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京东到家要彻底砍掉上门服务?未来会成为第二个“大众点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京东到家要彻底砍掉上门服务?未来会成为第二个“大众点评”

在激烈竞争的O2O市场,前有美团、饿了么等上线全品类围追堵截,后有多点、盒马鲜生探索的新零售稳步崛起,京东到家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1月12日,有媒体爆料京东到家将于2月10日关闭上门服务,京东到家方面随后确认,将于近期暂时关闭上门服务入口,并表示将专注服务超市生鲜品类。

按照京东到家官方回应,关闭上门服务是正常的业务调整,这一调整会让平台更专注于生鲜商超,更有利于平台良性发展。但是,事实果真只是业务调整?

京东到家的进击:多品类到砍掉上门服务

如果说在和达达合并前,京东到家的发展遇到了困厄,那么和达达合并后,京东到家的发展就顺风顺水了吗?

1京东到家到底在做啥?

2015年底的时候,曾经风靡一时的商超配送平台开始大量倒闭,彼时多点CEO林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商超配送领域基本只剩下京东到家和多点,我们不能死在黎明前。”

2016年,新零售概念开始火爆电商圈,“多点+物美”迅速出击新零售,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模式,现在物美已经离不开多点,多点也让物美运营更高效,订单更多。

反观京东到家,虽说京东43亿入股永辉超市,但京东到家和永辉的合作依然是同床异梦,鲜见成果。那么京东到家给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呢?

生鲜电商?如果说京东到家集中解决的是生鲜品类,那可以把它视为生鲜电商吗?现实情况显然不是,看看生鲜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天果园和易果生鲜都在忙着布局冷链和全球供应链,京东到家显然没做到这个份上,它只是依托商超,为商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甚至连解决线上销售的生鲜标准化问题都没有太大进展。

新零售?如果说京东到家做的改变传统零售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显然京东到家并没有真正做到这点,因为既然是线上线下融合,双方自然是不可剥离的,但现实情况是:永辉超市可以没有京东到家,但京东到家却不能没有永辉。

在激烈竞争的O2O市场,前有美团、饿了么等上线全品类围追堵截,后有多点、盒马鲜生探索的新零售稳步崛起,京东到家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生态不明:回看京东到家此前首页上线的品类,不难看出京东到家想做的是一个到家生态。其业务分为实物到家和服务到家,前者主要包括商超、生鲜、零食烘焙等品类;后者主要包括家政、保洁、推拿等品类。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而全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外卖平台以外卖为突破口正在逐渐成为本地生活的服务入口,核心竞争力就是外卖,用户想点外卖只能上三大外卖平台,有了流量以后,三大外卖平台自然可以做全品类。京东到家重点打造的是生鲜商超,但这个主要业务却没有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他附庸在这个平台上的上门服务惨淡经营就可想而知了。

业内人士向现代物流报记者指出,京东到家砍掉上门服务,既不是上门O2O做不起来,也不是做商超配送是伪模式,而是京东到家自己的运营有问题。京东到家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简单的代购,它没有把线上线下真正融合,并通过技术手段用互联网数据分析倒推整个线下供应链,从而为线下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京东到家简单的代购模式本身不改变线下零售的任何东西,只是让线下商超多了一个环节,甚至有时会成为线下的负担。

“京东到家完全没想清楚自己要干嘛。”该业内人士指出。

所以,京东到家本来想建立自己的到家生态,但可能到头来,重点打造的生鲜商超不见起色,其他品类更不必说,对于要做什么的问题,京东到家真的想清楚了吗?

2新达达真的是强强联合吗

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后,外界解读是强强联合,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管理、名头都给达达是为何: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后,两家通过整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名字叫“新达达”。新达达的组织架构是:原达达CEO蒯佳祺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东到家总裁王志军出任新公司的总裁。京东集团将拥有新公司47%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刘强东进入新公司的董事会,并担任“首席用户体验官”。

虽然京东在这起合并中仍然是得利者,但管理大权、公司名字都让给了达达,一向强势的京东为何会如此慷慨?京东到家没能达到东哥的心理预期应该是主要原因!送给达达去经营就会成则两利,败对于京东也没有什么损伤。

新达达不得不说的尴尬事:新达达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京东到家,一个是达达配送,一个是线上平台,一个是线下物流,看似完美搭档,实则婚后生活也并不那么和谐。

达达配送当初进入京东体系缺的是什么?就是订单源啊,物流部分达达完全可以搞定,但是京东到家这个平台又能为达达提供多少订单呢?在生鲜电商领域,京东到家的单量目前已被同行远远甩在了后面。

有人可能说京东商城的订单可以给达达啊,但是京东自建的物流体系在平时的配送中完全够用,为什么还要再用达达呢?达达的作用估计也就是在6·18、双十一、双十二等单量激增的情况下,帮助京东消化一下单量。这么看来,达达的生存窘境依然存在:谁能为他提供巨大的单量?

