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业余画家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 | 1月沪京展览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业余画家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 | 1月沪京展览推荐

罗南·巴罗、灵魂建筑、林栋甫画展、长安三万里、过去与未来、丝绸之路、谭卓首次个展、传统绘画与新媒体……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罗南·巴罗:惊奇

展览时间:1月14日-4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之禾空间

门票:免费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ICICLE之禾宣布在位于上海和巴黎的文化艺术空间“之禾空间”全面举办中法当代艺术系列展览。上海之禾空间将带来四位法国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罗南·巴罗(Ronan Barrot)、米莱娜·桑歇(Milène Sanchez)、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ébadian)与弗朗索瓦兹·佩特罗维奇(Françoise Pétrovitch);巴黎之禾空间则将展出四位深受中国文化启发的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笨笃(Benoît Vermander)、李昆武、司徒立与何曦。

这个系列展览的首个上海展览是“罗南·巴罗:惊奇”,这是这位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展,涵盖了他近15年来创作的各个主题、多种色调、不同形式及时期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十几幅第一次离开工作室对外展出的新作。巴罗在法国艺术界横空出世,连连在欧洲各大画廊、美术馆和艺术博览会举办个展和联展。他精于肖像画、场景、风景画与虚空画。他的作品笔触厚重,以颜色和明暗对比勾勒叙事,透露出一股神秘气息。据策展人柯梅燕(Myriam Kryger)所说,艺术家熟稔西方艺术史,从戈雅、库尔贝、德拉克洛瓦、基里科、塞尚等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他曾诙谐地表示,“画画,就是要一头扎进卢浮宫那深不见底的胃里。”

赫斯维克工作室:构建灵魂建筑

展览时间:1月17日-3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门票:100元

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办英国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回顾展,可谓意义非凡——这栋拥有“会跳舞的房子”这一可爱外号的建筑,正是他的设计作品。本次展览由日本森美术馆馆长片冈真实策划,通过建筑模型、草图、家具设计、互动展品六大主题,呈现赫斯维克工作室遍及全球各地的30余个标志性项目。

赫斯维克的设计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饱含人文精神: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中,他将约250,000颗植物种子安放在6万根细长的亚克力杆的末端,这些亚克力杆像刺猬一样包裹住建筑,形成了一座精妙绝伦的“种子圣殿”;他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火炬由204个花瓣状部件组成,象征每一个参赛的国家/地区,它们共同组成了主火炬,象征着世界团结;位于上海艺术区M50旁的“天安千树”则始于这样一个概念——利用通常隐于建筑结构内部的柱子,在其顶部作为数千棵树木和灌木的大型种植槽,把自然引入中心城区居民的生活。

赫斯维克认为,现代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乏灵魂”,它们过于同质化、单调和“现代”,且只拥有三四十年的寿命。他希望找到方法维护原有的城市肌理,并且给城市带来“有灵魂的建筑”。他说,“一座建筑应该能够在你经过它的时候吸引你的注意力。”在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观众可以观看赫斯维克的TED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他的建筑理念,并在白纸上画出或写下赫斯维克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一座建筑勾起你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什么样的建筑让你感到安逸?画一座能让你感到愉悦的建筑……

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3月3日

展览地点:东一美术馆

门票:100元

大多数人对林栋甫的印象是演员、电视主持人和“有腔调”的上海老克勒,其实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画家。他自小学时便自发开始写生,练习素描。2013年,他开始跟随意大利画家马泰欧(Matteo Massagrande)学画。本次展览是林栋甫继2021年“四月的巴黎”个展后的又一次个展,本次展览以“致敬”“蓝调爵士”“山景”“人物”四个单元呈现林栋甫创作的80余幅画作。包括他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蒙田、苏格拉底与塞内卡以及B.B.金、迈尔斯·戴维斯等传奇爵士大师画的肖像画,40余幅描绘各地风景和不同人物形象的钢笔素描。这些作品展示了林栋甫在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精神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思考与洞察。

