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雷军造车,绕不过董明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雷军造车,绕不过董明珠

与一个女人的“量子纠缠”。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唐辰同学

雷军删了一条微博。

内容是圈内老师写的,本意是戏谑调侃。不曾想,雷军发布到微博,引起轰动。原文是,“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后来可能是经人提醒,感受到“天命所归”自带的热气腾腾的杀气,就删掉了。

雷军微博截图,其本人已删除

这种叙事多出现在影视剧、小说里。比如《雍正王朝》里,街头传遍“八大王”儿歌。当时雍正帝还是雍亲王,他的智囊邬思道一语点破,其中的刻意附会,也成为李卫口中的“大王八”。

复用在小米造车,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出道就须是巅峰,赌上全部声誉造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雷军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大佬。他通过两篇长文,数条微博,把一场只发布技术,不发布新车的营销会议,期待值拉得满满。“雷军造车”的声音,虽然没能盖过“遥遥领先”的华为,但已经烧开了一锅小米粥,静等揭锅。

实际上,雷军造车,始终绕不过去一个女强人,她就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二人的“量子纠缠”,始于2013年。

当时是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个人在现场,见证了两位获奖者:雷军和董明珠——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家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设下赌约。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达成目标,希望董明珠赔偿一元钱。董明珠信誓旦旦地称不可能,如果超过,愿意赔偿10亿元。

这场天价赌局,有个背景。在前一届,也就是2012年,在同样的场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有一赌,双方约定,“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大佬们的赌约,简单粗暴又多金,但确实是行走的流量包。那时风气明朗,朝气蓬勃,适度的玩笑,大家都并未觉得不妥,反而是互相激励,试图在发展中证明自己。这实则是发展模式的争论:传统实体制造业和互联网虚拟经济的碰撞。

但用今天的语境评判,整个场面不太符合主旋律的格调:都是知名企业家,怎么可以在如此严肃的场合,进行这种踩线的炒作?比如,就有人提醒雷军,“你们这是巨资赌博,涉嫌违法”。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雷董之约”和“王马赌注”,互联网经济都赢了声势。

五年之约在2018年见分晓,当年格力总营收1981.2亿元,小米为1749亿元。单从营收数据看,董明珠赢了。对于这个结果,雷军和董明珠的看法截然不同。

雷军认为这是“一个玩笑”,大家都认真了,他们也不得不认真。小米十周年演讲上,雷军首度回应与董明珠的赌约,表示掉坑里了,“五年内的赌注是输了,但是第六年我们赢了。”小米营收从200 多亿涨到了 1749 亿,涨了 8 倍。雷军说,这是奇迹,但后悔“和董大姐打赌”,不能太盲目自信。

对于这个赌约,董明珠是有清醒认识的,她曾对外称,赌局本身没有意义,格力与小米不具可比性。但赌局结果她却欣然接受,并时常提起。2019年,在中国质量协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她这样公开表示,“我跟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擅长营销的董明珠没有放弃这个好话题,她在会上重新发起挑战,“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对此邀约,雷军回应称,“我觉得可以再试一下”。

这次比第一次央视对赌,更像是玩笑。雷军和董明珠都没有明说,赌什么,赌注是什么?格力和小米的生存环境、经营状况已经大不同,雷军没有表现得太认真。小米遭遇成长的烦恼,让他对“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董明珠疲于应付格力的内外部纷争,也少在公开场合提起。

显然,第一次打赌的分量更重。但二人不可避免的在造车赛道相遇,开启一场竞速赛:2021年是一个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

先是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立誓要为“小米汽车而战”,正式入局造车。8月31日,格力电器拿下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个人持有的股权委托给格力电器行使,银隆正式成了格力的控股子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董明珠也得以再续其五年前就已开始的“造车梦”。仅隔一天,雷军宣布小米汽车正式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其本人任法人代表,并官宣了小米汽车的核心管理团队,以表造车决心。这在外界看来,逐梦新能源汽车,是二人心照不宣的“二番战”。

在造车这件事上,董明珠和雷军都起步很早。早在2013年,新能源造车势头刚起时,雷军赴美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他说,“2013年,我拜会过两次Elon Musk(埃隆·马斯克),当年我就成为特斯拉的车主,也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此后,雷军虽没有亲自造车,但通过投资蔚来、小鹏等纯电车相关企业,曲线下场。

董明珠的造车路线比雷军更为激进。2016年10月,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要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进攻新能源汽车板块。但遭遇中小股东联手阻击,未能成行。

强势如董明珠,不跟着干就自己单干,个人累计出资26亿,拿下了银隆的17.46%股权。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董明珠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人入局,总共凑来30亿换来银隆22.388%股份。对于这次投资,王健林还曾坦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是相信董总。”结果,他亏了数亿,这是后话。客观上说,雷军和董明珠都错过了造车的最佳时机,比造车新势力晚了六七年。2019年中旬,就有小米高层向雷军建言,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但当时雷军并未采纳这个意见,直到2021年下定决心要投入全部身家。