所以京东到家和达达真的是强强联合吗?现在看来或许真不是这样。

3蒯佳祺回应到家是核心

京东到家成立初就是定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整合包括家政、按摩、美容、洗衣、鲜花、蛋糕、医药等领域,并延伸到生鲜。对接了嘟嘟美甲等上门服务。这和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58到家有许多相似处。

不过,在整合本地生活服务商资源中,京东到家不断调整业务,逐渐把美甲等业务弱化。但把家政、按摩等业务板块和生鲜配送等强化,如果京东到家关闭上门服务,是不是以为上述上门服务都关闭?未来京东到家向何处发展?

1月12日早晨,新达达蒯佳祺在其微信回复媒体关注:

1)我们在过去18个月内累计融资超过6.5亿美金,目前还有一大半现金在账上。

2)今年4月新达达诞生以来,12月的京东到家平台月收入接近4月的4倍,达达物流平台月收入接近4月的3倍。京东到家业务强劲增长,绝对是新达达的超级核心业务!

3)京东到家业务已由两小时达全面提速到一小时达,

4)京东到家所有配送服务由达达提供,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获得京东的2亿美金和沃尔玛的5000万美金战略投资,沃尔玛全线门店独家上线京东到家,我们正和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家建立合作并上线,

6)和包括宝洁、加多宝、德芙在内的顶级品牌建立了合作,

7)京东到家业务在一些城市已经非常接近打平盈利。

如果到家服务被砍,有业务人士指出,只是“服务上门”被砍,“商品上门”继续。业务主线转变为以生鲜配送为主。如果是这样,京东到家的战略定位就是完全颠覆变化,从京东到家与达达合作一开始,京东到家名字就被消灭到,到团队以达达为主,这让人联想到美团和大众合并,合并之后的大众点评几乎全被清洗出局。 耐人寻味的是,美团近期也在砍掉上门服务。

(蒯佳祺微信截屏)

回眸京东到家发展历程:虎狼之师到抱团取暖

①正式上线:2015年3月,京东集团宣布将O2O业务升级,正式成立O2O独立全资子公司。随后,京东旗下的O2O产品正式更名为“京东到家”。

作为刘强东亲抓的O2O项目,“京东到家”的定位是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超市商品、外卖送餐、鲜花配送等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特色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

②发展遇挫:京东到家发展到2015年12月,对于东哥寄予厚望的京东到家,人们似乎没有等来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等到的却是前京东到家CEO王志军的一系列担忧: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这也是目前京东到家发展的最大阻碍。”

“京东到家目前已经发展到13个城市,但发展速度有点快,接下来要放慢发展速度,重点做好用户体验。”

以上是京东到家发展9个月后王志军对媒体说的令他头疼的问题。

③问题原因:商品品类不丰富,这表明跟京东到家合作的商超不是很多,线下商超为什么不愿意与京东到家合作?那一定是京东到家的引流作用或者说带动线下销售的力量没有那么强,所以才屡被线下商超嫌弃。

用户体验差,一方面是商品种类有限导致的,因为用户买不到想要买的东西,体验自然会差。另一方面就是物流体验。众所周知,物流在到家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王志军自己也曾说过:“物流在到家业务中的价值非常大,到家业务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物流服务做得好不好。”

在没有并购达达之前,京东到家的即时物流相比于饿了么、美团外卖等日渐成熟的即时物流,是一块短板。

④抱团取暖: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宣布合并,虽然公司高层都在渲染这是一场强强合作,但依然掩饰不住他们抱团取暖的况味。

与京东到家合并前的达达是一种怎样的景况呢?达达的众包物流在外卖O2O单量激增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但当达达发展到一定体量的时候,达达创始人蒯佳祺开始忧虑一个问题:当时三大外卖平台已经开始自建物流,如果他们的自建物流做起来,达达这种完全依靠第三方订单的即时物流公司活下去必将十分困难。于是蒯佳祺就上线了自己的外卖平台派乐趣,欲要打造属于自己的O2O闭环,但突围不利,派乐趣被三大外卖平台联合绞杀了。

所以达达一直头疼的是自己的订单源问题,而京东到家头疼的是物流问题,如果两者结合,那势必取长补短,所以在当初看来,京东到家和达达的合并或许是双方最好的归宿。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彦丽

友情提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京东到家要彻底砍掉上门服务?未来会成为第二个“大众点评”

在激烈竞争的O2O市场,前有美团、饿了么等上线全品类围追堵截,后有多点、盒马鲜生探索的新零售稳步崛起,京东到家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1月12日,有媒体爆料京东到家将于2月10日关闭上门服务,京东到家方面随后确认,将于近期暂时关闭上门服务入口,并表示将专注服务超市生鲜品类。

按照京东到家官方回应,关闭上门服务是正常的业务调整,这一调整会让平台更专注于生鲜商超,更有利于平台良性发展。但是,事实果真只是业务调整?

