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变身“流量明星”引来大量人群围观。人形机器人成为新风口,究竟该如何落于现实?
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上海市委)带来了关于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提案。
《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促进服务机器人场景化,完善好服务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服务机器人进生活,创新商业服务模式。
民建上海市委认为,目前,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未来几大区域应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协同内部产业链,才能打造出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应当立足自身优势,同时又放在长三角产业集群整体布局中考虑,全方位打造优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案提出“育龙头”“留大脑”“建生态”三大建议。
民建上海市委建议,要支持傅利叶智能、智元新创等一批本土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效应”;另一方面,要引入如特斯拉、Agility等更多玩家入局,发挥鲶鱼效应;要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带动长三角人形机器人产业零部件供应链加速发展,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所谓“留大脑”,就是聚焦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环节,加强类脑芯片、AI通用大模型等底层软件算法研发,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另一方面,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实现“芯片软件算法研发在上海,零部件制造在长三角”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在“建生态“方面,民建上海市委指出,鉴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大、研发周期长的特征,产业早期阶段十分依赖“耐心资本”。
对此,民建上海市委建议,联合国资创投和产业资本设立长三角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支持长三角地区各类产学研和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孵化,支持一批长三角企业成为平台级零部件专精特新供应商。
民建上海市委还建议,率先谋划高规格、高水准人形机器人赛事或展会IP,定期发布重大场景清单,吸引各路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和创新企业集聚上海,使上海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的热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