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价格触底,容量变大,新型储能“向死而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价格触底,容量变大,新型储能“向死而生”?

市场向好,但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储能电池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席卷而来。

文|新能源前瞻 赵国建

编辑丨和畅

刚刚过去的2023年,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的新型储能产业,驶入了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86.5GW(吉瓦,功率单位,1吉瓦=10亿瓦),同比增长45%。

其中,新型储能占比从2022年的21%增长至接近40%,功率和容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50%,而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60%。

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在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上的不断提高,新型储能正逐步覆盖传统蓄能方式,成为市场的新兴赛道。

不只是在国内市场装机量迅速攀升,2023年,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在内的储能电池头部企业,拿下多个10GWh+海外订单,规模总计超200GWh(吉瓦时,电能单位,1吉瓦时=100万度电)。

市场向好,但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储能电池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席卷而来。

储存效率更高、寿命更长的大容量储能电池成了“兵家必争”的赛道。各电池企业不仅密集推出300Ah+(安时,电池容量单位)储能电池,一些头部电池企业也在瞄准500Ah+、600Ah+、1000Ah+等超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电池,为未来储能市场的激烈竞争提前布局。

当然,大容量电池也存在成本高、对生产条件要求更高和安全性差的弊端。所以,实现安全创新也是储能电池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包括液流电池在内,储能电池产业也不断在技术上推陈出新,为电池的安全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但在2023年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储能行业始终笼罩在“价格战”阴影下,低价成为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大势所趋。

向低而“死”

自2020年起,中国储能电池行业价格战打响。2023年,储能电芯的降价幅度更是比腰斩还惨烈。

随着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储能电芯的价格从2023年初的0.95元/Wh,一路降至年末的0.4元/Wh,跌幅接近60%。

截至2023年12月,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降至每瓦时0.36-0.50元,月底均价为0.43元,月环比下跌6.5%;1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降至每瓦时0.37-0.51元,月底均价为0.44元,月环比下跌6.4%。

图/亿纬锂能LF 304Ah 磷酸铁锂系列电芯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以主流的280Ah容量电芯为例,2024年1月,除宁德时代的电芯价格仍然维持在0.5元/Wh以上,其他大部分电芯厂家的280Ah储能电芯价格都已降至0.4元/Wh以下。有行业专家预测,2024年储能电芯价格整体可能降至0.35-0.38元/Wh。这意味着,储能电芯已踏入“3毛钱”时代。

储能电芯低价“内卷”,与其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可谓互为因果。

2023年,因下游需求表现疲软,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整体呈下跌态势。截至2023年12月29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已经跌至9.69万元/吨,相较2022年高点的56.75万元/吨,跌幅达82.93%。

InfoLink发表的2023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库指出,当前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直接材料成本约为0.30元/Wh;依据各厂家制造成本(含人工、厂房折旧摊提、管销费用)的不同,280Ah磷酸铁锂电芯的制造成本约为0.39-0.47元/Wh。

在如此微薄的盈利空间下,InfoLink分析预测,储能电芯的后续下降空间将持续收窄。面对供应过剩与价格下行的双面夹击,未来市场将会迎来一轮激烈的淘汰赛,而产品层面的技术突破,或将成为储能电芯企业的生存法门。

向“大”而生?

2023年至今,一系列搭载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储能电池产品纷纷涌现,成为行业焦点。

2023年5月的光伏盛会SNEC2023上,兰钧新能源、楚能新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赣锋锂电等多家企业发布了314Ah储能电芯。

储能电池行业开始加速向大容量电芯技术路线迈进。

2023年8月,宁德时代的5MWh 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实现全球首套量产交付。该系统采用宁德时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相较于上一代306Ah产品,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既节约了占地面积,又提升了存储电量。

此外,宁德时代还在2023年12月底释出530Ah储能电芯的量产准备,以及储能系统集成产能的建设准备,并将开启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运营领域布局。

据统计,国内目前已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正力新能、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鹏辉能源、南都电源等超20家电池企业相继推出300Ah+的大容量电芯产品。

在业界对大容量电芯的关注之下,部分电芯厂商也已开启超大电芯领域的布局。

2023年8月,亿纬锂能推出超大叠片智慧电芯“Mr.big”LF560K。其电芯容量可达628Ah,拥有2.009kWh超大能量,主要应用于大规模、4h及以上的风光配储、共享/独立储能等应用场景。电池整体效率将达到95%以上,循环寿命达12000次以上。

图/亿纬锂能超大叠片智慧电芯“Mr.big”LF560K 来源/亿纬锂能官网

海辰储能甚至于2023年12月12日的首届海辰储能生态日上,发布了全球首款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将电池容量抬高至1130Ah。

超大容量电芯产品的推出,不仅将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也为未来储能电池的更广泛应用创造了可能。

与储能电池容量突破相伴随的,则是其安全争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曾表示,电池容量增大会致使电池自身散热性能变差。同时,电池做大可能出现电芯鼓胀问题,导致过充和热失控难以应付。

