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路街道《“靠谱解纷中心”一站式调处矛盾纠纷》案例入选上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典型。
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辖区内老年人口多(占比43.8%),外来人员多(占比36%),老旧小区多(老式售后公房占比达到71%),人口密度是中心城区的2倍,辖区内有上海市内环以内最大的居住小区——中远两湾城,邻里、婚恋、家庭、物业等矛盾纠纷频发,呈现多元、复杂、突发等特征,社会治理难度大。为解决调解资源分散、矛盾发现被动、调处方式单一等问题,宜川路街道构建“宜馨法苑靠谱解纷中心”,实现矛盾一门受理、集中联调、规范处置,有效将矛盾吸附化解在基层。
做实闭环吸附力,推动“矛盾不上交”
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管控,形成信息排查、分析研判、分类调处、协同联调、跟踪回访工作闭环。
延伸前端感知触角
强化信息收集、汇总、研判的主动性、精细度,通过走街串户、包干联络等方式开展全天候、广覆盖、无死角的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建立“日排、周研、月议”机制:每日由各居民区、各科室向“宜馨法苑”报告排摸掌握的各类矛盾情况,每周召开调处会,每两周召开信访联席专题会议,每月提交党工委会议专题讨论重大矛盾纠纷和隐患,把矛盾纠纷牢牢吸附在属地,有效防止扩大升级。
强化中端协调处置
随着矛盾纠纷多元化趋势加剧,街道作为单一调处主体的专业度明显不足。“宜馨法苑”构建“1+3+X”模式,以“宜馨法苑”为1个解纷平台,由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办、区司法局3个部门统筹协调,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社局等12个委办局下沉,与街道调解员及律师、社区能人达人、社会组织等基层力量开展联合接待,合力调处,破除条块壁垒,强化联勤联动,打造“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的“一门式”解纷模式。
自2022年运行以来,“宜馨法苑”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69起,成功调解率99.84%。实现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有效吸附化解了“苏河贯通”“交通路拓宽”“宜川一村旧改”等一批影响社会面稳定的重大群体性矛盾。“宜馨法苑”经验做法在全区复制推广,作为区“枫桥经验”典型案例被市委政法委采用,被《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学习强国》《文汇报》《上观新闻》《上海高院》《上海法治报》《上海电视台》等近20家媒体相继报道。
完善末端跟踪考核
改变以往矛盾调处工作“就事论事”比较多的情况,更加关注显性矛盾背后的隐性问题、分散案事件指向的共性问题。“宜馨法苑”坚持以化促治,引入群众评价,实行接待化解工作满意度测评定级,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后都要进行复盘,查找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并通过对评价数据的跟踪分析,及时归纳纠纷类型的“高频点”“易堵点”,以点带面优化工作流程,防微杜渐促进解纷质量持续提升。
提升网格支撑力,确保“服务不缺位”
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发力、互补一体的“宜馨法苑”综合调处中心,推动服务向居民区、楼组赋能延伸,形成一点多面的解纷网格。
拓展“一站式”功能
化繁为简,精耕“一门式”受理功能的打造,设立接待受理、分类调解、功能拓展、综合办公四大功能区域。其中,接待受理区设置信访、法律咨询等日常接待窗口;分类调解区分为人民调解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等;功能拓展区设有心理咨询室、社区矫正宣告室等。发挥“1+1>2”的组合优势,做优“进一扇门、调百般事、解千家忧”的“一门式”受理调处模式。在调解协议签订流程中,增加司法确认环节,在确保每份调解协议都具有法律执行效力的同时,避免当事人为一件事多头奔波。
布局三层“解纷网”
越是基层发生的矛盾,越要实现源头治理。构建街道靠谱解纷中心、居民区解纷站、楼组解纷点三级矛盾调处网络,将“宜馨法苑”矛盾预防调处化解功能延伸至辖区治理神经末梢,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楼组、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比如,赵家花园的居委书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板凳书记”,就是因为她经常带着板凳上门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了敲百家门、解揪心事。中远二委推行“客堂间服务坊”,组织居委干部、“三驾马车”等到楼组现场办公解难题,源头防范矛盾纠纷的产生。中远三委探索实施“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新模式,成功破解了楼组换梯等不少难题。
强化治理驱动力,实现“平安不出事”
坚持分类施治、依法善治、群防群治,探索创新解纷治理模式,确保化解更高效。
分层分级优化“全类诊”
针对不同矛盾纠纷分类施策、靶向治疗,提升矛盾化解实效性。设立“普通门诊”,整合街道律师、社区法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每日“坐诊”,实现“简单矛盾及时办”。
设立“专家门诊”,区职能部门每周派员下沉“宜馨法苑”开展多部门联调,实现“复杂矛盾重点办”。
设立“特需门诊”,由街道提出申请,区里统筹相关力量资源下沉开展“提级会诊”,实现“疑难矛盾合力办”。
设立“家庭门诊”,对短期内难以化解的或历史遗留矛盾纠纷开展日常随访、持续调处,实现“特殊矛盾跟踪办”。
依法依规筑牢“平安线”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破题,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贯通期间,各类矛盾交织。街道坚持在法治框架下开展工作,邀请法律顾问和有关职能部门法务专家组建专门的法治保障团队,全程参与项目推进过程,及时提供专业指导和法治支撑,确保文件用语规范、工作内容合法、开展程序合规。通过依法保障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成功找到群众意愿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破解了矛盾的关节点,有效助力了苏河贯通“断点”的顺利打通。
多元参与共画“同心圆”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监督贯穿于矛盾调处全过程。比如,针对“中远两湾城”苏州河贯通工作中的各种矛盾,通过心愿墙、开放日、磋商会等形式拓宽共商共议渠道,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推动矛盾纠纷通过民主协商方式来解决,把“众口难调”变成了“众望所归”;注重挖掘居民区能人、达人,吸纳“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组建调解达人库,统筹院校心理教师资源建立心理咨询服务队,用“百姓话”解身边事,以心连心解“千千结”,实现案结事了心舒人和。(通讯员 宜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