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储能价格战持续一年,没有赢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储能价格战持续一年,没有赢家

三角债和安全风险,正在成为整个行业的挑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新能源产业家

价格战贯穿了整个2023年的储能市场,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

目前,可查询到最低报价纪录,于去年12月初产生。国能青海海南塔拉205MW/820MWh电站采购开标,最低报价为0.613元/Wh。

在更早的11月份,在广东省能源集团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225MW/9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中车株洲所报出0.638元/Wh的历史性低价,引发热议。

“不要说底裤,这都直接干到腿肚子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调侃不断走低的报价。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面对不断刷新的低价,人们已经完成从震惊,到接受,再到调侃的心理建设。

今年春天时候,国电投新疆博乐50MW/200MWh项目,爆出1.08元/Wh的低价,一时震惊业内。

当时,有3-4位业内人士与新能源产业家聊起这个项目。其中一位表示,“这样下去,是要死人的。”

短短一年时间,储能系统价格已经几近腰斩。来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到2023年年末,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经跌至0.79元/Wh,较年初下降48%。而这还仅仅是平均价,一些企业的报价还在平均价格之下。

储能价格不断下探,部分原因来自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高位持续回落到10万元/吨左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行业早已接受一个事实:竞争比想象来得更猛,更惨烈。

01、大企业抢市场,小企业博生死

2023年,价格战全面蔓延,大储领域贯穿一年始终,工商业领域也没能幸免。

目前,工商业领域的最低报价为0.88元/Wh,来自明美新能源,液冷系统。去年12月8日,在其举办的工商业储能新品发布会暨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大会上,官宣了这一价格。

明美新能源发布会官宣工商业液冷储能柜价格

工商业的价格战稍晚于大储,集中出现在下半年。主要原因在于,大储占国内市场主流,更适合做大体量,提高市占率。各大厂商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电力央国企的集采或一些项目的招投标中。

2023年上半年,以奇点能源、海得新能源等为主的新锐企业,以召开渠道大会的方式,率先切入工商业领域,明确标出单瓦时价格。彼时,奇点能源的报价为1.55元/Wh。

及至下半年,厂商纷纷推出工商业产品,这一领域的战火也越烧越旺。在0.88元/Wh以前,还出现过0.99元/Wh的价格。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积极加码储能市场,直接激化了竞争,加剧了价格战。

2023年以来,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行业巨头,纷纷加大在储能领域的布局,直接激化了竞争。

2023年春天,宁德时代的身影出现在国电投新疆博乐、豫能控股招标活动中,标志着其由幕后走向前台,从上游电芯、模组供应,进一步延伸到系统集成,亲自参与到终端市场的争夺战中。

一整年下来,宁德时代先后参与到华电、中能建、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广核等电力央企的集采或项目招标中,并斩获多个标段。

比亚迪早就涉足到储能系统集成,但过往侧重海外市场。2023年,比亚迪猛攻国内市场。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反馈:“去年一整年下来,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一名,将在比亚迪和中车株洲所之间产生。”

2022年,根据CNESA的统计,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中车株洲所位列第二,比亚迪尚未进入前十。

再看中小企业,没有巨头的规模和品牌优势,要想分羹储能市场,只有以价格利刃打开市场。他们往往是价格战的发起者。

去年8月,新锐企业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宣布:今年底,楚能新能源280Ah电芯将不以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

上述言论引发行业广泛争论。按照当时成本测算,这一价格完全属于赔本赚吆喝。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靠价格拼死博一把,这些新晋企业根本没有机会,尤其在产能高度过剩的情况下。

更早时候,从去年春天开始,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王鹏程就多次强调一个观点: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的“生死卡位赛”。

产能过剩是价格战最直接的催化剂。

2020年-2022年,我国锂电产业进入新一轮“大干快上”的扩张周期。不仅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传统巨头扩产,还有一批新晋厂商增投产能,如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赣锋锂电等。

行业产能集中释放,远超市场增速,结构性过剩越发明显。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降低。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产能利用率由2022年的83.40%下降到2023上半年的60.5%。宁王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二三线的电池厂商。