虽然大容量电芯为储能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存储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电池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安全保卫战升级

针对电池安全问题,各电池企业纷纷推出了创新电池设计。

2023年4月,蜂巢能源子公司蜂巢智储推出L500型325Ah叠片短刀储能专用大电芯,通过合理布局电池内部结构,实现了电池的高散热性,在长时间运行中仍能保持相对低温,1C(电池充放电倍率单位)电流下升温在5℃以内。

图/蜂巢能源L500型325Ah叠片短刀储能电芯 来源/蜂巢能源官方公众号

益佳通则在其电芯设计上做出了独特尝试,推出314Ah短刀电芯。

其在输出功率、快充能力和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得电芯在高强度运行下温升较低。此外,电芯使用安全性能更高的磷酸铁锂材料,有效降低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而电池安全体系一直是宁德时代市占率稳居第一的“基石”。锂电池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均为宁德时代所有,设备对产品的极限控制精确到微米,全生产流程设置了超过6800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电池平均追溯数据超过1万项。其电池的安全等级也达到了行业最高的PPB(十亿分之一)级别。

除上述针对电池安全的创新设计外,2023年,如火如荼的储能电池市场中,液流电池这一细分赛道也在悄然兴起。

液流电池是面向长时储能的电池产品,大部分以水作为电解液溶剂。水的不可燃以及阻燃特性,赋予其电池安全方面的先天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液流电池自2023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据统计,液流储能2023年共有33个招标项目,容量超5.72GWh。基于电池安全、大容量、长时储能等优点,液流电池已然成为新型储能赛道的黑马。

虽然资本市场仍在加码,但业内对于2024年的储能电池生存淘汰赛已有基本共识。

在走向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下,已有不少电池厂因成本过高、资源较少、业务布局不当而掉队,面临着停产、退市甚至破产。

如何撑过周期,甚至分食更多传统储能的“蛋糕”,成为了储能电池企业在2024年的主要思考方向。

参考资料:

《储能电池2023复盘:280Ah升级300Ah+“狂奔” 更大容量500Ah+备战》,来源:高工储能;

《全球首款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发布 推高行业“天花板”,电池容量“跳跃式”达到1130Ah》,来源:《中国能源报》;

《碳酸锂跌势中寻找支撑 储能电芯价格区间扩大》,来源:PV InfoLin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亿纬锂能

4k
  • 亿纬锂能:拟5.79亿元收购子公司亿纬动力剩余1.0962%股权
  • 亿纬锂能(300014.SZ)获颁欧盟电池法规(EU 2023/1542)全球首张动力电池TÜV SÜD Mark证书

宁德时代

7.7k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小鹏汽车与大众合作建设超快充网络 中国锂矿储量全球排名提升至第二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官宣赴港二次上市 亿纬锂能成为特斯拉第六家电池供应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价格触底,容量变大,新型储能“向死而生”?

市场向好,但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储能电池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席卷而来。

文|新能源前瞻 赵国建

编辑丨和畅

刚刚过去的2023年,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的新型储能产业,驶入了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86.5GW(吉瓦,功率单位,1吉瓦=10亿瓦),同比增长45%。

其中,新型储能占比从2022年的21%增长至接近40%,功率和容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50%,而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60%。

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在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上的不断提高,新型储能正逐步覆盖传统蓄能方式,成为市场的新兴赛道。

不只是在国内市场装机量迅速攀升,2023年,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在内的储能电池头部企业,拿下多个10GWh+海外订单,规模总计超200GWh(吉瓦时,电能单位,1吉瓦时=100万度电)。

市场向好,但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储能电池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席卷而来。

储存效率更高、寿命更长的大容量储能电池成了“兵家必争”的赛道。各电池企业不仅密集推出300Ah+(安时,电池容量单位)储能电池,一些头部电池企业也在瞄准500Ah+、600Ah+、1000Ah+等超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电池,为未来储能市场的激烈竞争提前布局。

当然,大容量电池也存在成本高、对生产条件要求更高和安全性差的弊端。所以,实现安全创新也是储能电池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包括液流电池在内,储能电池产业也不断在技术上推陈出新,为电池的安全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但在2023年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储能行业始终笼罩在“价格战”阴影下,低价成为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大势所趋。

向低而“死”

自2020年起,中国储能电池行业价格战打响。2023年,储能电芯的降价幅度更是比腰斩还惨烈。

随着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储能电芯的价格从2023年初的0.95元/Wh,一路降至年末的0.4元/Wh,跌幅接近60%。

截至2023年12月,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降至每瓦时0.36-0.50元,月底均价为0.43元,月环比下跌6.5%;1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降至每瓦时0.37-0.51元,月底均价为0.44元,月环比下跌6.4%。

图/亿纬锂能LF 304Ah 磷酸铁锂系列电芯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以主流的280Ah容量电芯为例,2024年1月,除宁德时代的电芯价格仍然维持在0.5元/Wh以上,其他大部分电芯厂家的280Ah储能电芯价格都已降至0.4元/Wh以下。有行业专家预测,2024年储能电芯价格整体可能降至0.35-0.38元/Wh。这意味着,储能电芯已踏入“3毛钱”时代。

