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教育话题仍是热议的焦点之一。
这一年,ChatGPT横空出世,如何让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更多积极作用,成为人们思考的课题。在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频上热搜,考研人数迎来九年来的首降,而考公人数再创新高……
这些话题无不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热点事件背后关乎每个家庭的重要选择。围绕政策、商业及社会各个层面,界面教育盘点了过去一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大教育事件。
ChatGPT重构教育
ChatGPT横空出世,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研大模型。教育作为AI技术最合适的落地场景之一,最先受到冲击。
今年1月,纽约市教育部宣布禁止在学校的设备和网络上使用ChatGPT。四个月后,这一禁令被取消。
香港大学(下称港大)也从由“禁止”到“拥抱”ChatGPT。8月3日,港大宣布2023/2024新学年,将免费为师生提供多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应用程序,但限制学生每月向AI提出最多20个指令(Prompts)。
而在半年前,港大的态度还是“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课程作业、评估等”。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生会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人们担心,过度使用这类工具会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在AI的冲击下,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否能够提供面向未来的人才。如果AI将来代替大多数工作后,现有的教育体系正在迎来“被动改革”。
在业界行业端,网易有道(NYSE:DAO)的“子曰”教育大模型、好未来(NYSE:TAL)的MathGPT等均于11月正式通过备案。业界已将大模型技术落地在各类教育应用上,场景包括口语对话、翻译、作文批改等,成为今年教育智能硬件的最大卖点。
应对AI冲击,重估教育的时刻正在来临。
素质教育机构倒闭潮,信心比黄金重要
熬过疫情三年,一批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在今年倒下,行业信心跌至谷底。
美吉姆、金宝贝、贝尔机器人、天鹅湖畔、动因体育等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在各地的加盟店突然倒闭。家长、员工四处维权,但最终被妥善处理得很少。
政策监管方面,3月2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机构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与其自有资金实行分账管理,通过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预收费实施全额监管。
北京非学科培训机构的预付费监管已于今年4月10日开始实施,要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或时间跨度超过90日的培训费用,且不超过5000元,且不得早于新课开始前30日收取或变相收取培训费用。
另一方面,不少品牌加盟店跑路,总部是否该负责也需要重新审视。下一步,如何真正落实上述政策才是重中之重。信任比黄金重要,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信心正在被这一桩桩突如其来的倒闭事件摧毁。
八部门发布重磅职教政策
“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上述目标。
长久以来,产教融合“合而不容,容而不深”的现象是行业一大困境,部分高校、企业内部的信息生产跟社会发展之间形成明显的断层。
针对这些问题,此次政策的落脚点正是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为切口,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与此前的政策相比,这次发文更加明确和具体,顶层设计在逐步落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很大。
今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该计划总资金预算达312.6亿元,其中272亿元为提前下达,40亿元为此次下达。
多所高校退榜,影响几何?
世界大学的排名榜单迎来大规模质疑。
今年7月,韩国52所大学联合发布声明称,明年起不再参加QS世界大学排名。
部分中国院校也在早前宣布退出国际榜单。2022年,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宣布不再参加国际排名。2021年,兰州大学主动退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耶鲁等名校相继退出U.S. News排名后,澳洲大学实现排名“逆袭”,引来质疑。
哥伦比亚大学“退榜”背后,指向高校数据造假问题,以及对榜单是否科学合理的质疑。而之所以会出现数据造假,与评估方法严重依赖大学自报数据有关。
在高度商业化操作、评价标准不透明的背景下,更多的高校正在想办法退出这些世界一流大学榜单。对于高校来说,坚持自身定位办学,特色突出,才能摆脱单一指标的依赖。
目前,世界大学四大主流排名榜单包括QS、THE、U.S. News、软科ARWU。这些榜单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直接参考榜单顺序,例如QS前100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免笔试的资格,造成就业倒逼高校参与这些竞争。
如果企业用人参考风向标不变,高校单方面宣布退出,或许依旧于事无补。如何设计高校评估指标,仍是挑战。
张雪峰效应
“新闻专业狗都不学,谁学就把他腿打断”、“文科都是服务业”.....
