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商务厅公示了《首批四川省市场采购贸易“一县(区)一品”特色县(区)名单》,其中彭州中医药产业入选。
彭州中医药产业有何优势?
药材资源丰富,奠定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素有“天府金彭、蜀中膏腴”的美誉,北依龙门山,南抱成都平原,4300米的海拔落差、群山争拱的山川河谷、一马平川的广阔平原,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在这些U形河谷、高山云海、峡谷飞瀑等自然奇景间,生长有川芎、黄连、金银花、重楼、“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1000余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出一方药。在中医学上,有“道地药材”的说法,就是指某地出产的品质较为优秀的某种药材。所以不同地区出产的同种药材,品质往往也有区别。比如,彭州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药用牡丹等中药材,到了明代,敖平镇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川芎之乡”,其出产的川芎根茎大、肉质实、形态佳、药味浓,疗伤效果佳。
依靠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彭州发展起了中医药研发制造产业。1921年,四川省内第一家现代制药厂——济生制药厂在彭州成立,拉开了四川现代中药制造史的序幕,标志着传统中药种植生产开始步入现代化、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生产道路。
此外,成都第一制药厂、四川省中药厂(丽珠光大)、四川绿色药业(新绿色药业)等企业也陆续落户彭州,壮大了彭州现代医药制造业的基础。这些企业,秉承当地名医唐宗海开创的中西医汇通理念,以中药、西药制造融合为发展目标,为中医药大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目前,彭州已建立起以川芎、黄连、“三木药材”等为主的无公害规范化种植基地,各类药材种植面积13.62万亩,总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10.15亿元,其中川芎种植面积超6.2万亩,产量达1.8万吨,产值2.52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彭州川芎”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
产业链条完善,彭州中医药产业厚积薄发
近年来,彭州坚定把中医药大健康作为全市的特色产业,以天府中药城为主阵地,规划建设“一城三区”,构建彭州中医药“种、研、制、贸、医、养”全产业链条发展体系,实现“种-药-医”三大联动。“中医药”也成为了彭州的区域品牌,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传承天下知名产品”,彭州中医药逐步打响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作为西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产业园区,天府中药城的实力不容小觑,已集聚医药健康企业200余家,规上企业115家,拥有中药配方颗粒、抗病毒颗粒、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等年销售过亿元中药单品10个,拥有“济生堂”“川济”等百年老字号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药产业集群。2023年天府中药城实现中医药制造业产值100.05亿元,同比增长10.88%,中医药规上工业产值居全省前列。
天府中药城还与中国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了全方位的校院企地合作,建成成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具备了自主独家研发新药能力。
从种植到生产,天府中药城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与实力。而在生产链的末端,中医药贸易依托58万平米的成都国际医药港,现已招引四川本草堂药业等商贸流通企业42家,贵细中药材贸易商家384家。仅2022年,实现医药贸易流通额44亿元。
厚积而薄发,短短几年时间内,彭州一跃成为全省起步最早、综合实力最强、三次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中医药产业聚集地,中药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区县30强,先后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等荣誉称号。
“2021年,成都市金牛区和彭州市率先签订了《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合作协议》,加强区域合作,利用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发展联动,搭建‘圈层互动’共建共享体系。”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1年至2022年,彭州先后通过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中心平台成功招引11家外向型贸易企业,积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运营,共享市场采购贸易红利,促进彭州外贸稳步增长。
下一步,彭州将切实发挥市场采购贸易外贸创新的“出海”示范带动效应,持续壮大中医药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聚集度、产品外向度、品牌知名度,推动更多“彭州造”产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走出去,用好“一县(区)一品”招牌,有效提升县(区)一级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