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刘格菘等主力干将“跌落神坛”,广发基金腰斩基数量业内居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刘格菘等主力干将“跌落神坛”,广发基金腰斩基数量业内居首

广发基金多只产品大幅亏损,刘格菘踩雷国联业绩“腰斩”引基民质疑。

文|拾盐士 多面金融工作组

岁末年初,一场由国联股份衍生的“蝴蝶效应”席卷了基金行业,以广发基金刘格菘为代表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均未能“幸免”。

2023年底,国联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受此影响,国联股价迅速跌入谷底。而一直以来,国联股份都是被公募基金重仓的个股之一。

国联股份前十大持仓基金中,包括侯杰、王娟娟管理的招商安华债券,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刘格菘与吴远怡合管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侯杰管理的瑞阳混合,付娟管理的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等知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管的至少三只基金重仓了国联股份,旗下基金产品业绩遭“重创”。而在近一年来国联股份股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踩雷”后依然持续加仓的举动也受到投资者和业内广泛关注。

除了刘格菘,广发基金其他主力干将郑澄然、王海涛等基金经理也未能抗住大趋势的洗礼,业绩纷纷“折戟”引得基民哀声一片。

刘格菘在管6只产品收益均告负,风格激进踩雷国联股份等多只个股

作为广发基金的王牌经理人,刘格菘过往业绩也曾十分辉煌。2019年,刘格菘包揽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前三名,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A、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全年回报率分别为121.69%、110.37%、106.58%。2021年初,刘格菘以“900亿收益冠军”亮相互联网,摇身一变成为“顶流”。

但随着近两年来市场的波动,和很多“跌落神坛”的明星基金经理一样,刘格菘的业绩也再不复往昔高光,从“900亿顶流”逐渐成为“500亿大拿”

近日,广发基金公布了刘格菘在管的6只产品2023年四季报。截至2023年12月末,刘格菘在管6只产品2023年的收益均告负,年收益率在-27%至-38%之间。同时管理总规模为376.48亿元,相较于2022年4季度末的564.82亿元下降约188亿元,已不到顶峰时的一半。

一直以来刘格菘的风格都以激进著称,看好一个行业或个股就会重仓押注。因此,他操盘的基金产品除了重仓国联股份的出现亏损,一些其他赛道的重仓股也接连出现大幅亏损。

以国联股份为例,其持股最多的基金前五名和第13名均来自广发基金,分别为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基金A,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基金A,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广发行业严选3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

广发基金上述6只产品共持有国联股份4264.57万股,占上市公司流通股8.55%。足以见得,广发基金为国联股份头号机构持仓者。

2023年三季度,广发基金持仓调整,目前刘格菘旗下仍有3只基金持有国联股份,仍旧位列国联股份前十大机构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联股份近两年来股价下跌、深陷风波之时,刘格菘未采取规避措施反而增持。据公开数据显示,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从持有国联股份的持股数由666万股增加至806万股;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从持有1065.10万股增加至1299.40万股;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A从977.26万股增加至1328.51万股。

持仓占比较高,在国联股份暴雷后,刘格菘旗下基金产品自然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也被海量投资者质疑。

此外,新能源赛道也是刘格菘看好的主力赛道之一。其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大多重复出现了赛力斯、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亿纬锂能、晶澳科技、北方华创等个股。

随着新能源行情不再,刘格菘的在管基金产品均遭遇了大幅回撤。据天天基金网显示,刘格菘9只在管基金成绩并不理想,收益率几乎“腰斩”。 2023年以来,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亏损幅度最大,收益率-42.34%;亏损幅度最小的是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A收益率-35.16%。

时间线拉长至近2年来看,也有9只基金出现亏损,其中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亏损幅度最大,收益率-50.75%;亏损最小的是广发小盘成长混合A,其收益率-44.64%。

刘格菘业绩下滑并非个例

郑澄然王海涛等主力干将均“折戟”

在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虽然近两年来受到股市整体影响,很多基金都不复往昔高收益,但也正是真正考验基金经理判断力和业务能力的时刻。市场上也不乏逆势上涨的基金产品和“火眼金睛”的基金经理。

而对于广发基金而言,却似乎并没能做到“大浪淘沙”。除了刘格菘业绩表现不佳,另一位顶流基金经理郑澄然的业绩也“翻车”了,曾经的两张“王牌”都跌落神坛,曾经紧紧追随的基民也哀声一片。

2020年5月,郑澄然曾与刘格菘共同搭档管理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2020年7月成为广发高端制造的基金经理,因踩中新能源的风口脱颖而出,跻身明星基金经理阵营。