“张雪峰”是今年夏天不能绕过的热议人物之一,各种“出格”言论暴露了巨大的教育信息差,以及当下年轻人更为“务实”的求学选择。
支持者认为,张雪峰言论看似激烈,“打破信息屏障”、“讲了大实话”,反对者则认为这种选择过度功利、短视,用极端言论吸引流量,并不符合真正的事实。
但考生及家长用脚投票,考生专业填报扎堆。今年,张雪峰看好的计算机、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暴涨;新闻、经管、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分数持续暴跌。
在此情况下,有一些考生选择“逆行”:选择张雪峰不看好的专业,反而录取到了更好的大学,因而2023年的高考录取季出现了“张雪峰效应让我成为了捡漏王”的情况。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有平行志愿、顺序志愿、院校专业组、专业+学校四类方式,最高时,考生可能需要填报上百个志愿。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而言,难度更大。给予更为完整、透明的志愿信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蓝翔技校陷入危局
连续两年经营异常,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9月,山东蓝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目前,蓝翔技校的运营主体公司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仍在正常运营。曾经靠广告成为“国民级”认知的职业院校,近年来因跨省打架、家人互相举报、坐牢等负面事件“出圈”。
家族丑闻带出企业困境。更为严重的是,蓝翔技校还出现经营乏力,面临生源危机、上游行业的转变等危机。
多轮“宫斗”后,荣兰祥任法定代表人的四家公司中,除了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外,山东蓝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蓝翔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已注销,商丘市蓝翔职业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已吊销。
成也口碑,败也口碑。2014年的跨省打架事件️后,蓝翔技校在校生超两万人,新生数下降90%,下半年各项支出等1.8亿元还要正常进行,亏损基本已成定局。
危机之下,作为一所技能职业院校,面对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化等冲击,蓝翔技校的专业设置相对落后,优势出圈专业仍是掘机、汽修、美容美发为主。
要想走出困境,要在口碑和专业设置上同步发力,留给蓝翔技校的时间不多了。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今年10月,这一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热议。
课件十分钟,本应是学生放松休息的时间段,却演变为鸦雀无声的“文明休息”。出于安全管理,不少学校要求学生下课后不准下座位,不准走出教室,不准在走廊跑动、喧哗,上厕所要请假。
中央电视台调查显示,目前仍然有七成以上学生不出教室,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高达77.2%。
长期久坐带来的近视、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也开始被重视。学校担心学生疯跑后带来安全隐患,被家长投诉。家长既希望孩子课件多活动,也担心受伤。
在安全和自由的博弈之下,最终造成了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学生们被逼到了“厕所社交”。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回应称:“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教育部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另外,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
教师减负迫在眉睫
2023年,呼吁教师减负、回归教师本职成为值得被听见的重要声音。
一位西部省份的中学校长告诉界面教育,该校师资严重不足,大班额明显,教师承担的行政工作过重。过去三年的防疫工作,让教师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其次才是教书育人。
河南“00”后女老师在遗书上表示: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学校的工作,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就像如来牢笼,牢笼一点点缩小,我们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
各种迹象显示了校内老师超负荷运转的工作状态。减轻行政工作,将工作重心回到教书育人上成为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让老师保持教育初心,长久地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国考、考研人数一升一降,年轻人流向何处?
一年一度的国考、研考均于年底收官。
2024年度国考共有303.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这也是国考报名规模首次迈入300万大关,相比2021年翻了一番。近三年来,国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但同比增速持续下滑。
另一方面,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同比下滑8%,这也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报考人数下滑。2015年始,考研开启“狂飙”模式,报名人数分别在2017、2020、2022年迈入200万、300万、400万大关,直至今年踩下刹车。
一升一降的背后,反应的是大学生就业观改变。一方面,研究生不再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考研性价比骤降。
另一方面,上千万毕业生流入就业市场,但近两年的民营企业大幅裁员,加上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受损,开始大幅涌入体制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21.3%。但随着考公增幅放缓,未来国考报名人数或将下滑。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
“双减”两年后,11月21日,前身为新东方在线的东方甄选(01797.HK)公告称,向母公司新东方(NYSE:EDU)出售教育业务,代价15亿元,现金支付。
至此,东方甄选真正成为了一家纯直播电商公司。
没过多久,东方甄选在12月迎来成立至今的最大危机。从围绕董宇辉小作文创作的争论,最终演变成掉粉逾200万、股价暴跌的企业公关危机。
多方“挖角”董宇辉传闻不断,新东方连发任命状,董宇辉一跃成为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文化助理,兼任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由于管理不当,孙东旭被免掉东方甄选CEO、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在俞敏洪多番救火后,局势才得到扭转。
董宇辉成为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后,文旅业务再次吸引众人目光,并正逐步成为新东方继教育、东方甄选之外的第三架马车。目前,新东方在各地成立的文旅企业逾30家。
东方甄选成功出圈后,多家教育公司均效仿成立带货直播间。在K12教育业务受阻的情况下,同样拥有游学业务,以及大量优秀师资的教育企业,再次追随“老大哥”新东方,开辟新战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