“我现在很怕业余画家,而且有点吃醋,因为,他(她)们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陈丹青在为本次展览撰写的纪念文章中写道,“首相丘吉尔、总统小布什、歌唱家帕瓦罗蒂、作曲家勋伯格、演员奥黛丽·赫本,都酷爱画画,画了好多好多,非常投入,非常愉悦。但栋甫画画,酷爱深沉严肃的主题,费时费力的画面,他弄得我不太认得出他。”

(同期展出的还有“繁花:金宇澄绘画展”。)

长安三万里:诗意美学互动体验展

展览时间:1月27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8号厅

门票:99元(单人票)/179元(双人票)/249元(三人票)

去年夏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国人唐诗文化热,由该片制作方授权,“长安三万里:诗意美学互动体验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拉开全国巡展序幕。展览还原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观众将“穿越”回大唐,在梁园与高适萍水相逢,学习叉手礼的标准姿势,与李白月下对诗;追随李白、高适和杜甫的脚步,壮游河山,在诗板上题诗,与黄鹤楼店小二对诗比高下;在岐王府的夜宴上与王维一同演奏古琴,在曲江宴上请杜甫解诗签;最后,与诗仙李白共吟《将进酒》,感受“人间谪仙”不羁飘逸奔涌跌宕的诗词力量……展览互动性强且儿童友好,既适合家庭带着孩子来寓教于乐,也适合电影粉丝来打卡。

(同期展出的还有“Hello Kitty Cosmos 50周年光影特展”、“行动者的逻辑:黄源青个展”、“雪月花时:松山智一个展”、“书藏楼珍藏展”、“大闹天宫:中国的神仙谱”、“传灯:徐旭峰作品展”。)

【北京】

UCCA新展——梦想时间

展览时间:1月27日-4月28日

展览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票价:(1月27日至2月25日,购买展览“现代主义漫步”北京站展票,即可一同观看本展览)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呈现一场关于意志、希望、记忆与想象的展览。展览邀请15位(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向前连接起一种心理学和社会历史性的虚构梦景,向后投射出对未来的技术想象和愿景。所以,本次展览场域也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幻的能量。

在作品《梦的日志》中,伊西娅尔·欧卡丽兹将自己的梦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会在展览开放期间进行一次现场分享;海希弥与苏菲亚·艾芳尼安共同创作的纸上画作充满了对亲人与友人的爱与怀念,也呼应了徐冠宇在摄影创作系列《外籍人口》中对移民生活的亲历和见证。这些作品也时常会有神灵参与,比如艾丝利·乔乌肖鲁与因吉·艾薇内共同创作的画作《水之妖灵》,就以“救赎”一条家乡深受污染的河流为主题,透露出萨满式呼唤的力量。

技术与流行文化是这些作品的另一重主题。冯至炫的雕塑作品让树脂机械臂、古代货币相结合,讲述折叠远古和后人类时代的技术神话与贸易史。杜曼诺维创作的一组以贝尔格莱德之手为原型的雕塑,将与一段深受萨迪·普兰特的赛博女性主义著作《零与一》启发的技术发明时间线相叠置,探索了女性与科学技术历史的亲密关系。而在《自动更正》中,彭祖强通过流行音乐思考文化情感中的他者身份;单慧乾通过作品《全部都係你》分别扮演了男团中的四名成员,揭示出偶像文化的造梦机制,以及背后的欲望及情感结构。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1月13日-7月13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票价:早鸟票98元

没去过敦煌莫高窟?没关系,在大型丝路艺术展“驼铃声响——丝绸之路”,你将会见到全方位的敦煌复制窟。不仅如此,此次展览分为“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以5000平方米的面积组合展出500+组/件文物及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文物400+组/件,复制窟5座。

在本次展览中,克孜尔石窟第8窟为首次复刻,第38窟则会以全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还集合了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在内的7大不同风格石窟艺术精华,以期呈现一个结构多元、内容丰富的展览。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丝路沿线石窟艺术的宏大、多元,以及国际前沿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展览还联合日本龙谷大学,推出了柏孜克里克第15窟复制窟特别项目。这座洞窟修凿于11世纪,是高昌回鹘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而龙谷大学的古典籍数字档案研究中心对壁画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按原尺寸制作了石窟的部分模型。

