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影导演拍剧,对谁更重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影导演拍剧,对谁更重要

从影到剧,体裁品类界限日渐被打破。面对未知的规则与未来,平台与创作者之间,面对怎样的困境,又需要怎样的磨合与尝试?

文 | 新声Pro 高寒

王家卫耗时六年、精心打磨的剧集作品《繁花》,终于在腾讯视频与观众见面。

剧集改编沿袭了王家卫作品一贯的腔调,通过精心设计的美学世界、构建的镜头语言,让导演对于环境氛围、人物内心的敏锐感知,得以通过影像化形式呈现。

但在故事方面,《繁花》并未如王家卫之前的电影般,以情绪细节牵引意识构成叙事,而是提供了相对更快的叙事节奏、更密集的信息量,讲述时代与人的关系。让观众看到一无所有的阿宝,如何变成叱咤风云的「宝总」。

这一点甚至不同于原作。事实上,《繁花》原著并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甚至没有突出的主角,像是说书人一样,将上海跨越时空的故事娓娓道来。

不那么「文艺」的王家卫,收获了观众的好评,也为电影导演执导剧集,留下了一个优质案例。

从长视频平台尝试自制之初,电影导演就是平台极力拉拢的对象,在上一个流量竞争阶段,对头部导演资源的抢夺有时候甚至是激进的。他们的创作轨迹也从最初的强类型,不断向更风格,以至于更非标的方向发展。

这些尝试并非全都成功,尽管将电影导演视为带来创新的先锋力量,平台仍然有意继续推动这种合作的进行,但的确在具体项目的立项和投入上变得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正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将剧集视为必须正视的创作方向。这带来了一种有趣的位置转换,平台变得谨慎了,但导演们却更积极了。

1、曲折中摸索

1989年,大卫·林奇和制片人闲聊时,突然灵光一闪,脑中有了一具尸体被冲上岸的意象。随即,他便拍摄了令观众爱恨交织的《双峰:试播集》,讲述FBI探员去双峰镇,调查女中学生被谋杀案件的故事。

该片随处可见的神秘事件和诡异疑点令观众着迷,但结尾的不了了之,让观众好奇到愤怒。面对项目巨大的成功和观众如潮的热情,HBO决定让林奇如愿以偿,将《双峰》延续为一部完整的剧集。

《双峰》以黑色幽默、暗色系画面、充满神秘氛围的配乐,给当年美国电视台模式化的肥皂剧带来了强烈冲击。

而后成立的Netflix,也在2013年凭借大卫·芬奇执导的《纸牌屋》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和赞誉,奠定了自身在网播平台自制内容领域的地位。

回到国内,电影导演在长视频平台尝试自制之初就是它们极力想拉拢的创作力量。

事实上,在近十年的平台自制网剧发展中,从不缺乏电影导演的参与。从2014年郑保瑞、罗永昌执导的超级网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上线,到过去三年,大众的观影习惯改变、电影市场遇冷,导演们纷纷拥抱转型,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在流媒体领域寻找自己的创作空间。

爱奇艺曾播出过王小帅执导的悬疑剧《八角亭谜雾》、路阳执导的《风起陇西》、冯小刚执导的《北辙南辕》、张大磊执导的《平原上的摩西》、陈思诚监制的剧版《唐人街探案》等。在2024年片单里,也有戴墨执导的《球状闪电》。

优酷的2024年片单中出现了张艺谋监制、吕行导演的《雪迷宫》、曹保平监制的《边水往事》和申奥导演的《新生》。

曾在电影领域有过不错票房成绩的导演们,在剧集方面的发挥,并不算稳定。

面对新领域,有些电影导演在执导剧集时,更乐于挑战自己在电影方面并不算擅长的叙事范畴。但相对于「新领域+新题材」的大跨度尝试,影剧作品「一脉相承」的导演们,对项目的把控力会更强一些。

