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49.15亿票房、观影人次创近四年新高,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49.15亿票房、观影人次创近四年新高,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随着市场供给侧恢复常态、需求侧释放活力,电影市场求新求变将是常态。

文|东西文娱

随着2023年最后一日跨年档单日票房为7.32亿元,刷新跨年档、元旦档中国影史票房纪录,2023年中国电影也以549.15亿元的总票房收官。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劲的全面复苏背后,国产片成为电影市场的绝对主角,2023年国产片占总票房83.8%;全年观影人次达12.99亿,创下近4年来观影人数新高,验证观众整体观影意愿被激活。

而一些新的趋势在2023年也已经显现。票房回归背后,中国电影题材愈发多元,电影创作者正逐步找到属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下沉市场的不断崛起、宣发渠道的创新、女性观影比例的上升,这些都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元旦档的跨年档仪式感营销恰如当下电影市场特征的一个缩影,一个增量受众更加年轻的电影市场已经徐徐打开。而“分线发行”政策的启动,则在撬动电影发行放映市场新一轮的变革。可以预见,随着市场供给侧恢复常态、需求侧释放活力,电影市场求新求变将是常态。

549.15亿背后,大盘有哪些变化?

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定格在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4%,全年观影人次达12.99亿,同比增长82.7%,并创下近4年来观影人数新高。

其中观看多部电影的比例虽然较2019年仍有提升空间,但创下了近四年最高,释放出观影习惯恢复的积极信号。《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人均观影为2.34部,略低于2021年的2.43部,但高于2022年的1.87部。

从票房市场结构来看,国产电影预期之中成为电影院的绝对主角。《报告》显示,2023年国产片占总票房83.8%,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年度票房前10名的影片也均为国产片;相较之下,进口片处境日渐式微,仅占全年票房的16.2%。

从票房分布来看,TOP10影片票房贡献率为48.5%,重回50%以下,略高于2019年水平,票房集中度有所缓解,这意味着电影市场中腰部电影获得了更多的放映空间。可以佐证的是,20亿+头部影片数量追平2019年的情况下,5-10亿量级数量为近五年最多,达到了19部。

不过,从档期来看,全年大档期效应依然明显,暑期档贡献全年近四成票房。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多部影片加持下,诞生“史上最强暑期档”。春节档次之成为第二大档期。不过,国庆档则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从观影受众的构成来看,头部电影亲子属性增强,带动整体购票画像较往年更偏年长女性。诸如《熊出没·伴我“熊芯”》《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等具有教育及娱乐意义的影片,直观带动家庭多人观影,带动整体购票画像较往年更偏年长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观影需求往往在节假日档期迎来爆发,远高于均值。

从增量用户来看,2023新用户画像结构更偏年轻、偏四线城市。据《报告》,新用户结构中低于25岁的男性占比从16%升至22%,低于25岁女性的占比从16%升至20%。

年轻观众更倾向为创新设定、新奇话题影片买单,在全年上映电影中也有突出体现。比如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档,青春爱情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这样的IP电影在观影市场迎来了爆发,以6亿元票房强势领跑档期。

而从增量用户的城市分布来看,四线城市用户占比从28%升至33%。这和新增影院同比更下沉形成了呼应。2023年全国影院年度增速放缓,新建影院主要分布在低线城市。近两年间,三四线城市新开影院占比超过一二线城市,达半数以上。

《报告》指出,2023年电影市场显现新增量反映了观众观影意愿回升明显,国产电影市场仍存在扩容空间,同时也为电影从业者在创作、宣发等环节提供了更多探索方向。

新题材与新力量接力,洞悉底层社会趋势

大盘数据侧变化的背后,内容侧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比往年来看,可以看出观众观影口味正在发生转变。《报告》显示,内容维度,多元化、复合化类型受到市场欢迎,历史、科幻、奇幻等类型都涌现出高票房现象级影片。

举例来说,年度票房TOP10影片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融合悬疑、犯罪、爱情等元素,从多维度引燃观众观影兴趣。此外,历史题材电影《长安三万里》、科幻大作《流浪地球2》、“重工业”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高观影人次的现象级影片涌现,也印证了电影市场走向繁荣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

受市场认可的电影作品,往往也是社会思潮的镜子,考验着创作者选择题材的能力。从猫眼《报告》提炼出的2023年度值得关注的十大互联网文娱内容关键词来看,2023年市场表现出色的电影往往也敏锐地洞悉了底层社会情绪。