上任不久的郑澄然,审视到“双碳”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之后,新能源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毅然选择重仓新能源产业。旗下管理的基金,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广发兴诚混合、广发诚享混合这几只基金,前十大持仓股票均为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新能源半导体赛道股以及医药行业相关股票。

正巧赶上市场高涨的风头,股票的确迎来了一大波涨幅,旗下的基金也取得佳绩。从2020年年初到2021年年底,新能源股价最高涨幅高达170元/股,最低涨幅也有47元/股,分别是阳光电源的股价从10.11元/股上涨至179.83元/股高点,晶澳科技的股价从5.49元/股上涨至52.3元/股高点。

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基金的净值增长,从 2020年到2021年,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 获得109.3%和35.62%的回报。广发高端制造A则获得133.83%和26.14%的回报。

但是随着该赛道逐渐“降温”,郑澄然未能在高点及时撤出,其在管基金所取得的收益都逐步“吐”了出来。

根据天天基金的数据,郑澄然在管的14只基金在2023年平均跌幅超过35%。在任职期内除了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创造了34.10%的收益外,其他产品任职回报亏损幅度大部分超过30%。其中,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成立以来亏损了超40%,广发兴诚混合C亏损幅度最高,高达48.23%。

曾将郑澄然送上“神坛”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近一年跌幅43.08%,近两年跌幅为-50.18%,在广发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垫底。亏损相对较少的广发新能源精选股票,2023年以来下跌幅度也超过三成。

基金大幅亏损导致不少基民跑路,郑澄然的基金在管规模也从其巅峰时期的482亿元缩水至如今的186.62亿元。

事实上,刘格菘和郑澄然业绩下滑并非个例,广发基金管理团队2023年几乎整体“偃旗息鼓”。

2023年10月,广发基金公告王海涛和窦刚新任公司副总经理,至此广发基金副总经理人数升至8人,其中张芊、傅友兴、刘格菘、王海涛还在担任基金经理。

与刘格菘定位相似,王海涛也是管理偏股型基金的主力选手之一。王海涛曾自称为熊市选手,主张“要控制产品的回撤,对得起持有人的信任。”

但近1年多以来,王海涛旗下规模最大的基金广发大盘价值亏损-21.46%,排名垫底后85%区间(3020/3501),成立2年来收益为-39.06%,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27%)超24个点。

据悉,广发大盘价值的基金合同里明确提到基金的投资目标“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但期内两位副总级别的明星经理投资表现都堪称糟糕,这无疑让投资者对广发基金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业务能力产生质疑。

“腰斩基”数量和规模居榜首,广发基金如何重拾投资者信任?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业绩纷纷“折戟”,目前广发基金管理规模和发行规模也双双大幅缩水。

从管理规模来看,广发基金的合计管理规模由2020年年末的7634亿元一度增长至12924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3574亿元,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1178亿元规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规模为11860亿元,混合型基金由3574亿元下滑至2200亿元附近,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由1178亿元下滑至1000亿元附近。

事实上,截至目前广发基金已无百亿股票基金,混合类产品中仅有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和广发多因子混合两只百亿基金。

从广发基金的发行规模来看,数据显示,2020-2022年,广发基金分别发行了42只、66只和37只基金,发行规模分别达到1298.06亿元、2108.26亿元和605.12亿元。2022年其发行数量较2021年缩水四成,发行规模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发基金共发行31只基金,发行规模为255.84亿元,仅为2021年全年发行规模的八分之一。

在发行和管理规模双双下滑的同时,广发基金还问鼎“净值腰斩数量和规模”榜首。据2023年年底数据,成立以来业绩跌超50%的主动权益产品总共有65只,其中广发基金有6只产品,总规模达到了189.94亿,霸占基金公司“净值腰斩数量和规模”榜首。

广发基金多只产品净值大幅度下滑,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满,并对其基金经理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疑。加之最近广发基金高薪被曝,入职5年员工年终奖达50万的话题直冲热搜,有不少网友调侃称“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尽管公司整体业绩不佳,但广发基金的员工仍享受优厚的酬薪,管理费也在仍然照收不误。这样的背景下,高薪酬曝光自然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坦言,在过去的时间, 出现的基金经理过于押宝某个行业或者赛道,在一段时间获得较高收益或者排名靠前。这样获得高曝光后,成为所谓“明星”甚至“网红”基金经理。在大量投资者受此影响大量跟风买入后,一旦市场风格转向那么高位买入的投资者会蒙受损失。

也有投资者提出质疑,长期以来他们投入的资金大量流失,收益与期待相比有较大落差,但广发基金和操盘的基金经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员工依然享受着高薪待遇,说不失望是假的,长此以往如何让投资者重新信任这家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广发基金