与《绣春刀》系列同属古装悬疑的《风起陇西》,在内容方面的反馈便优于代表作并非悬疑题材的王小帅执导的《八角亭迷雾》。虽然延续了王小帅作品中家庭的创作母题,但缓慢的叙事节奏,让这部打磨了4年的剧集,似乎并没有获得让观众满意的结果。

2、谁在推动

对于网络视频平台而言,剧集作为新品类的初创期,「爆款+流量」无疑是最快打开局面的方式。但随着受众范围逐渐扩展、观众对网播剧集有了一定认知基础,便会对内容提出更高的迭代需求。

今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王晓晖提到,观众对优秀作品的刚性需求是永远的,创作人员的创意能力是无限的。

对于平台而言,从广撒网「走量」,到树立品牌意识,让观众将对作品的喜爱、信任,扩展到对平台的喜爱、信任,需要更多具有差异性的精品内容支持。正如王晓晖所言,「唯一比第一更重要」。

而随着《漫长的季节》等非制式、创新型作品成为头部内容,展现出巨大拉动力,也给平台带来了更多参考案例与更广阔的可能。

创新的边界是创作者决定的。当剧集的边界拓宽到既有创作团体难以满足时,平台自然会去向外寻求更多跨界人才支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拓展除了来自平台的整体策略需求,有时也受到执行层制片人绩效压力的现实影响。

对于制片人来讲,除了在个人创作上更具有风格化、个性化的表达,与电影导演合作,往往还是接触更多优质制作资源最直接、高效的途径。

在创作者眼中,相比于市场环境、趋势,他们更加关注的,始终是个人创作生命力的发展与延续。

冯小刚在接受访谈时便直言,选择《回响》的原因,因为它是一条线讲刑侦破案,一条线讲情感婚姻,两条线相互交织,「双声道」的剧本更加饱满立体。

路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一直都对历史中的细节感兴趣,平时也喜欢去寻找那些在正史中缺乏记载,或者甚至没有记载的时代细节。相比于《绣春刀》专注于古装悬疑电影叙事,《风起陇西》在古装类型的外衣下,带了该类型中并不多见的谍战、职场元素。

「对历史中小人物命运的探索给我的吸引力。另外,对我们做创作的人来说,『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对我们有致命吸引力。」

陆川也认为,自己以后会在执导电影的间隙接拍剧集。他在这几年看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剧集作品,也观察到剧集和观众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交互关系。在他看来,很多年轻同行在剧集赛道的耕耘是令人尊重的,是他们提升了中国剧集的品质。剧集是一条值得实践的赛道,也是作为电影导演必须要正视的创作方向。

申奥从拍摄《孤注一掷》时,便想挑战全景式群像结构叙事。但电影受时长篇幅限制,实现难度较大。在执导剧集《新生》的过程中,这个念头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对他而言,可以讲400分钟的故事,探索更幽微的人性细节与人物关系,是件很开心、幸福的事。除此之外,他还想借助剧集的长观赏周期,尝试带领观众体验与角色的互动感。

当然市场因素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平台掌握着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头部项目,它们的需求会自然而然地对从业者的创作方向产生影响。同样的情况在艺人领域更早出现,秦昊提到当初自己接拍《无证之罪》是受到周迅的影响,他好奇周迅为什么接《如懿传》,得到的回答是找我的电影剧本都那么傻,为什么不能拍网剧呢。

3、水土不服与相互磨合

跨界合作之初,剧集领域经常用「降维打击」来形容与电影导演的合作,期待新团队可以用「电影感」提升剧集的品质与审美。但随着尝试屡次受挫,电影导演拍摄剧集「水土不服」的声音,开始逐渐出现。

在不少电影导演的观念中,剧集更像是「加长版电影」。大卫·林奇便将《双峰》当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来拍,王小帅也认为观众应该用一个电影的方式来看待《八角亭迷雾》。但创作者与观众能否在对项目的定位与认知上达成一致,很大程度影响了作品的观感与反馈。

