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年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无用之人吗?|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年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无用之人吗?|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双雪涛、川端康成、老年贫困、古人的性、韩国现代化、德国难民、食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不间断的人》

双雪涛 著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4-2

《不间断的人》囊括了近年来双雪涛的多篇短篇小说,如《不间断的人》《淑女的选择》《刺客爱人》《香山来客》《白色拳击手》《买狗》《爆炸》等。《淑女的选择》是一个女人来到男人的地盘向男人发问的故事,《刺客爱人》把21世纪北京的现实与1996年前后S市的一桩凶杀案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东北底层人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生存困境。《不间断的人》则讲述了一位作家遭到两个AI威胁被迫修改剧本的故事。

从最开始写小说到写作《不间断的人》,在十年的时间里,双雪涛称自己几乎没有休息过。他在谈论《不间断的人》时曾说,“除了技艺之道,还有某种责任,责任不一定要全部倾注在小说里,也包含着小说之外的行为,所谓诚惶诚恐,莫敢忘之。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么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这时候个人的渺小是最好的安慰。”

《银河坠入身体:杨照谈川端康成》

杨照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10

杨照在这本书中指出,日本战败后,川端康成意识到军国主义是再男性不过、在阳刚不过的潮流,战败是日本男人的战败,所以日本如果还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依靠女人和阴性的力量。但也不是任何女性都可以填上男人缺席的空洞,只有一种有艺术与美的自觉的女人,才能带来核心的力量与作用。

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的面临什么样的时代问题,各自用文学给出了什么样的答卷,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杨照就是在历史脉络中去书写这些日本文学名家,推出了“我与世界挣扎久: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丛书。目前已出版的五本分别讨论了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夏目漱石和太宰治。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

[韩]张庆燮 著 司炳月、孙彤彤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1

首尔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张庆燮看到,经典现代化理论曾假定,在走向现代化的关键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会从根本上降低,这是因为学界认为各种社会(或者非家庭) 实体接管了家庭的主要社会功能,如经济生产和教育。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像韩国这样似乎由家庭主宰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社会被诱导察觉到陈旧和不合理的现实,从而站在了迅速逃避或至少是谴责此种现象的立场上。但是,大量研究却揭示了韩国人在社会各个方面依然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行为和态度。

由此看来,韩国的社会变迁和复杂的社会秩序,仅靠西方理论是无法令人满意地描绘出来的。张庆燮看到,韩国人一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结构变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家庭中心主义,即家庭对社会秩序和私人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于是,他提出“压缩现代性”(Compressed Modernity)理论,意思是韩国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和社会变动,但在其他方面并非如此。而韩国的这一压缩现代性的许多局限和问题也与家庭密切相关。

《老人漂泊社会》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高华彬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10

既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属,也没有可以回归的故乡,甚至连钱也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患上了认知症,只能在基层政府的帮助下入住免费或廉价住所,或者在各家医院和护理机构之间颠沛流离。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地发生在了许多日本老年人身上。如今在日本,因为没有住所而四处漂泊的老年人数量正在激增。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看到,社会上弥漫着“老年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人=无用之人”的看法,老年人因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而执意拒绝救助,把自己封闭起来,一直独自忍耐,直到孤独地死去……

人们常常讨论怎么有尊严地死去,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终老之地”,不得不四处漂泊。但是,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也会成为老年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对老年人加以排斥,与他们划清界限呢?录制组指出,在老龄化和独身化趋势并驾齐驱的时代,必须打造“互帮互助”型社会。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荷] 高罗佩 著 吴岳添 译
汉唐阳光 | 书海出版社 2023-12

荷兰外交家、汉学家高罗佩当过外交官,学过中国古琴,他的系列侦探小说《狄公传》更是驰名欧美和中国。在写作这本书时,高罗佩面对的是当时海外盛行的观点:古代中国人具有变态和反常的性习惯,他指出这种想法真可谓大错特错。高罗佩说,中国人很早就把他们的想法写在一些性经中,来指导一夫多妻制家庭中的男主人如何调节与妻妾们的性关系。后来儒家的严格道德观限制了这些文献的流通。清朝建立以后,性更是被神秘化了。在本书中,高罗佩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纠正了当时人们对中国古人性生活的错误观念。

本书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等译为《中国古代房内考》,最近一版出版于2007年。《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则是译者吴岳添从《房内考》的法文译本转译而来,曾于上世纪出版了繁体版。

《龙头蛇尾: 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

[美]石康(Kenneth M.Swope) 著 周思成 译 
理想国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3-12

说到明朝的武力,人们常常会觉得明朝是帝制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时期之一。谈到万历皇帝,很多人认为他昏庸无能,他的名字也长期和怠政、贪腐、宦祸、党政、内讧、武力废弛和全面衰败等联系在一起。但本书作者石康指出,万历皇帝其实重视并且维护明朝在东亚的军事霸权。当第一个真正的大亚细亚主义梦想家丰臣秀吉为了争夺东亚霸权而发起战争时,万历皇帝依然能够以强大的军事能力和高效的官僚体系进行应对。