2.6k
  • 上半年多位名将股基业绩突出,医药、智能汽车主题跌幅靠前
  • 广发基金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刘格菘等主力干将“跌落神坛”,广发基金腰斩基数量业内居首

广发基金多只产品大幅亏损,刘格菘踩雷国联业绩“腰斩”引基民质疑。

文|拾盐士 多面金融工作组

岁末年初,一场由国联股份衍生的“蝴蝶效应”席卷了基金行业,以广发基金刘格菘为代表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均未能“幸免”。

2023年底,国联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受此影响,国联股价迅速跌入谷底。而一直以来,国联股份都是被公募基金重仓的个股之一。

国联股份前十大持仓基金中,包括侯杰、王娟娟管理的招商安华债券,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刘格菘与吴远怡合管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侯杰管理的瑞阳混合,付娟管理的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等知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管的至少三只基金重仓了国联股份,旗下基金产品业绩遭“重创”。而在近一年来国联股份股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踩雷”后依然持续加仓的举动也受到投资者和业内广泛关注。

除了刘格菘,广发基金其他主力干将郑澄然、王海涛等基金经理也未能抗住大趋势的洗礼,业绩纷纷“折戟”引得基民哀声一片。

刘格菘在管6只产品收益均告负,风格激进踩雷国联股份等多只个股

作为广发基金的王牌经理人,刘格菘过往业绩也曾十分辉煌。2019年,刘格菘包揽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前三名,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A、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全年回报率分别为121.69%、110.37%、106.58%。2021年初,刘格菘以“900亿收益冠军”亮相互联网,摇身一变成为“顶流”。

但随着近两年来市场的波动,和很多“跌落神坛”的明星基金经理一样,刘格菘的业绩也再不复往昔高光,从“900亿顶流”逐渐成为“500亿大拿”

近日,广发基金公布了刘格菘在管的6只产品2023年四季报。截至2023年12月末,刘格菘在管6只产品2023年的收益均告负,年收益率在-27%至-38%之间。同时管理总规模为376.48亿元,相较于2022年4季度末的564.82亿元下降约188亿元,已不到顶峰时的一半。

一直以来刘格菘的风格都以激进著称,看好一个行业或个股就会重仓押注。因此,他操盘的基金产品除了重仓国联股份的出现亏损,一些其他赛道的重仓股也接连出现大幅亏损。

以国联股份为例,其持股最多的基金前五名和第13名均来自广发基金,分别为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基金A,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基金A,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广发行业严选3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

广发基金上述6只产品共持有国联股份4264.57万股,占上市公司流通股8.55%。足以见得,广发基金为国联股份头号机构持仓者。

2023年三季度,广发基金持仓调整,目前刘格菘旗下仍有3只基金持有国联股份,仍旧位列国联股份前十大机构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联股份近两年来股价下跌、深陷风波之时,刘格菘未采取规避措施反而增持。据公开数据显示,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从持有国联股份的持股数由666万股增加至806万股;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从持有1065.10万股增加至1299.40万股;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A从977.26万股增加至1328.51万股。

持仓占比较高,在国联股份暴雷后,刘格菘旗下基金产品自然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也被海量投资者质疑。

此外,新能源赛道也是刘格菘看好的主力赛道之一。其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大多重复出现了赛力斯、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亿纬锂能、晶澳科技、北方华创等个股。

随着新能源行情不再,刘格菘的在管基金产品均遭遇了大幅回撤。据天天基金网显示,刘格菘9只在管基金成绩并不理想,收益率几乎“腰斩”。 2023年以来,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亏损幅度最大,收益率-42.34%;亏损幅度最小的是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A收益率-35.16%。

时间线拉长至近2年来看,也有9只基金出现亏损,其中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亏损幅度最大,收益率-50.75%;亏损最小的是广发小盘成长混合A,其收益率-44.64%。

刘格菘业绩下滑并非个例

郑澄然王海涛等主力干将均“折戟”

在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虽然近两年来受到股市整体影响,很多基金都不复往昔高收益,但也正是真正考验基金经理判断力和业务能力的时刻。市场上也不乏逆势上涨的基金产品和“火眼金睛”的基金经理。

而对于广发基金而言,却似乎并没能做到“大浪淘沙”。除了刘格菘业绩表现不佳,另一位顶流基金经理郑澄然的业绩也“翻车”了,曾经的两张“王牌”都跌落神坛,曾经紧紧追随的基民也哀声一片。

2020年5月,郑澄然曾与刘格菘共同搭档管理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2020年7月成为广发高端制造的基金经理,因踩中新能源的风口脱颖而出,跻身明星基金经理阵营。

