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2023年12月19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下称《若干措施》)。
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具备区域集聚、成果丰硕、领域多元3个显著特征。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共计20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为全国领先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六部分共14条举措。
为促进设施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设,上海将组建市级用户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的同时,鼓励多元化筹措设施建设资金。
具体而言,就是以地方配套资金牵引设施依托单位加大自筹和吸引社会投入,对于自筹资金(含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总投资20%的设施,在国家规划遴选、上报可研报告两个阶段,上海市直接出具地方配套出资承诺函。
同时,上海将支持新开工设施根据需要联合企业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提前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原则上最高80%、总额最高3亿元支持;组织设施重大科研成果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进行集中推介,强化设施孵化功能,发挥溢出效应。
在设施运行阶段,《若干措施》明确,将加大企业用户使用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设施使用成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对于未纳入“科技创新券”适用范围的企业用户,原则上给予每年最高50%、总额最高100万元补贴。
上海将建立设施分类评价和奖励制度。裘文进表示,上海将设施根据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评价管理,实施“以奖代补”激励,对于达到一定指标的设施,原则上按照15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三档分梯度给予奖励。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海还将支持设施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布局用户装置;加强对用户装置建设的配套支持,对符合规定的用户装置给予最高30%、总额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补助。
裘文进还透露,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设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提升相关计划,重点支持设施开展实验新方法研究,优化提升装置和零部件技术。
面向在建设施和规划设施,上海将按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开展重要科研工艺设备技术迭代和相关预研,推动设施争取纳入下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对于已建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市发改委、市科委通过项目布局重点支持其提升服务能级。”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毕聪表示。
目前,上海支持“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完成了用户波荡器束线、活细胞成像束线、生物成像实验站、分子动态成像实验站的研制;支持 “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开展微波、功率源等系统研制和集成调试,实现了加速器能量升级。
上海支持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开展实施“蛋白质科学设施核心仪器设备优化研究”,结合基础科学研究需求、前沿科技进展和应用,对已有核心仪器开展优化研究,推动多种不同技术方法的协同合作,支撑重大科研任务攻关。
毕聪透露,为进一步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海市科委将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券工作体系,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创新券平台网络体系,鼓励其填报创新券服务项目。
截止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并在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上海)、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已与科技创新券平台进行了对接,填报并通过审核的创新券服务项目达14个。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处长开恳表示,未来将全力推进硬X射线装置、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深远海研究设施、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无人系统多体协同设施、新一代光源预研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