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4年国产动画电影第一枪,怎么就哑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4年国产动画电影第一枪,怎么就哑了?

《大雨》存在的问题,和去年的《深海》有一定相似之处。

文|ACGx

成熟的动画电影,不仅需要有才情的导演,更需要优秀的编剧、制片和宣发

870万元,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大雨》首周末的票房,一个令人愕然却并不意外的数据。上映前3天,电影平均排片为6.4%,场均观看人次为2人——这样的市场表现要归咎于宣发的不足。无论是发行方还是院线,从一开始对待这部影片就是比较消极的。

然而《大雨》又并非一部毫无来头的作品,其导演不思凡的前作《大护法》在2017年收获了超过8000万元票房。尽管《大护法》评论两极化,但其成人化的故事内核和自主分级在国产动画电影里罕见,不少国漫爱好者将其称作“国产动画电影之光”。引入了更多制作资源、耗时6年完成的《大雨》,延续了《大护法》独特的美术风格,制作水平明显进步,但在不少期望颇高的粉丝看来,其在剧情方面的缺点可以说是比《大护法》更甚,豆瓣开分6.5分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过于明显的亲情线,与不知所以然的隐喻

《大雨》全片可以拆分为两条线,一条讲的是小男孩馒头与养父大谷子的故事,由隐蛟、夜翎人和龙耳军团三方势力之间的争斗构成了电影的另一条叙事线。

亲情是《大雨》想要传递出来的作品内核之一。电影在前半段花了大量篇幅去体现大谷子的父爱,与电影后期馒头踏上戏鼓船寻找大谷子形成一段较为完整的父子线。在短视频平台上,电影的宣传片段也集中在“找父亲”这一点上,这是大众观影人群最容易引发共鸣的情绪点。

另一条故事线,是隐喻阶层冲突下的众生相。以诡异怪诞的世界观和千奇百怪的人物,去对特定的现象或人进行隐喻,这是不思凡导演最为擅长的创作模式。但是,电影最大的问题也在这条线上,全片对于夜翎人、柳大欢、柳子彦、柳大乐、穆影之这几位叙事线上重要人物的刻画显得相当局促。每个人物对照不同阶层的人,由于电影并没有去相对完整地描写人物背景,以至于不少观众看完全片也不能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

全片看下来还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即叙事层面的严重割裂感。主线父子亲情的表达过于简单直白,最后5分钟的父子分离情节,就差导演拿着喇叭对观众喊“全都给我哭”。在另一条线上,不仅想要刻画两组父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想要揭示柳家、戏班、夜翎人所对应的社会各阶层百态,由于想要表达的要素过多,不少观众看下来觉得电影好像是想要传递一些什么深刻的寓意,但是又说不出太具体的感受。

这两条叙事线固然有宝物“夜翎缎”进行连接,但叙事节奏是不一致的,甚至可以认为若是把亲情线抛掉,也不影响三方势力斗争线的进行。特别是最后戏鼓船上的高潮戏,每个势力都在各干各的,再配合晦涩的台词,很难带给绝大部分观众较好观感,观众也只能表达对作品的失望之情。

当然,也有部分观众愿意去理解导演,愿意多刷电影,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去解读电影里没有说清楚的人物关系和叙事。1月13日晚,不思凡导演在抖音直播3小时讲解电影里的各种细节——全心全意沉醉于制作电影数年的动画导演开直播给粉丝答疑解惑,这似曾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去年春节档《深海》上映期间。

相较于《深海》最终收获9.19亿票房,《大雨》票房可能最终只是前者的零头,它的市场遭遇更显得残酷。而更令人遗憾的,是其作为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少有的2D动画,在画面、配乐等整体制作方面相当出彩,那些充满想象力和美感的画面共同构建起的架空世界,以及片尾Staff里多家参与制作的国产2D动画公司付出的共同努力,并没有被足够多的中国观众可以看到。

《大雨》从口碑到票房的种种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一鸣惊人的国产动画电影获得丰厚投资,然而电影制作权仍旧集中在导演手里。沉浸于自我创作、表达过于主观的导演,缺乏与市场接轨的桥梁,其作品无法获得大众回应,落脚在商业层面,则是回收制作成本失败。

