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来了都能吃”:灾区安置点,冬天里的一碗简易拉面

在甘肃与青海,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拉面,安置点也不例外。

特约撰稿丨Shirly Choi

拉面,用撒拉语说,发音类似于“德格阿西”。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甚至整个青海,你去问任意一个男人或女人,他们都会告诉你,做拉面就像开车一样,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

在循化县白庄镇苏呼撒村附近,马晓军和他的五个朋友12月22日抵达安置点,就开始给村民拉面。地震那天晚上,马晓军和这几个朋友正在循化街子镇,听到“咣啷咣啷”的声响,看到房子在晃,随后他们就从宾馆里往外跑。穿着短裤在街上站了四十多分钟,他们看到有人抱着被子,有人抱着小孩。在街上转了许久,凌晨四、五点钟,他们几个“胆子放大了一点”,决定回去宾馆睡觉。

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循化白庄镇灾情严重,他们决定来这里看看,有需要帮助的安置点就停下来。他们由镇子上的化妆店老板韩哈三出资,带了20袋面粉、60斤牛肉、1600多个一次性饭盒,外加一个灶台、两口锅,还有其他食材与用具。开着一辆五菱之光,他们最终在苏呼撒村停下——刚来时,这里有十几顶帐篷,几乎没有食品物资,村民们靠泡面等充饥。据村民阿远介绍,真正住在村子里的大概有1000多口人,目前的帐篷可以安置200多人。另外,国道附近的村子更容易获得物资,偏僻的苏呼撒村则慢一些。

一碗灾区的简易拉面,可以舍弃掉牛肉,不过面要和硬一点才更筋道,还一定要用牛骨髓做汤。上午十点开始,马晓军和朋友们就开始忙活,午饭连着晚饭,直到下午五六点。这个本用来打工或自己创业的手艺,在灾后的这个冬天有了新的发挥之地。

2023年12月22日,青海循化白庄镇下张尕村安置点,村民正在排队等待拉面。“来了都能吃”,这是做拉面的志愿者们常说的一句话。
12月22日,青海循化白庄镇下张尕村安置点,村民正在排队等待拉面。
12月22日,青海循化白庄镇下张尕村安置点,一个小孩正在吃拉面。
12月22日,青海循化白庄镇下张尕村安置点。面食可以说是当地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种类也十分丰富,比如有面片、卤面、炮仗面、拉条子等等。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马晓军和他的朋友正在给村民们做拉面,拉面汤是用牛骨髓加拉面汤料熬制而成。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孩子们正等着拉面出锅。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马晓军和他的朋友正在给村民们做拉面。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有其他村民上来帮忙。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韩哈三正在直播。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香菜和蒜苗是这里少见的绿色,也是一碗简易拉面里必备的点缀。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一个小孩正在吃拉面。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马存的各正在拉面。和这里的很多人一样,他是在去外地打工时学会的拉面。
12月23日,青海循化白庄镇苏呼撒村安置点,阿远正在直播。地震发生时,他并不在村子里,地震后他赶回来,希望通过直播多帮村子里获取一些物资。
12月23日,甘肃积石山大河家镇四堡子村安置点。“豪华”版本的拉面要加牛肉、原汤或者鸡蛋,在安置点,除了拉面外,马晓军和朋友们还给村民每人发一只鸡蛋。
12月23日,甘肃积石山大河家镇四堡子村安置点,志愿做面的村民正捞起煮好的面。和大部分安置点的牛肉拉面不同,因为缺少拉面汤料,他们决定自己制作臊子面。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