京东到家的进击:多品类到砍掉上门服务

如果说在和达达合并前,京东到家的发展遇到了困厄,那么和达达合并后,京东到家的发展就顺风顺水了吗?

1京东到家到底在做啥?

2015年底的时候,曾经风靡一时的商超配送平台开始大量倒闭,彼时多点CEO林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商超配送领域基本只剩下京东到家和多点,我们不能死在黎明前。”

2016年,新零售概念开始火爆电商圈,“多点+物美”迅速出击新零售,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模式,现在物美已经离不开多点,多点也让物美运营更高效,订单更多。

反观京东到家,虽说京东43亿入股永辉超市,但京东到家和永辉的合作依然是同床异梦,鲜见成果。那么京东到家给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呢?

生鲜电商?如果说京东到家集中解决的是生鲜品类,那可以把它视为生鲜电商吗?现实情况显然不是,看看生鲜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天果园和易果生鲜都在忙着布局冷链和全球供应链,京东到家显然没做到这个份上,它只是依托商超,为商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甚至连解决线上销售的生鲜标准化问题都没有太大进展。

新零售?如果说京东到家做的改变传统零售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显然京东到家并没有真正做到这点,因为既然是线上线下融合,双方自然是不可剥离的,但现实情况是:永辉超市可以没有京东到家,但京东到家却不能没有永辉。

在激烈竞争的O2O市场,前有美团、饿了么等上线全品类围追堵截,后有多点、盒马鲜生探索的新零售稳步崛起,京东到家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生态不明:回看京东到家此前首页上线的品类,不难看出京东到家想做的是一个到家生态。其业务分为实物到家和服务到家,前者主要包括商超、生鲜、零食烘焙等品类;后者主要包括家政、保洁、推拿等品类。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而全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外卖平台以外卖为突破口正在逐渐成为本地生活的服务入口,核心竞争力就是外卖,用户想点外卖只能上三大外卖平台,有了流量以后,三大外卖平台自然可以做全品类。京东到家重点打造的是生鲜商超,但这个主要业务却没有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他附庸在这个平台上的上门服务惨淡经营就可想而知了。

业内人士向现代物流报记者指出,京东到家砍掉上门服务,既不是上门O2O做不起来,也不是做商超配送是伪模式,而是京东到家自己的运营有问题。京东到家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简单的代购,它没有把线上线下真正融合,并通过技术手段用互联网数据分析倒推整个线下供应链,从而为线下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京东到家简单的代购模式本身不改变线下零售的任何东西,只是让线下商超多了一个环节,甚至有时会成为线下的负担。

“京东到家完全没想清楚自己要干嘛。”该业内人士指出。

所以,京东到家本来想建立自己的到家生态,但可能到头来,重点打造的生鲜商超不见起色,其他品类更不必说,对于要做什么的问题,京东到家真的想清楚了吗?

2新达达真的是强强联合吗

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后,外界解读是强强联合,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管理、名头都给达达是为何: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后,两家通过整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名字叫“新达达”。新达达的组织架构是:原达达CEO蒯佳祺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东到家总裁王志军出任新公司的总裁。京东集团将拥有新公司47%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刘强东进入新公司的董事会,并担任“首席用户体验官”。

虽然京东在这起合并中仍然是得利者,但管理大权、公司名字都让给了达达,一向强势的京东为何会如此慷慨?京东到家没能达到东哥的心理预期应该是主要原因!送给达达去经营就会成则两利,败对于京东也没有什么损伤。

新达达不得不说的尴尬事:新达达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京东到家,一个是达达配送,一个是线上平台,一个是线下物流,看似完美搭档,实则婚后生活也并不那么和谐。

达达配送当初进入京东体系缺的是什么?就是订单源啊,物流部分达达完全可以搞定,但是京东到家这个平台又能为达达提供多少订单呢?在生鲜电商领域,京东到家的单量目前已被同行远远甩在了后面。

有人可能说京东商城的订单可以给达达啊,但是京东自建的物流体系在平时的配送中完全够用,为什么还要再用达达呢?达达的作用估计也就是在6·18、双十一、双十二等单量激增的情况下,帮助京东消化一下单量。这么看来,达达的生存窘境依然存在:谁能为他提供巨大的单量?

