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产能过剩时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为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产能过剩时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为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在N型产能紧缺的2023年占尽先机,吃到了最大红利。那么,在2024年,在这个产能过剩时代,又该如何看待专业化和一体化问题呢?

 文|赶碳号

光伏大洗牌愈演愈烈,N型全面淘汰P型不断提速。1月20日的央企招标中,P型组件已经报出0.79元/W的历史最低价。

P型产能在被迅速出清的同时,一体化企业的N型电池短板也正在补齐,2024年国内市场TOPCon电池产能将快速释放。未来的竞争,不再是NP之间的竞争,而是TOPCon之间的竞争。

虽然2023年中国光伏装机占到全球半壁江山,但从长远看,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肯定大头在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关系影响下,面对2024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率先在海外建起先进N型产能,从全球贸易迈向全球制造,恐怕才是光伏企业在这个“过剩时代”博弈的胜负手。

1月19日晚,N型TOCPon电池龙头——钧达股份公告,拟在香港市场增发H股,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片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据了解,钧达股份电池片出海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将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建厂。

01、过剩时代,反而凸显专业价值

钧达股份是一家专业化电池企业,而且是N型TOPCon电池的龙头。在N型产能紧缺的2023年占尽先机,吃到了最大红利。那么,在2024年,在这个产能过剩时代,又该如何看待专业化和一体化问题呢?

对此,赶碳号认为,就这一轮光伏周期而言,在光伏供应链紧缺的2022年和2023年前三个季度,一体化企业占尽先机。从正面说,任何一个环节的产能错配,就会导致这个环节上的企业能赚到大钱;从反面说,企业只有一体化,才能不会受制于人。一句话,在光伏的好时代,长板决定着利润,所以要拉通,要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现在情形真的有些不同了。这一轮产能过剩,是四大环节的过剩,而不是某个单个环节的过剩。因为紧缺带来的长板红利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正在缩短,现在决定企业价值的,恰恰是专业化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就一体化企业而言,任何一环的拖累,在这个微利时代都将是致命的。通俗点说,一个环节踩进了坑,其它三个环节都不够填。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企业应该感同身受。

从商业的底层逻辑看,专业化企业最为重要并且唯一的价值,就在于专业。所以,即使是一体化企业的大佬们,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从长远看他们都更倾向于专业化。他们在内部通常会有这样的提法: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多次提出,要共同构建“你为我好、我为你好”光伏行业生态。天合光能的高纪凡也表示,“优势互补的合作才能够走得久”。

刚刚过去的2023年,钧达股份的优异表现多少有些超出市场预期。这是因为钧达股份早在2022年就已抢占到TOPCon先机,而当时一些光伏企业在技术路线上还在徘徊和犹豫。这导致了2023年高效TOPCon电池供应相对紧张,也导致绝大多数组件企业都要向钧达股份拿货、钧达股份全年处在满产满销状态。

但是在2024年,一体化企业在N型电池的短板正在补齐。钧达股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呢?对此,赶碳号并不完全认同。专业化企业只要足够专业,就无惧挑战。

在光伏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专业化机会,但机会大小不同,但在硅料和电池机会最大,硅片只在拉棒环节稍微有点门槛,切片完全没有,而组件的门槛在于资金管理能力、渠道能力和市场预判能力,而这些都属于基础和通识,而且在未来信息差只会越来越小。

就硅料而言,为化工行业属性,典型的高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成本有多低,N型料比例有多高,决定其能否专业化生存。就电池而言,是四大环节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体现在效率和良率。效率决定有没有客户,良率以及高效片的比例。决定有没有利润。所以,硅料和电池虽然参与者众,但大多数硅料新玩家不敢提成本,电池新玩家不敢提良率。

专业电池片企业,在未来如果输掉,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电池真的没有门槛,甚至拼不过一体化企业的电池业务。

2023年年底,钧达股份总经理张满良公开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激烈的竞争中就要把产品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优、性能最稳定。当企业外采电池比自己生产还要便宜、还要好很多的时候,企业就自然会选择外采。

赶碳号了解到,在几乎所有一体化企业内部的各业务板块之间,也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结算和核算的。

另外,除了头部一体化企业外,尚德电力、英利能源、阳光能源、海泰新能、协鑫集成、亿晶光电、爱康光电、一道新能等众多组件客户,都是钧达的TOPCon电池客户。

从下游客户产能看,一体化企业仍需要外采电池。按照晶澳科技的产能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其电池仍然不够自己用。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企业情况类似。

从行业总体需求看,2024年TOPCon高效电池片仍然相对紧缺。赶碳号粗略统计,2023年TOPCon产能在400GW左右,仍有一批新建产能在路上。若是叠加PERC,光伏电池片肯定产能过剩。事实是PERC正在被加速淘汰,能被升级成TOPCon的PERC产能并不多。