储能电芯低价“内卷”,与其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可谓互为因果。

2023年,因下游需求表现疲软,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整体呈下跌态势。截至2023年12月29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已经跌至9.69万元/吨,相较2022年高点的56.75万元/吨,跌幅达82.93%。

InfoLink发表的2023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库指出,当前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直接材料成本约为0.30元/Wh;依据各厂家制造成本(含人工、厂房折旧摊提、管销费用)的不同,280Ah磷酸铁锂电芯的制造成本约为0.39-0.47元/Wh。

在如此微薄的盈利空间下,InfoLink分析预测,储能电芯的后续下降空间将持续收窄。面对供应过剩与价格下行的双面夹击,未来市场将会迎来一轮激烈的淘汰赛,而产品层面的技术突破,或将成为储能电芯企业的生存法门。

向“大”而生?

2023年至今,一系列搭载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储能电池产品纷纷涌现,成为行业焦点。

2023年5月的光伏盛会SNEC2023上,兰钧新能源、楚能新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赣锋锂电等多家企业发布了314Ah储能电芯。

储能电池行业开始加速向大容量电芯技术路线迈进。

2023年8月,宁德时代的5MWh 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实现全球首套量产交付。该系统采用宁德时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相较于上一代306Ah产品,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既节约了占地面积,又提升了存储电量。

此外,宁德时代还在2023年12月底释出530Ah储能电芯的量产准备,以及储能系统集成产能的建设准备,并将开启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运营领域布局。

据统计,国内目前已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正力新能、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鹏辉能源、南都电源等超20家电池企业相继推出300Ah+的大容量电芯产品。

在业界对大容量电芯的关注之下,部分电芯厂商也已开启超大电芯领域的布局。

2023年8月,亿纬锂能推出超大叠片智慧电芯“Mr.big”LF560K。其电芯容量可达628Ah,拥有2.009kWh超大能量,主要应用于大规模、4h及以上的风光配储、共享/独立储能等应用场景。电池整体效率将达到95%以上,循环寿命达12000次以上。

图/亿纬锂能超大叠片智慧电芯“Mr.big”LF560K 来源/亿纬锂能官网

海辰储能甚至于2023年12月12日的首届海辰储能生态日上,发布了全球首款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将电池容量抬高至1130Ah。

超大容量电芯产品的推出,不仅将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也为未来储能电池的更广泛应用创造了可能。

与储能电池容量突破相伴随的,则是其安全争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曾表示,电池容量增大会致使电池自身散热性能变差。同时,电池做大可能出现电芯鼓胀问题,导致过充和热失控难以应付。

虽然大容量电芯为储能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存储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电池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安全保卫战升级

针对电池安全问题,各电池企业纷纷推出了创新电池设计。

2023年4月,蜂巢能源子公司蜂巢智储推出L500型325Ah叠片短刀储能专用大电芯,通过合理布局电池内部结构,实现了电池的高散热性,在长时间运行中仍能保持相对低温,1C(电池充放电倍率单位)电流下升温在5℃以内。

图/蜂巢能源L500型325Ah叠片短刀储能电芯 来源/蜂巢能源官方公众号

益佳通则在其电芯设计上做出了独特尝试,推出314Ah短刀电芯。

其在输出功率、快充能力和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得电芯在高强度运行下温升较低。此外,电芯使用安全性能更高的磷酸铁锂材料,有效降低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而电池安全体系一直是宁德时代市占率稳居第一的“基石”。锂电池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均为宁德时代所有,设备对产品的极限控制精确到微米,全生产流程设置了超过6800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电池平均追溯数据超过1万项。其电池的安全等级也达到了行业最高的PPB(十亿分之一)级别。

除上述针对电池安全的创新设计外,2023年,如火如荼的储能电池市场中,液流电池这一细分赛道也在悄然兴起。

液流电池是面向长时储能的电池产品,大部分以水作为电解液溶剂。水的不可燃以及阻燃特性,赋予其电池安全方面的先天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液流电池自2023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据统计,液流储能2023年共有33个招标项目,容量超5.72GWh。基于电池安全、大容量、长时储能等优点,液流电池已然成为新型储能赛道的黑马。

虽然资本市场仍在加码,但业内对于2024年的储能电池生存淘汰赛已有基本共识。

在走向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下,已有不少电池厂因成本过高、资源较少、业务布局不当而掉队,面临着停产、退市甚至破产。

如何撑过周期,甚至分食更多传统储能的“蛋糕”,成为了储能电池企业在2024年的主要思考方向。

参考资料:

《储能电池2023复盘:280Ah升级300Ah+“狂奔” 更大容量500Ah+备战》,来源:高工储能;

《全球首款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发布 推高行业“天花板”,电池容量“跳跃式”达到1130Ah》,来源:《中国能源报》;

《碳酸锂跌势中寻找支撑 储能电芯价格区间扩大》,来源:PV InfoLin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