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无闻
水平对置发动机,伴随着整个汽车发展历史。最早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由卡尔·本茨发明,1896年注册专利。后来包括阿尔法 罗密欧、蓝旗亚、雪佛兰、福特、大众甚至是法拉利等众多车企都曾经采用过这一种独特结构的发动机。但由于种种的优缺点权衡,最后大部分厂商都放弃了对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后续研发。
真正将水平对置发动机运用到极致的,竟然是特立独行的日系代表斯巴鲁。在面对众多厂商弃用水平对置发动机之时,斯巴鲁的坚持,是不忘初心还是别无选择?如果要了解这一切,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斯巴鲁的品牌历史。
斯巴鲁的首款车型 Subaru360
斯巴鲁是属于富士重工旗下的汽车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复苏经济,政府征召车企们制造一款最高时速能达100公里、能乘坐4人、并且行驶里程达到30公里以上的车型。为了抓住这样一个发展的契机,斯巴鲁制造出了一款后置后驱的车型——斯巴鲁360。这也是斯巴鲁的第一款车型。这款车型从诞生到寿终正寝,一共生产了39万辆,成功为斯巴鲁打开了知名度。
首款水平对置车型 Subaru1000
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汽车市场逐渐产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从轻自动车转成了小型自动车。在那个时候,汽车的驱动设计大部分都是以FR(前置后驱)为主,但有个通病是FR车型那庞大而又笨重的传动轴十分影响乘坐空间及操控性,而且传动轴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对乘客的舒适性有着不少的影响。
当时,以制造有质感的汽车为理念的斯巴鲁为了改善这一方面的问题,研究起了FF(前置前驱)车型的研发。对于FR车型而言,FF有着较好的前进稳定性,因为不需要利用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后轮,所以在噪音方面会有一定的改善,而且可以使得乘坐空间更加宽敞。在选择发动机方面,因为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低重心,小体积,运转平顺的特性,完全符合了他们追求最佳性能的偏好。基于这一系列的思路下,1966年5月份,一款前置前驱,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斯巴鲁1000就诞生了。
斯巴鲁1000的水平对置发动机采用了四缸水冷、提供SOHC和OHV两种版本。最大功率50kW,最高转速6600rpm,在当时的技术来看,已经是一款非常了不起的发动机。但由于受到研发资金的限制,加上新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可靠问题,使得这款发动机的耐用性跟口碑都不如同期的一些竞争对手。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沉淀后,斯巴鲁在1989年推出了全新的第二代水平对置发动机,也就是一直采用至今的EJ系列。它涵盖了1.5L至2.5L的多种排量,分别有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两种形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日系各大汽车厂商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当时丰田选择了进军F1赛车,日产也征战了JTCC,勒芒等赛事,而斯巴鲁则选择了WRC这一个竞技场。当然,EJ20系列水平对置发动机不负众望,为斯巴鲁拿下了不少奖项。当时WRC赛场上斯巴鲁Imperza与三菱Evolution之间的恩怨情仇,时至今日仍然是很多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为了与三菱这位强大对手较量,斯巴鲁的EJ20涡轮增压发动机从一开始的220匹马力,不断压榨到当时日本君子协定的极限280匹。在1995至1997年间,斯巴鲁连续三年在WRC赛事上获得厂商冠军,这也让斯巴鲁奠定了它在日系车中的运动形象。
硬币另一面:水平对置的先天缺陷
虽然斯巴鲁EJ20发动机有着低重心,稳定性好,转速提升快等一系列优势,但始终无法摆脱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受到地心吸引力的影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机油一般都会聚集在底部,水平运作的活塞很难让机油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地方。这样长久下来,难免会出现偏磨现象,机油也会“烧”得比其他种类的发动机要快。加上发动机结构复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维修与保养成本更高。
但水平对置发动机独特的魅力依旧让斯巴鲁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日本当地以及北美地区,斯巴鲁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以一间规模不大的厂家而言,能生存下来,并活得如此滋润,这款个性鲜明的发动机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Boxer Engine”已经成为斯巴鲁的品牌基因,斯巴鲁旗下车型的架构也都围绕着它而生。重新研发一套发动机技术并非易事,虽然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优缺点同样明显,但针对更加小众的消费群体来说,这套发动机反而成为了斯巴鲁的立身之本。
从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一路走到现在,不知不觉已过去50年有多了,回望身边的同行们,也许还在坚持的,就剩下保时捷这位“伙伴”了。虽然让人感觉有点唏嘘不已,但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很多事情并不是看到了成功,才愿意去坚持。而是正因为有坚持不懈的觉悟与努力,才会看到成功的希望。也许,斯巴鲁最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一直在坚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