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米汽车,恐怕得要30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米汽车,恐怕得要30万

小米SU7亮相,保时捷沉默了。

文|定焦 黎明

编辑|魏佳

如果不算外部泄密,这是小米汽车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第一场发布会。

在12月28日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在台上一个人从头到尾讲了三个小时,“劳模”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外观上,很多人说小米SU7跟保时捷Taycan很像。雷军也说,希望能在驾驶性等机械素质上媲美Taycan,多项指标被雷军拿来跟Taycan对比。

Taycan是百万级豪车,小米SU7显然不会卖这么贵。整场发布会下来,雷军也没有公布最终价格,只是说会有点贵,9.9万、14.9万是不可能的。

发布会的一大半时间,雷军都在讲技术,反复强调小米的自研能力,剩下的时间在讲产品和情怀。

发布会透露了一些产品细节: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底盘,高通骁龙8295座舱芯片,英伟达Orin,内饰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键,中控大屏、储物台、座椅后背等位置均支持硬件拓展。

在造车的第1003天,2023年结束的前夕,小米终于搭上了新造车的末班车。

卷参数:保时捷、特斯拉都沉默了

拼参数一向是小米手机的特色,如今造车也一样。

发布会一开始,雷军从电动汽车“三大件”的电机讲起,直接卷转子的转速。这也是整个车圈正在卷的方向,因为在相同扭矩情况下,电机的转速越高,车速就越快,性能越强。

BBA现在普遍的水平是16000转,特斯拉在百万级的全新Model S Plaid上做到了20000转,小米SU7交出的成绩是21000转。这要放在2个月前,可以排到国内第一。

然而,车圈实在是太卷,就在小米开发布会之前,华为突然直接干到了22000转,把小米给截胡了,让雷军很郁闷。

雷军的应对方法是在现场发布了另一款超级电机V8s,号称转速达到27200转,重夺全球第一,“刷新了全球电机转速的天花板”,只是,要2025年才能量产上车。

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已经有“卷王”气质了。

为了专治不服,雷军拿出了另一个数据——零百加速2.78秒,直接超过了保时捷Taycan Turbo的2.93秒,以及Model S的3.0秒。SU7的最高车速达到了265km/h,同样超越Taycan Turbo的260km/h。

既然要卷参数,一定绕不开电池。现在行业里都在拼电压,一路从400伏拼到800伏,造车新势力们发布的新车基本都标配800伏高压平台。

小米SU7的碳化硅平台也是800伏,在众多800伏车型中倒显得不是很亮眼,而几天前刚亮相的蔚来旗舰ET9已经做到了900伏。

但是雷军说,很多号称800伏的车实际上不到800伏,大部分只有700伏,个别甚至只有600伏,而小米SU7最高有871伏,言下之意是,这把又赢了。

在电池包和车身的结合方式上,小米毫不意外采用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把电池包做成了车身的一部分。这不是新鲜事物,很早之前比亚迪甚至零跑,就量产了类似技术。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能降低汽车的竖向高度,给乘用舱留出更多空间。于是雷军又搬出另一个指标——体积效率,小米CTB电池包+地板厚度仅为120mm,体积效率77.8%,全球第一。又赢了。

小米SU7的电池包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版本,另一个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版本,分别续航800公里和668公里,Taycan是500多公里。

接下来讲到一体化压铸。这是特斯拉开创的技术方案,它用超大型压铸机,将原本由70多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车架,一体压铸成型,一步到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效仿。

目前整个行业基本都在卷大压铸的锁模力吨位,特斯拉上海工厂做到了6000吨,美国工厂刚做到9000吨。小米SU7的后地板就是由大压铸制造而成,72个零件合而为一,其锁模力吨位是9100吨,刚好比特斯拉多100吨。

这就又涉及行业都在卷的另一个指标——整车扭转刚度。小米SU7的成绩是51000牛米,有“公路坦克”之称的福特猛禽F150是26500牛米。雷军说,“我们是量产车世界第一”。

还有一些非核心的部分,雷军也用“行业第一”“地表最强”等词汇来形容,一定要卷出个名次来。

比如风阻系数,小米SU7风阻系数0.195Cd,号称全球量产车最低,打破了此前维持0.20Cd纪录的奔驰EQS,以及号称0.197Cd的埃安Hyper GT。

再比如空间,雷军专门提到前备箱容积,这是纯电架构生产的电动车才有的功能。小米SU7的前备箱容积有105升,号称中国市场最大,把Taycan和Model S按在地上摩擦。

有人评论:广告法在发布会都不存在了,全都是“最”。

在很多张PPT中,小米SU7都跟Taycan、Model S进行数据对比。媲美百万豪车,将堆料进行到底,是小米SU7对外传递的第一印象。

卷研发:“组装厂”的帽子丢掉了吗?