如果可以整部剧一口气播完,或许观众确实有把剧集当作超长电影来看的机会。但受排播节奏、更新速度等因素影响,某些电影感叙事,在剧集观看情境下未必具有优势。单集内的叙事节奏与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体验,以及偶然路过的观众,能否持续追随下去。

对于擅长类型化叙事的导演来讲,通过强叙事节奏吸引观众持续关注的经验,可以在影剧之间共通移植,灵活度与适应性更强。而对于更擅长探索表达边界的导演,剧集则会将作品的「文艺气质」放大。一部超长文艺片,无疑会提高观赏门槛,使市场广度受限。

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柏林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的导演张大磊,在执导剧集《平原上的摩西》时,便选择延续自己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片中有大量篇幅呈现日常生活的样貌,不少追随角色视角、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用以营造触发观众记忆的氛围。但部分观众对这种「平淡无用的东方意蕴」似乎并不买账,口碑出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叙事节奏慢」、「废镜头过多」。

另一方面,「作者型导演」未必完全意味着曲高和寡。由于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们更有机会被观众记住,也常被视作创新突破点。例如对深耕「上海故事」多年的王家卫执导《繁花》,观众由于对导演风格具备基础认知、认为导演对题材驾轻就熟,即使等待多年,依旧充满耐心与期待。导演留给观众的鲜明记忆,让该片从发布首支预告开始,便收获观众的翘首以盼。

但平台对于项目的认知,更多基于用户反馈与数据支持。电影导演带来的创新类作品,往往难以找到已形成数据反馈的对标作品、用户分析、参照案例,平台在进行收益推演、数据预估时,也会缺乏抓手。

《风起陇西》的制片人杨蓓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到,这部剧在古偶、男频流行的市场上太特殊了,「基本没有对标的东西」。

在平台方需要「降本增效」的压力下,倘若不具备足够有说服力的ROI,无疑会让项目推进陷入被动。跨界摄制剧集的电影团队,需要花费比之前更大力气说服平台,与自己一同「冒险」。

除此之外,影剧项目周期与节奏的不同,也加剧了导演团队与平台之间磨合的难度。一部12集*35分钟的剧集,便需要400多分钟的有效素材。而一部常规体量的电影,有效素材需求约为90-200分钟,工作量可谓成倍增长。

相较于电影拍摄的「慢工出细活」,剧集更强调拍摄周期的把控,工作节奏相较于电影,也更加紧凑。陆川在拍摄《非凡医者》时,基本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需要持续八十几天。他坦承,拍摄超过12集的剧集,真的很拼体力。回想起拍电影时,100分钟的内容可以干几个月,真是太奢侈了。

王家卫在执导《繁花》时,依旧沿袭了自己之前的模式,在创作前期花费较长时间,在上海落地工作室,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梳理,以考究的标准自我要求,这部作品也因此在腾讯视频的片单上呆了6年。无论超长项目周期所需的资源支持,还是观影环境时过境迁、彼时作品与当下观众适配度的风险,都需要平台拿出极大的担当,给予导演最大限度的信任。

4、剧集向外探索的尝试,依旧值得

当下影视内容行业环境,已经悄然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也纷纷调整策略,以面对市场饱和带来的质量竞争。

王晓晖将「用高品质内容服务成熟心智」作为爱奇艺下一阶段核心策略之一,孙忠怀也认为,简单的快餐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行业需要对常识和理性的回归。优质内容在新的行业周期中,依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台对于内容质量的追求,是没有上限的,但管理策略更加精细化,对于创新尝试的态度,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谨慎。相比于名气、品牌,平台开始更关注内容品质本身,关注参与者如何为项目赋能。这意味着或许有更多资金与资源,可以向优质的非头部人才倾斜,中腰部从业者或许将迎来更多机会。