为了消化庞大产能,降价抢市场变得顺理成章。据新能源产业家观察,2023年,在央国企的集采项目中,40-60家企业同时参与竞标,几乎成为常态。

此外,大量跨界企业的入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战。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一整年,新成立的储能公司就高达7万多家。

02、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没有赢家

价格战是打开市场的一把利刃,但很难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竞争手段。

2022年,根据CNESA统计,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列第一。多位业内人士曾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当年,海博思创是最积极的投标者之一,在价格上打出很大折扣。

2023年一整年下来,如上述业内人士预测,比亚迪或中车株洲所将拔得头筹。海博思创的新排名还无从知晓。

短短一年时间,市场格局就发生重大变化,充分证明,低价抢到的市场,同样也可以被低价抢走。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   2小时磷酸铁锂系统,不含用户侧

面对不断刷新纪录的低价,一些企业已经收紧脚步。

去年10月份,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阳光电源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储能几乎没有利润。三季度以后,很多头部企业不玩儿了,但新进入者很多。“我们有的也会暂时等一等,去做好认可储能价值的市场。”

一位熟悉宁德时代的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透露,宁德时代也很苦恼低价混战的情况,曾经与友商沟通,如何应对。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先缓一缓。

经营压力是企业放慢脚步的直接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透露,现在,很多储能企业在国内都出现了大面积的应收账款延期。“没有多少企业可以长时间地扛住亏损流血。”

事实上,整个产业都处在三角债的风险当中。

国内储能市场发展,主要由新能源配储驱动,同时,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完善,储能电站的成本无法疏导,盈利更难。

储能市场缺乏经济性回报,势必导致整个行业的资金流动缓慢,对所有环节的企业而言,都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低价乱象中埋下的安全隐患,更是让人人都捏了一把汗。

由于储能电站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大多处在晒太阳的状态。因此,业主方对电站的初始投资格外重视。这就为恶性低价竞争创造了土壤。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循环寿命需要时间来验证。新晋或跨界企业的产品,本身就没有经历一定时间范围的实际场景的验证。此外,还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是,低价抢单以后,企业可能为了控制成本,使用质量更低一些的电池和硬件。

上述熟悉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有的储能系统厂商会采购宁德时代A级产品,但有的厂商会专门选购B品。

面对高度内卷的市场,行业绷紧了安全神经,但大家通常秘而不宣。任何有关安全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引发一场舆论风暴。

去年8月份,一则有关由比亚迪供货的宁夏银川锦洋绿储储能电站爆炸起火并致人伤亡的视频在网络疯传。最后,比亚迪不得不官方辟谣。

比亚迪官方辟谣声明

安全是储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底线,是悬在行业头顶的利剑。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行业骤然降温,叠加高企的资金压力,或遇到索赔追偿,整个行业都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出现连锁反应,或将出现一次大面积的崩盘。

一位头部储能系统厂商负责人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当下国内储能市场的情况,太危险了!”

行业内弥漫着危险的气息,但价格战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停止。

过剩产能出清需要一定时间。在电芯这一环节,价格还有下探空间。

楚能新能源官宣的0.5元/Wh以下已经落地。去年12月25日,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2024年度电芯框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0.5C及0.25C电芯最低报价仅0.409元/Wh,来自欣旺达。楚能新能源紧随其后,为0.41元/Wh。

同时投标的中创新航、亿纬动力、力神电池、鹏辉能源、德赛电池等报价也均在0.5元/Wh以下,只有宁德时代报价在0.5元/Wh以上。

多位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对电芯企业而言,箭已经在弦上,不得不往前冲。大家都会拼尽全力,确保自己是会留下来的一个。

同时,一些跨界者还在持续加码。比如,1月2日,晶科能源在官方公号公布了2024年的小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储能、电芯业务剑指行业TOP5。

2024年,储能行业的价格战,或将变得更加激烈。而面对国内异常激烈的竞争,企业很有可能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开发,行业出海的势头也将进一步增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宁德时代

7.8k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曾毓群:马斯克对4680大圆柱电池的押注永远不会成功 LG新能源否认南京工厂大规模裁员
  • 调研早知道 | 固态电池即将落地?专家这样说