上任不久的郑澄然,审视到“双碳”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之后,新能源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毅然选择重仓新能源产业。旗下管理的基金,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广发兴诚混合、广发诚享混合这几只基金,前十大持仓股票均为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新能源半导体赛道股以及医药行业相关股票。

正巧赶上市场高涨的风头,股票的确迎来了一大波涨幅,旗下的基金也取得佳绩。从2020年年初到2021年年底,新能源股价最高涨幅高达170元/股,最低涨幅也有47元/股,分别是阳光电源的股价从10.11元/股上涨至179.83元/股高点,晶澳科技的股价从5.49元/股上涨至52.3元/股高点。

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基金的净值增长,从 2020年到2021年,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 获得109.3%和35.62%的回报。广发高端制造A则获得133.83%和26.14%的回报。

但是随着该赛道逐渐“降温”,郑澄然未能在高点及时撤出,其在管基金所取得的收益都逐步“吐”了出来。

根据天天基金的数据,郑澄然在管的14只基金在2023年平均跌幅超过35%。在任职期内除了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创造了34.10%的收益外,其他产品任职回报亏损幅度大部分超过30%。其中,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成立以来亏损了超40%,广发兴诚混合C亏损幅度最高,高达48.23%。

曾将郑澄然送上“神坛”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近一年跌幅43.08%,近两年跌幅为-50.18%,在广发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垫底。亏损相对较少的广发新能源精选股票,2023年以来下跌幅度也超过三成。

基金大幅亏损导致不少基民跑路,郑澄然的基金在管规模也从其巅峰时期的482亿元缩水至如今的186.62亿元。

事实上,刘格菘和郑澄然业绩下滑并非个例,广发基金管理团队2023年几乎整体“偃旗息鼓”。

2023年10月,广发基金公告王海涛和窦刚新任公司副总经理,至此广发基金副总经理人数升至8人,其中张芊、傅友兴、刘格菘、王海涛还在担任基金经理。

与刘格菘定位相似,王海涛也是管理偏股型基金的主力选手之一。王海涛曾自称为熊市选手,主张“要控制产品的回撤,对得起持有人的信任。”

但近1年多以来,王海涛旗下规模最大的基金广发大盘价值亏损-21.46%,排名垫底后85%区间(3020/3501),成立2年来收益为-39.06%,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27%)超24个点。

据悉,广发大盘价值的基金合同里明确提到基金的投资目标“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但期内两位副总级别的明星经理投资表现都堪称糟糕,这无疑让投资者对广发基金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业务能力产生质疑。

“腰斩基”数量和规模居榜首,广发基金如何重拾投资者信任?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业绩纷纷“折戟”,目前广发基金管理规模和发行规模也双双大幅缩水。

从管理规模来看,广发基金的合计管理规模由2020年年末的7634亿元一度增长至12924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3574亿元,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1178亿元规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规模为11860亿元,混合型基金由3574亿元下滑至2200亿元附近,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由1178亿元下滑至1000亿元附近。

事实上,截至目前广发基金已无百亿股票基金,混合类产品中仅有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和广发多因子混合两只百亿基金。

从广发基金的发行规模来看,数据显示,2020-2022年,广发基金分别发行了42只、66只和37只基金,发行规模分别达到1298.06亿元、2108.26亿元和605.12亿元。2022年其发行数量较2021年缩水四成,发行规模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发基金共发行31只基金,发行规模为255.84亿元,仅为2021年全年发行规模的八分之一。

在发行和管理规模双双下滑的同时,广发基金还问鼎“净值腰斩数量和规模”榜首。据2023年年底数据,成立以来业绩跌超50%的主动权益产品总共有65只,其中广发基金有6只产品,总规模达到了189.94亿,霸占基金公司“净值腰斩数量和规模”榜首。

广发基金多只产品净值大幅度下滑,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满,并对其基金经理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疑。加之最近广发基金高薪被曝,入职5年员工年终奖达50万的话题直冲热搜,有不少网友调侃称“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尽管公司整体业绩不佳,但广发基金的员工仍享受优厚的酬薪,管理费也在仍然照收不误。这样的背景下,高薪酬曝光自然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坦言,在过去的时间, 出现的基金经理过于押宝某个行业或者赛道,在一段时间获得较高收益或者排名靠前。这样获得高曝光后,成为所谓“明星”甚至“网红”基金经理。在大量投资者受此影响大量跟风买入后,一旦市场风格转向那么高位买入的投资者会蒙受损失。

也有投资者提出质疑,长期以来他们投入的资金大量流失,收益与期待相比有较大落差,但广发基金和操盘的基金经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员工依然享受着高薪待遇,说不失望是假的,长此以往如何让投资者重新信任这家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