直观感受,过去一年悬疑类电影迎来了井喷,《河边的错误》《第八个悬疑人》《拯救嫌疑人》《涉过愤怒的海》等电影都带有浓重的悬疑标签。《报告》指出,这正是年度关键词“规则悬疑”的体现。“规则悬疑”的要义,一是用给定规则的悬疑打破套路化叙事,二是向“生活场景”和“日常规范”发起破环行动。不管是标签#规则怪谈#在小红书的高浏览量,还是晋江怪谈类网文在今年突破了千本,抑或是跑团在B站成为热门内容,“规则悬疑”的情绪外显非常鲜明,这在“一起发疯”的《河边的错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个突出的题材标签是经典新编,为传世经典套上“现代滤镜”。这一方面体现为古代人物身上的“现代性”被挖掘,通过挖掘古人身上符合现代价值的一面,获得更具“脑洞感”和“网感”的共鸣;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剧情化”的方式代入感强,成为国民情绪具体的“情境载体”。在电影市场,以李白、高适等为主角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和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一部》都是这一类型。

众多优质电影的背后,体现出国内电影新力量的崛起和接力。

从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表现来看,两部重工业电影《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的背后,正是郭帆、乌尔善这样的导演对于工业化的纵深探索;《孤注一掷》是申奥独立执导的第二部长片电影;《消失的她》是导演之一崔睿的处女作、该片另一位导演刘翔的第二部长片;《长安三万里》是谢君伟和邹靖的首部导演作品;《八角笼中》是王宝强从演员转型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2023年电影市场回归的背后,一大批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才集群式崛起,正在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为电影题材、工业化探索等维度带来很多新变化。

另外,2023年电影市场的显著趋势是电影变得更长。在短视频等冲击下,院线电影倾向于提供更沉浸式观影体验。事实证明,今年上映的一些电影普遍扛住了压力线,观众并未对“越来越长”的电影时长产生抵触情绪。2023年票房过亿影片平均时长超2小时,近十年超20亿票房影片平均时长高达132.2分钟。

可以看出,优质长内容并未在碎片化时代被放弃,从全球电影的趋势来看,年度top10热门电影时长同样超过均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49.15亿票房、观影人次创近四年新高,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随着市场供给侧恢复常态、需求侧释放活力,电影市场求新求变将是常态。

文|东西文娱

随着2023年最后一日跨年档单日票房为7.32亿元,刷新跨年档、元旦档中国影史票房纪录,2023年中国电影也以549.15亿元的总票房收官。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劲的全面复苏背后,国产片成为电影市场的绝对主角,2023年国产片占总票房83.8%;全年观影人次达12.99亿,创下近4年来观影人数新高,验证观众整体观影意愿被激活。

而一些新的趋势在2023年也已经显现。票房回归背后,中国电影题材愈发多元,电影创作者正逐步找到属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下沉市场的不断崛起、宣发渠道的创新、女性观影比例的上升,这些都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元旦档的跨年档仪式感营销恰如当下电影市场特征的一个缩影,一个增量受众更加年轻的电影市场已经徐徐打开。而“分线发行”政策的启动,则在撬动电影发行放映市场新一轮的变革。可以预见,随着市场供给侧恢复常态、需求侧释放活力,电影市场求新求变将是常态。

549.15亿背后,大盘有哪些变化?

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定格在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4%,全年观影人次达12.99亿,同比增长82.7%,并创下近4年来观影人数新高。

其中观看多部电影的比例虽然较2019年仍有提升空间,但创下了近四年最高,释放出观影习惯恢复的积极信号。《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人均观影为2.34部,略低于2021年的2.43部,但高于2022年的1.87部。

从票房市场结构来看,国产电影预期之中成为电影院的绝对主角。《报告》显示,2023年国产片占总票房83.8%,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年度票房前10名的影片也均为国产片;相较之下,进口片处境日渐式微,仅占全年票房的16.2%。

从票房分布来看,TOP10影片票房贡献率为48.5%,重回50%以下,略高于2019年水平,票房集中度有所缓解,这意味着电影市场中腰部电影获得了更多的放映空间。可以佐证的是,20亿+头部影片数量追平2019年的情况下,5-10亿量级数量为近五年最多,达到了19部。