而第一梯队平台对于自制项目的政策收紧,也让优酷、芒果TV等平台有了空隙,吸收创作者,尝试靠口碑作品树立自家品牌。在拓展电影导演跨界方面,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在11月11日的招商会上,芒果剧集发布了「超级合伙人」模式,并官宣了与高群书、郭敬明、梁振华等行业知名导演编剧达成合作。剧集领域持续向外拓展合作伙伴的趋势,大概率会继续。对于电影导演带来更多创新型剧集作品,平台与观众依然抱有信心与耐心。

但有别于往时的「一家独大」,目前对于电影导演跨界合作,平台不再是独担风险的一方,而是与导演、制作团队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希望拓展剧集领域的电影导演来讲,除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高口碑产品外,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才能不辜负信任,让合作方更放心进行持续投入。

虽然平台和艺术家的合作,大多在经验和教训中左右徘徊。但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持续这个过程,能够让我们持续和市场中最先进的思想,最先进的艺术家保持共创,这种顶级的生产关系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艺术家很多时候是孤岛。当他们作为孤岛的时候,对这个时代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陈潇希望可以借助平台的优势,搭建创作者网络,打破行业边界,提升行业圈层互动的活力,让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生产单元中去。当他们处于网络节点上时,才更有助于刺激艺术家去获得与输出信息。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平台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随着电影市场逐渐回暖,电影导演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促使自己探索剧集领域的核心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有从业者透露「现在整体上电视剧比较难做,利润也薄。平台的定制剧可能只有8%-10%的收益,把宣发还有一些超支等各种损耗算下来,可能还没有银行理财高」。

基于商业模式不同,电影无论从票房获利的的可能性,还是融资的难易程度方面,制作团队都更容易掌握较高的自主权。而相比于电影剧组中的「导演中心制」,剧集由于受众范围更广,且需要在平台过会、定级,需要导演出让些许权威性与话语权。

当平台无法为自由创作兜底、收益空间受限时,无论是更广泛的题材、更大的创作空间,还是沉淀自己的厂牌形象,抑或构建更广阔的IP版图……电影导演总要找到些更接近本质的理由,才能支撑自己在剧集领域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影导演拍剧,对谁更重要

从影到剧,体裁品类界限日渐被打破。面对未知的规则与未来,平台与创作者之间,面对怎样的困境,又需要怎样的磨合与尝试?

文 | 新声Pro 高寒

王家卫耗时六年、精心打磨的剧集作品《繁花》,终于在腾讯视频与观众见面。

剧集改编沿袭了王家卫作品一贯的腔调,通过精心设计的美学世界、构建的镜头语言,让导演对于环境氛围、人物内心的敏锐感知,得以通过影像化形式呈现。

但在故事方面,《繁花》并未如王家卫之前的电影般,以情绪细节牵引意识构成叙事,而是提供了相对更快的叙事节奏、更密集的信息量,讲述时代与人的关系。让观众看到一无所有的阿宝,如何变成叱咤风云的「宝总」。

这一点甚至不同于原作。事实上,《繁花》原著并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甚至没有突出的主角,像是说书人一样,将上海跨越时空的故事娓娓道来。

不那么「文艺」的王家卫,收获了观众的好评,也为电影导演执导剧集,留下了一个优质案例。

从长视频平台尝试自制之初,电影导演就是平台极力拉拢的对象,在上一个流量竞争阶段,对头部导演资源的抢夺有时候甚至是激进的。他们的创作轨迹也从最初的强类型,不断向更风格,以至于更非标的方向发展。

这些尝试并非全都成功,尽管将电影导演视为带来创新的先锋力量,平台仍然有意继续推动这种合作的进行,但的确在具体项目的立项和投入上变得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正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将剧集视为必须正视的创作方向。这带来了一种有趣的位置转换,平台变得谨慎了,但导演们却更积极了。

1、曲折中摸索

1989年,大卫·林奇和制片人闲聊时,突然灵光一闪,脑中有了一具尸体被冲上岸的意象。随即,他便拍摄了令观众爱恨交织的《双峰:试播集》,讲述FBI探员去双峰镇,调查女中学生被谋杀案件的故事。