从造手机开始,小米就经常被人扣上“组装厂”的帽子,言外之意是小米没有自研的核心技术。这一度成为小米品牌向上冲击高端的一大障碍。

因此当雷军决定造车时,坚决要扔掉这顶帽子。无论是三年前宣布造车,还是SU7正式亮相,自研都是雷军反复对外强调的一个核心标签,甚至SU7的亮相,也是通过“技术发布会”。小米想要打出一张技术牌,挤进相当拥挤的新造车牌桌。

那么,在SU7上,小米都自研了什么?

有人问,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电池,电机是联电和汇川的,一体化压铸机有外部供应商,整车制造则是北汽代工,小米有何技术?

还是先看前文说过的电机和电池。作为造车新人,小米不会从零研发,它必然是在某些特定模块进行改进。按照雷军的说法,为了做电机,小米找到电机制造商联电和汇川,然后改进材料(创新了超高强度的硅钢)以提升转子强度,重新设计电机散热系统以及整个定转子,自研SiC电控模块,以提高效率。

虽然很多方面只是改进,但说自研好像也没毛病。雷军说,第三款超级电机V8s是小米完全自主研发、自己生产。

至于电芯,小米当然不可能自己造,要不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护城河也太低了点。小米能做的,是跟宁德时代这类电池厂合作,围绕电芯把电池包相关技术做到更好的应用。

比如热管理技术,一辆电动汽车能跑多久,除了取决于电池包的容量,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热管理系统。小米SU7研发了两项针对热管理的技术,提升电池加热功率,实现更高的低温续航保持率。

再比如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雷军说,小米与宁德时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发工程师,花了两年时间共同研发。这其中核心环节的核心技术肯定是宁德时代的,但小米确实也在自研。还有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等软件类的功能,也是可以自研的。

小米的大压铸,设备是外采的,但流程及标准,小米说是自研。换句专业的话说:系统是自研。小米的说法是:全栈自研大压铸集群,还自研了合金材料。

在雷军3个小时的演讲中,“自研”这个词出现了不下20次,“研发”出现了不下10次。小米真的很在意这一点。

除了这些决定车辆机械素质的部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小米也不甘示弱。

智能驾驶方面,小米投入了超过1000人的团队,带来了三项技术创新——“变焦BEV技术”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 “道路大模型技术”。软件和算法层面的技术,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的强项。雷军说,小米的目标是智能驾驶明年进入第一梯队,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智能座舱方面,作为一个手机厂商,这是小米最擅长的。小米澎湃OS上车后,车机互联解锁了更多玩法,发布会上展示的车机系统五屏联动、手机与车机跨端体验、手机应用秒变车载原生应用,以及开放的硬件生态,是小米SU7最大的亮点之一。

不过,同样有手机业务的华为、魅族,此前已经展示了自家的车机互联功能,并且在量产车上落地了。甚至进军手机行业的蔚来,也展示了NIO Phone与蔚来汽车交互的效果。同行在前,这次小米展示的很多功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造车的小米,竭尽全力想要向外界证明,自己具备核心研发能力。无论外界怎么看,至少,这是小米正在努力的方向。

卷价格:20万以下还有可能吗?