不过,从档期来看,全年大档期效应依然明显,暑期档贡献全年近四成票房。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多部影片加持下,诞生“史上最强暑期档”。春节档次之成为第二大档期。不过,国庆档则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从观影受众的构成来看,头部电影亲子属性增强,带动整体购票画像较往年更偏年长女性。诸如《熊出没·伴我“熊芯”》《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等具有教育及娱乐意义的影片,直观带动家庭多人观影,带动整体购票画像较往年更偏年长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观影需求往往在节假日档期迎来爆发,远高于均值。

从增量用户来看,2023新用户画像结构更偏年轻、偏四线城市。据《报告》,新用户结构中低于25岁的男性占比从16%升至22%,低于25岁女性的占比从16%升至20%。

年轻观众更倾向为创新设定、新奇话题影片买单,在全年上映电影中也有突出体现。比如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档,青春爱情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这样的IP电影在观影市场迎来了爆发,以6亿元票房强势领跑档期。

而从增量用户的城市分布来看,四线城市用户占比从28%升至33%。这和新增影院同比更下沉形成了呼应。2023年全国影院年度增速放缓,新建影院主要分布在低线城市。近两年间,三四线城市新开影院占比超过一二线城市,达半数以上。

《报告》指出,2023年电影市场显现新增量反映了观众观影意愿回升明显,国产电影市场仍存在扩容空间,同时也为电影从业者在创作、宣发等环节提供了更多探索方向。

新题材与新力量接力,洞悉底层社会趋势

大盘数据侧变化的背后,内容侧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比往年来看,可以看出观众观影口味正在发生转变。《报告》显示,内容维度,多元化、复合化类型受到市场欢迎,历史、科幻、奇幻等类型都涌现出高票房现象级影片。

举例来说,年度票房TOP10影片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融合悬疑、犯罪、爱情等元素,从多维度引燃观众观影兴趣。此外,历史题材电影《长安三万里》、科幻大作《流浪地球2》、“重工业”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高观影人次的现象级影片涌现,也印证了电影市场走向繁荣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

受市场认可的电影作品,往往也是社会思潮的镜子,考验着创作者选择题材的能力。从猫眼《报告》提炼出的2023年度值得关注的十大互联网文娱内容关键词来看,2023年市场表现出色的电影往往也敏锐地洞悉了底层社会情绪。

直观感受,过去一年悬疑类电影迎来了井喷,《河边的错误》《第八个悬疑人》《拯救嫌疑人》《涉过愤怒的海》等电影都带有浓重的悬疑标签。《报告》指出,这正是年度关键词“规则悬疑”的体现。“规则悬疑”的要义,一是用给定规则的悬疑打破套路化叙事,二是向“生活场景”和“日常规范”发起破环行动。不管是标签#规则怪谈#在小红书的高浏览量,还是晋江怪谈类网文在今年突破了千本,抑或是跑团在B站成为热门内容,“规则悬疑”的情绪外显非常鲜明,这在“一起发疯”的《河边的错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个突出的题材标签是经典新编,为传世经典套上“现代滤镜”。这一方面体现为古代人物身上的“现代性”被挖掘,通过挖掘古人身上符合现代价值的一面,获得更具“脑洞感”和“网感”的共鸣;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剧情化”的方式代入感强,成为国民情绪具体的“情境载体”。在电影市场,以李白、高适等为主角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和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一部》都是这一类型。

众多优质电影的背后,体现出国内电影新力量的崛起和接力。

从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表现来看,两部重工业电影《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的背后,正是郭帆、乌尔善这样的导演对于工业化的纵深探索;《孤注一掷》是申奥独立执导的第二部长片电影;《消失的她》是导演之一崔睿的处女作、该片另一位导演刘翔的第二部长片;《长安三万里》是谢君伟和邹靖的首部导演作品;《八角笼中》是王宝强从演员转型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2023年电影市场回归的背后,一大批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才集群式崛起,正在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为电影题材、工业化探索等维度带来很多新变化。

另外,2023年电影市场的显著趋势是电影变得更长。在短视频等冲击下,院线电影倾向于提供更沉浸式观影体验。事实证明,今年上映的一些电影普遍扛住了压力线,观众并未对“越来越长”的电影时长产生抵触情绪。2023年票房过亿影片平均时长超2小时,近十年超20亿票房影片平均时长高达132.2分钟。

可以看出,优质长内容并未在碎片化时代被放弃,从全球电影的趋势来看,年度top10热门电影时长同样超过均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