对于这场战争,朝鲜人称之为“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日本人称之为“秀吉的朝鲜侵略”、“征韩”等;在中国这场战争被称为“援朝之役”或“东征”。但由于敌对行动还不仅仅局限于朝鲜、中国和日本,韩国学者韩明基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场席卷东亚的世界大战”。

石康则将这场冲突称为第一次东亚大战。在日本,这场战争也被称为“龙头蛇尾”,意思是开场轰轰烈烈,结局草草而终。石康在书中详述了大战的来龙去脉,写出这个名字究竟为何贴切。

《我们遗忘的一切: 重走父亲逃亡之路》

[德]克里斯蒂安娜·霍夫曼 著 王毅民 译
新星出版社 2024-1

德国一直对这些议题争论不休:德国人要不要缅怀二战结束后1400万德国难民(当时德国人口的1/5)的命运?如果缅怀,该如何进行?名为《逃亡、驱逐与和解》的展览于2021年6月在柏林开幕,克里斯蒂安娜·霍夫曼发现这个展览的内容刻意保持着冷静和中立,仿佛滥情是危险的。展览仿佛在告诉人们,逃亡和驱逐是成千上万人共有的命运,此类劫难在人类历史中再三地发生过。霍夫曼对这种“不要大惊小怪”的态度感到深深的失望,她决定讲述自己所知的故事。

霍夫曼的父母都是二战后被驱逐并且逃到西德的德裔难民,她重走了父亲从西里西亚开始的逃亡之路,把逃亡和背井离乡的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结合在一起。在书中她说,罪行、战争与逃亡的诅咒会在一个家族持续好几代。“它首先会附在儿女的身上,在第三代的孙儿辈上渐渐减轻,直到七八十年后,这个诅咒才会慢慢失去其魔法力量。”

《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英]丹·萨拉迪诺 著 高语冰 译
贝页 | 文汇出版社 2023-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灭绝时代。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工业化农业和口味标准化不仅消灭了许多可食用植物,还消灭了与之相伴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这本书对保护环境的呼吁明确而热情,但它选择的方式是胡萝卜而不是大棒,让读者在当地和个人的故事中沉迷,抵消残酷悲观情绪。

在本书中,BBC美食记者丹·萨拉迪诺在全球寻找最濒危的食物。从美国南海岸岛屿上不起眼的豌豆,到巴尔干山脉中发现的神秘奶酪,从坦桑尼亚游牧部落几个世纪以来食用的野生蜂蜜,到印度山林中罕见的柑橘类水果……这些食物都将带领我们来到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在他的笔下,每一种食物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从气候变化到全球不平等,食物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重大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年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无用之人吗?|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双雪涛、川端康成、老年贫困、古人的性、韩国现代化、德国难民、食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不间断的人》

双雪涛 著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4-2

《不间断的人》囊括了近年来双雪涛的多篇短篇小说,如《不间断的人》《淑女的选择》《刺客爱人》《香山来客》《白色拳击手》《买狗》《爆炸》等。《淑女的选择》是一个女人来到男人的地盘向男人发问的故事,《刺客爱人》把21世纪北京的现实与1996年前后S市的一桩凶杀案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东北底层人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生存困境。《不间断的人》则讲述了一位作家遭到两个AI威胁被迫修改剧本的故事。

从最开始写小说到写作《不间断的人》,在十年的时间里,双雪涛称自己几乎没有休息过。他在谈论《不间断的人》时曾说,“除了技艺之道,还有某种责任,责任不一定要全部倾注在小说里,也包含着小说之外的行为,所谓诚惶诚恐,莫敢忘之。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么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这时候个人的渺小是最好的安慰。”

《银河坠入身体:杨照谈川端康成》

杨照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10

杨照在这本书中指出,日本战败后,川端康成意识到军国主义是再男性不过、在阳刚不过的潮流,战败是日本男人的战败,所以日本如果还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依靠女人和阴性的力量。但也不是任何女性都可以填上男人缺席的空洞,只有一种有艺术与美的自觉的女人,才能带来核心的力量与作用。

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的面临什么样的时代问题,各自用文学给出了什么样的答卷,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杨照就是在历史脉络中去书写这些日本文学名家,推出了“我与世界挣扎久: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丛书。目前已出版的五本分别讨论了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夏目漱石和太宰治。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

[韩]张庆燮 著 司炳月、孙彤彤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1

首尔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张庆燮看到,经典现代化理论曾假定,在走向现代化的关键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会从根本上降低,这是因为学界认为各种社会(或者非家庭) 实体接管了家庭的主要社会功能,如经济生产和教育。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像韩国这样似乎由家庭主宰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社会被诱导察觉到陈旧和不合理的现实,从而站在了迅速逃避或至少是谴责此种现象的立场上。但是,大量研究却揭示了韩国人在社会各个方面依然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行为和态度。

由此看来,韩国的社会变迁和复杂的社会秩序,仅靠西方理论是无法令人满意地描绘出来的。张庆燮看到,韩国人一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结构变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家庭中心主义,即家庭对社会秩序和私人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于是,他提出“压缩现代性”(Compressed Modernity)理论,意思是韩国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和社会变动,但在其他方面并非如此。而韩国的这一压缩现代性的许多局限和问题也与家庭密切相关。