就目前组件每W七八毛的平均价格,以及580W以上高效组件和550组件的价差和利润来看,在2024年,绝大部分的PERC产能将会被出清。单就TOPCon来说,即使只保持70%的开工率,那被淘汰的30%无疑是不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02、从全球贸易,到全球智造

根据InfoLink每周价格信息整理

中国光伏企业大头在外,而在海外市场展开竞争的重点,在于海外产能,这将成为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过去一年,海外市场TOPCon组件(182mm)从2023年1月18日的1.91元/W,跌到2024年1月17日的0.96元/W。而海外光伏组件的价格表现,则是冰火两重天:

印度本土生产的PERC组件,下跌才30%,美国市场相对特殊,仅仅下跌了15%。而欧洲和澳洲的组件均来自中国出口,分别下跌了51%和52%,和中国市场跌幅基本保持同步。

据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一份报告指出,印度2023年向美国出口了10亿美元的光伏组件,约占其出口总额97%,比上年增长了16倍。不久前美国第一太阳能甚至斥资7亿美元到印度建厂。

以上充分说明,中国光伏企业从全球化贸易到全球化制造,已经势在必行。

钧达股份很早就发现:硅料和硅片是投资较重的资产,海外企业参与度不高;但是海外光伏增长较快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组件品牌,而且产能规划很大,落地速度也超出想象。同时,不少国家企业都通过对组件加税的方式、对本国组件补贴的形式,去推动本国光伏产业链的发展。钧达股份判断:“我们就有机会进入这些国家,与他们合作。”

为此,2023年全年钧达股份全力做一件事:完成海外客户的认证,拓展海外市场、构建海外销售运营体系。

此前,钧达股份的客户100%在中国,2023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中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直接海外销售从0%到4.66%的突破性增长,且完成了所有海外重点客户N型电池片的认证,涉及区域就包括印度、土耳其(组件产能高达)、巴西、加拿大以及欧洲等。

土耳其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根据欧洲太阳能贸易机构SolarPower Europe数据,土耳其是全球第四大太阳能制造商,2022年的年产能约为8GW,电池片均从中国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土耳其出口电池片8.95亿美元,2023年则飙升至11.6亿美元。

一般来说,中国光伏企业取得海外市场认证,需要3至5个月时间。这么看,对于钧达股份来说,2023年的海外市场电池销售量还是次要的,完成海外认证才是目的,建立起海外组件客户的渠道才是关键。

宣布在海外建厂的同时,钧达股份也公告将在香港发行H股。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境外资金问题,也是着眼全球战略及长远发展,打造境外融资平台及国际品牌形象。

据悉,企业出海建厂具有较高门槛,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高出数倍的建厂成本对各大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资金出境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光伏企业出海的拦路虎。钧达股份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快速解决海外项目所需境外资金问题,并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更多产融合作渠道。

钧达股份公告提到,考虑公司现有股东利益、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批准后18个月择机完成发行。

光伏产业链,中国一家独大,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均占全球出货量的90%。而在绿色减碳、能源危机等影响下,光伏产业又是世界各国都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中国光伏产业遭到“嫉妒”。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此外,美国还对新疆硅料企业及其产业链进行抵制。中国多家光伏企业产品被美国海关扣押。

在一系列国际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加快了出海步伐。这一轮光伏企业出海呈现新气象。

其一,出海的方向不再集中在东南亚国家,而且是面向美国、中东等地区。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首次宣布赴美建厂,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则早有布局。

其二,海外建厂的不再集中在组件环节,也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等环节。2023年,协鑫科技宣传计划在中东建设12万吨多晶硅项目;TCL中环与与Vision Industries在沙特共同建设20GW晶体晶片项目;天合光能股公告在中东建设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其三,中国企业乐于和当地企业合作、协作,特别是中东的项目更倾向和当地合作。

在与投资者交流时,钧达股份表示:海外产能项目相关准备工作已筹备多时,海外产能目标区域为中东、东南亚及欧美。同时,钧达股份将联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实现海外产能落地,这既是海外客户的诉求,也是钧达股份破圈行动第一步。

国内市场惨烈,但是在海外的组件产能仍有不错的利润。以在越南的中小企业ET Solar/ EliTe Solar为例子,它旗下产品超过90%销往北美市场,净利润率超过10%。它的主营业务为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是PERC。如果海外也有更先进的n型电池和n型技术呢?

钧达股份表示:“电池人才和电池技术,是海外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恰恰 是专业电池片企业全球化的优势所在。

钧达股份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2024年钧达股份的电池入库效率将达到25.5%甚至是25.8%,继续保持在全球N型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

来源:赶碳号

原标题:N型电池龙头,打响全球化制造第一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钧达股份

606
  • 钧达股份:预计阿曼项目将于今年底前开工建设,并于2025年建成投产
  • 钧达股份:预计未来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产能过剩时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为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在N型产能紧缺的2023年占尽先机,吃到了最大红利。那么,在2024年,在这个产能过剩时代,又该如何看待专业化和一体化问题呢?