比亚迪

8.5k
  • 双碳晚报|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有望于2025年面世 光伏行业协会:本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三次
  • 首个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想用智能化稳固市场地位

中创新航

2.3k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最大单体项目动工 中创新航提前锁定亚洲最大硬岩型单体锂矿
  • 双碳晚报|发改委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德国批准189亿欧元氢能源网络建设计划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储能价格战持续一年,没有赢家

三角债和安全风险,正在成为整个行业的挑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新能源产业家

价格战贯穿了整个2023年的储能市场,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

目前,可查询到最低报价纪录,于去年12月初产生。国能青海海南塔拉205MW/820MWh电站采购开标,最低报价为0.613元/Wh。

在更早的11月份,在广东省能源集团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225MW/9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中车株洲所报出0.638元/Wh的历史性低价,引发热议。

“不要说底裤,这都直接干到腿肚子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调侃不断走低的报价。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面对不断刷新的低价,人们已经完成从震惊,到接受,再到调侃的心理建设。

今年春天时候,国电投新疆博乐50MW/200MWh项目,爆出1.08元/Wh的低价,一时震惊业内。

当时,有3-4位业内人士与新能源产业家聊起这个项目。其中一位表示,“这样下去,是要死人的。”

短短一年时间,储能系统价格已经几近腰斩。来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到2023年年末,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经跌至0.79元/Wh,较年初下降48%。而这还仅仅是平均价,一些企业的报价还在平均价格之下。

储能价格不断下探,部分原因来自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高位持续回落到10万元/吨左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行业早已接受一个事实:竞争比想象来得更猛,更惨烈。

01、大企业抢市场,小企业博生死

2023年,价格战全面蔓延,大储领域贯穿一年始终,工商业领域也没能幸免。

目前,工商业领域的最低报价为0.88元/Wh,来自明美新能源,液冷系统。去年12月8日,在其举办的工商业储能新品发布会暨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大会上,官宣了这一价格。

明美新能源发布会官宣工商业液冷储能柜价格

工商业的价格战稍晚于大储,集中出现在下半年。主要原因在于,大储占国内市场主流,更适合做大体量,提高市占率。各大厂商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电力央国企的集采或一些项目的招投标中。

2023年上半年,以奇点能源、海得新能源等为主的新锐企业,以召开渠道大会的方式,率先切入工商业领域,明确标出单瓦时价格。彼时,奇点能源的报价为1.55元/Wh。

及至下半年,厂商纷纷推出工商业产品,这一领域的战火也越烧越旺。在0.88元/Wh以前,还出现过0.99元/Wh的价格。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积极加码储能市场,直接激化了竞争,加剧了价格战。

2023年以来,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行业巨头,纷纷加大在储能领域的布局,直接激化了竞争。

2023年春天,宁德时代的身影出现在国电投新疆博乐、豫能控股招标活动中,标志着其由幕后走向前台,从上游电芯、模组供应,进一步延伸到系统集成,亲自参与到终端市场的争夺战中。

一整年下来,宁德时代先后参与到华电、中能建、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广核等电力央企的集采或项目招标中,并斩获多个标段。

比亚迪早就涉足到储能系统集成,但过往侧重海外市场。2023年,比亚迪猛攻国内市场。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反馈:“去年一整年下来,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一名,将在比亚迪和中车株洲所之间产生。”

2022年,根据CNESA的统计,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中车株洲所位列第二,比亚迪尚未进入前十。

再看中小企业,没有巨头的规模和品牌优势,要想分羹储能市场,只有以价格利刃打开市场。他们往往是价格战的发起者。

去年8月,新锐企业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宣布:今年底,楚能新能源280Ah电芯将不以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

上述言论引发行业广泛争论。按照当时成本测算,这一价格完全属于赔本赚吆喝。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靠价格拼死博一把,这些新晋企业根本没有机会,尤其在产能高度过剩的情况下。

更早时候,从去年春天开始,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王鹏程就多次强调一个观点: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的“生死卡位赛”。

产能过剩是价格战最直接的催化剂。

2020年-2022年,我国锂电产业进入新一轮“大干快上”的扩张周期。不仅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传统巨头扩产,还有一批新晋厂商增投产能,如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赣锋锂电等。