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不能“一言堂”

在《大雨》的出品列表中,有上海今涂影业、华人影业、彩条屋影业。其中今涂影业是导演不思凡自己的公司,也是电影的制作方。2020年,华人文化投资了不思凡的公司上海今涂影业,占股60%。华人文化对外表现并不会干扰导演的创作,《大雨》也会“继续作为个人风格极强的’作者型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为《大雨》上映后的市场差评埋下了伏笔。

《大雨》能在2020年获得外部投资,与其前作《大护法》的市场表现不无关系,然而严格来说《大护法》并不是一部冲着上院线去制作的作品。2017年,由光线影业发行的《大护法》在院线上映。片中奇特的世界观设定,以及人物、情节背后折射的社会隐喻,令不少青年动画观众眼前一亮。但这部电影却呈现出两极化的评价,一种认为主体足够黑暗、故事有思想,另一种认为叙事结构过于松散、观点传递直白,以及缺乏作为电影的镜头语言表达。

面对观众的评价,不思凡导演也曾在采访中坦言“这原本是一部面向视频平台传播的网剧”。由好传动画和不思凡共同合作的《大护法》,原本是一部11个篇章的网络动画剧集,光线影业看中了这个项目,提议将《大护法》从网络动画升级到院线电影,并邀请知名电影剪辑师完成电影剪辑,最终观众才能在院线看到它(可以说,不思凡导演真正的第一部院线动画电影,还是《大雨》)。

当时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刚经历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狂欢,观众们对《大鱼海棠》《大护法》这些比较青涩的青年向作品其实是非常包容的,类型的稀缺性也使得这类作品较为容易获得投资。《大护法》从一部网络动画变身为院线电影,与创作者本身的努力和当时大环境对青年向动画电影的迫切需求都有关系。

虽然《大护法》的题材稀缺性让其收获了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却并不代表作为导演的不思凡能够在下一部作品中做好了面对大众市场的准备。

动画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制作成本不低的内容形态,它最终是要以商业片的模式进入市场中,创作者也必须要有服务观众的意识。特别是当国产动画电影的红利期逐渐褪去后,对于带有强烈自我表达意愿的创作者而言,创作出能够让市场接受的动画电影会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情。

我们能在《大雨》中看到不思凡导演想要通过父子线去亲近大众市场的需求,也能从三方势力斗争线看到他对自我风格的态度。只不过,要同时满足服务大众和坚持自我风格这两点,对于一位首次做院线动画电影的导演来说,难度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在他身兼《大雨》编剧和监制,对全片有着绝对掌控力的状况下,就更难了。

在最近澎湃新闻对不思凡导演的采访中,不思凡导演认真讲述了“钱多了”带给他的快乐与痛苦。

“‘《大雨》相对来说条件好了太多,也相应地激起了自己的一些'野心',当年可能没有办法实现的东西,甚至当时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有条件做了,同样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结果在做的过程里,我发现以前那种条件的约束,居然是我具备的某种能力。

具备条件以后,去到的是从未涉足过的世界,我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花钱,也不知道怎么样运用资金,让作品变得更好。以前那种创作过程,把大量的心思花在贫瘠环境下去创作的经验,在新的项目里也不再适用,我等于是重新学习一种新的创作过程。”

《大雨》存在的问题,和去年的《深海》有一定相似之处。

做了7年的《深海》,花了2年做片头并且花光了前期投资,靠着彩条屋追加的投资和资深制片人的加盟,调整了项目管理最终才完成了全片。田晓鹏导演也在《深海》纪录片中坦然,无论是《大圣归来》还是《深海》,都让他踩了不少坑。

做了6年的《大雨》,上映前宣发无比低调,甚至连规模性的点映都没有,显然出品方自己也不看好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这两部作品的遭遇,彻底把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当国产动画电影的红利期结束,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时,国产动画电影要成功,要靠一整个团队实现高度且有效的分工合作,不能只靠导演一人把控全局。

面对越来越成熟的市场,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不仅需要有才情的导演,也需要有创作能力懂观众需求的编剧,更需要能够严格管控项目的制片人,以及了解市场动向的宣发。希望在他的下一部新作品里,能看到更具体的进步。也希望接下来的国产动画电影,都能够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4年国产动画电影第一枪,怎么就哑了?