雷军说,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小米汽车2024年出车是刚刚好。这就像提前设置好的轮盘,这第二场赌约,也将在2024年看到结果。这次,董明珠大概率会输给雷军。

小米的造车之路,遇到诸多挑战,但目前看还是比较顺利。从雷军这几天高调的表态可以看出,他内心还是很激动,也对小米汽车充满信心。

与之相比,董明珠的造车之路,仿佛看不到前景。不唯结果论的话,董明珠的商业眼光确实敏锐。但银隆后续一地鸡毛,产品力羸弱,董明珠的“造车梦”,一梦数年,难见完美结局。

最近,格力电器公告称,将斥资10.15亿元再度增持格力钛股权,格力钛即曾经的珠海银隆,导致格力电器股价大跌。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计划全盘接收格力钛。从受让价格看,格力钛估值41亿元左右,较2016年巅峰时期的130亿估值缩水接近70%。

过去几年间,雷军说,董明珠特别“关心”小米。她对小米表达过不少上过热搜的言论。这些话听起来不顺耳,但也像是警钟。比如小米与格力死对头美的合作时,标榜“掌握核心技术”的董明珠回应,“美的偷格力的专利,法院判你赔我两百万,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合起来。”

这颗子弹确实射中小米。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之前,其投资芯片公司传出涉嫌窃取华为芯片信息,包括CEO在内的14人被捕。这让小米不得不站出来声明,否认五连:不是该公司最早的投资者,不是最大规模投资者,不占据主导地位,不参与管理和运营,没有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

小米的果决辟谣是必要的。窃取事件虽然和小米汽车没有直接关联,但同气连枝,核心技术对于雷军来说,是不容放大的话题。对雷军来说,技术是他造车的底气。28号举行的发布会,主讲的就是SU7的技术。雷军也在转发海报的时,刻意加上一句:只发技术,不发产品。

从2021年3月30日宣布造车,到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掐好了时间一般,刚刚1000天整,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整数的时间有着特别的寓意,并且寄托着美好的期待。

他在“造车1000天回忆”里,提到一个细节:造车初期,雷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开满100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的优点和长板。他说:“这个目标我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些天来,我已经开了超过150辆车。”故事,如果无法转化为真金白银,那就是一场事故。眼下,雷军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底层核心技术”“正向研发”以及新造概念“移动智能空间”转化成真金白银。小米汽车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车,那也会是一个新的故事。

显然,董明珠造车梦不会磨灭,将来的某个时间点,必然会再次与雷军碰上头,终究是绕不过去。那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董明珠: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买房搞了很多房贷
  • 王自如,从来不是董明珠的唯一选择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雷军造车,绕不过董明珠

与一个女人的“量子纠缠”。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唐辰同学

雷军删了一条微博。

内容是圈内老师写的,本意是戏谑调侃。不曾想,雷军发布到微博,引起轰动。原文是,“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后来可能是经人提醒,感受到“天命所归”自带的热气腾腾的杀气,就删掉了。

雷军微博截图,其本人已删除

这种叙事多出现在影视剧、小说里。比如《雍正王朝》里,街头传遍“八大王”儿歌。当时雍正帝还是雍亲王,他的智囊邬思道一语点破,其中的刻意附会,也成为李卫口中的“大王八”。

复用在小米造车,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出道就须是巅峰,赌上全部声誉造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雷军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大佬。他通过两篇长文,数条微博,把一场只发布技术,不发布新车的营销会议,期待值拉得满满。“雷军造车”的声音,虽然没能盖过“遥遥领先”的华为,但已经烧开了一锅小米粥,静等揭锅。

实际上,雷军造车,始终绕不过去一个女强人,她就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二人的“量子纠缠”,始于2013年。

当时是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个人在现场,见证了两位获奖者:雷军和董明珠——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家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设下赌约。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达成目标,希望董明珠赔偿一元钱。董明珠信誓旦旦地称不可能,如果超过,愿意赔偿10亿元。

这场天价赌局,有个背景。在前一届,也就是2012年,在同样的场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有一赌,双方约定,“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大佬们的赌约,简单粗暴又多金,但确实是行走的流量包。那时风气明朗,朝气蓬勃,适度的玩笑,大家都并未觉得不妥,反而是互相激励,试图在发展中证明自己。这实则是发展模式的争论:传统实体制造业和互联网虚拟经济的碰撞。

但用今天的语境评判,整个场面不太符合主旋律的格调:都是知名企业家,怎么可以在如此严肃的场合,进行这种踩线的炒作?比如,就有人提醒雷军,“你们这是巨资赌博,涉嫌违法”。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雷董之约”和“王马赌注”,互联网经济都赢了声势。

五年之约在2018年见分晓,当年格力总营收1981.2亿元,小米为1749亿元。单从营收数据看,董明珠赢了。对于这个结果,雷军和董明珠的看法截然不同。

雷军认为这是“一个玩笑”,大家都认真了,他们也不得不认真。小米十周年演讲上,雷军首度回应与董明珠的赌约,表示掉坑里了,“五年内的赌注是输了,但是第六年我们赢了。”小米营收从200 多亿涨到了 1749 亿,涨了 8 倍。雷军说,这是奇迹,但后悔“和董大姐打赌”,不能太盲目自信。