行业产能集中释放,远超市场增速,结构性过剩越发明显。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降低。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产能利用率由2022年的83.40%下降到2023上半年的60.5%。宁王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二三线的电池厂商。

为了消化庞大产能,降价抢市场变得顺理成章。据新能源产业家观察,2023年,在央国企的集采项目中,40-60家企业同时参与竞标,几乎成为常态。

此外,大量跨界企业的入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战。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一整年,新成立的储能公司就高达7万多家。

02、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没有赢家

价格战是打开市场的一把利刃,但很难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竞争手段。

2022年,根据CNESA统计,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列第一。多位业内人士曾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当年,海博思创是最积极的投标者之一,在价格上打出很大折扣。

2023年一整年下来,如上述业内人士预测,比亚迪或中车株洲所将拔得头筹。海博思创的新排名还无从知晓。

短短一年时间,市场格局就发生重大变化,充分证明,低价抢到的市场,同样也可以被低价抢走。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   2小时磷酸铁锂系统,不含用户侧

面对不断刷新纪录的低价,一些企业已经收紧脚步。

去年10月份,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阳光电源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储能几乎没有利润。三季度以后,很多头部企业不玩儿了,但新进入者很多。“我们有的也会暂时等一等,去做好认可储能价值的市场。”

一位熟悉宁德时代的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透露,宁德时代也很苦恼低价混战的情况,曾经与友商沟通,如何应对。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先缓一缓。

经营压力是企业放慢脚步的直接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透露,现在,很多储能企业在国内都出现了大面积的应收账款延期。“没有多少企业可以长时间地扛住亏损流血。”

事实上,整个产业都处在三角债的风险当中。

国内储能市场发展,主要由新能源配储驱动,同时,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完善,储能电站的成本无法疏导,盈利更难。

储能市场缺乏经济性回报,势必导致整个行业的资金流动缓慢,对所有环节的企业而言,都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低价乱象中埋下的安全隐患,更是让人人都捏了一把汗。

由于储能电站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大多处在晒太阳的状态。因此,业主方对电站的初始投资格外重视。这就为恶性低价竞争创造了土壤。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循环寿命需要时间来验证。新晋或跨界企业的产品,本身就没有经历一定时间范围的实际场景的验证。此外,还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是,低价抢单以后,企业可能为了控制成本,使用质量更低一些的电池和硬件。

上述熟悉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有的储能系统厂商会采购宁德时代A级产品,但有的厂商会专门选购B品。

面对高度内卷的市场,行业绷紧了安全神经,但大家通常秘而不宣。任何有关安全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引发一场舆论风暴。

去年8月份,一则有关由比亚迪供货的宁夏银川锦洋绿储储能电站爆炸起火并致人伤亡的视频在网络疯传。最后,比亚迪不得不官方辟谣。

比亚迪官方辟谣声明

安全是储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底线,是悬在行业头顶的利剑。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行业骤然降温,叠加高企的资金压力,或遇到索赔追偿,整个行业都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出现连锁反应,或将出现一次大面积的崩盘。

一位头部储能系统厂商负责人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当下国内储能市场的情况,太危险了!”

行业内弥漫着危险的气息,但价格战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停止。

过剩产能出清需要一定时间。在电芯这一环节,价格还有下探空间。

楚能新能源官宣的0.5元/Wh以下已经落地。去年12月25日,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2024年度电芯框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0.5C及0.25C电芯最低报价仅0.409元/Wh,来自欣旺达。楚能新能源紧随其后,为0.41元/Wh。

同时投标的中创新航、亿纬动力、力神电池、鹏辉能源、德赛电池等报价也均在0.5元/Wh以下,只有宁德时代报价在0.5元/Wh以上。

多位人士对新能源产业家表示,对电芯企业而言,箭已经在弦上,不得不往前冲。大家都会拼尽全力,确保自己是会留下来的一个。

同时,一些跨界者还在持续加码。比如,1月2日,晶科能源在官方公号公布了2024年的小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储能、电芯业务剑指行业TOP5。

2024年,储能行业的价格战,或将变得更加激烈。而面对国内异常激烈的竞争,企业很有可能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开发,行业出海的势头也将进一步增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