谭卓首次个展——不现时

展览时间:1月13日-2月24日

展览地点:颂艺术中心

票价:免费

谭卓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演员,其的首次个展由策展人朱朱担纲策划。在艺术方面,谭卓第一件公开展示的作品源于2020年和某品牌的合作,她在装置作品《无限可能的Baguette》中创造了一只从手包中起飞、摆脱了地心引力的火箭,被压抑的现实情绪和能量得以被释放。

继这个作品之后,她于2021年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示了空间装置《下午茶》,在一个近三米高的玻璃盒子里,谭卓的多重形象游走于十部老式电视机上,立体音效则循环播放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新闻,模拟着公共环境与观众的互动关系。2022年的作品《启示录》展示了一个由机械身体构成的“数字人”谭卓,她不断敲击着键盘,输出印有不同信息的纸张,指向了AI引发的普遍焦虑,思考着未来科技与生命的走向。而在此次展览中,数字人的形象将再次被定义,在全新作品中,谭卓创作了一个打印拼贴与涂绘相结合的纸本系列,画作中的人物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六边形战士”,对应着每一个承受着压力的个体。

对于艺术家和演员的不同身份,谭卓这样回应道:“我喜欢一些奇怪的、充满幻想的东西,但我的影视作品又都是现实主义的。”她并不喜欢“跨界”的说法,而是认为万物都是相通的,它们都基于对人类集体处境的理解。

“图像的嬗变与切片”艺术家群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3月2日

展览地点:共同艺术中心

票价:免费

从人类在岩洞上第一次描画图像,到今天AI实现的文本转影像,这两种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和最短的艺术形式——绘画与新媒体——既有内在的传承,也有根本性的嬗变。基于这个理念,本次展览选取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十位运用不同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作为“切片样本”,呈现艺术媒介流变带来的多样性特征。让观众既可以感受绘画的静态感性之美,也可以体验新媒体艺术的动态理性之美。

展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嬗变”呈现了四位艺术家的传统媒介绘画作品,艺术家们用个体化的视角去理解绘画与图像生产、绘画与美术史、绘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第二部分“切片”则以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呈现, 从审视当代自媒体的视角出发,运用着折叠、翻转、位移的方式来产生新的图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业余画家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 | 1月沪京展览推荐

罗南·巴罗、灵魂建筑、林栋甫画展、长安三万里、过去与未来、丝绸之路、谭卓首次个展、传统绘画与新媒体……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罗南·巴罗:惊奇

展览时间:1月14日-4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之禾空间

门票:免费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ICICLE之禾宣布在位于上海和巴黎的文化艺术空间“之禾空间”全面举办中法当代艺术系列展览。上海之禾空间将带来四位法国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罗南·巴罗(Ronan Barrot)、米莱娜·桑歇(Milène Sanchez)、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ébadian)与弗朗索瓦兹·佩特罗维奇(Françoise Pétrovitch);巴黎之禾空间则将展出四位深受中国文化启发的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笨笃(Benoît Vermander)、李昆武、司徒立与何曦。

这个系列展览的首个上海展览是“罗南·巴罗:惊奇”,这是这位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展,涵盖了他近15年来创作的各个主题、多种色调、不同形式及时期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十几幅第一次离开工作室对外展出的新作。巴罗在法国艺术界横空出世,连连在欧洲各大画廊、美术馆和艺术博览会举办个展和联展。他精于肖像画、场景、风景画与虚空画。他的作品笔触厚重,以颜色和明暗对比勾勒叙事,透露出一股神秘气息。据策展人柯梅燕(Myriam Kryger)所说,艺术家熟稔西方艺术史,从戈雅、库尔贝、德拉克洛瓦、基里科、塞尚等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他曾诙谐地表示,“画画,就是要一头扎进卢浮宫那深不见底的胃里。”

赫斯维克工作室:构建灵魂建筑

展览时间:1月17日-3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门票:100元

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办英国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回顾展,可谓意义非凡——这栋拥有“会跳舞的房子”这一可爱外号的建筑,正是他的设计作品。本次展览由日本森美术馆馆长片冈真实策划,通过建筑模型、草图、家具设计、互动展品六大主题,呈现赫斯维克工作室遍及全球各地的30余个标志性项目。