该片随处可见的神秘事件和诡异疑点令观众着迷,但结尾的不了了之,让观众好奇到愤怒。面对项目巨大的成功和观众如潮的热情,HBO决定让林奇如愿以偿,将《双峰》延续为一部完整的剧集。

《双峰》以黑色幽默、暗色系画面、充满神秘氛围的配乐,给当年美国电视台模式化的肥皂剧带来了强烈冲击。

而后成立的Netflix,也在2013年凭借大卫·芬奇执导的《纸牌屋》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和赞誉,奠定了自身在网播平台自制内容领域的地位。

回到国内,电影导演在长视频平台尝试自制之初就是它们极力想拉拢的创作力量。

事实上,在近十年的平台自制网剧发展中,从不缺乏电影导演的参与。从2014年郑保瑞、罗永昌执导的超级网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上线,到过去三年,大众的观影习惯改变、电影市场遇冷,导演们纷纷拥抱转型,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在流媒体领域寻找自己的创作空间。

爱奇艺曾播出过王小帅执导的悬疑剧《八角亭谜雾》、路阳执导的《风起陇西》、冯小刚执导的《北辙南辕》、张大磊执导的《平原上的摩西》、陈思诚监制的剧版《唐人街探案》等。在2024年片单里,也有戴墨执导的《球状闪电》。

优酷的2024年片单中出现了张艺谋监制、吕行导演的《雪迷宫》、曹保平监制的《边水往事》和申奥导演的《新生》。

曾在电影领域有过不错票房成绩的导演们,在剧集方面的发挥,并不算稳定。

面对新领域,有些电影导演在执导剧集时,更乐于挑战自己在电影方面并不算擅长的叙事范畴。但相对于「新领域+新题材」的大跨度尝试,影剧作品「一脉相承」的导演们,对项目的把控力会更强一些。

与《绣春刀》系列同属古装悬疑的《风起陇西》,在内容方面的反馈便优于代表作并非悬疑题材的王小帅执导的《八角亭迷雾》。虽然延续了王小帅作品中家庭的创作母题,但缓慢的叙事节奏,让这部打磨了4年的剧集,似乎并没有获得让观众满意的结果。

2、谁在推动

对于网络视频平台而言,剧集作为新品类的初创期,「爆款+流量」无疑是最快打开局面的方式。但随着受众范围逐渐扩展、观众对网播剧集有了一定认知基础,便会对内容提出更高的迭代需求。

今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王晓晖提到,观众对优秀作品的刚性需求是永远的,创作人员的创意能力是无限的。

对于平台而言,从广撒网「走量」,到树立品牌意识,让观众将对作品的喜爱、信任,扩展到对平台的喜爱、信任,需要更多具有差异性的精品内容支持。正如王晓晖所言,「唯一比第一更重要」。

而随着《漫长的季节》等非制式、创新型作品成为头部内容,展现出巨大拉动力,也给平台带来了更多参考案例与更广阔的可能。

创新的边界是创作者决定的。当剧集的边界拓宽到既有创作团体难以满足时,平台自然会去向外寻求更多跨界人才支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拓展除了来自平台的整体策略需求,有时也受到执行层制片人绩效压力的现实影响。

对于制片人来讲,除了在个人创作上更具有风格化、个性化的表达,与电影导演合作,往往还是接触更多优质制作资源最直接、高效的途径。

在创作者眼中,相比于市场环境、趋势,他们更加关注的,始终是个人创作生命力的发展与延续。

冯小刚在接受访谈时便直言,选择《回响》的原因,因为它是一条线讲刑侦破案,一条线讲情感婚姻,两条线相互交织,「双声道」的剧本更加饱满立体。

路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一直都对历史中的细节感兴趣,平时也喜欢去寻找那些在正史中缺乏记载,或者甚至没有记载的时代细节。相比于《绣春刀》专注于古装悬疑电影叙事,《风起陇西》在古装类型的外衣下,带了该类型中并不多见的谍战、职场元素。