对于这个赌约,董明珠是有清醒认识的,她曾对外称,赌局本身没有意义,格力与小米不具可比性。但赌局结果她却欣然接受,并时常提起。2019年,在中国质量协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她这样公开表示,“我跟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擅长营销的董明珠没有放弃这个好话题,她在会上重新发起挑战,“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对此邀约,雷军回应称,“我觉得可以再试一下”。

这次比第一次央视对赌,更像是玩笑。雷军和董明珠都没有明说,赌什么,赌注是什么?格力和小米的生存环境、经营状况已经大不同,雷军没有表现得太认真。小米遭遇成长的烦恼,让他对“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董明珠疲于应付格力的内外部纷争,也少在公开场合提起。

显然,第一次打赌的分量更重。但二人不可避免的在造车赛道相遇,开启一场竞速赛:2021年是一个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

先是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立誓要为“小米汽车而战”,正式入局造车。8月31日,格力电器拿下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个人持有的股权委托给格力电器行使,银隆正式成了格力的控股子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董明珠也得以再续其五年前就已开始的“造车梦”。仅隔一天,雷军宣布小米汽车正式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其本人任法人代表,并官宣了小米汽车的核心管理团队,以表造车决心。这在外界看来,逐梦新能源汽车,是二人心照不宣的“二番战”。

在造车这件事上,董明珠和雷军都起步很早。早在2013年,新能源造车势头刚起时,雷军赴美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他说,“2013年,我拜会过两次Elon Musk(埃隆·马斯克),当年我就成为特斯拉的车主,也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此后,雷军虽没有亲自造车,但通过投资蔚来、小鹏等纯电车相关企业,曲线下场。

董明珠的造车路线比雷军更为激进。2016年10月,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要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进攻新能源汽车板块。但遭遇中小股东联手阻击,未能成行。

强势如董明珠,不跟着干就自己单干,个人累计出资26亿,拿下了银隆的17.46%股权。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董明珠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人入局,总共凑来30亿换来银隆22.388%股份。对于这次投资,王健林还曾坦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是相信董总。”结果,他亏了数亿,这是后话。客观上说,雷军和董明珠都错过了造车的最佳时机,比造车新势力晚了六七年。2019年中旬,就有小米高层向雷军建言,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但当时雷军并未采纳这个意见,直到2021年下定决心要投入全部身家。

雷军说,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小米汽车2024年出车是刚刚好。这就像提前设置好的轮盘,这第二场赌约,也将在2024年看到结果。这次,董明珠大概率会输给雷军。

小米的造车之路,遇到诸多挑战,但目前看还是比较顺利。从雷军这几天高调的表态可以看出,他内心还是很激动,也对小米汽车充满信心。

与之相比,董明珠的造车之路,仿佛看不到前景。不唯结果论的话,董明珠的商业眼光确实敏锐。但银隆后续一地鸡毛,产品力羸弱,董明珠的“造车梦”,一梦数年,难见完美结局。

最近,格力电器公告称,将斥资10.15亿元再度增持格力钛股权,格力钛即曾经的珠海银隆,导致格力电器股价大跌。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计划全盘接收格力钛。从受让价格看,格力钛估值41亿元左右,较2016年巅峰时期的130亿估值缩水接近70%。

过去几年间,雷军说,董明珠特别“关心”小米。她对小米表达过不少上过热搜的言论。这些话听起来不顺耳,但也像是警钟。比如小米与格力死对头美的合作时,标榜“掌握核心技术”的董明珠回应,“美的偷格力的专利,法院判你赔我两百万,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合起来。”

这颗子弹确实射中小米。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之前,其投资芯片公司传出涉嫌窃取华为芯片信息,包括CEO在内的14人被捕。这让小米不得不站出来声明,否认五连:不是该公司最早的投资者,不是最大规模投资者,不占据主导地位,不参与管理和运营,没有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

小米的果决辟谣是必要的。窃取事件虽然和小米汽车没有直接关联,但同气连枝,核心技术对于雷军来说,是不容放大的话题。对雷军来说,技术是他造车的底气。28号举行的发布会,主讲的就是SU7的技术。雷军也在转发海报的时,刻意加上一句:只发技术,不发产品。

从2021年3月30日宣布造车,到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掐好了时间一般,刚刚1000天整,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整数的时间有着特别的寓意,并且寄托着美好的期待。

他在“造车1000天回忆”里,提到一个细节:造车初期,雷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开满100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的优点和长板。他说:“这个目标我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些天来,我已经开了超过150辆车。”故事,如果无法转化为真金白银,那就是一场事故。眼下,雷军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底层核心技术”“正向研发”以及新造概念“移动智能空间”转化成真金白银。小米汽车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车,那也会是一个新的故事。

显然,董明珠造车梦不会磨灭,将来的某个时间点,必然会再次与雷军碰上头,终究是绕不过去。那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