在发布会之前,小米和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充分的预热。雷军发长文答网友问,包下巨大的广告牌致敬蔚小理等行业先行者,“剧透”SU7首批实拍图。整个营销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一切有备而来。

雷军是个非常认真的人,造车赌上了他过往所有的战绩和声誉,某种程度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SU7作为第一款车,重要性可想而知。

雷军透露,SU7实际上已经在小批量量产,但由于还要做大量测试工作,所以还要过几个月才会正式上市。

也正因为此,这次发布会主要是在聊技术,外界最关心的价格,并没有公布。或许雷军自己也还没想好,究竟要给这款车定价多少,得看看发布会之后外界的反馈。

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对「定焦」说,SU7的定价非常关键,如果价格过低,后续会缺乏矩阵产品定价空间;但是如果定高了,产品入市初期会正面迎来跨级别的激烈竞争。核心要看小米能有多少的综合降价空间,这取决于产品定义能力和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能力。

雷军说:“不要再讲9.9万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讲14.9万,我们还是要尊重科技,小米SU7是有理由的贵。”他认为,同等性能和配置的产品售价都在40万元以上。

这里的同等性能和配置,指的是发布会上雷军重点介绍的SU7 Max,相当于SU7的顶配版。百公里加速2.78秒、265公里时速、800公里续航里程、百公里制动33.3米,这些噱头十足的能力,顶配版才有。堆料堆到这个程度,成本肯定低不了。毕竟,一块100度电的三元锂宁德时代电池,成本就要十几万。

我们做个大胆的推测,同等性能和配置的产品售价都在40万元以上,按照雷军的风格,SU7 Max的售价一定会更低,大概率在4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

但其实SU7还有个后电机驱动的普通版本,发布会上雷军没展开介绍。普通版本在所有性能指标上都要比Max版本弱很多,除了驱动形式、电池容量、高压平台等核心能力有差距外,激光雷达、电动尾翼、空气弹簧、CDC减振器、HUD、电吸门等配置,普通版本都是没有的。

SU7 Max作为堆料版本,是为了秀肌肉,为了体现技术实力,而“简配”的普通版本,可能才是广大米粉买得起的。至于价格,虽然不可能低到14.9万,但20万元左右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客观地说,小米汽车确实来的有点晚,SU7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明年上半年SU7上市,它的直接竞品有蔚来ET5、小鹏P7i、极氪007、特斯拉Model 3、智界S7、智己LS6、比亚迪汉EV。

这些车型的价格集中在20-30万元区间,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小米需要在红海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分一杯羹。

雷军曾说,小米有那么多忠实粉丝,只要有1%的人愿意给一个机会,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现在,小米汽车已经箭在弦上,米粉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7.2k
  • 小米日本公司社长:将在日推出实体店推介物联网功能
  • 小米汽车:精英驾驶培训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米汽车,恐怕得要30万

小米SU7亮相,保时捷沉默了。

文|定焦 黎明

编辑|魏佳

如果不算外部泄密,这是小米汽车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第一场发布会。

在12月28日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在台上一个人从头到尾讲了三个小时,“劳模”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外观上,很多人说小米SU7跟保时捷Taycan很像。雷军也说,希望能在驾驶性等机械素质上媲美Taycan,多项指标被雷军拿来跟Taycan对比。

Taycan是百万级豪车,小米SU7显然不会卖这么贵。整场发布会下来,雷军也没有公布最终价格,只是说会有点贵,9.9万、14.9万是不可能的。

发布会的一大半时间,雷军都在讲技术,反复强调小米的自研能力,剩下的时间在讲产品和情怀。

发布会透露了一些产品细节: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底盘,高通骁龙8295座舱芯片,英伟达Orin,内饰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键,中控大屏、储物台、座椅后背等位置均支持硬件拓展。

在造车的第1003天,2023年结束的前夕,小米终于搭上了新造车的末班车。

卷参数:保时捷、特斯拉都沉默了

拼参数一向是小米手机的特色,如今造车也一样。

发布会一开始,雷军从电动汽车“三大件”的电机讲起,直接卷转子的转速。这也是整个车圈正在卷的方向,因为在相同扭矩情况下,电机的转速越高,车速就越快,性能越强。

BBA现在普遍的水平是16000转,特斯拉在百万级的全新Model S Plaid上做到了20000转,小米SU7交出的成绩是21000转。这要放在2个月前,可以排到国内第一。

然而,车圈实在是太卷,就在小米开发布会之前,华为突然直接干到了22000转,把小米给截胡了,让雷军很郁闷。

雷军的应对方法是在现场发布了另一款超级电机V8s,号称转速达到27200转,重夺全球第一,“刷新了全球电机转速的天花板”,只是,要2025年才能量产上车。

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已经有“卷王”气质了。

为了专治不服,雷军拿出了另一个数据——零百加速2.78秒,直接超过了保时捷Taycan Turbo的2.93秒,以及Model S的3.0秒。SU7的最高车速达到了265km/h,同样超越Taycan Turbo的260km/h。