「对历史中小人物命运的探索给我的吸引力。另外,对我们做创作的人来说,『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对我们有致命吸引力。」

陆川也认为,自己以后会在执导电影的间隙接拍剧集。他在这几年看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剧集作品,也观察到剧集和观众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交互关系。在他看来,很多年轻同行在剧集赛道的耕耘是令人尊重的,是他们提升了中国剧集的品质。剧集是一条值得实践的赛道,也是作为电影导演必须要正视的创作方向。

申奥从拍摄《孤注一掷》时,便想挑战全景式群像结构叙事。但电影受时长篇幅限制,实现难度较大。在执导剧集《新生》的过程中,这个念头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对他而言,可以讲400分钟的故事,探索更幽微的人性细节与人物关系,是件很开心、幸福的事。除此之外,他还想借助剧集的长观赏周期,尝试带领观众体验与角色的互动感。

当然市场因素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平台掌握着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头部项目,它们的需求会自然而然地对从业者的创作方向产生影响。同样的情况在艺人领域更早出现,秦昊提到当初自己接拍《无证之罪》是受到周迅的影响,他好奇周迅为什么接《如懿传》,得到的回答是找我的电影剧本都那么傻,为什么不能拍网剧呢。

3、水土不服与相互磨合

跨界合作之初,剧集领域经常用「降维打击」来形容与电影导演的合作,期待新团队可以用「电影感」提升剧集的品质与审美。但随着尝试屡次受挫,电影导演拍摄剧集「水土不服」的声音,开始逐渐出现。

在不少电影导演的观念中,剧集更像是「加长版电影」。大卫·林奇便将《双峰》当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来拍,王小帅也认为观众应该用一个电影的方式来看待《八角亭迷雾》。但创作者与观众能否在对项目的定位与认知上达成一致,很大程度影响了作品的观感与反馈。

如果可以整部剧一口气播完,或许观众确实有把剧集当作超长电影来看的机会。但受排播节奏、更新速度等因素影响,某些电影感叙事,在剧集观看情境下未必具有优势。单集内的叙事节奏与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体验,以及偶然路过的观众,能否持续追随下去。

对于擅长类型化叙事的导演来讲,通过强叙事节奏吸引观众持续关注的经验,可以在影剧之间共通移植,灵活度与适应性更强。而对于更擅长探索表达边界的导演,剧集则会将作品的「文艺气质」放大。一部超长文艺片,无疑会提高观赏门槛,使市场广度受限。

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柏林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的导演张大磊,在执导剧集《平原上的摩西》时,便选择延续自己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片中有大量篇幅呈现日常生活的样貌,不少追随角色视角、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用以营造触发观众记忆的氛围。但部分观众对这种「平淡无用的东方意蕴」似乎并不买账,口碑出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叙事节奏慢」、「废镜头过多」。

另一方面,「作者型导演」未必完全意味着曲高和寡。由于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们更有机会被观众记住,也常被视作创新突破点。例如对深耕「上海故事」多年的王家卫执导《繁花》,观众由于对导演风格具备基础认知、认为导演对题材驾轻就熟,即使等待多年,依旧充满耐心与期待。导演留给观众的鲜明记忆,让该片从发布首支预告开始,便收获观众的翘首以盼。

但平台对于项目的认知,更多基于用户反馈与数据支持。电影导演带来的创新类作品,往往难以找到已形成数据反馈的对标作品、用户分析、参照案例,平台在进行收益推演、数据预估时,也会缺乏抓手。

《风起陇西》的制片人杨蓓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到,这部剧在古偶、男频流行的市场上太特殊了,「基本没有对标的东西」。

在平台方需要「降本增效」的压力下,倘若不具备足够有说服力的ROI,无疑会让项目推进陷入被动。跨界摄制剧集的电影团队,需要花费比之前更大力气说服平台,与自己一同「冒险」。