 文|赶碳号

光伏大洗牌愈演愈烈,N型全面淘汰P型不断提速。1月20日的央企招标中,P型组件已经报出0.79元/W的历史最低价。

P型产能在被迅速出清的同时,一体化企业的N型电池短板也正在补齐,2024年国内市场TOPCon电池产能将快速释放。未来的竞争,不再是NP之间的竞争,而是TOPCon之间的竞争。

虽然2023年中国光伏装机占到全球半壁江山,但从长远看,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肯定大头在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关系影响下,面对2024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率先在海外建起先进N型产能,从全球贸易迈向全球制造,恐怕才是光伏企业在这个“过剩时代”博弈的胜负手。

1月19日晚,N型TOCPon电池龙头——钧达股份公告,拟在香港市场增发H股,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片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据了解,钧达股份电池片出海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将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建厂。

01、过剩时代,反而凸显专业价值

钧达股份是一家专业化电池企业,而且是N型TOPCon电池的龙头。在N型产能紧缺的2023年占尽先机,吃到了最大红利。那么,在2024年,在这个产能过剩时代,又该如何看待专业化和一体化问题呢?

对此,赶碳号认为,就这一轮光伏周期而言,在光伏供应链紧缺的2022年和2023年前三个季度,一体化企业占尽先机。从正面说,任何一个环节的产能错配,就会导致这个环节上的企业能赚到大钱;从反面说,企业只有一体化,才能不会受制于人。一句话,在光伏的好时代,长板决定着利润,所以要拉通,要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现在情形真的有些不同了。这一轮产能过剩,是四大环节的过剩,而不是某个单个环节的过剩。因为紧缺带来的长板红利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正在缩短,现在决定企业价值的,恰恰是专业化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就一体化企业而言,任何一环的拖累,在这个微利时代都将是致命的。通俗点说,一个环节踩进了坑,其它三个环节都不够填。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企业应该感同身受。

从商业的底层逻辑看,专业化企业最为重要并且唯一的价值,就在于专业。所以,即使是一体化企业的大佬们,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从长远看他们都更倾向于专业化。他们在内部通常会有这样的提法: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多次提出,要共同构建“你为我好、我为你好”光伏行业生态。天合光能的高纪凡也表示,“优势互补的合作才能够走得久”。

刚刚过去的2023年,钧达股份的优异表现多少有些超出市场预期。这是因为钧达股份早在2022年就已抢占到TOPCon先机,而当时一些光伏企业在技术路线上还在徘徊和犹豫。这导致了2023年高效TOPCon电池供应相对紧张,也导致绝大多数组件企业都要向钧达股份拿货、钧达股份全年处在满产满销状态。

但是在2024年,一体化企业在N型电池的短板正在补齐。钧达股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呢?对此,赶碳号并不完全认同。专业化企业只要足够专业,就无惧挑战。

在光伏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专业化机会,但机会大小不同,但在硅料和电池机会最大,硅片只在拉棒环节稍微有点门槛,切片完全没有,而组件的门槛在于资金管理能力、渠道能力和市场预判能力,而这些都属于基础和通识,而且在未来信息差只会越来越小。

就硅料而言,为化工行业属性,典型的高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成本有多低,N型料比例有多高,决定其能否专业化生存。就电池而言,是四大环节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体现在效率和良率。效率决定有没有客户,良率以及高效片的比例。决定有没有利润。所以,硅料和电池虽然参与者众,但大多数硅料新玩家不敢提成本,电池新玩家不敢提良率。

专业电池片企业,在未来如果输掉,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电池真的没有门槛,甚至拼不过一体化企业的电池业务。

2023年年底,钧达股份总经理张满良公开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激烈的竞争中就要把产品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优、性能最稳定。当企业外采电池比自己生产还要便宜、还要好很多的时候,企业就自然会选择外采。

赶碳号了解到,在几乎所有一体化企业内部的各业务板块之间,也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结算和核算的。

另外,除了头部一体化企业外,尚德电力、英利能源、阳光能源、海泰新能、协鑫集成、亿晶光电、爱康光电、一道新能等众多组件客户,都是钧达的TOPCon电池客户。

从下游客户产能看,一体化企业仍需要外采电池。按照晶澳科技的产能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其电池仍然不够自己用。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企业情况类似。

从行业总体需求看,2024年TOPCon高效电池片仍然相对紧缺。赶碳号粗略统计,2023年TOPCon产能在400GW左右,仍有一批新建产能在路上。若是叠加PERC,光伏电池片肯定产能过剩。事实是PERC正在被加速淘汰,能被升级成TOPCon的PERC产能并不多。