《老人漂泊社会》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高华彬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10

既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属,也没有可以回归的故乡,甚至连钱也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患上了认知症,只能在基层政府的帮助下入住免费或廉价住所,或者在各家医院和护理机构之间颠沛流离。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地发生在了许多日本老年人身上。如今在日本,因为没有住所而四处漂泊的老年人数量正在激增。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看到,社会上弥漫着“老年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人=无用之人”的看法,老年人因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而执意拒绝救助,把自己封闭起来,一直独自忍耐,直到孤独地死去……

人们常常讨论怎么有尊严地死去,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终老之地”,不得不四处漂泊。但是,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也会成为老年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对老年人加以排斥,与他们划清界限呢?录制组指出,在老龄化和独身化趋势并驾齐驱的时代,必须打造“互帮互助”型社会。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荷] 高罗佩 著 吴岳添 译
汉唐阳光 | 书海出版社 2023-12

荷兰外交家、汉学家高罗佩当过外交官,学过中国古琴,他的系列侦探小说《狄公传》更是驰名欧美和中国。在写作这本书时,高罗佩面对的是当时海外盛行的观点:古代中国人具有变态和反常的性习惯,他指出这种想法真可谓大错特错。高罗佩说,中国人很早就把他们的想法写在一些性经中,来指导一夫多妻制家庭中的男主人如何调节与妻妾们的性关系。后来儒家的严格道德观限制了这些文献的流通。清朝建立以后,性更是被神秘化了。在本书中,高罗佩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纠正了当时人们对中国古人性生活的错误观念。

本书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等译为《中国古代房内考》,最近一版出版于2007年。《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则是译者吴岳添从《房内考》的法文译本转译而来,曾于上世纪出版了繁体版。

《龙头蛇尾: 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

[美]石康(Kenneth M.Swope) 著 周思成 译 
理想国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3-12

说到明朝的武力,人们常常会觉得明朝是帝制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时期之一。谈到万历皇帝,很多人认为他昏庸无能,他的名字也长期和怠政、贪腐、宦祸、党政、内讧、武力废弛和全面衰败等联系在一起。但本书作者石康指出,万历皇帝其实重视并且维护明朝在东亚的军事霸权。当第一个真正的大亚细亚主义梦想家丰臣秀吉为了争夺东亚霸权而发起战争时,万历皇帝依然能够以强大的军事能力和高效的官僚体系进行应对。

对于这场战争,朝鲜人称之为“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日本人称之为“秀吉的朝鲜侵略”、“征韩”等;在中国这场战争被称为“援朝之役”或“东征”。但由于敌对行动还不仅仅局限于朝鲜、中国和日本,韩国学者韩明基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场席卷东亚的世界大战”。

石康则将这场冲突称为第一次东亚大战。在日本,这场战争也被称为“龙头蛇尾”,意思是开场轰轰烈烈,结局草草而终。石康在书中详述了大战的来龙去脉,写出这个名字究竟为何贴切。

《我们遗忘的一切: 重走父亲逃亡之路》

[德]克里斯蒂安娜·霍夫曼 著 王毅民 译
新星出版社 2024-1

德国一直对这些议题争论不休:德国人要不要缅怀二战结束后1400万德国难民(当时德国人口的1/5)的命运?如果缅怀,该如何进行?名为《逃亡、驱逐与和解》的展览于2021年6月在柏林开幕,克里斯蒂安娜·霍夫曼发现这个展览的内容刻意保持着冷静和中立,仿佛滥情是危险的。展览仿佛在告诉人们,逃亡和驱逐是成千上万人共有的命运,此类劫难在人类历史中再三地发生过。霍夫曼对这种“不要大惊小怪”的态度感到深深的失望,她决定讲述自己所知的故事。

霍夫曼的父母都是二战后被驱逐并且逃到西德的德裔难民,她重走了父亲从西里西亚开始的逃亡之路,把逃亡和背井离乡的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结合在一起。在书中她说,罪行、战争与逃亡的诅咒会在一个家族持续好几代。“它首先会附在儿女的身上,在第三代的孙儿辈上渐渐减轻,直到七八十年后,这个诅咒才会慢慢失去其魔法力量。”

《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英]丹·萨拉迪诺 著 高语冰 译
贝页 | 文汇出版社 2023-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灭绝时代。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工业化农业和口味标准化不仅消灭了许多可食用植物,还消灭了与之相伴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这本书对保护环境的呼吁明确而热情,但它选择的方式是胡萝卜而不是大棒,让读者在当地和个人的故事中沉迷,抵消残酷悲观情绪。

在本书中,BBC美食记者丹·萨拉迪诺在全球寻找最濒危的食物。从美国南海岸岛屿上不起眼的豌豆,到巴尔干山脉中发现的神秘奶酪,从坦桑尼亚游牧部落几个世纪以来食用的野生蜂蜜,到印度山林中罕见的柑橘类水果……这些食物都将带领我们来到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在他的笔下,每一种食物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从气候变化到全球不平等,食物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重大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