既然要卷参数,一定绕不开电池。现在行业里都在拼电压,一路从400伏拼到800伏,造车新势力们发布的新车基本都标配800伏高压平台。

小米SU7的碳化硅平台也是800伏,在众多800伏车型中倒显得不是很亮眼,而几天前刚亮相的蔚来旗舰ET9已经做到了900伏。

但是雷军说,很多号称800伏的车实际上不到800伏,大部分只有700伏,个别甚至只有600伏,而小米SU7最高有871伏,言下之意是,这把又赢了。

在电池包和车身的结合方式上,小米毫不意外采用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把电池包做成了车身的一部分。这不是新鲜事物,很早之前比亚迪甚至零跑,就量产了类似技术。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能降低汽车的竖向高度,给乘用舱留出更多空间。于是雷军又搬出另一个指标——体积效率,小米CTB电池包+地板厚度仅为120mm,体积效率77.8%,全球第一。又赢了。

小米SU7的电池包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版本,另一个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版本,分别续航800公里和668公里,Taycan是500多公里。

接下来讲到一体化压铸。这是特斯拉开创的技术方案,它用超大型压铸机,将原本由70多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车架,一体压铸成型,一步到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效仿。

目前整个行业基本都在卷大压铸的锁模力吨位,特斯拉上海工厂做到了6000吨,美国工厂刚做到9000吨。小米SU7的后地板就是由大压铸制造而成,72个零件合而为一,其锁模力吨位是9100吨,刚好比特斯拉多100吨。

这就又涉及行业都在卷的另一个指标——整车扭转刚度。小米SU7的成绩是51000牛米,有“公路坦克”之称的福特猛禽F150是26500牛米。雷军说,“我们是量产车世界第一”。

还有一些非核心的部分,雷军也用“行业第一”“地表最强”等词汇来形容,一定要卷出个名次来。

比如风阻系数,小米SU7风阻系数0.195Cd,号称全球量产车最低,打破了此前维持0.20Cd纪录的奔驰EQS,以及号称0.197Cd的埃安Hyper GT。

再比如空间,雷军专门提到前备箱容积,这是纯电架构生产的电动车才有的功能。小米SU7的前备箱容积有105升,号称中国市场最大,把Taycan和Model S按在地上摩擦。

有人评论:广告法在发布会都不存在了,全都是“最”。

在很多张PPT中,小米SU7都跟Taycan、Model S进行数据对比。媲美百万豪车,将堆料进行到底,是小米SU7对外传递的第一印象。

卷研发:“组装厂”的帽子丢掉了吗?

从造手机开始,小米就经常被人扣上“组装厂”的帽子,言外之意是小米没有自研的核心技术。这一度成为小米品牌向上冲击高端的一大障碍。

因此当雷军决定造车时,坚决要扔掉这顶帽子。无论是三年前宣布造车,还是SU7正式亮相,自研都是雷军反复对外强调的一个核心标签,甚至SU7的亮相,也是通过“技术发布会”。小米想要打出一张技术牌,挤进相当拥挤的新造车牌桌。

那么,在SU7上,小米都自研了什么?

有人问,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电池,电机是联电和汇川的,一体化压铸机有外部供应商,整车制造则是北汽代工,小米有何技术?

还是先看前文说过的电机和电池。作为造车新人,小米不会从零研发,它必然是在某些特定模块进行改进。按照雷军的说法,为了做电机,小米找到电机制造商联电和汇川,然后改进材料(创新了超高强度的硅钢)以提升转子强度,重新设计电机散热系统以及整个定转子,自研SiC电控模块,以提高效率。

虽然很多方面只是改进,但说自研好像也没毛病。雷军说,第三款超级电机V8s是小米完全自主研发、自己生产。

至于电芯,小米当然不可能自己造,要不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护城河也太低了点。小米能做的,是跟宁德时代这类电池厂合作,围绕电芯把电池包相关技术做到更好的应用。

比如热管理技术,一辆电动汽车能跑多久,除了取决于电池包的容量,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热管理系统。小米SU7研发了两项针对热管理的技术,提升电池加热功率,实现更高的低温续航保持率。