就目前组件每W七八毛的平均价格,以及580W以上高效组件和550组件的价差和利润来看,在2024年,绝大部分的PERC产能将会被出清。单就TOPCon来说,即使只保持70%的开工率,那被淘汰的30%无疑是不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02、从全球贸易,到全球智造

根据InfoLink每周价格信息整理

中国光伏企业大头在外,而在海外市场展开竞争的重点,在于海外产能,这将成为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过去一年,海外市场TOPCon组件(182mm)从2023年1月18日的1.91元/W,跌到2024年1月17日的0.96元/W。而海外光伏组件的价格表现,则是冰火两重天:

印度本土生产的PERC组件,下跌才30%,美国市场相对特殊,仅仅下跌了15%。而欧洲和澳洲的组件均来自中国出口,分别下跌了51%和52%,和中国市场跌幅基本保持同步。

据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一份报告指出,印度2023年向美国出口了10亿美元的光伏组件,约占其出口总额97%,比上年增长了16倍。不久前美国第一太阳能甚至斥资7亿美元到印度建厂。

以上充分说明,中国光伏企业从全球化贸易到全球化制造,已经势在必行。

钧达股份很早就发现:硅料和硅片是投资较重的资产,海外企业参与度不高;但是海外光伏增长较快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组件品牌,而且产能规划很大,落地速度也超出想象。同时,不少国家企业都通过对组件加税的方式、对本国组件补贴的形式,去推动本国光伏产业链的发展。钧达股份判断:“我们就有机会进入这些国家,与他们合作。”

为此,2023年全年钧达股份全力做一件事:完成海外客户的认证,拓展海外市场、构建海外销售运营体系。

此前,钧达股份的客户100%在中国,2023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中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直接海外销售从0%到4.66%的突破性增长,且完成了所有海外重点客户N型电池片的认证,涉及区域就包括印度、土耳其(组件产能高达)、巴西、加拿大以及欧洲等。

土耳其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根据欧洲太阳能贸易机构SolarPower Europe数据,土耳其是全球第四大太阳能制造商,2022年的年产能约为8GW,电池片均从中国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土耳其出口电池片8.95亿美元,2023年则飙升至11.6亿美元。

一般来说,中国光伏企业取得海外市场认证,需要3至5个月时间。这么看,对于钧达股份来说,2023年的海外市场电池销售量还是次要的,完成海外认证才是目的,建立起海外组件客户的渠道才是关键。

宣布在海外建厂的同时,钧达股份也公告将在香港发行H股。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境外资金问题,也是着眼全球战略及长远发展,打造境外融资平台及国际品牌形象。

据悉,企业出海建厂具有较高门槛,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高出数倍的建厂成本对各大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资金出境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光伏企业出海的拦路虎。钧达股份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快速解决海外项目所需境外资金问题,并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更多产融合作渠道。

钧达股份公告提到,考虑公司现有股东利益、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批准后18个月择机完成发行。

光伏产业链,中国一家独大,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均占全球出货量的90%。而在绿色减碳、能源危机等影响下,光伏产业又是世界各国都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中国光伏产业遭到“嫉妒”。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此外,美国还对新疆硅料企业及其产业链进行抵制。中国多家光伏企业产品被美国海关扣押。

在一系列国际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加快了出海步伐。这一轮光伏企业出海呈现新气象。

其一,出海的方向不再集中在东南亚国家,而且是面向美国、中东等地区。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首次宣布赴美建厂,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则早有布局。

其二,海外建厂的不再集中在组件环节,也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等环节。2023年,协鑫科技宣传计划在中东建设12万吨多晶硅项目;TCL中环与与Vision Industries在沙特共同建设20GW晶体晶片项目;天合光能股公告在中东建设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其三,中国企业乐于和当地企业合作、协作,特别是中东的项目更倾向和当地合作。

在与投资者交流时,钧达股份表示:海外产能项目相关准备工作已筹备多时,海外产能目标区域为中东、东南亚及欧美。同时,钧达股份将联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实现海外产能落地,这既是海外客户的诉求,也是钧达股份破圈行动第一步。

国内市场惨烈,但是在海外的组件产能仍有不错的利润。以在越南的中小企业ET Solar/ EliTe Solar为例子,它旗下产品超过90%销往北美市场,净利润率超过10%。它的主营业务为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是PERC。如果海外也有更先进的n型电池和n型技术呢?

钧达股份表示:“电池人才和电池技术,是海外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恰恰 是专业电池片企业全球化的优势所在。

钧达股份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2024年钧达股份的电池入库效率将达到25.5%甚至是25.8%,继续保持在全球N型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

来源:赶碳号

原标题:N型电池龙头,打响全球化制造第一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