《大雨》存在的问题,和去年的《深海》有一定相似之处。

文|ACGx

成熟的动画电影,不仅需要有才情的导演,更需要优秀的编剧、制片和宣发

870万元,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大雨》首周末的票房,一个令人愕然却并不意外的数据。上映前3天,电影平均排片为6.4%,场均观看人次为2人——这样的市场表现要归咎于宣发的不足。无论是发行方还是院线,从一开始对待这部影片就是比较消极的。

然而《大雨》又并非一部毫无来头的作品,其导演不思凡的前作《大护法》在2017年收获了超过8000万元票房。尽管《大护法》评论两极化,但其成人化的故事内核和自主分级在国产动画电影里罕见,不少国漫爱好者将其称作“国产动画电影之光”。引入了更多制作资源、耗时6年完成的《大雨》,延续了《大护法》独特的美术风格,制作水平明显进步,但在不少期望颇高的粉丝看来,其在剧情方面的缺点可以说是比《大护法》更甚,豆瓣开分6.5分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过于明显的亲情线,与不知所以然的隐喻

《大雨》全片可以拆分为两条线,一条讲的是小男孩馒头与养父大谷子的故事,由隐蛟、夜翎人和龙耳军团三方势力之间的争斗构成了电影的另一条叙事线。

亲情是《大雨》想要传递出来的作品内核之一。电影在前半段花了大量篇幅去体现大谷子的父爱,与电影后期馒头踏上戏鼓船寻找大谷子形成一段较为完整的父子线。在短视频平台上,电影的宣传片段也集中在“找父亲”这一点上,这是大众观影人群最容易引发共鸣的情绪点。

另一条故事线,是隐喻阶层冲突下的众生相。以诡异怪诞的世界观和千奇百怪的人物,去对特定的现象或人进行隐喻,这是不思凡导演最为擅长的创作模式。但是,电影最大的问题也在这条线上,全片对于夜翎人、柳大欢、柳子彦、柳大乐、穆影之这几位叙事线上重要人物的刻画显得相当局促。每个人物对照不同阶层的人,由于电影并没有去相对完整地描写人物背景,以至于不少观众看完全片也不能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

全片看下来还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即叙事层面的严重割裂感。主线父子亲情的表达过于简单直白,最后5分钟的父子分离情节,就差导演拿着喇叭对观众喊“全都给我哭”。在另一条线上,不仅想要刻画两组父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想要揭示柳家、戏班、夜翎人所对应的社会各阶层百态,由于想要表达的要素过多,不少观众看下来觉得电影好像是想要传递一些什么深刻的寓意,但是又说不出太具体的感受。

这两条叙事线固然有宝物“夜翎缎”进行连接,但叙事节奏是不一致的,甚至可以认为若是把亲情线抛掉,也不影响三方势力斗争线的进行。特别是最后戏鼓船上的高潮戏,每个势力都在各干各的,再配合晦涩的台词,很难带给绝大部分观众较好观感,观众也只能表达对作品的失望之情。

当然,也有部分观众愿意去理解导演,愿意多刷电影,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去解读电影里没有说清楚的人物关系和叙事。1月13日晚,不思凡导演在抖音直播3小时讲解电影里的各种细节——全心全意沉醉于制作电影数年的动画导演开直播给粉丝答疑解惑,这似曾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去年春节档《深海》上映期间。

相较于《深海》最终收获9.19亿票房,《大雨》票房可能最终只是前者的零头,它的市场遭遇更显得残酷。而更令人遗憾的,是其作为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少有的2D动画,在画面、配乐等整体制作方面相当出彩,那些充满想象力和美感的画面共同构建起的架空世界,以及片尾Staff里多家参与制作的国产2D动画公司付出的共同努力,并没有被足够多的中国观众可以看到。

《大雨》从口碑到票房的种种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一鸣惊人的国产动画电影获得丰厚投资,然而电影制作权仍旧集中在导演手里。沉浸于自我创作、表达过于主观的导演,缺乏与市场接轨的桥梁,其作品无法获得大众回应,落脚在商业层面,则是回收制作成本失败。

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不能“一言堂”