除此之外,影剧项目周期与节奏的不同,也加剧了导演团队与平台之间磨合的难度。一部12集*35分钟的剧集,便需要400多分钟的有效素材。而一部常规体量的电影,有效素材需求约为90-200分钟,工作量可谓成倍增长。

相较于电影拍摄的「慢工出细活」,剧集更强调拍摄周期的把控,工作节奏相较于电影,也更加紧凑。陆川在拍摄《非凡医者》时,基本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需要持续八十几天。他坦承,拍摄超过12集的剧集,真的很拼体力。回想起拍电影时,100分钟的内容可以干几个月,真是太奢侈了。

王家卫在执导《繁花》时,依旧沿袭了自己之前的模式,在创作前期花费较长时间,在上海落地工作室,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梳理,以考究的标准自我要求,这部作品也因此在腾讯视频的片单上呆了6年。无论超长项目周期所需的资源支持,还是观影环境时过境迁、彼时作品与当下观众适配度的风险,都需要平台拿出极大的担当,给予导演最大限度的信任。

4、剧集向外探索的尝试,依旧值得

当下影视内容行业环境,已经悄然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也纷纷调整策略,以面对市场饱和带来的质量竞争。

王晓晖将「用高品质内容服务成熟心智」作为爱奇艺下一阶段核心策略之一,孙忠怀也认为,简单的快餐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行业需要对常识和理性的回归。优质内容在新的行业周期中,依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台对于内容质量的追求,是没有上限的,但管理策略更加精细化,对于创新尝试的态度,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谨慎。相比于名气、品牌,平台开始更关注内容品质本身,关注参与者如何为项目赋能。这意味着或许有更多资金与资源,可以向优质的非头部人才倾斜,中腰部从业者或许将迎来更多机会。

而第一梯队平台对于自制项目的政策收紧,也让优酷、芒果TV等平台有了空隙,吸收创作者,尝试靠口碑作品树立自家品牌。在拓展电影导演跨界方面,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在11月11日的招商会上,芒果剧集发布了「超级合伙人」模式,并官宣了与高群书、郭敬明、梁振华等行业知名导演编剧达成合作。剧集领域持续向外拓展合作伙伴的趋势,大概率会继续。对于电影导演带来更多创新型剧集作品,平台与观众依然抱有信心与耐心。

但有别于往时的「一家独大」,目前对于电影导演跨界合作,平台不再是独担风险的一方,而是与导演、制作团队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希望拓展剧集领域的电影导演来讲,除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高口碑产品外,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才能不辜负信任,让合作方更放心进行持续投入。

虽然平台和艺术家的合作,大多在经验和教训中左右徘徊。但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持续这个过程,能够让我们持续和市场中最先进的思想,最先进的艺术家保持共创,这种顶级的生产关系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艺术家很多时候是孤岛。当他们作为孤岛的时候,对这个时代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陈潇希望可以借助平台的优势,搭建创作者网络,打破行业边界,提升行业圈层互动的活力,让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生产单元中去。当他们处于网络节点上时,才更有助于刺激艺术家去获得与输出信息。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平台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随着电影市场逐渐回暖,电影导演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促使自己探索剧集领域的核心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有从业者透露「现在整体上电视剧比较难做,利润也薄。平台的定制剧可能只有8%-10%的收益,把宣发还有一些超支等各种损耗算下来,可能还没有银行理财高」。

基于商业模式不同,电影无论从票房获利的的可能性,还是融资的难易程度方面,制作团队都更容易掌握较高的自主权。而相比于电影剧组中的「导演中心制」,剧集由于受众范围更广,且需要在平台过会、定级,需要导演出让些许权威性与话语权。

当平台无法为自由创作兜底、收益空间受限时,无论是更广泛的题材、更大的创作空间,还是沉淀自己的厂牌形象,抑或构建更广阔的IP版图……电影导演总要找到些更接近本质的理由,才能支撑自己在剧集领域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