赫斯维克的设计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饱含人文精神: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中,他将约250,000颗植物种子安放在6万根细长的亚克力杆的末端,这些亚克力杆像刺猬一样包裹住建筑,形成了一座精妙绝伦的“种子圣殿”;他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火炬由204个花瓣状部件组成,象征每一个参赛的国家/地区,它们共同组成了主火炬,象征着世界团结;位于上海艺术区M50旁的“天安千树”则始于这样一个概念——利用通常隐于建筑结构内部的柱子,在其顶部作为数千棵树木和灌木的大型种植槽,把自然引入中心城区居民的生活。

赫斯维克认为,现代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乏灵魂”,它们过于同质化、单调和“现代”,且只拥有三四十年的寿命。他希望找到方法维护原有的城市肌理,并且给城市带来“有灵魂的建筑”。他说,“一座建筑应该能够在你经过它的时候吸引你的注意力。”在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观众可以观看赫斯维克的TED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他的建筑理念,并在白纸上画出或写下赫斯维克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一座建筑勾起你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什么样的建筑让你感到安逸?画一座能让你感到愉悦的建筑……

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3月3日

展览地点:东一美术馆

门票:100元

大多数人对林栋甫的印象是演员、电视主持人和“有腔调”的上海老克勒,其实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画家。他自小学时便自发开始写生,练习素描。2013年,他开始跟随意大利画家马泰欧(Matteo Massagrande)学画。本次展览是林栋甫继2021年“四月的巴黎”个展后的又一次个展,本次展览以“致敬”“蓝调爵士”“山景”“人物”四个单元呈现林栋甫创作的80余幅画作。包括他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蒙田、苏格拉底与塞内卡以及B.B.金、迈尔斯·戴维斯等传奇爵士大师画的肖像画,40余幅描绘各地风景和不同人物形象的钢笔素描。这些作品展示了林栋甫在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精神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思考与洞察。

“我现在很怕业余画家,而且有点吃醋,因为,他(她)们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陈丹青在为本次展览撰写的纪念文章中写道,“首相丘吉尔、总统小布什、歌唱家帕瓦罗蒂、作曲家勋伯格、演员奥黛丽·赫本,都酷爱画画,画了好多好多,非常投入,非常愉悦。但栋甫画画,酷爱深沉严肃的主题,费时费力的画面,他弄得我不太认得出他。”

(同期展出的还有“繁花:金宇澄绘画展”。)

长安三万里:诗意美学互动体验展

展览时间:1月27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8号厅

门票:99元(单人票)/179元(双人票)/249元(三人票)

去年夏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国人唐诗文化热,由该片制作方授权,“长安三万里:诗意美学互动体验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拉开全国巡展序幕。展览还原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观众将“穿越”回大唐,在梁园与高适萍水相逢,学习叉手礼的标准姿势,与李白月下对诗;追随李白、高适和杜甫的脚步,壮游河山,在诗板上题诗,与黄鹤楼店小二对诗比高下;在岐王府的夜宴上与王维一同演奏古琴,在曲江宴上请杜甫解诗签;最后,与诗仙李白共吟《将进酒》,感受“人间谪仙”不羁飘逸奔涌跌宕的诗词力量……展览互动性强且儿童友好,既适合家庭带着孩子来寓教于乐,也适合电影粉丝来打卡。

(同期展出的还有“Hello Kitty Cosmos 50周年光影特展”、“行动者的逻辑:黄源青个展”、“雪月花时:松山智一个展”、“书藏楼珍藏展”、“大闹天宫:中国的神仙谱”、“传灯:徐旭峰作品展”。)

【北京】

UCCA新展——梦想时间

展览时间:1月27日-4月28日

展览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票价:(1月27日至2月25日,购买展览“现代主义漫步”北京站展票,即可一同观看本展览)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呈现一场关于意志、希望、记忆与想象的展览。展览邀请15位(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向前连接起一种心理学和社会历史性的虚构梦景,向后投射出对未来的技术想象和愿景。所以,本次展览场域也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幻的能量。

