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
据深圳光明区投资促进中心,截至2023年12月,光明的传感器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6家增至107家,拟意向落户企业超80家。光明区的目标是在区内形成全国最大的智能传感器的产业集群。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机器人等行业。在智能时代,智能传感器作为基础零部件,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各地经济发展的抓手。
在深圳市2022年发布的“20+8”产业规划中,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任务落在光明区肩上,目标是让光明成为“中试熟化与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先锋区、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
根据规划,光明区将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设计环节,加强制造和封测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消费电子、智能驾驶与工业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
光明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靠近东莞,周边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为智能传感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一组数据显示,深圳智能传感器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在全国领先,前景广阔: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进出口连续19年全球第一,其中消费电子方面手机产量占全国1/4,出货量占全球1/8;通信基站出货量超全球1/2;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占全国1/4;无人机出口量占全国80%。
在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副总裁、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朱佳琪看来,深圳本身是智能传感器产业大市场所在,其中光明区就聚集了大量的应用端企业,对传感器企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伴随着相关配套资源的完善,行业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在智能传感器的赛道上,光明区智能传感器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不仅有欧菲光、信泰光学等一批龙头企业,还集聚了基本半导体、纽迪瑞科技、美思先端、诺安智能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数量也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22年GDP突破1400亿元,增速达6.5%。一个好产业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2024年,光明的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占深圳总规模的25%左右。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为扩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光明区正在从政策端、资金端、空间端、制造端等方面付出行动。
在政策端,光明出台了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在首轮流片、晶圆产线建设、封测平台建设、并购重组、核心技术攻关、市场采购等6大方面予以扶持。如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予以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建设先进封测服务平台或先进封装量产线、建设技术协同平台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兼并收购上下游企业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在资本端,光明区设立了100亿规模的科学城母基金、30亿产业引导基金;市级50亿规模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独家落户光明,该基金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70%,社会募资30%,未来将100%投放到智能传感器产业领域。
同时,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市公司柯力传感共同成立了首期资金规模3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投资平台,用于投资并购光明区传感器产业链优质企业和项目。此外,光明区还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联盟,东方富海、光明科发、深创投、高新投、力合创投等创投基金共同构筑起孵化—转化—产业化的链条。
在空间端,1.95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明湖智谷正加速建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智能传感上下游企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社区,片区规划产业空间197.45万平方米。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智能传感器和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年工业增加值超过32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37亿元,提供就业机会超过7.1万个。
在制造端,大湾区首条MEMS(微机电系统)中试线计划落户光明,将具备热电堆、MEMS压力、MEMS麦克风、MEMS惯性传感、微流控和微振镜等6大工艺平台,满足大部分传感器芯片工艺开发和中试流片需求,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从MEMS工艺研发、中试到小规模量产的无缝对接,降低初创公司的创业风险和资金压力,加速成果产业化。
2023年11月2日,MEMS芯片代工企业北京赛微电子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赛莱克斯国际拟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联主体、远致星火、华大松禾、科莱恩特、赛莱创晶签署《投资合同》,共同出资设立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赛莱克斯深圳”),已经完成登记注册。
赛莱克斯深圳将是深圳市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体,该项目也将是深圳的首条MEMS中试线。
天眼查APP显示,赛莱克斯深圳的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东坑社区凤归路3号2栋一层”,而凤归路3号2栋二层为基本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注册地。
2023年4月,深圳基本半导体车规级碳化硅芯片产线正式通线,通线仪式在光明区举行。按照规划,基本半导体车规级碳化硅芯片产线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保障约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芯片需求。这也意味着,利用已有的厂房资源,深圳MEMS中试线建设速度将加快。
相比其他行业,智能传感产业的中试线需要极高的投入,每年运营成本很高,单一企业很难自行组建,但中试线是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部分。“光明区的中试线落成,可以作为一个重资产投入,吸引越来越多相关企业到来。”朱佳琪指出。
此外,光明区已经连续两年举办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引进了包括宁波柯力传感、莱特光电、上海矽睿科技、苏州能斯达电子等在内的传感器企业。全球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德融宝(Diribo)也在光明落户。
不过,从中国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版图来看,光明区离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目前,长三角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整体实力要强过珠三角。中国主要传感器企业有接近一半的比例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比如江苏苏州,已经培育出多家传感器独角兽企业,拥有中国当前智能传感器最大园区——苏州工业园;江苏无锡在2022年就拥有传感器相关企业200余家,营收超200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