆瓣读书还发了广播做出回应。如果说粉丝养号再去打分,尚属于刷分的“擦边情况”,2021年底的《风起洛阳》“超前点评”事件,则进一步坐实了豆瓣评分的“可控”。

毒眸曾伪装成某流量明星粉丝,接触过负责豆瓣评分维护的相关机构,对方表示“不接拉踩,只做正向口碑维护”,但他也提到,有的机构是专门做差评的,因为“豆瓣差评的采纳率很高”。

豆瓣评分的业务都是明码标价,包括想看、短评、长评等等,具体价格根据不同剧集浮动,流量参演的剧集通常会高一些,不过对方也表示,“无论怎么操作,自然口碑是不可控的,剧集营销人员的预算也有限,影响的范围通常也不会超过0.5这个范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豆瓣对于异常打分的评估机制也在提升,大多数是针对“流量剧”,具体表现为延迟开分、隐藏部分异常短评等。

今年7月,《偷偷藏不住》《玉骨遥》《我的人间烟火》等多部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集,都是直到完结后才“悄悄”开分,其中,玉骨遥近期才刚刚开出6.3分。针对此事,豆瓣方面公开回应:“影视剧的评分数据要具备可信度、分数稳定时才可以开分。反之,很可能是评分波动大,可信评分人数达不到开分标准。”

(《玉骨遥》《偷偷藏不住》(图源:豆瓣)

而粉丝对豆瓣评分的重视,归根到底是一场没有源头的循环。豆瓣评分的确越来越重要了,每一部剧集的开分、涨幅与跌幅都会上热搜,引发各方关注,这其中既包括“观望”是否要点开的剧集观众,当然也包括粉丝和剧方。

很难厘清到底是谁先开始把豆瓣评分推向如今的地位,但现实情况就是,除了粉丝会尝试参与“干预”豆瓣评分之外,剧方也在其中有所动作。

口碑已经成为剧宣动作中的关键一环,甚至对于某些剧集而言是剧宣打法的基础。资深剧宣小M告诉毒眸,大多数前期在热度上“无点可做”的剧,都会以口碑为重要方向来启动。“像《漫长的季节》这类剧大多都是冷启动,刚开播没什么水花,豆瓣开分就是一个明确的节点,如果开出很高的分,才会迎来热度的高峰。”

(《漫长的季节》剧照)

不过,小M也提到,剧方对豆瓣评分的关注,的确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因为以前的高分剧没那么多,舆论对平分的关注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在高分剧变多后,同类型的剧集出品方也会横向比较,开始“内卷”。“比如之前有一部悬疑剧开到8.5,其他悬疑剧就会提要求,我也要在8分以上。但我们不敢承诺这个,也不会写在合同里。”

这也是为什么“高分低热度”逐渐成为豆瓣高分剧常态,像《漫长的季节》《狂飙》这样双丰收的剧集还是凤毛麟角,今年的8分剧里,有12部的打分人数都未超过10万。在云合数据发布的Q3及H1剧集报告中,只有九部8分剧进入正片有效播放榜单的TOP20。

同样值得讨论的,是一直以来作为“黑箱”存在的、豆瓣官方对评分的态度。毒眸咨询了与豆瓣进行商业化合作的某剧方,对方表示商业化合作目前与评分并不挂钩。但在豆瓣推行商业化的道路上,豆瓣评分作为目前影响力极大的拳头产品,究竟能“独立”多久,还未可知。

我们为什么需要评分?

前阵子,虎扑的大学评分突然“出圈”,很多人意外发现,在虎扑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打分系统。比起聚焦在书影音的豆瓣,虎扑的评分系统覆盖的领域更加多元,玩梗性质也更突出。

其实,早期虎扑的评分体系仍然仿照以豆瓣为代表的传统体系——打分五星制,评分呈现为十分制,以明星的作品为对象打分。但当这一功能基于社区本身的特殊性开始泛化后,就出现了给“大学食堂”和“俄罗斯方块”打分的独特现象。

很多内容社区都在尝试为影视作品搭建基于自身内容生态的评分系统,一方面促进用户在平台上讨论内容的活跃度,也便于影视作品在站内的专有营销。不过,微博、B站等平台的评分体系,目前仍然未能展现真正的参考价值,B站9分以上的剧集数不胜数,豆瓣8.6的B站自制剧《古相思曲》,在B站收获了9.9分。

而像虎扑这样用户性质极为独特的平台,反倒另辟蹊径,真正能够“反映直男的审美取向”,和豆瓣的分数也相差极大。《漫长的季节》和《狂飙》毫不意外地获得了9.9和9.8的超高分数,而《装腔启示录》《去有风的地方》和《爱情而已》这类偏言情的剧集则未达到开分人数。

不过,在虎扑看评分的人,显然和在豆瓣看评分的人拥有不同的诉求。豆瓣评分的存在,最突出的作用仍然是“观前提示”,而既然是观前提示,就必然会产生偏差。

这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即“标尺”的不同。豆瓣评分的打分规则是客观的,但打分的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毕竟观剧感受本来就是主观喜好。

毒眸咨询并收集了在豆瓣打分的多位用户的意见,发现在给某一部剧集打高分的人群中,能够左右打分的因素非常之多。特别是在近几年,豆瓣评分除了反映作品质量,还承载了一部分舆论情绪。

有些是因为有喜欢的演员参演,这种情况与粉丝大规模组织刷分不同,只算是“人情分”;有些是因为某个类型的烂剧太多,只要这部“比同类型剧好”,就值得高分,比如去年爆火的《苍兰诀》,就被称为“古偶天花板”,也就是说,这部剧在古偶剧里值8.1分;有些可能只是喜欢某一个情节、某一句台词,或是认可剧中的某一种“价值观”。

(《苍兰诀》剧照(图源:豆瓣)

除了高分剧之外,豆瓣评分还有一些新的趋势,能够反映其受舆论的影响。

比如,海外剧集过去一直被认为有“滤镜”,分数平均要比国产剧高出1~2分。不过,这种情况今年并不明显,海外剧正在豆瓣“祛魅”。今年评分在8分以上、打分人数超过1万的韩剧有12部,其中超过10万人打分的只有《黑暗荣耀 第二季》和《超异能族》;美剧的高分剧则更不具备“含金量”,大部分打分人数都未超过1万。

(《黑暗荣耀 第二季》《超异能族》(图源:豆瓣)

阿北在2015年提到,豆瓣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大众的平均看法”,每个账号都只有一次打分的权利。因此,评分虽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看法,但必然无法做到人人都满意。

至少在今天,豆瓣剧集评分依旧值得参考,只不过“参考指南”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除了分数本身,还需要结合打分人数、分型、剧集类型、高赞短评等等,才能判断某部剧究竟是否“值得一看”。但评分注定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参考,毕竟,就连以9.8分排在国剧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还有490个人打一星。

知乎有一则问题是,“什么作品的豆瓣评分让你开始质疑豆瓣评分的水平?”下面的一则高赞回复提到:“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任何作品的豆瓣评分都合我心意,我就会开始质疑豆瓣评分的水平。”

8分剧的增多,到底是通货膨胀,还是国剧的确正在繁荣?包括这个问题在内的、围绕豆瓣评分的一系列争议,或许都可以用这个回复解答:评分有标准,但情感没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