在作品《梦的日志》中,伊西娅尔·欧卡丽兹将自己的梦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会在展览开放期间进行一次现场分享;海希弥与苏菲亚·艾芳尼安共同创作的纸上画作充满了对亲人与友人的爱与怀念,也呼应了徐冠宇在摄影创作系列《外籍人口》中对移民生活的亲历和见证。这些作品也时常会有神灵参与,比如艾丝利·乔乌肖鲁与因吉·艾薇内共同创作的画作《水之妖灵》,就以“救赎”一条家乡深受污染的河流为主题,透露出萨满式呼唤的力量。

技术与流行文化是这些作品的另一重主题。冯至炫的雕塑作品让树脂机械臂、古代货币相结合,讲述折叠远古和后人类时代的技术神话与贸易史。杜曼诺维创作的一组以贝尔格莱德之手为原型的雕塑,将与一段深受萨迪·普兰特的赛博女性主义著作《零与一》启发的技术发明时间线相叠置,探索了女性与科学技术历史的亲密关系。而在《自动更正》中,彭祖强通过流行音乐思考文化情感中的他者身份;单慧乾通过作品《全部都係你》分别扮演了男团中的四名成员,揭示出偶像文化的造梦机制,以及背后的欲望及情感结构。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1月13日-7月13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票价:早鸟票98元

没去过敦煌莫高窟?没关系,在大型丝路艺术展“驼铃声响——丝绸之路”,你将会见到全方位的敦煌复制窟。不仅如此,此次展览分为“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以5000平方米的面积组合展出500+组/件文物及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文物400+组/件,复制窟5座。

在本次展览中,克孜尔石窟第8窟为首次复刻,第38窟则会以全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还集合了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在内的7大不同风格石窟艺术精华,以期呈现一个结构多元、内容丰富的展览。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丝路沿线石窟艺术的宏大、多元,以及国际前沿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展览还联合日本龙谷大学,推出了柏孜克里克第15窟复制窟特别项目。这座洞窟修凿于11世纪,是高昌回鹘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而龙谷大学的古典籍数字档案研究中心对壁画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按原尺寸制作了石窟的部分模型。

谭卓首次个展——不现时

展览时间:1月13日-2月24日

展览地点:颂艺术中心

票价:免费

谭卓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演员,其的首次个展由策展人朱朱担纲策划。在艺术方面,谭卓第一件公开展示的作品源于2020年和某品牌的合作,她在装置作品《无限可能的Baguette》中创造了一只从手包中起飞、摆脱了地心引力的火箭,被压抑的现实情绪和能量得以被释放。

继这个作品之后,她于2021年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示了空间装置《下午茶》,在一个近三米高的玻璃盒子里,谭卓的多重形象游走于十部老式电视机上,立体音效则循环播放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新闻,模拟着公共环境与观众的互动关系。2022年的作品《启示录》展示了一个由机械身体构成的“数字人”谭卓,她不断敲击着键盘,输出印有不同信息的纸张,指向了AI引发的普遍焦虑,思考着未来科技与生命的走向。而在此次展览中,数字人的形象将再次被定义,在全新作品中,谭卓创作了一个打印拼贴与涂绘相结合的纸本系列,画作中的人物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六边形战士”,对应着每一个承受着压力的个体。

对于艺术家和演员的不同身份,谭卓这样回应道:“我喜欢一些奇怪的、充满幻想的东西,但我的影视作品又都是现实主义的。”她并不喜欢“跨界”的说法,而是认为万物都是相通的,它们都基于对人类集体处境的理解。

“图像的嬗变与切片”艺术家群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3月2日

展览地点:共同艺术中心

票价:免费

从人类在岩洞上第一次描画图像,到今天AI实现的文本转影像,这两种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和最短的艺术形式——绘画与新媒体——既有内在的传承,也有根本性的嬗变。基于这个理念,本次展览选取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十位运用不同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作为“切片样本”,呈现艺术媒介流变带来的多样性特征。让观众既可以感受绘画的静态感性之美,也可以体验新媒体艺术的动态理性之美。

展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嬗变”呈现了四位艺术家的传统媒介绘画作品,艺术家们用个体化的视角去理解绘画与图像生产、绘画与美术史、绘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第二部分“切片”则以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呈现, 从审视当代自媒体的视角出发,运用着折叠、翻转、位移的方式来产生新的图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