再比如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雷军说,小米与宁德时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发工程师,花了两年时间共同研发。这其中核心环节的核心技术肯定是宁德时代的,但小米确实也在自研。还有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等软件类的功能,也是可以自研的。

小米的大压铸,设备是外采的,但流程及标准,小米说是自研。换句专业的话说:系统是自研。小米的说法是:全栈自研大压铸集群,还自研了合金材料。

在雷军3个小时的演讲中,“自研”这个词出现了不下20次,“研发”出现了不下10次。小米真的很在意这一点。

除了这些决定车辆机械素质的部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小米也不甘示弱。

智能驾驶方面,小米投入了超过1000人的团队,带来了三项技术创新——“变焦BEV技术”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 “道路大模型技术”。软件和算法层面的技术,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的强项。雷军说,小米的目标是智能驾驶明年进入第一梯队,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智能座舱方面,作为一个手机厂商,这是小米最擅长的。小米澎湃OS上车后,车机互联解锁了更多玩法,发布会上展示的车机系统五屏联动、手机与车机跨端体验、手机应用秒变车载原生应用,以及开放的硬件生态,是小米SU7最大的亮点之一。

不过,同样有手机业务的华为、魅族,此前已经展示了自家的车机互联功能,并且在量产车上落地了。甚至进军手机行业的蔚来,也展示了NIO Phone与蔚来汽车交互的效果。同行在前,这次小米展示的很多功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造车的小米,竭尽全力想要向外界证明,自己具备核心研发能力。无论外界怎么看,至少,这是小米正在努力的方向。

卷价格:20万以下还有可能吗?

在发布会之前,小米和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充分的预热。雷军发长文答网友问,包下巨大的广告牌致敬蔚小理等行业先行者,“剧透”SU7首批实拍图。整个营销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一切有备而来。

雷军是个非常认真的人,造车赌上了他过往所有的战绩和声誉,某种程度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SU7作为第一款车,重要性可想而知。

雷军透露,SU7实际上已经在小批量量产,但由于还要做大量测试工作,所以还要过几个月才会正式上市。

也正因为此,这次发布会主要是在聊技术,外界最关心的价格,并没有公布。或许雷军自己也还没想好,究竟要给这款车定价多少,得看看发布会之后外界的反馈。

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对「定焦」说,SU7的定价非常关键,如果价格过低,后续会缺乏矩阵产品定价空间;但是如果定高了,产品入市初期会正面迎来跨级别的激烈竞争。核心要看小米能有多少的综合降价空间,这取决于产品定义能力和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能力。

雷军说:“不要再讲9.9万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讲14.9万,我们还是要尊重科技,小米SU7是有理由的贵。”他认为,同等性能和配置的产品售价都在40万元以上。

这里的同等性能和配置,指的是发布会上雷军重点介绍的SU7 Max,相当于SU7的顶配版。百公里加速2.78秒、265公里时速、800公里续航里程、百公里制动33.3米,这些噱头十足的能力,顶配版才有。堆料堆到这个程度,成本肯定低不了。毕竟,一块100度电的三元锂宁德时代电池,成本就要十几万。

我们做个大胆的推测,同等性能和配置的产品售价都在40万元以上,按照雷军的风格,SU7 Max的售价一定会更低,大概率在4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

但其实SU7还有个后电机驱动的普通版本,发布会上雷军没展开介绍。普通版本在所有性能指标上都要比Max版本弱很多,除了驱动形式、电池容量、高压平台等核心能力有差距外,激光雷达、电动尾翼、空气弹簧、CDC减振器、HUD、电吸门等配置,普通版本都是没有的。

SU7 Max作为堆料版本,是为了秀肌肉,为了体现技术实力,而“简配”的普通版本,可能才是广大米粉买得起的。至于价格,虽然不可能低到14.9万,但20万元左右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客观地说,小米汽车确实来的有点晚,SU7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明年上半年SU7上市,它的直接竞品有蔚来ET5、小鹏P7i、极氪007、特斯拉Model 3、智界S7、智己LS6、比亚迪汉EV。

这些车型的价格集中在20-30万元区间,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小米需要在红海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分一杯羹。

雷军曾说,小米有那么多忠实粉丝,只要有1%的人愿意给一个机会,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现在,小米汽车已经箭在弦上,米粉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