所以京东到家和达达真的是强强联合吗?现在看来或许真不是这样。

3蒯佳祺回应到家是核心

京东到家成立初就是定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整合包括家政、按摩、美容、洗衣、鲜花、蛋糕、医药等领域,并延伸到生鲜。对接了嘟嘟美甲等上门服务。这和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58到家有许多相似处。

不过,在整合本地生活服务商资源中,京东到家不断调整业务,逐渐把美甲等业务弱化。但把家政、按摩等业务板块和生鲜配送等强化,如果京东到家关闭上门服务,是不是以为上述上门服务都关闭?未来京东到家向何处发展?

1月12日早晨,新达达蒯佳祺在其微信回复媒体关注:

1)我们在过去18个月内累计融资超过6.5亿美金,目前还有一大半现金在账上。

2)今年4月新达达诞生以来,12月的京东到家平台月收入接近4月的4倍,达达物流平台月收入接近4月的3倍。京东到家业务强劲增长,绝对是新达达的超级核心业务!

3)京东到家业务已由两小时达全面提速到一小时达,

4)京东到家所有配送服务由达达提供,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获得京东的2亿美金和沃尔玛的5000万美金战略投资,沃尔玛全线门店独家上线京东到家,我们正和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家建立合作并上线,

6)和包括宝洁、加多宝、德芙在内的顶级品牌建立了合作,

7)京东到家业务在一些城市已经非常接近打平盈利。

如果到家服务被砍,有业务人士指出,只是“服务上门”被砍,“商品上门”继续。业务主线转变为以生鲜配送为主。如果是这样,京东到家的战略定位就是完全颠覆变化,从京东到家与达达合作一开始,京东到家名字就被消灭到,到团队以达达为主,这让人联想到美团和大众合并,合并之后的大众点评几乎全被清洗出局。 耐人寻味的是,美团近期也在砍掉上门服务。

(蒯佳祺微信截屏)

回眸京东到家发展历程:虎狼之师到抱团取暖

①正式上线:2015年3月,京东集团宣布将O2O业务升级,正式成立O2O独立全资子公司。随后,京东旗下的O2O产品正式更名为“京东到家”。

作为刘强东亲抓的O2O项目,“京东到家”的定位是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超市商品、外卖送餐、鲜花配送等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特色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

②发展遇挫:京东到家发展到2015年12月,对于东哥寄予厚望的京东到家,人们似乎没有等来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等到的却是前京东到家CEO王志军的一系列担忧: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这也是目前京东到家发展的最大阻碍。”

“京东到家目前已经发展到13个城市,但发展速度有点快,接下来要放慢发展速度,重点做好用户体验。”

以上是京东到家发展9个月后王志军对媒体说的令他头疼的问题。

③问题原因:商品品类不丰富,这表明跟京东到家合作的商超不是很多,线下商超为什么不愿意与京东到家合作?那一定是京东到家的引流作用或者说带动线下销售的力量没有那么强,所以才屡被线下商超嫌弃。

用户体验差,一方面是商品种类有限导致的,因为用户买不到想要买的东西,体验自然会差。另一方面就是物流体验。众所周知,物流在到家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王志军自己也曾说过:“物流在到家业务中的价值非常大,到家业务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物流服务做得好不好。”

在没有并购达达之前,京东到家的即时物流相比于饿了么、美团外卖等日渐成熟的即时物流,是一块短板。

④抱团取暖: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宣布合并,虽然公司高层都在渲染这是一场强强合作,但依然掩饰不住他们抱团取暖的况味。

与京东到家合并前的达达是一种怎样的景况呢?达达的众包物流在外卖O2O单量激增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但当达达发展到一定体量的时候,达达创始人蒯佳祺开始忧虑一个问题:当时三大外卖平台已经开始自建物流,如果他们的自建物流做起来,达达这种完全依靠第三方订单的即时物流公司活下去必将十分困难。于是蒯佳祺就上线了自己的外卖平台派乐趣,欲要打造属于自己的O2O闭环,但突围不利,派乐趣被三大外卖平台联合绞杀了。

所以达达一直头疼的是自己的订单源问题,而京东到家头疼的是物流问题,如果两者结合,那势必取长补短,所以在当初看来,京东到家和达达的合并或许是双方最好的归宿。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彦丽

友情提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