在《大雨》的出品列表中,有上海今涂影业、华人影业、彩条屋影业。其中今涂影业是导演不思凡自己的公司,也是电影的制作方。2020年,华人文化投资了不思凡的公司上海今涂影业,占股60%。华人文化对外表现并不会干扰导演的创作,《大雨》也会“继续作为个人风格极强的’作者型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为《大雨》上映后的市场差评埋下了伏笔。

《大雨》能在2020年获得外部投资,与其前作《大护法》的市场表现不无关系,然而严格来说《大护法》并不是一部冲着上院线去制作的作品。2017年,由光线影业发行的《大护法》在院线上映。片中奇特的世界观设定,以及人物、情节背后折射的社会隐喻,令不少青年动画观众眼前一亮。但这部电影却呈现出两极化的评价,一种认为主体足够黑暗、故事有思想,另一种认为叙事结构过于松散、观点传递直白,以及缺乏作为电影的镜头语言表达。

面对观众的评价,不思凡导演也曾在采访中坦言“这原本是一部面向视频平台传播的网剧”。由好传动画和不思凡共同合作的《大护法》,原本是一部11个篇章的网络动画剧集,光线影业看中了这个项目,提议将《大护法》从网络动画升级到院线电影,并邀请知名电影剪辑师完成电影剪辑,最终观众才能在院线看到它(可以说,不思凡导演真正的第一部院线动画电影,还是《大雨》)。

当时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刚经历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狂欢,观众们对《大鱼海棠》《大护法》这些比较青涩的青年向作品其实是非常包容的,类型的稀缺性也使得这类作品较为容易获得投资。《大护法》从一部网络动画变身为院线电影,与创作者本身的努力和当时大环境对青年向动画电影的迫切需求都有关系。

虽然《大护法》的题材稀缺性让其收获了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却并不代表作为导演的不思凡能够在下一部作品中做好了面对大众市场的准备。

动画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制作成本不低的内容形态,它最终是要以商业片的模式进入市场中,创作者也必须要有服务观众的意识。特别是当国产动画电影的红利期逐渐褪去后,对于带有强烈自我表达意愿的创作者而言,创作出能够让市场接受的动画电影会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情。

我们能在《大雨》中看到不思凡导演想要通过父子线去亲近大众市场的需求,也能从三方势力斗争线看到他对自我风格的态度。只不过,要同时满足服务大众和坚持自我风格这两点,对于一位首次做院线动画电影的导演来说,难度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在他身兼《大雨》编剧和监制,对全片有着绝对掌控力的状况下,就更难了。

在最近澎湃新闻对不思凡导演的采访中,不思凡导演认真讲述了“钱多了”带给他的快乐与痛苦。

“‘《大雨》相对来说条件好了太多,也相应地激起了自己的一些'野心',当年可能没有办法实现的东西,甚至当时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有条件做了,同样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结果在做的过程里,我发现以前那种条件的约束,居然是我具备的某种能力。

具备条件以后,去到的是从未涉足过的世界,我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花钱,也不知道怎么样运用资金,让作品变得更好。以前那种创作过程,把大量的心思花在贫瘠环境下去创作的经验,在新的项目里也不再适用,我等于是重新学习一种新的创作过程。”

《大雨》存在的问题,和去年的《深海》有一定相似之处。

做了7年的《深海》,花了2年做片头并且花光了前期投资,靠着彩条屋追加的投资和资深制片人的加盟,调整了项目管理最终才完成了全片。田晓鹏导演也在《深海》纪录片中坦然,无论是《大圣归来》还是《深海》,都让他踩了不少坑。

做了6年的《大雨》,上映前宣发无比低调,甚至连规模性的点映都没有,显然出品方自己也不看好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这两部作品的遭遇,彻底把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当国产动画电影的红利期结束,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时,国产动画电影要成功,要靠一整个团队实现高度且有效的分工合作,不能只靠导演一人把控全局。

面对越来越成熟的市场,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不仅需要有才情的导演,也需要有创作能力懂观众需求的编剧,更需要能够严格管控项目的制片人,以及了解市场动向的宣发。希望在他的下一部新作品里,能看到更具体的进步。也希望接下来的国产动画电影,都能够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